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nshui 寫:goofy 寫:
2、『阿羅漢』於現世:
─到底是「現法涅槃」呢?
─ 還是「有餘涅槃」呢
.......................................................................................................
『阿羅漢』於現世可以說是「現法涅槃」。
一個人在證得『阿羅漢』那一刻,就已經脫離生死的束縛。
「有餘涅槃」和「無餘涅槃」的區別,個人覺得是多餘的。
法友們可否知道哪部經裏說到了這些,知道的朋友可以貼上來看看。
個人非常贊同雲水兄的看法!以下,就是敝人的拙見,僅供參考─
..................................................................
●雜阿含(二八)
如是我聞: 一時,
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異比丘來詣佛所,頭面禮足,卻住一面,
白佛言:「世尊!如世尊所說,得見法涅槃,云何比丘得見法涅槃?」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欲知見法涅槃耶?」
比丘白佛:「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佛告比丘:「於色生厭、離欲、滅盡,不起諸漏,心正解脫,是名比丘見法涅槃;如是受、想、行、識,於識生厭、離欲、滅盡,不起諸漏,心正解脫,是名比丘見法涅槃。」
時,彼比丘聞佛所說,踊躍歡喜,作禮而去。
●相應部 SN 22─116
[一一六] 第四 說法者(二)
[爾時,世尊]在捨衛城……乃至……
坐於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大德!說法者,名為說法者,大德!如何為說法者耶?如何為對向於法隨法者耶?如何為達得現法涅槃耶?」
「若比丘!為色之厭患、離欲、滅盡而說法者,應名為說法比丘。若比丘對向色之厭患、離欲、滅盡者,應名為對向法隨法之比丘。若比丘,以厭患於色、離欲、滅盡,不執取而解脫者,應名為得達現法涅槃之比丘。
若比丘,於受……想……行……
若比丘,為識之厭患、離欲、滅盡而說法者,名為說法比丘。若比丘對向識之厭患、離欲、滅盡者,應名為對向法隨法之比丘。若比丘以厭患於識、離欲、滅盡,不執取而解脫者,應名為得達現法涅槃之比丘。」
...............................................................
由上兩篇經文可知:得「現法涅槃」的比丘,已經於色、受、想、行、識「已厭」!「已離貪」!「已滅盡」!「已不執取」!「已解脫」!如此可知,得「現法涅槃」的比丘,因「已不執取」色、受、想、行、識,「已解脫」色、受、想、行、識!所以,「十二緣起法」應該已經中斷!可以說是很清楚的事了。
●再舉兩經 SN 22- 53、54經:
...........................
......
諸比丘!比丘若於色界斷貪者,以斷貪故有分斷,無有識之所緣、依止。
諸比丘!比丘若於受界……想界……行界……
若於識界斷貪者,以斷貪故有分斷,無有識之所緣、依止。
於識無依止、無增益,無現行而解脫。以解脫故住,以住故而知足,知足故不恐怖,不恐怖而自般涅槃,知:生已盡……乃至……不受後有。」...
..............................................................
此處,「斷貪」、「斷愛」而「取斷」,「取斷」而「有斷」......而「於識無依止、無增益,無現行而解脫。」─即於「識」解脫,不再對「色、受、想、行」(四識住)封滯!這裡,「愛斷」、「取斷」、「有斷」、「生斷」、「老死斷」,「斷」的,難道是「下輩子」的?而不是「當下」的?
●實在是,無法想像!【得「現法涅槃」的比丘,還有前世所造的業,讓其今生所得的「五蘊」,繼續運作!】
●各位看仔細哦!上述這句話,可是很多人的認定哦!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
※1、首先,他們認為阿羅漢:「生已盡」,是構成「下一輩子『生』」的因已經滅盡了,所以不再有「下一輩子『生』」!但是,構成「今『生』」的因還在!所以,「今『生』」還要繼續;而,「不受後有」,是「不再有『未來有』(下一輩子『有』)」,但是,構成今生的『有』的因還在,所以,「今『有』」還要繼續。一直到今『生』身壞命終之後,今生的『有』,才會完全消失!─由「有餘涅槃」進入「無餘涅槃」。
※2、另外,他們認為之所以會有「今『生』」,是「前世(上一輩子)之業」所造。雖然,阿羅漢是「生已盡」,但是,是「下一輩子」的『生』已經盡了,不是所有的『生』已盡。相同地,他們認為之所以會有「今『有』」,是因為有「前世(上一輩子)『取』」,而,會有「前世(上一輩子)『取』」,也是「前世(上一輩子)之『愛』業」所造。」;阿羅漢「不受後有」,是「不再有『未來有』(下一輩子的『有』)」,但是,今生的『有』,還繼續「存在」,所以,也要等到今『生』身壞命終之後,今生的「有」,才能完全滅盡!
