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業』是什麼?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shane
文章: 261
註冊時間: 2012-02-08, 08:00

文章 shane » 2012-10-05, 00:40

心生色的定義不是這樣的~~

[心生色] 是從清淨道論跟阿毗達摩而來的名詞。
意思是,[各種心] 生起的時後會產生很多小色聚
色法的產生有四種來源
心生色 : 業生色 : 時節生色 : 食物生色

就只是一種自然現象
類似所有物質都會產生電磁波。
而不是只有手機有電磁波, 包含水、骨頭,漢堡、棉被
只要是物質都一定有電磁波

WIKI :
只要是本身溫度大於絕對零度的物體,都可以發射電磁輻射,而世界上並不存在溫度等於或低於絕對零度的物體。因此,人們周邊所有的物體時刻都在進行電磁輻射。儘管如此,只有處於可見光頻域以內的電磁波,才是可以被人們看到的。

---------------------------------------------------------------------------

在這阿毗達摩& 清淨道論個架構下,
以呼吸為所緣識知目標的 [初禪禪那心]
有五種特別明顯:尋伺喜樂一心 (安般)
這五支心所, 會強而有力的生起,
另外這些心會產生[重業],是[善業]範疇裡面最強之一

而各種心生起都會有特定的心生色,來讓禪修者辨識判斷。
例如 : 平常生活的心生色,會由於風大明顯,能驅動肢體的動作。

不管真假如何,也算是有完整的解釋事物的運作架構。
就等以後自己實驗驗證囉~~

畢竟這些範疇全部無法用儀器來完整的證明,
只能自己去證明真假。

有趣的是量子力學,裡面最令人頭痛的 [雙狹縫實驗]
意思是微小粒子的尺度下,
射出的粒子會因為有沒有觀察者,而產生兩種結果
有觀察者在觀察,粒子就會變成 : 粒狀圖案
沒觀察者再觀察,粒子就會變成 : 波狀圖案

這跟平常的生活的古典力學,完全是不可置信的,
觀察者的觀察與否 卻能左右實驗結果,就算用機器觀察
也是一樣,只要有人類再看,實驗結果就會變動,
每次實驗屢試不爽。
這資料滿多也非常有名,經過了數十年,這事情目前無解 。

頭像
shane
文章: 261
註冊時間: 2012-02-08, 08:00

文章 shane » 2012-10-05, 01:27

freshman 寫:
我只是說,關於禪相,是讓行者念住於「心生色」,關於這樣就可以進入初禪,缺乏原典的依據.據我所知,念住於身(也就是身念住)可以進入初禪。而 念住於身和念住於「心生色」顯然是有不同的.

我再說一個要點吧:帕奧禪師說初禪時,行者可以感覺到身體的存在嗎?
現任台大李校長做了很多特異功能的研究,大概有10年多吧
來看來踢館的人,都是名校的教授,甚至是實驗室的高手
最後結論也是無法置信。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gBxhpaTQWA
這邊是李校長放在YOUTUBE的研究成果發表會。

依照這樣的研究成果,雖然不是真正的[神通],但也幾乎可以認定
這種特殊的能力有80%的存在可能性。

---------------------------------------------------

在清淨道論的體系, 禪修所緣有40種,
也是4念處常常會用到的幾種也在裡面。
但能入初禪禪那(安止定)的只有20多種。
其它只能到近行定。

安止定 : 十遍 、十不淨 、 身至念 、安般念、慈悲喜

但是 :
10種不淨無法入2禪以後~
捨 :只能在4禪
4無色定只能在無色定範疇裡,沒有初-4禪

然後不是每一種都是專住在心生色禪相上。
例如 : 10不淨 、身至念,4種無色定 、慈悲喜捨。

以心生色禪相為主例如 : 10遍 + 安般念

可能有些小細節上有誤,可能還要再詳細查
大致上是這樣。
---------------------------------------------------------
至於你說的入定 [入禪、 禪那、安止定]
在阿姜、帕奧、等系列都統一的說明
只要入任何一種4禪八定 就絕對感受不到身體的存在,
也不能思考,不能自我對話,也不能做觀智,也不能思惟。
心就是全面的再生起所緣的禪那心。

