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業』是什麼?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TrueFour1
文章: 103
註冊時間: 2012-09-20, 08:00

文章 TrueFour1 » 2012-10-09, 08:46

Dogbert 寫:
The4 寫:版主既然一路堅持「八正道含戒─ 正語、正業、正命」的主張,那你怎麼回應希拉版主的Po文內容與題主的質疑「.....其它七支正道皆是以「正見」為前導,皆是因為「正見」而生起,沒有“正見“就不會有其它七支正道的存在。.....」?
怎麼現在的人都不敢明確表達自己的看法,只會拿甲的話來質疑乙?那乾脆別發文吧!

希拉的說法跟我沒衝突,是你自己看不懂,你要拿他的文章來質疑我前,先看懂他說什麼。
希拉版主所說是雜阿含748經,莫非D版主「正見」已然生起,失敬!失敬!

不是我沒明確說明,是版主一直看不懂!我實在也沒辦法!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12-10-09, 12:00

要有完整的「苦之智、苦集之智、苦滅之智、至苦滅道之智」,只有阿羅漢做得到,那除了阿羅漢外,難道其他人都沒有正見?所以leeyc2才有此一問,如下:
2. 證果之前難道與正見無緣???
有一分的正見,按照這一分的正見去修習,就會有一分正確的戒、定、慧。你持戒會因為你一分的正見,而有一分的正確效果,定、慧亦然。

當你因為一分正確的持戒、修定、修慧,產生一分的利益,證明自己的見解確實不虛,你會對這個正見產生信心,對法義便有更深入了解,於是你的正見就會增長,如此良性循環,最後就達到經典所說的最高標準100分的正見。

正見與其他七支是彼此影響、增上,但是最初還是要有正見(非100分的正見)為引導,才會有一個正確的開始。

若是有人把經典中最高標準100分的正見定義,拿來作為評斷一個人有沒有正見,那是件很無聊的事,你乾脆直接問對方是不是阿羅漢算了,因為除了阿羅漢,沒有人有這種最高標準100分的正見。

「苦之智、苦集之智、苦滅之智、至苦滅道之智」是正見,但是即使沒有做到這句話的境界,只是部分理解、認同這句話,也是有正見。

若非如此,就會有像我前面舉的例子(問初果聖者)一樣的問題,除了四果阿羅漢外,連初果到三果都沒正見、沒持戒了,這不是很荒謬?

頭像
TrueFour1
文章: 103
註冊時間: 2012-09-20, 08:00

文章 TrueFour1 » 2012-10-09, 15:22

我所看到的現實情況:─

一、老一輩的老人,識字不多,甚至不識字,他們一有機會就去聽聞佛法,學習守戒,他們很虔誠,禮佛‧拜佛‧念佛,事事入心,持守戒律更是無微不至,小小戒總是心生怖畏,執持不犯,身三戒、口四戒,戒行清白;不過,他們對佛學了解不多,僅知基本的佛法,四聖諦對他們來說太遙遠了,可是,他們也參與修四念處,修禪定,有時,境界還不輸年輕人。
─他們不知四聖諦的內容,沒有八正道的正見,但是,他們身三戒、口四戒,戒行清白,也沒有邪命的舉動,請問:他們沒有一分正見,但是‧你能說他們‧沒有戒行嗎?

二、年輕一輩的學佛者,他們學歷都很高,佛學知識更是橫貫南北傳,口才辯才更是一級棒,滔滔不絕,什麼十二緣起法、五蘊法、道品、聖諦品,無所不學,也常常去東南亞禪修,四聖諦內容對他們來說,是熟得不能再熟,也常修內觀,對戒行律行更是了然於胸,如數家珍;可是‧對戒行,了解歸了解,知道歸知道,年輕人嘛!總是比較率性而為,不受羈絆,平常,或於佛學論壇上,總是咄咄逼人,或是筆舌生花,直像一代佛學宗師!私下時,偶而歌舞昇平,飲酒作樂,豪邁不拘,但‧見有女色‧更是不能自己!
─他們深知四聖諦的內容,八正道的正見也有不少分,但是‧對於戒行,總是率性,偶而撒點小謊而不自知,酒色財氣‧稍沾!但也去禪修‧修四念處‧修定。他們有幾分正見,但是‧戒行有汙點!

