有一位毗缽舍那(Samatha-Vipassana)的行者,在不到半個月的實修時間裡,就能感受地水火風、粒子爆破生滅反應、一口氣通遍全身、毗缽舍那各個部位,消融和不起感受、另外就是體驗出和控制眼、耳、鼻、舌的禪相(內觀煩惱Vipassana-kilesa)......,雖然行者在現實中的"行"已經出現變化,但並沒有像體証那般的高速。
提出這個問題的目的不是關注行者是否累世波羅蜜的緣故而體証高速,而是這位行者在兒時曾發生交通意外,導致鼻骨錯位而令鼻孔為一大一小的狀態,也就是變相只有一個鼻孔在進行呼吸,基於這個後天的變化,末學認為行者因此在(入出息念 a-na-pa-nasati)和( 毗缽舍那 Vipassana)高速體証的主因,賢友們是否其他看法?
如何審視一位毗缽舍那行者的實相?
Re: 如何審視一位毗缽舍那行者的實相?
沒能力去查,很難知道這個CASE的真實情況。
按照你提供現有的資料,我猜應該還是 [最近過去生累積] 的關係。
鼻孔形狀的影響,在禪修時是比較初期的階段。
禪相穩定後的階段,鼻孔狀況已經不太重要~~
那時候專注的目標已經是 安般念禪相的概念法,
幾個鼻孔有氣在那個階段,已經不那麼重要。
這邊有個猶太人,禪修一周就證禪那,
跟他過去5世 的真實故事 (應該是真實故事,我也無能力確認)。
http://wenku.baidu.com/view/659446e8102 ... 588a0.html
可以看看,如果先假設是真的,那麼近期的生命狀況,影響就很大。
另一個故事是我真實聽到的,在北投有一個獨居超過10年以上的
台灣南傳比丘 ,他親口跟說他常常在市場托缽時,因為服裝跟不拿錢只要食物的特殊感,10多年來常會有人來問他一些事情。
他跟我說了很多案例,有個案例是這樣的,
北投市場附近有個賣早餐的青少年,平常都跟父母去念佛,加上那個年輕人
平常生活很單純,念佛也可以很穩定念很久,
有一次因緣際會跟這個南傳比丘談到話,那個比丘就請他以後念完佛
試試看安般念,然後往後的1-2個月都陸陸續續有在交談跟指導做法。
沒多久那個小男孩的禪相就很穩定越來越亮~
我個人覺得 沒去專門禪修,邊工作邊練習,這樣算很快!!!
不過比丘跟我說,20初歲當兵回來後就沒聯絡,最後一次聽到的消息是
那個年輕人跑去瑞芳跟女友同居了 ..........
很跳TONE的轉折,但也滿寫實的....
故事結束
按照你提供現有的資料,我猜應該還是 [最近過去生累積] 的關係。
鼻孔形狀的影響,在禪修時是比較初期的階段。
禪相穩定後的階段,鼻孔狀況已經不太重要~~
那時候專注的目標已經是 安般念禪相的概念法,
幾個鼻孔有氣在那個階段,已經不那麼重要。
這邊有個猶太人,禪修一周就證禪那,
跟他過去5世 的真實故事 (應該是真實故事,我也無能力確認)。
http://wenku.baidu.com/view/659446e8102 ... 588a0.html
可以看看,如果先假設是真的,那麼近期的生命狀況,影響就很大。
另一個故事是我真實聽到的,在北投有一個獨居超過10年以上的
台灣南傳比丘 ,他親口跟說他常常在市場托缽時,因為服裝跟不拿錢只要食物的特殊感,10多年來常會有人來問他一些事情。
他跟我說了很多案例,有個案例是這樣的,
北投市場附近有個賣早餐的青少年,平常都跟父母去念佛,加上那個年輕人
平常生活很單純,念佛也可以很穩定念很久,
有一次因緣際會跟這個南傳比丘談到話,那個比丘就請他以後念完佛
試試看安般念,然後往後的1-2個月都陸陸續續有在交談跟指導做法。
沒多久那個小男孩的禪相就很穩定越來越亮~
我個人覺得 沒去專門禪修,邊工作邊練習,這樣算很快!!!
不過比丘跟我說,20初歲當兵回來後就沒聯絡,最後一次聽到的消息是
那個年輕人跑去瑞芳跟女友同居了 ..........
很跳TONE的轉折,但也滿寫實的....
故事結束
Re: 如何審視一位毗缽舍那行者的實相?
