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業』是什麼?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shane
文章: 261
註冊時間: 2012-02-08, 08:00

文章 shane » 2012-10-01, 09:49

我覺得 [非聖者] 都還是在 學習走向 [八正道] path路徑。
都還不是真正完整的 [八正道],直到證果。

因為非聖者都還在錯誤中學習,都還是歪歪的,
或是稍微歪歪的,不是全 [正] 的。

一個桌子有八支腳,只要一支以上是歪的,那麼桌面就不正。
所以才會有那句話 [流者 謂八正道]。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12-10-01, 10:19

TrueFour1 寫:版主這麼聰明,望文應已知義,由雜阿含843經來看,「八正道」非是針對一般初學者所準備的,而是為卽將進入聖者之流(證果)的資深有學所準備的必修學程。就拿佛度耶舍長者子的例子來說,要入佛學領域者,先聞「施論」、「戒論」、「生天論」等三論,等其心變柔軟、明淨之後,再聞「四諦論」,而不是剛初學就學「四諦」,修八正道。

另外,聞「戒論」後,是不是要持守「戒」,慢慢等到要「入流」時,是不是「聖戒」已成就才能入流?
你的說法錯誤很多,不過暫且不提,我先問你一個問題,就你個人而言,你學不學八正道?

你不學,那你的行為跟你的見解就互相違背,因為你明明在學。

你學,那就表示你”即將”成為入流者。我很好奇,一個人要怎麼知道自己”即將”證果?

頭像
peacecila
文章: 1546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peacecila » 2012-10-01, 22:40

TrueFour1 寫:希拉版主,初學者當聞「戒論」時,是不是就已經教他為什麼不要犯「戒」,為什麼要持守「戒」,而不是等到「八正道」的「正見」才知,不知你同不同意?
雜阿含七八五經已經很完整地解釋您開版的疑問,不過,您最好自己仔細看一下經文的全文,我上次的經文解釋也有些疏落之處。經文將八正道分為「世間」(生天法)與「出世間」(解脫法)兩種,「世間八正道」應該是世俗所有善良宗教的共法,差異則在「出世間八正道」,尤其是「出世間正見」---這是佛法與外道不共之處。雜阿含七八五經是一次很完善的開示,將生天法與解脫法,一次講完了。

以「世間正業」來說,導師希望弟子們瞭解導向善趣的意義,譬如說將來會升天,生活會過得越來越好,因此導師教導弟子持戒。而「出世間正業」則是因為立足於「正見」而逐漸滅除了惡業。

我覺得經文已經講得很明白了,我也覺得自己已經盡力說明兩者的差異,但別人聽不懂,那已經不是我的問題了。

頭像
wsykm
文章: 141
註冊時間: 2010-04-18, 08:00

文章 wsykm » 2012-10-02, 01:15

戒,是佛法正見的基礎,,得正見稱為見法,而見法也就證初果.

原則上受戒越多越好,不過也有個最低值——能夠維護一顆持續﹑清晰思維法義的心的戒就能幫助見法了.

四念處不是見道的必須,雖然它很有幫助,一般人藉由法的引導而作正確的思考也能見法.

對入流者來說,法已內化于他的生命,修念處與努力持戒已成當然趨勢,因為這樣才合于法,才能導向解脫.

頭像
TrueFour1
文章: 103
註冊時間: 2012-09-20, 08:00

文章 TrueFour1 » 2012-10-02, 15:35

1、謝謝D版主的糾正,「入流」應是「預流」。

2、謝謝希拉版主指教,提這個題目,本來就是不討好,要挑戰經文,更是不容易,不過是提供大家另類的思考空間罷,不過,意外地讓大家重新再一次認識「戒」的重要性,好像是此時的收穫。

3、真高興其他法友也熱心參與討論,氣氛不錯喔!

4、不過,我還是覺得「正業」、「正語」、「正命」,應有更好的詮釋。否則,此處立個「正戒」,不就可以解決所有的質疑和紛擾。這讓我想起小時候,念幼稚園時有國語課,念國小時也有國語課,及至念國中、高中,還是有國語(文)課,連大學碩士博士,有的還是要念國語(文)。當學生,好辛苦哦!

頭像
shane
文章: 261
註冊時間: 2012-02-08, 08:00

文章 shane » 2012-10-02, 16:23

我覺得立個[正戒]範圍太大,
有5戒 、8戒 、9戒 、 200多條戒, 還有比丘尼戒。
這樣會更混淆,而且200多條比丘戒,裡面很多是當時背景的問題。

例如比丘不能穿拖鞋,但有一個區域那邊的環境,就有個長老
跟佛陀說明情況,佛陀就答應可以穿脫鞋。

穿不穿拖鞋我想應該不影響證得八正道。

頭像
redredkiss
文章: 209
註冊時間: 2007-03-27, 08:00

文章 redredkiss » 2012-10-03, 01:04

shane 寫:我覺得 [非聖者] 都還是在 學習走向 [八正道] path路徑。
都還不是真正完整的 [八正道],直到證果。

因為非聖者都還在錯誤中學習,都還是歪歪的,
或是稍微歪歪的,不是全 [正] 的。

一個桌子有八支腳,只要一支以上是歪的,那麼桌面就不正。
所以才會有那句話 [流者 謂八正道]。
八正道是輾轉增上的,就像一個螺旋的樓梯,不是桌子有八隻腳,你這個類比只能說你不懂什麽叫【八正道】。
shane 寫:我覺得立個[正戒]範圍太大,
有5戒 、8戒 、9戒 、 200多條戒, 還有比丘尼戒。
這樣會更混淆,而且200多條比丘戒,裡面很多是當時背景的問題。