※3、最重要的是,他們認為【前世所造業,方得今生之五蘊】,而【今生之五蘊,是等量的,是固定不變的】,要等身壞命終,今生之五蘊才會消滅!
●說到這裡,個人想請教大家一個問題:什麼是『因緣』?什麼是『緣起』?『十二緣起法』,難道「一生」只緣「一次」?還是「時時刻刻」在「緣起」?
世尊宣說『緣起』,旨在闡明:
一切現象的成立,都是「相對」的「互存關係」,離此關係,根本無法成立一物;所謂「因緣」,實在就是為了說明這種關係而作的稱呼;佛陀時,有時稱此為「因」(hetu)、為「緣」(paccaga),乃至為「條件」(Nidana)、為「集」(samudaya)。這當中,雖然在術語上,不作嚴謹的區分,但是!如果以廣泛而能為眾人都聽得懂的話來說,那麼,就把它解釋為「關係」與「條件」,應該就更恰當了。
另外,「因緣」之「作用」,即為「緣起」(Paticcasamuppata)之「法則」。佛陀曾作如下的定義:
─【 若此有則彼有,若此生則彼生;若此無則彼無,若此滅則彼滅。即‧‧‧‧‧‧ 】
─Amasmim sati idam hoti imas’uppada idam uppajjati ,imasamim arati idam na hoti imassa nirodha idam nirvjjhati ,yad idam.................
一切現象的成立‧皆是從『緣起』而生!─(若此有則彼有,若此生則彼生。)
一切現象的消滅‧亦是從『緣起』而滅!─(若此無則彼無,若此滅則彼滅。)
因此,
你此刻的「色」,從生起到消滅;你此刻的「受」,從生起到消滅;你此刻的「想」,從生起到消滅;你此刻的「行」,從生起到消滅;你此刻的「識」,從生起到消滅,都是遵行著「緣起法則」來運作。下一刻、下下刻、‧‧‧‧也不例外!─這就是【 諸法從『緣起』 】的道理。
眾道友們!
如果『十二緣起法』,「一生」只緣「一次」。那麼,前述說法【得「現法涅槃」的比丘,還有前世所造的業,讓其今生所得的「五蘊」,繼續運作!】,就能成立!一生當中,只有一個「生」,只有一個「有」。「三世」─是指「前一世」(上輩子),「現在世」(這一輩子),「未來世」(下一輩子)。而,今生之五蘊,是等量的,是固定的,不增也不減。
但是,如果『十二緣起法』,是「時時刻刻」在「緣起」!是現在進行式!那麼,前述說法就是錯誤的!一生當中,就有無數個「生」,無數個「有」,無數個「緣起」!而,「三世」─就可能是指「前一世」(上一刻),「現在世」(這一刻),「未來世」(下一刻)。而,今生之五蘊,就是由時時刻刻的「緣起」中,相續不斷的「執取」,所累積而來的。
諸位!你選的是哪一種?
●世人,只知:《前世所造的業,讓其今生得此「五蘊」。》; 但是,世上,卻鮮少有人會去注意─《你前一刻的「緣起」(所作所為),也正在塑造你下一刻的「五蘊」!》。不是嗎?深思!深思!
如果,前一段話屬實的話,那麼,你現在的「五蘊」,就會是由你「現在的前一刻以前」所造的業與「現在的前一刻」「所行」而成的「業」,兩者所共同塑造出來的。而並不是單指你「前世(上輩子)所造的業」哦?!
時間是橫貫三世的,過去、現在、未來,上一輩子是你的過去,上兩輩子也是你的過去,上三輩子還是你的過去;那麼,六十年前是你的過去,四十年前也是你的過去,十年前也是你的過去,一刻前還是你的過去;而,現在,稍為吐口氣後,又成過去;而未來呢?下一輩子是你的未來,下兩輩子也是你的未來,下三輩子還是你的未來;那麼,六十年後是你的未來,四十年後是你的未來,十年後也是你的未來,下一刻還是你的未來。綜觀時空,根本是連成一氣,很難分割!緣於此,諸位對「前世」的定義,可能要稍作調整,要不然,會漏掉你自己剛做過的事哦!