謝謝賢友分享,其實還有更快的個案,第1天觀息,第二天毗缽舍那,第3天已體證了涅槃,也就是超越感官的境界。但要是以親眼目睹為標準,那麽這個CASE很難存在可信度。http://www.udaya.dhamma.org/discourse14.htm
關於這位行者的真實情况,由於仍然肩負世俗責任,只能保持每天的實修,對於"生命狀況",末學並不知道它的標準,但在性情和對事物的看法就有明顯的改變。
所謂禪相,並不是安般念觀禅相的內容,而是行者能夠專注眼,視覺就能示現不同的禅相,專注耳就能示現禅聲,專注鼻就能示現氣味,但當專注呼吸就能回歸呼吸的氣路,專注焦點就能毗缽舍那,還可以不在打坐狀態中隨時可以進行焦點移位毗缽舍。
再就是有位法友有一個說法,其可能性就是行者後天形成的系統令到空氣和鼻腔接觸更加強烈,覺受更容易升起,他一分鐘的覺知頻率,可能是其他人數十培。
關於這位行者的真實情况,由於仍然肩負世俗責任,只能保持每天的實修,對於"生命狀況",末學並不知道它的標準,但在性情和對事物的看法就有明顯的改變。
所謂禪相,並不是安般念觀禅相的內容,而是行者能夠專注眼,視覺就能示現不同的禅相,專注耳就能示現禅聲,專注鼻就能示現氣味,但當專注呼吸就能回歸呼吸的氣路,專注焦點就能毗缽舍那,還可以不在打坐狀態中隨時可以進行焦點移位毗缽舍。
再就是有位法友有一個說法,其可能性就是行者後天形成的系統令到空氣和鼻腔接觸更加強烈,覺受更容易升起,他一分鐘的覺知頻率,可能是其他人數十培。
Re: 如何審視一位毗缽舍那行者的實相?
ya 看完你提供的故事,這樣死去真不錯~~很羨慕!!
一般人無法確認另個人的果位,除非你是二果以上+熟練神通,
就可以確認對方是不是初果,但也不重要~~不管是凡夫還聖者,
人就是這樣來來去去,若那女主角真的是初果者就真的很好。
sorry 安般念禪相是比較口語詞彙。
若用 清淨道論 跟 南傳論藏,詳細的描述應該是
心緣取 [呼吸為目標] 所產生的 [明亮的心生色法]。
剛開始練習,是由於心 的尋伺目標越來越強 / 集中
所以能被體驗到 [光明生]。
稍微略說就是 心產生的色法 被心體驗到為亮光,類似一顆燈泡照鏡子。
更詳細的說明就是五門/意門心路(知道目標的過程)。
通常 初練習會階段性,剛開始是 [準備相] 更安靜將變化為 [取相],
隨著5蓋的力量大幅減弱 ,再變化為極明亮的[似相],但這也只是名稱的問題
實際上就是 心緣取目標的集中程度 / 干擾多寡的程度的心生色聚,
還是世間法。
如果心所緣取的目標更換,禪相的名字也就隨之改變
例如還有 白遍 光名遍等等~~
清淨道論歸納為40種業處 (目標)
其中30種才能到 初禪以上,另外10種只能到近行定(不算禪那/禪定)
至於你說的鼻腔的強烈接觸,我想有可能是他在初期練習時能比較集中
在所緣,但到了安般念為所緣的中期階段,鼻腔的接觸就不是那麼重要
因為那是注意到四大,例如溫度,摩擦感、流動、 推動感等等
屬於四大範圍,四大範圍屬於究竟法。
究竟法 : 不可再分解的最終單位
概念法 : 是可被拆解的聚合現象
出入息是概念法,練習的初期 心緣取的目標裡,
的確很容易會包含四大的感知,但隨著目標越來越集中,
到了 [安般似相] 穩定的階段,心 所緣取尋似的內容,四大會大幅減少,
緣取的目標會單純在 呼吸的概念法。
---------------------------------------------------------------------------------------------
以上是看書來的,實際體驗方面,小第也只禪修2次 都短短幾天,
今年過年要去 實驗第三次。所以我也無法完全確認 是不是正確。
若實驗成功到似相再來分享這些書說的是否正確, 我猜應該是正確.....哈哈
一般人無法確認另個人的果位,除非你是二果以上+熟練神通,
就可以確認對方是不是初果,但也不重要~~不管是凡夫還聖者,
人就是這樣來來去去,若那女主角真的是初果者就真的很好。
sorry 安般念禪相是比較口語詞彙。
若用 清淨道論 跟 南傳論藏,詳細的描述應該是
心緣取 [呼吸為目標] 所產生的 [明亮的心生色法]。
剛開始練習,是由於心 的尋伺目標越來越強 / 集中
所以能被體驗到 [光明生]。