例如比丘不能穿拖鞋,但有一個區域那邊的環境,就有個長老
跟佛陀說明情況,佛陀就答應可以穿脫鞋。

穿不穿拖鞋我想應該不影響證得八正道。
如果戒有“正戒”的話【不說戒禁取的部份】那麼任何的善行其實都算戒行,因為來自於佛陀的“自護”與“護他”。不管在家人還是出家人,都是要“自護”與“護他”的,既然佛陀說了要這樣做,不要那樣做,你覺得可以變通,誰攔著你呢?你又不是出家人,不需要被波羅提木叉管制不是,你是為出家人辯護,還是為誰辯護呢?

頭像
redredkiss
文章: 209
註冊時間: 2007-03-27, 08:00

文章 redredkiss » 2012-10-03, 01:12

wsykm 寫:戒,是佛法正見的基礎,,得正見稱為見法,而見法也就證初果.

原則上受戒越多越好,不過也有個最低值——能夠維護一顆持續﹑清晰思維法義的心的戒就能幫助見法了.

四念處不是見道的必須,雖然它很有幫助,一般人藉由法的引導而作正確的思考也能見法.

對入流者來說,法已內化于他的生命,修念處與努力持戒已成當然趨勢,因為這樣才合于法,才能導向解脫.
以八正道來說,戒不是正見的基礎,恰恰相反,正見是良好戒行的基礎。沒有正見,持戒都是亂七八糟的。
戒也不是越多越好,是恰當,適合,否則佛陀就會制定無數的戒條了。

這些不說,問一個問題,什麽叫一般人藉由法的引導而做正確的思考也能見法。謝謝。。。。

頭像
shane
文章: 261
註冊時間: 2012-02-08, 08:00

文章 shane » 2012-10-03, 08:18

redredkiss 寫:
shane 寫:
八正道是輾轉增上的,就像一個螺旋的樓梯,不是桌子有八隻腳,你這個類比只能說你不懂什麽叫【八正道】。
shane 寫:
如果戒有“正戒”的話【不說戒禁取的部份】那麼任何的善行其實都算戒行,因為來自於佛陀的“自護”與“護他”。不管在家人還是出家人,都是要“自護”與“護他”的,既然佛陀說了要這樣做,不要那樣做,你覺得可以變通,誰攔著你呢?你又不是出家人,不需要被波羅提木叉管制不是,你是為出家人辯護,還是為誰辯護呢?

第一段;除了證果者,誰能真正懂 、真正體驗過八正道?
不都是看書學來的? 不都是慢慢摸索,體會盡量去接近。
就算證得禪那者,也不一定真正體驗過完整的正見。

如果您是證果者,那你就真的完全懂[八正道]。

第二段 ,你說的內容好像跟討論的範圍一點關係都沒有,尤其你在說辯護這檔事情。上面是在討論為什麼不把 那三支改成一支[正戒] 變6正道。

但老實說,不是很看得懂你在說甚麼。 sorry

頭像
TrueFour1
文章: 103
註冊時間: 2012-09-20, 08:00

文章 TrueFour1 » 2012-10-03, 18:34

其實大家都很有佛學的術養,先不說前面的爭執,就拿第一個項目「正見」來說─

.................................................................................................................................

SN 45-8經說:「 云何為正見耶?諸比丘!苦之智、苦集之智、苦滅之智、順苦滅道之智是。 」

而,

....................................................................................................................................

SN 56-13經說:
「云何為苦聖諦耶?謂五取蘊是,謂:色取蘊、受取蘊、想取蘊、行取蘊、識取蘊是。諸比丘!此名為苦聖諦。

諸比丘!云何為苦集聖諦耶?後有起而喜貪俱行、隨處歡喜之渴愛,謂:欲愛、有愛、無有愛是。諸比丘!此名為苦集聖諦。

諸比丘!云何為苦滅聖諦耶?將此渴愛無餘離滅、棄捨、定棄、解脫,是無執著。諸比丘!此名為苦滅聖諦。

諸比丘!云何為順苦滅道聖諦耶?八支聖道是,謂: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是.......」


.............................................................................................................................

先就「苦聖諦」來作論,「苦聖諦」謂五取蘊是,謂:色取蘊、受取蘊、想取蘊、行取蘊、識取蘊是。那我們要如何做?如何觀?才能內觀自己的「五蘊」呢?以便獲得「苦之智」!

有仁兄能教一教大家嗎?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