●請不要再說「有世間八正道和出世間八正道」了!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12-10-09, 15:55

TrueFour1 寫:...他們對佛學了解不多,僅知基本的佛法,四聖諦對他們來說太遙遠了,可是,他們也參與修四念處,修禪定,有時,境界還不輸年輕人。
四聖諦難道沒有你所謂的「基本的佛法」嗎?你可以舉出一個「基本的佛法」,但是又不在四聖諦範圍內的佛法讓大家看看嗎?

你的問題其實都差不多,八正道明明就包含戒律,但是你會說先持好戒再學八正道,好像有一種戒跟八正道無關似的,切割八正道與戒的關係。

現在則發揚光大,居然還有一種佛法不在四聖諦範圍內,切割四聖諦與你那些所謂「基本的佛法」的關係。

頭像
shane
文章: 261
註冊時間: 2012-02-08, 08:00

文章 shane » 2012-10-09, 17:00

分老人跟年輕人有點不太妥當耶。

我 [過去生] 當過 無數次的老人 ,我流過的淚水比海洋還多。
....這樣不知道要怎麼算呢?

之前提到禪林的年輕女生,也才25歲不到,持戒超嚴謹,
平常都安安靜靜、極度規律的生活。

每天在遙遠的深山裡,只有4件事情 ,
禪修 > 吃飯洗鍋子 >洗澡 > 睡覺 >禪修。
毫無社交 、網路、 電視、 報紙、夜市、7-11、賣場,
也沒有錢、手機、交通工具、優遊卡也沒有.....
講話超小聲,超慢,超簡短。
我猜她們可能已經忘記許多都市生活上的技能...

只有光頭+衣服+大碗公....這樣的與世隔絕的深山生活,已經快兩年了...
用現代人的角度來看 = 無聊到爆炸,非人類所能忍受的生活。
但偶而去禪修的老人,反而比較愛講話。

既然佛陀都不在了,不然就試試看大念處經+中部51經的方式,
持戒 > 守護根門 > 吃飯 > 找安靜處坐下 > 安般念 >
就這樣賭上性命的一直做,看看能到甚麼地步.......

不過,首先要有足夠的時間跟金錢支付生活開銷 ...
這兩樣可能比持戒更棘手....不然就出家。

頭像
TrueFour1
文章: 103
註冊時間: 2012-09-20, 08:00

文章 TrueFour1 » 2012-10-10, 20:37

1、我不是反對「八正道」的八個綱目!而是對其中的三項(本來只有一項「正業」)「正語」、「正業」、「正命」的『內容解釋』提出質疑!在論壇上‧對經文內容提出質疑的,彼彼皆是!可是‧要挑戰經文,本來就不容易!本人只是希望藉此‧能引起某些共鳴‧也就够了!

2、版主可能誤解了,我的意思是說「四聖諦」對這些長者來說‧太深澳了!太難懂了!以至於‧太遙遠了!

3、版主說我分割「戒」與「八正道」,可以這麼說!當學佛者對經文內容有疑問時提出質疑,這是可接受的,諸位前輩不是在前面的論壇中,也提出某篇經文有問題而加以討論的嗎?雖然‧說我分割「戒」與「八正道」,但我至少說「先學守戒再修八正道」,這是深化!這是強化!而不是窄化!而版主不也在分割「正見」嗎?「正見」能分一分、兩分、三分、四分.....嗎?「正見」‧要嘛「具備」!要嘛「不具備」!「正見」‧哪裡能分幾分之幾的!?就依版主所言來論,要是一分「正見」,其他九分不是「正見」,你不怕走錯?!你總不能說,我只要這一分就好,其他分不要!可以這樣嗎?就像走迷宮一樣,也許你第一段路是走對了,但是,其他段路你走錯了,你走得出去嗎?大家要知道,面對解脫道,你不能以先走一步再說的賭徒心態來修習。要嘛‧整體看清楚後再走,才能穩健地到達目的地。山難的發生,不都是前面的路走對了,後面就走偏了,然後就‧‧‧‧不是嗎?(此處山難‧是指沒有走對正道,走偏而言)