稍微略說就是 心產生的色法 被心體驗到為亮光,類似一顆燈泡照鏡子。
更詳細的說明就是五門/意門心路(知道目標的過程)。
通常 初練習會階段性,剛開始是 [準備相] 更安靜將變化為 [取相],
隨著5蓋的力量大幅減弱 ,再變化為極明亮的[似相],但這也只是名稱的問題
實際上就是 心緣取目標的集中程度 / 干擾多寡的程度的心生色聚,
還是世間法。
如果心所緣取的目標更換,禪相的名字也就隨之改變
例如還有 白遍 光名遍等等~~
清淨道論歸納為40種業處 (目標)
其中30種才能到 初禪以上,另外10種只能到近行定(不算禪那/禪定)
至於你說的鼻腔的強烈接觸,我想有可能是他在初期練習時能比較集中
在所緣,但到了安般念為所緣的中期階段,鼻腔的接觸就不是那麼重要
因為那是注意到四大,例如溫度,摩擦感、流動、 推動感等等
屬於四大範圍,四大範圍屬於究竟法。
究竟法 : 不可再分解的最終單位
概念法 : 是可被拆解的聚合現象
出入息是概念法,練習的初期 心緣取的目標裡,
的確很容易會包含四大的感知,但隨著目標越來越集中,
到了 [安般似相] 穩定的階段,心 所緣取尋似的內容,四大會大幅減少,
緣取的目標會單純在 呼吸的概念法。
---------------------------------------------------------------------------------------------
以上是看書來的,實際體驗方面,小第也只禪修2次 都短短幾天,
今年過年要去 實驗第三次。所以我也無法完全確認 是不是正確。
若實驗成功到似相再來分享這些書說的是否正確, 我猜應該是正確.....哈哈
Re: 如何審視一位毗缽舍那行者的實相?
謝謝賢友分享和示範,是的,一般人是無法確認他人的道果,而阿賴耶識裡導向宿世業力所成就的事就更難查證了。
由於這位行者修習四念住毗缽舍那,随着入流的捨心覺知、觀照心、色法的生滅、鎮伏五蓋、培養正念、守護根門、斷除煩惱、超越愁悲、滅除苦憂、證入涅槃這條道路,我們能否理解這門四念住毗缽舍那的實修是否已跳過禪定與神通?如果不是,賢友所表述的禪修過程,是否四念住毗缽舍那行者的必經之路?
由於這位行者修習四念住毗缽舍那,随着入流的捨心覺知、觀照心、色法的生滅、鎮伏五蓋、培養正念、守護根門、斷除煩惱、超越愁悲、滅除苦憂、證入涅槃這條道路,我們能否理解這門四念住毗缽舍那的實修是否已跳過禪定與神通?如果不是,賢友所表述的禪修過程,是否四念住毗缽舍那行者的必經之路?
Re: 如何審視一位毗缽舍那行者的實相?
恩...我已經沒再看阿賴耶識了。
我上面說的似相階段,是很初學前面的部分,還沒到初禪跟證果
只是解釋 安般念似相 的原理,似相的階段還算很初期。
你上述的列表裡,似相穩定的階段只有,
培養正念、鎮伏的大半的五蓋、守護根門這三項,
其他的 入流捨心覺知、觀照心、色法的生滅、斷除煩惱、滅除苦憂、證入涅槃
都是後面的功課跟進度。
我自己是打算一步一步來,走一步~驗證一步~算一步~~
如果實驗失敗 or 走錯路,就只好砍掉重練。
我上面說的似相階段,是很初學前面的部分,還沒到初禪跟證果
只是解釋 安般念似相 的原理,似相的階段還算很初期。
你上述的列表裡,似相穩定的階段只有,
培養正念、鎮伏的大半的五蓋、守護根門這三項,
其他的 入流捨心覺知、觀照心、色法的生滅、斷除煩惱、滅除苦憂、證入涅槃
都是後面的功課跟進度。
我自己是打算一步一步來,走一步~驗證一步~算一步~~
如果實驗失敗 or 走錯路,就只好砍掉重練。
Re: 如何審視一位毗缽舍那行者的實相?
毗缽舍那四念住(觀禪)是入出息念,是標準的止觀禪修次第,會跳過賢友所修的止觀或純觀禪修的次第,而禪修分為止觀和純觀兩類,止觀是先止後觀,適合在家人,而純觀需要大量時間,純觀行者分為從近行定、初禪、二禪、三禪、四禪開始修觀的五種,但是必須有一定的定力才能修行觀禪,如果沒有定力,修觀越往後越艱難,行者會看不清楚究竟名色法,而究竟名色法是修習觀禪的所緣,而以概念法修習觀禪是無法真正了知無常、苦、無我,只有以究竟名色法為所緣修習觀禪才能真正解脫,不觀究竟名色法都不叫真正的觀。而末學是由毗缽舍那切入再到四念住,看到究竟名色法後再修觀,這個理論標準嗎?