定力越強這樣的狀態就能維持越久,除非出定自在,
再入禪的時候指定 [心出定的時間]。
類似我們常常會再鬧種響起的前一秒自己就醒來。

因為當時的心識知的目標,是全力的識知生起禪那心(所緣),
類似當電腦CPU在全力跑photoshop圖檔的時後
無法分多餘的效能去打字、聽音樂..等其它功能。

也很類似當我們超級專住在穿針線時,旁邊的聲音你會聽不太到。
或是當我們在專注看書的時後,常常會感受不到腳的痠麻。

頭像
leeyc2
文章: 548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leeyc2 » 2012-10-05, 07:35

shane 寫:
TrueFour1 寫:一般來說,我們從佛經中所獲得的叫「知識」,例如:「五取蘊:謂色取蘊、受取蘊、想取蘊、行取蘊。」。但是,如果我們能從內觀中看到自己的五蘊時,這就構成「經驗」,如果能再從「經驗」中獲得啟發時,那就是「智慧」了!

我們現在缺的,就是「內觀的經驗」以及「內觀的智慧」!一起努力吧!
是阿, 的確是缺乏~~

那真的需要長時間的培育定力 ,尤其剛開始。
~~幾乎就是要完全投入~
依照 TrueFour1 法友 前所發文看(SN 45-8經說:「 云何為正見耶?諸比丘!苦之智、苦集之智、苦滅之智、順苦滅道之智是。),他問的應該是關於八正道中的[正見]及[正見]如何能夠產生,敢問shane法友:八正道之中明白是以正見為首,而正定乃是最後的道支,為何你認為要先培育定力呢?
ps 法友雖常常提到科學,說實話,從你的論述中,並看不出和認識佛法的法義有多大的相關性
(由於討論內容漸漸遠離原來的主題:(八正道中的)正業,建議重新開題)

頭像
shane
文章: 261
註冊時間: 2012-02-08, 08:00

文章 shane » 2012-10-05, 09:57

論壇討論的型式,常常會岔題 抱歉
我沒有先處理正定,我是先看書,收集資料,
然後選擇出自己覺得是善知識的方法跟程序。
然後再持戒,雖然很難持到完美....

[正見] 的定義是了知四聖諦,
但老實說沒有親見、證果,是無法了知真正的苦 ,苦集 , 涅槃

而我選擇的程序是依照兩部經為主,中部51經 跟 大念處經。
(類似中部51經的經文還滿多,的大概至少有5部吧)
再以阿毗達摩跟清淨道論架構,為輔助來處理細節。
我目前的策略是以這四本書為主導。

上面我其實有提過 中部51經的架構,
但樓主好像也沒理我太多 :(
仔細看中部51經佛陀講解的程序 :

A. [持戒]
他首先說第四種人,一開始就是先捨棄不該做的事情。
就是持戒&正語、正業、正命

B. [正念守護]
再來是守護六種感知,保持正念不讓不善心生起。

C. [禪修準備工作]
具備了這聖戒蘊、具備了這聖防護諸根、具備了聖念與正知,
他前往寂靜的住處,即:森林、樹下、山峰、山谷、山洞、墳場、樹叢、空地、草堆。盤腿而坐,保持身體正直,建立起穩固的正念。

D. [入禪定]
如此捨棄五蓋,捨棄削弱智慧的內心煩惱,完全遠離貪欲、遠離不善法,他進入並安住於有尋有伺]、充滿由於遠離而生起之喜樂的初禪。
再來是入2、3、4禪


E. [觀察過去]
當他專注的心如此清淨、光明、無垢、無瑕、柔軟、適業、穩固與達到不動搖時,他引導自心,使心傾向於宿命智。
他回憶自己的許多過去生,即:一生、兩生 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一百生、一千生、十萬生、許多壞劫、許多成劫、許多壞劫與成劫。
〔他憶念:〕『那時,我有如此的名字,屬於如此的家族,有如此的長相;吃如此的食物,經歷如此的苦樂,有如此長的壽命。
死亡之後,我又投生於此處。』他能如此憶念許多過去生的生活型態與細節。


F [觀察緣起的運作]

當他專注的心如此清淨、光明、無垢、無瑕、柔軟、適業、穩固與達到不動搖時,他引導自心,使心傾向於觀眾生死生的智慧。以清淨的、超越人眼的天眼,他見到眾生死亡與再度投生──低賤與高貴、美麗與醜陋、
幸福與不幸──他了知眾生如何依照自己的業而投生,
他見到眾生死亡與再度投生──低賤與高貴、美麗與醜陋、幸福與不幸
他了知眾生如何依照自己的業而投生。