4、我為什麼反對「八正道分世間八正道與出世間八正道」,因為‧佛傳下來的「四聖諦」只有一種!沒有理由「道諦」變成兩種!若「道諦」有兩種,不就是「相似法」嗎?不就是一種似是而非的言論!如果,這種立論被允許的話,那也難怪‧後世會有這樣的言論:「佛陀也有兩種,一種是在人間成佛並行走傳法於世間的佛陀,另一種就是老是離地三尺飄於虛空的大聖佛陀。」

「八正道」‧既然是「道諦」,那麼「正見」就顯得格外重要!對ㄧ位準備邁向四雙八輩的修行者而言,如果他沒有具備「苦之智、苦集之智、苦滅之智、至苦滅道之智」的話,他就沒有資格和能力往四雙八輩的道路前進。這就好比‧對一位身經百戰的戰士來說,沒有「正見」,就宛如在戰場上沒有眼睛一樣,看不到敵人,也分不清戰場,最後‧只有被敵人擊敗的份!

而‧「正業」‧對一位已經具備「正見」的修行者來說,就好像已經在戰場上看見敵人的戰士,需傾全力,將武器揮向敵人正面滅敵的行徑一樣,是一種全軍破敵(苦滅諦)的『實踐功夫』。而不是僅僅是消極的「不殺、不盜、不淫」的守戒行為。諸位可以環顧經文內容,看看「八正道」的八個綱目中‧有哪一綱是要你去實踐「滅苦之道」(消滅內心對「當來有的愛、喜、貪」)的?

「不殺、不盜、不淫」的守戒行為,是沒有瓣法消滅內心對「當來有的愛、喜、貪」的。方針對象不對,「不殺、不盜、不淫」‧只能淨化「身行」,不能淨化『心行』,尤其是對「當來有」所生起的‧無始劫以來‧隱幽在內心深處的「愛、喜、貪」,更是束手無策!

「正語」‧也是一樣!你總不能說「我不說謊話、不說華麗浮誇的話、不說兩舌離間的話、不說粗惡低俗的話」,就能夠對《消滅內心對「當來有的愛、喜、貪」》的作為有幫助,這是不可能的!

要滅苦‧首先就是要先看清楚苦!看清楚苦是如何生起!看清楚苦是如何消滅!看清楚什麼是通往滅苦的道路;然後‧再去對它作思惟與研究,了解苦的本質,以及確認通往滅苦的道路是不是千真萬確!並且‧時時提醒自己,念茲在茲;隨後‧就要去作!去實踐!要滅苦‧就是要以這種方式來當生活的範本,要不然,苦怎麼滅啊?隨後‧更應精勤修習,努力不懈地反覆去做;最後‧當快達滅苦尾聲時,再集中念頭並將念頭安住,而達到專一心境的地步‧然後‧得定。至此,你的心‧不動搖‧也不會再度驅馳,追逐名色,攀緣四識住,流轉生死!


話止於此!

頭像
TrueFour1
文章: 103
註冊時間: 2012-09-20, 08:00

文章 TrueFour1 » 2012-10-10, 21:23

臨行前,送諸位一首偈文:



似錦年華 , 恣意攀折

五蘊熾盛 , 貪樂無饜

當此之時 , 死魔驟臨

彼人不覺 , 終為魔勝



共勉!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12-10-10, 22:55

而版主不也在分割「正見」嗎?「正見」能分一分、兩分、三分、四分.....嗎?「正見」‧要嘛「具備」!要嘛「不具備」!「正見」‧哪裡能分幾分之幾的!?就依版主所言來論,要是一分「正見」,其他九分不是「正見」,你不怕走錯?!你總不能說,我只要這一分就好,其他分不要!可以這樣嗎?
正見的內容(法義本身)當然是無法被分割的,我也沒分割它,包含八正道本身也是。但是幾乎所有人都無法完整了解它,這是事實,有人具有一分正見,有人具有10分正見,我只是給不同程度的人做分類,這應該很容易理解吧?