談到這裡,聰明的你,應該已經了解!如果還不了解,那再講細微一點:你從出世開始,由於─﹝食集則色集,觸集則受、想、行集,名色集則識集﹞的緣故,你的每一段生長過程的「色、受、想、行、識」都不一樣!而它燃燒之薪材,都是你每一段生長時段的前段(包含前一刻)所提供的,如此,你每一段生長時段的前段(包含前一刻)就構成你的「過去」(前世),它,會不會影響你的「現在」和「未來」?鐵定會!而且是直接而深入的影響!談到這裡,應該可以讓你霍然開朗了吧。
至此,你還會堅持─【得「現法涅槃」的比丘,還有前世所造的業,讓其今生所得的「五蘊」,繼續運作!】的言論嗎?應該不會!
●但是,有人會質疑!為什麼佛經中所記載的佛及阿羅漢,還有老苦!?還有病苦!?還有死苦!?還有疑惑!?為了探索這個疑問,
於是,衍生出種種的揣測:
1、佛及阿羅漢只是解脫了「五蘊」的「苦」而已!本身尚有「五蘊」,還有「老」、「病」、「死」。
2、要不然,就說佛及阿羅漢於佛世時,只證「有餘涅槃」,尚存有未證果前的「業報身」(五蘊),所以還要受「老」、「病」、「死」之苦,及至臨終(「業報身」業盡),才證入「無餘涅槃」。
佛滅後數十年如此想!佛滅後一甲子也如此想!佛滅後百年更如此想!佛滅後一百五十年想的更多!更複雜!現在呢?.........○┼※#─頭腦打結了!
諸位!你們是不是也這樣認為呢?
要知,「五蘊」是進行式!當你破「無明」時,就也同時斬斷「緣起」,出「生死流」,「五蘊」也當下不再相續而告終止。
『緣起法則』不是說:─【 若此有則彼有,若此生則彼生;若此無則彼無,若此滅則彼滅。即‧‧‧‧‧‧ 】嗎?既然「愛滅」了‧則「取滅」,「取滅」了‧則「有滅」,「有」旣然滅了,還會有「生」嗎?還會有「五蘊」嗎?
●雜阿含285、286經中,對「滅『緣起』」所做的譬喻,非常生動!
※285經─《......譬如油.炷然燈。若不增油治炷。非彼燈明未來不生.盡.磨滅耶? 比丘白佛:如是!世尊。 佛:如是!諸比丘。於所取法觀察無常.生滅.離欲.滅盡.捨離。心不顧念。心不縛著。愛則滅。愛滅則取滅。乃至純大苦聚滅。.....》。
※286經─《.....譬如載樵十束.二十束.三十束.四十束.五十束.百束.千束.百千束。積聚燒然。作大火聚。若復有人增其乾草樵薪。諸比丘:於意云何?此火相續長夜熾然不? 比丘白佛言:如是!世尊。 佛:如是!諸比丘。於所取法味著.顧念.心縛。增其愛緣‧愛緣取。取緣有。乃至純大苦聚集。諸比丘!若彼火聚熾然。不增樵草。諸比丘!於意云何?彼火當滅不?答言:如是!世尊。.....》
【不增油治柱】、【不添樵草】─『滅』的,難道只是下一輩子的火?而不是下一刻的火?下一刻的火,難道不是你現在給它的燃料?能滅下一輩子的火時,為什麼不能滅下一刻的火?下一刻的火滅了,還會有下半生的火嗎?火熄滅了!火到哪裡去了?你還想找嗎?
關掉瓦斯爐的瓦斯開關,爐火瞬間熄滅!為什麼人生的爐火(五蘊),除去薪材之後,還繼續燃燒?
世尊‧於「法」有所說‧都是說:─【 於現法.滅熾然.不待時.正向.即此見.緣自覺。】
道友們!深思啊!
●在此,個人想反問各位:
您對「佛」及佛所說的「法」(解脫法)「信心」堅固嗎?能不為「外力」所改變嗎?
先不要馬上回答!因為所說的「外力」,有時是某人(大師)的言論!有時是巨變的環境!更甚的是,有時是原始佛典中的某些經文!
當您在思惟【 「法」或「法」的綱要的演繹 】時,遇到與某些佛典中的「經文」相左的情形時,您要如何抉擇?
是採信【 「法」或「法」的綱要的演繹 】呢?還是選擇相信某些佛典中的「經文」?