而止觀先修止(定)再修觀,純觀直接修觀,但純觀也會達到一定程度的定,更準確講:止觀就是要培育強大、深厚的定力後再轉修觀禪,純觀是達到某種程度的定(可能是近行定、初禪、二禪、三禪、四禪,不需要四禪八定)後就開始修觀;賢友是在修止觀還是純觀呢?
對於研論,末學認為南北兩傳互有共通的軌跡和精義的碎片,行者能盡拆解義理之力就更能洞見南北的智慧互動的關係,務求不會死背一個章句理解一個道理,但當然是指類似阿賴耶識這方面的問題......由於南北都承認阿含經是佛說,阿含經又與尼柯耶有著對應的關係,而攝大乘論稱阿含經中已經有阿賴耶識之名,即愛阿賴耶、欣阿賴耶、喜阿賴耶等等。而攝大乘論的"無着"是身處公元四、五世紀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激烈鬥爭對立時期,但至今沒有發現南傳對阿含經的問題進行反駁。由此可見,阿賴耶識是否南北互通並不是沒有根據...。
而止觀先修止(定)再修觀,純觀直接修觀,但純觀也會達到一定程度的定,更準確講:止觀就是要培育強大、深厚的定力後再轉修觀禪,純觀是達到某種程度的定(可能是近行定、初禪、二禪、三禪、四禪,不需要四禪八定)後就開始修觀;賢友是在修止觀還是純觀呢?
對於研論,末學認為南北兩傳互有共通的軌跡和精義的碎片,行者能盡拆解義理之力就更能洞見南北的智慧互動的關係,務求不會死背一個章句理解一個道理,但當然是指類似阿賴耶識這方面的問題......由於南北都承認阿含經是佛說,阿含經又與尼柯耶有著對應的關係,而攝大乘論稱阿含經中已經有阿賴耶識之名,即愛阿賴耶、欣阿賴耶、喜阿賴耶等等。而攝大乘論的"無着"是身處公元四、五世紀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激烈鬥爭對立時期,但至今沒有發現南傳對阿含經的問題進行反駁。由此可見,阿賴耶識是否南北互通並不是沒有根據...。
理論實踐並駕齊驅
Re: 如何審視一位毗缽舍那行者的實相?
是問我個人嗎? 如果是,我就頃向先走一步 驗證一步的方法
就是~ 象足跡譬喻經 的策略,要講看過的書..其實有看的人都能講。
最近越來越厭倦,沒體驗過 只能在心中推理,
讀了一堆 但都沒體驗過,常覺得異常痛苦。
目前還是比較希望能親自體驗比較好。
所以我沒有特定要修 止還是觀,走一步看一步該觀就觀 ,
止不夠就培養止,但前提是要時間夠多。
各家的步驟跟練習方式,在網路爆發的時代,大家都查的到
這件事情,已經非常可貴,可貴之處在於能省下大量的時間~~
現在還能在論壇討論,所以就一個一個TRY~~
所以....我想這主題大概也就是這樣了~~~
就是~ 象足跡譬喻經 的策略,要講看過的書..其實有看的人都能講。
最近越來越厭倦,沒體驗過 只能在心中推理,
讀了一堆 但都沒體驗過,常覺得異常痛苦。
目前還是比較希望能親自體驗比較好。
所以我沒有特定要修 止還是觀,走一步看一步該觀就觀 ,
止不夠就培養止,但前提是要時間夠多。
各家的步驟跟練習方式,在網路爆發的時代,大家都查的到
這件事情,已經非常可貴,可貴之處在於能省下大量的時間~~
現在還能在論壇討論,所以就一個一個TRY~~
所以....我想這主題大概也就是這樣了~~~
Re: 如何審視一位毗缽舍那行者的實相?
無常、無常,賢友不必憂患,末學回顧這些年來種種嘗試和因緣未到的無奈,在不了解四聖諦的無明下和覺知力不足的狀態中,遊走正法的周圍兜兜轉轉,當中人生的變化和追求真理的迫切更是夜夜輾轉難眠,意想不到的是最後居然以嶄新跳級的形式(毗缽舍那)來切入禪修的道路,當下立即體認苦、無常與無我的智慧,頓悟有生以來的一切無法控制的感受,皆是源自於狂野的自心與我執,一切都是透過覺受而跟內心產生關係,進而反复被心肆意擺佈去控制"行"......