G. [正見生起 並證果 ]
當他專注的心如此清淨、光明、無垢、無瑕、柔軟、適業、穩固與達到不動搖時,他引導自心,使心傾向於漏盡智。
他如實地了知:『這是苦。』
他如實地了知:『這是苦的因。』
他如實地了知:『這是苦滅。』
他如實地了知:『這是導致苦滅之道。』
他如實地了知:『這些是諸漏。』
他如實地了知:『這是諸漏的因。』
他如實地了知:『這是諸漏滅。』
他如實地了知:『這是導致諸漏滅之道。』

如此知見,他的心從欲漏當中解脫出來、他的心從有漏當中解脫出來、他的心從無明漏當中解脫出來。
心解脫之後,此智便生起:『心已經解脫。』我了知:『生已滅盡,梵行已立,應作已作,不受後有。』


============================================'

在這篇經文裡面有很清楚說明,達到解脫的SOP程序。
雖然還是太過簡略,但中間的技巧我個人覺得可以靠清淨道論來補齊。

我也認為這部經比較實際,
經過這樣的程序才能真正達到 [正見]的定義 : 了知4聖諦

但不是說證件不是主導,因為在做這些事情都是以自我的程度(知見)
來決定下一步要做甚麼,所以的確還是[知見]再做主導。
其實平常生活也是一樣。

若生起了真正的[正見],那麼後面的7支聖道
也會完美的生起。所以我前面有說,平常我們的8正道
不是完美的,只是盡量在接近、學習。

不然,只依靠平常的肉眼所見跟平常的思維,
我想很難得到真正的正見。
我持這種觀點的理由如下 :

1.佛陀也是利用宿命智跟天眼智,才能知道有輪迴的存在
有那兩種能力才能思惟出12緣起法架構 & 24緣力架構
有那兩種能力才能知道有5趣的存在。
有那兩種能力才能找出解脫苦 ,斷輪迴,不受後有的方法。

所以我認為平常用肉眼觀察的事情太有限。
就像人類要發展科學的知識,就非要依賴各種儀器不可。
肉眼有限。

2. 我們平常能有的知見都得靠看書、自我思維、 邏輯判斷。
這種方式有幾個風險,那就是佛陀已經不在了,
2500多年後的今天,說法很多種,很難知道誰說的是對的,
唯一的方法就是得自己去證明。

第二個風險就是,就算讀取了正確的經文,也會因為自己的想法,習慣
對文字的定義不同,而產生錯誤的知識。
也就是說同一篇經文,10個人來解讀可能會有15種結果。
所以卡拉馬經或是很多經書,都會提到 [親證] [親見] 這類字眼。
那就是因為看書 聽來的都只能自己腦補 ,想像,邏輯推眼。
但始終都沒真正完整得看到事情的真相。

我個人不喜歡信仰,因為那個不是直接的證據,
佛陀說的信,通常是指信心,一種推動的力量,
而信仰帶有相信,但其實自己還沒體驗證實過。

這也是我非常喜歡卡拉馬經的原因。
對於正見我的觀點跟看法就是以上這些囉~~

頭像
leeyc2
文章: 548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leeyc2 » 2012-10-05, 11:02

shane 寫:G. [正見生起 並證果 ]
當他專注的心如此清淨、光明、無垢、無瑕、柔軟、適業、穩固與達到不動搖時,他引導自心,使心傾向於漏盡智。
他如實地了知:『這是苦。』
他如實地了知:『這是苦的因。』
他如實地了知:『這是苦滅。』
他如實地了知:『這是導致苦滅之道。』
他如實地了知:『這些是諸漏。』
他如實地了知:『這是諸漏的因。』
他如實地了知:『這是諸漏滅。』
他如實地了知:『這是導致諸漏滅之道。』

如此知見,他的心從欲漏當中解脫出來、他的心從有漏當中解脫出來、他的心從無明漏當中解脫出來。
心解脫之後,此智便生起:『心已經解脫。』我了知:『生已滅盡,梵行已立,應作已作,不受後有。』


============================================'

~~
法友:正見sammādiṭṭhi 與 正智 不同的!!,

1.雜阿含748經 正定者能生正智{sammā&āṇaṃ),正智者能生正解脫」(sammāvimutti)
2. 證果之前難道與正見無緣???
(暫時不回應了,有興趣的法友不妨針對八正道或各道支的關係,或如何培養正見 重新開題吧)