大部分的人,都杵在這裡,不敢抉擇!之後呢,全部採用,以致造成後來思想上的混亂局面。─這是多數深研佛法者的通病!少有能打破蕃籬者。這‧不能怪你!畢竟‧佛典傳了這麼久了,走偏!走味!加油!添醋!是在所難免的。
但是,如果您是位具備有「佛不壞淨」及「法不壞淨」的「有學」,上述的抉擇,對您,是不成問題的!
佛說:「善來!比丘!」,也就是要你【 來體悟觀察 】之意。諸位於佛法,都是飽學之士,要大家盲信!那是不可能的。不是嗎?
●「法」重實踐!「戒」貴遵行!
佛學,讀的再多,學的再淵博,如果,不去實踐,不能身體力行,充其量,也只得個經師、律師、論師、譬喻師的頭銜美名,不能身受其惠。
個人,較愚拙!但卻是個重實踐的人。在修行上,下了不少苦工,行跡較近似苦行者。時時,以「佛法」為生活中心,行、住、坐、臥,無不在思惟「法」,參悟「法」;舉凡眼睛所見、耳朵所聽、鼻子所嗅、舌頭所嚐、身體所觸、意念所想,皆是無常!生滅之法!不可依怙!非我!亦非我所!雜阿含經第一經說:「當觀色、受、想、行、識無常!當觀色、受、想、行、識苦!當觀色、受、想、行、識非我!‧‧‧‧」。個人‧常時時起觀!為什麼要這樣做?就是為了對其生起「厭離」之心!如無對其生起「厭離」之心,如何能對其「離貪」(離欲)?若無「離貪」之舉,如何能「解脫」五蘊對自心的束缚?如何能往超凡(貪愛五蘊)入聖的解脫道前進呢?
至於「戒」方面,主要是以「五戒」和「七戒」(身業與語業)為主!相信大家都耳熟能响。此處‧只講前三戒。「殺戒」方面,主要是「遠離殺生」,不只不能「身殺」,也不能「語殺」,更重要的是不能「意殺」;「盜戒」方面,主要是「遠離不予而取」,「不予而取」的範圍很廣!大家只要注意「不予」這兩字就好,不屬於你的東西以及沒有答應要給你的東西都不能拿取;至於「淫戒」,很重要!是要遠離「身淫」、遠離「語淫」、遠離「意淫」哦!不是《只能「正淫」,不能「邪淫」。(還是「淫」!)》,而是「根本不能淫」!如果,你連「女色」都不能勘破的話,那麼,修行的第一關:「觀色無常」、「觀受無常」、「觀想無常」、「觀行無常」、「觀識無常」,你就不可能通過!更甭談下一步的修行。「解脫道」上,自身的「五蘊」尚且要捨,更何況是「身外之物」呢?(「身外之物」包括:錢財、寶物、土地、房舍、五妙欲、親屬妻女等。)
如果‧「戒」不守‧「定」必失‧「慧」必惛。不信的話可以去試試看!
打從民國68年秋,於台北羅斯福路與寧波西街附近巷內四樓中,初次體會深入「禪那」的感覺之後,就斷斷續續於佛道中前進!建議道友!深入一次「禪那」,你就會體會到:什麼是「識」?什麼是「意」?什麼是「心」?不過,深入「禪那」並不容易哦!第一次「從進到出」禪,就花了近四個小時的時間。不過,值得!當個人於前些日子裡,閱讀「禪悅」這本書時,一邊閱讀,一邊深入禪境,實在是因為太熟悉了的緣故!shane法友所說的禪修功夫,還在初步階段喔!當你成就「念住於息」時,內心會有一個轉變!這個轉變出現後,你的念頭就不會再跑掉。法友可以仔細去體會!
七、八年前,某個早晨,於溪邊經行、禪坐後,回程,走在田邊小徑上,發覺:面前的景色,在你眼前崩解!看什麼,崩解什麼!有點驚駭!隨後,就慢慢習慣它了,可是,它卻導致你,對任何事,不再欣悅,甚至厭離!
上述的情形,馬哈希尊者稱此為「生滅隨觀智」,不過,個人認為,這只是「內心智慧的即時反射」而已,並非事物真在你面前崩解!話說回來,這表示,前面有人已走過,自己要更努力才是!
佛經裡,常稱阿羅漢是【 逮得己利 】者!眾道友們致力於修行,何嘗不是?只是,「利」得多得少而已!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此生,一路走來,個人也逮得不少的己利! 各位!難道您不想【 逮得己利 】嗎?
加油!諸位道友!此篇,就當作個人開這個主題的終結,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