誠然,知識層面的了解必然無法比較經驗層次認知的堅實,在佛法的深入上忽視實踐第一的重點,很自然地就會帶來知見的誤會和疑惑,不進行實修根本無法全盤消化經文的奥義;例如,沒有毗缽舍那觀照體内部位的實踐,又怎可能培養出從不同角度了知實相的智慧?又怎會感應出"大念住經"里佛陀指導的精勤、覺知和時時徹知無常的精義?經文中示現佛陀簡單幾句的話語就是指導在實修中的我們,要訓練到俱足了智慧才算圓滿,才会時時徹知無常地在經驗的層次上了知實相的特性,了知無常。而這種訓練的平台,原來就存在於我們本身就是自然法則的體內,由此可見,沒有通過堅實的修習,是很難洞見經文的實相,就算有,也只是理智層面的認知。
最後想補充一點,再說回那位毗缽舍那的行者,末學從其人的行為、舉止和言語看出變化,尤其是歡悦的面容。
誠然,知識層面的了解必然無法比較經驗層次認知的堅實,在佛法的深入上忽視實踐第一的重點,很自然地就會帶來知見的誤會和疑惑,不進行實修根本無法全盤消化經文的奥義;例如,沒有毗缽舍那觀照體内部位的實踐,又怎可能培養出從不同角度了知實相的智慧?又怎會感應出"大念住經"里佛陀指導的精勤、覺知和時時徹知無常的精義?經文中示現佛陀簡單幾句的話語就是指導在實修中的我們,要訓練到俱足了智慧才算圓滿,才会時時徹知無常地在經驗的層次上了知實相的特性,了知無常。而這種訓練的平台,原來就存在於我們本身就是自然法則的體內,由此可見,沒有通過堅實的修習,是很難洞見經文的實相,就算有,也只是理智層面的認知。
最後想補充一點,再說回那位毗缽舍那的行者,末學從其人的行為、舉止和言語看出變化,尤其是歡悦的面容。
Re: 如何審視一位毗缽舍那行者的實相?
是,的確很多禪修者都會一直愉悅的笑,對於我這種世俗人來說,
覺得他們是 [傻呼呼的笑] ,我想大概是煩惱少 五蓋少,
這種 無束縛的開心感 就很容易生起。
一般世俗人的笑,很少會這麼的 [無憂無慮感] 。
小弟自身也有類似 較淺的經驗,去年 禪修5天,回來的時候,
開5個小時的車完全不會累,不會想睡覺,我是開車容易想睡覺的人。
但整路都很平靜,卻精力源源不絕,6種覺知 與 反應變的敏銳,
但沒有興奮感,而是平靜感。 我也不太會講,總之非常印象深刻。
回家後,平常生活會有滿足感,欲望不太會生起,因為時時有滿足的狀態,
瞋也不太會生起,就是單純執行生活的瑣事 。
最爽的是,繳厚厚一疊帳單的時候,焦慮感消失 !!! 真的滿奇妙的~~
但2周後就慢慢沒了....這應該就是傳說中的 沒斷煩惱....
只是當時的心五蓋暫時力量變弱....
不過五天換兩周,也滿划算 QQ
更划算的是,這段經驗會讓我今年過年想實驗5天以上~~
目標是...3個月內看到厚厚的帳單都不會煩惱 哈哈~~~
覺得他們是 [傻呼呼的笑] ,我想大概是煩惱少 五蓋少,
這種 無束縛的開心感 就很容易生起。
一般世俗人的笑,很少會這麼的 [無憂無慮感] 。
小弟自身也有類似 較淺的經驗,去年 禪修5天,回來的時候,
開5個小時的車完全不會累,不會想睡覺,我是開車容易想睡覺的人。
但整路都很平靜,卻精力源源不絕,6種覺知 與 反應變的敏銳,
但沒有興奮感,而是平靜感。 我也不太會講,總之非常印象深刻。
回家後,平常生活會有滿足感,欲望不太會生起,因為時時有滿足的狀態,
瞋也不太會生起,就是單純執行生活的瑣事 。
最爽的是,繳厚厚一疊帳單的時候,焦慮感消失 !!! 真的滿奇妙的~~
但2周後就慢慢沒了....這應該就是傳說中的 沒斷煩惱....
只是當時的心五蓋暫時力量變弱....
不過五天換兩周,也滿划算 QQ
更划算的是,這段經驗會讓我今年過年想實驗5天以上~~
目標是...3個月內看到厚厚的帳單都不會煩惱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