頭像
shane
文章: 261
註冊時間: 2012-02-08, 08:00

文章 shane » 2012-10-05, 11:30

我想或許用上面的網友說的
@出世間八正道
@世間八正道
來分類可能會更好

世間八正道 [轉換] 到出世間八正道
的過程,可以用 四聖諦三轉來說明。
三個關鍵轉捩點 :
1應該知道有4聖諦 、八正道。 (世間)
2應該去學習4聖諦 、八正道 。(世間)
-------------------------------
3 自己已經證明徹底了知四聖諦、 八正道。 (出世間)


所以,正見也會[ 有世間&出世間 , ]
我前面講的[完美正見]是指,出世間八正道的[正見] : 了知四聖諦
經裡面也是說明[正見] = 了知四聖諦

長部22大念處經:「諸比庫,什麼是正見呢?諸比庫,苦之智、苦集之智、苦滅之智、導至苦滅之道之智。諸比庫,這稱為正見。」

程序跟架構,大至上就是這樣~

好~ 若有需要就開另一個區域吧~~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12-10-05, 16:47

shane 寫:心生色的定義不是這樣的~~

[心生色] 是從清淨道論跟阿毗達摩而來的名詞。
意思是,[各種心] 生起的時後會產生很多小色聚
色法的產生有四種來源
心生色 : 業生色 : 時節生色 : 食物生色

.........

---------------------------------------------------------------------------

在這阿毗達摩& 清淨道論個架構下,
以呼吸為所緣識知目標的 [初禪禪那心]
有五種特別明顯:尋伺喜樂一心 (安般)
這五支心所, 會強而有力的生起,
另外這些心會產生[重業],是[善業]範疇裡面最強之一
...........
這也就是我為什麽反對清淨道論的一個重要原因。禪那不是這樣的。

他們所說的禪那一開始是以呼吸為所緣,等到所謂的禪相出來後,就以禪相(心所生色)為所緣了,從而脫離了身念處。

等到進入了他們所謂的初禪後,自然就不知道身在何處了。要等到所謂的出了禪那後,才知道身在那裏。

而我所主張的禪那是自始至終,都不離身念處----從呼吸到全身----到全身每一個細胞充滿了喜樂,充滿了覺知。在禪那的當下就是正念正知。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12-10-05, 16:58

我這樣主張,符合南北傳經典對於身念處和初禪的記敘。時間關系就不一一列舉了。

我再寫一點體驗吧,大家可能對於這個感興趣:

初禪正受時(僅以個人體驗論述),全身舒舒麻麻的,圓潤,整潔,光滑,舒服。沒有內在語言,但是有知覺遊走全身。也就是說知覺還不是很穩定。

頭像
shane
文章: 261
註冊時間: 2012-02-08, 08:00

文章 shane » 2012-10-05, 18:05

恩恩,書上面提到的禪那,的確是很舒服快樂,精神亦亦

阿姜布拉姆提到的喜樂感
是在出定之後,才能體驗回味
定的時間越久,回味感越強越久~~
定中是沒辦法值階體驗 : 我感到很舒服
要到出定之後才能回味

網友跟書中,兩者的差異,就要慢慢找答案了。

感覺又離題了....

頭像
wsykm
文章: 141
註冊時間: 2010-04-18, 08:00

文章 wsykm » 2012-10-05, 22:11

redredkiss 寫:
wsykm 寫:戒,是佛法正見的基礎,,得正見稱為見法,而見法也就證初果.

原則上受戒越多越好,不過也有個最低值——能夠維護一顆持續﹑清晰思維法義的心的戒就能幫助見法了.

四念處不是見道的必須,雖然它很有幫助,一般人藉由法的引導而作正確的思考也能見法.

對入流者來說,法已內化于他的生命,修念處與努力持戒已成當然趨勢,因為這樣才合于法,才能導向解脫.
以八正道來說,戒不是正見的基礎,恰恰相反,正見是良好戒行的基礎。沒有正見,持戒都是亂七八糟的。
戒也不是越多越好,是恰當,適合,否則佛陀就會制定無數的戒條了。

這些不說,問一個問題,什麽叫一般人藉由法的引導而做正確的思考也能見法。謝謝。。。。
正見為八正道之首,能生正志、正語、正語等,但它本身也是緣起法,離不開條件的支撐。
合理的思維與生活方式就是正見的緣之一,而這種合理其實就包含了戒。另外,戒只是世間法,可與外道共而無須正見。

“戒在原則上越多越好”的表述可能欠妥,不過本意是想說持更多的戒有助于遠離各種
不善法的干擾而讓心清淨,以便專精思維。

至於法友最後的提問,我覺得自己的表達已經很直白了,法友不妨說得得更具體一些。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