當你只有一分正見,你當然很容易走錯,問題是,你有什麼好方法,可以讓人生來就有100分的正見?同樣一個八正道,你難道不是一點一滴慢慢學習嗎?莫非你要說未證果前都跟正見無緣?
「不殺、不盜、不淫」的守戒行為,是沒有瓣法消滅內心對「當來有的愛、喜、貪」的。方針對象不對,「不殺、不盜、不淫」‧只能淨化「身行」,不能淨化『心行』,尤其是對「當來有」所生起的‧無始劫以來‧隱幽在內心深處的「愛、喜、貪」,更是束手無策!
這就是你切割八正道的問題,因為從來沒有人說過,只持守戒律就能滅苦。你這種說法就像是說,換氣根本無法讓我橫渡日月潭一樣。當你把換氣從游泳分割出來,然後再說換氣無法讓你橫渡日月潭,聽的人應該會一頭霧水吧?換氣不就是游泳的一部分嗎?你會把車子的引擎拆下來,然後說這引擎根本無法讓人駕駛嗎?

滅苦的是八正道,不是八正道的某幾支,當然也不會是只有戒,把某幾支分割出來再說它無法滅苦,到底是經典有錯還是你的錯?

頭像
leeyc2
文章: 548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leeyc2 » 2012-10-11, 08:15

TrueFour1 寫:下面,是個人研究的結果,大家可以一起討論!

1、「正見」─可以以雜阿含經第一經來詮釋

2、「正思維」─可以以雜阿含經第二經來詮釋。..

不知大家的意見如何?
這個議題很不錯,大家可以進一步探討嗎?謝謝!

註1.以前在迎福村有師兄發起雜阿含經第一經的討論,反應熱烈,可惜當時自己才剛接觸佛法不久,未能深入探討..

註2 雜阿含經第二經的正思維,參考相應部,應是指四預流支的[內正思惟](如理作意),而非八正道的第2支的[正志](正思惟)

頭像
leeyc2
文章: 548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leeyc2 » 2012-10-11, 19:44

shane 寫:G. [正見生起 並證果 ]
當他專注的心如此清淨、光明、無垢、無瑕、柔軟、適業、穩固與達到不動搖時,他引導自心,使心傾向於漏盡智。
他如實地了知:『這是苦。』
他如實地了知:『這是苦的因。』
他如實地了知:『這是苦滅。』
他如實地了知:『這是導致苦滅之道。』
他如實地了知:『這些是諸漏。』
他如實地了知:『這是諸漏的因。』
他如實地了知:『這是諸漏滅。』
他如實地了知:『這是導致諸漏滅之道。』

如此知見,他的心從欲漏當中解脫出來、他的心從有漏當中解脫出來、他的心從無明漏當中解脫出來。
心解脫之後,此智便生起:『心已經解脫。』我了知:『生已滅盡,梵行已立,應作已作,不受後有。』

~~
不好意思!再貼一經SN56.37供參考,大意是說:於四聖諦如實無間等(現觀)的前導是什麼呢?是正見;具有正見的比丘可被期望什麼?可被期望如實知苦.苦集.苦滅.苦滅道跡

modules.php?name=Forums&file=viewtopic&t=605

Bhikkhus, this is the forerunner and precursor of the rising of the sun,that is, the dawn.
So,too,bhikkhus,for a bhikkhu this is the forerunner and precursor of the breakthrough to the Four Noble Truths as the(y?) really are ,that is, right view. It is to be expected that a bhikkhu with right view will understand as it really is:‘This is suffering……’This the way leading to the cessation of suffering……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