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yc2 寫:leeyc2 寫:goofy 寫:
『四聖諦』中的『苦聖諦』就是「苦的根源」,也就是「色、受、想、行、識等五蘊」。..
法友可參考包含轉法輪經SN56.11在內相關的經典,像雜阿含71經.58經等,或者看看相關的討論串
標上顏色的兩句話真的與經典相符呢?法友可要再讀仔細一些~(別急著發文啦
)
大哥!您認為『苦聖諦』是指「五蘊苦」,而「苦的根源」才是「五蘊」,對不對!
早期,讀雜阿含經時,真正指名說到『四聖諦』的是「轉法輪經」(雜阿含379經),但是經文沒說什麼是『苦聖諦』!只有中阿含31分別聖諦經才有細說,就如同SN56 -11所說─《生苦、老苦、病苦、死苦、遇怨憎者苦、與所愛者別離苦、所求不得苦,略說為五取蘊苦。→這就是『苦諦』。》
上文的經文:舉凡說生苦、老苦、病苦、死苦、遇怨憎者苦、與所愛者別離苦、所求不得苦,其歸結就是在說五取蘊苦。
雜阿含71經說:「有身」就是五取蘊;雜阿含69經說:「有身集趣道」(至集起有身之道)就是「苦集趣道」(至集起苦之道)。
綜合上述,『苦諦』就是在講「五蘊」的苦。其實,「五蘊」本身就是「苦」!色、受、想、行、識五者會成「蘊」,不就是由剎那剎那的「緣起」中「執取」而來的結果嗎?還需要在「五蘊」後面加入「苦」字?不需要吧!?
您的色、受、想、行、識不是時時刻刻在生滅變異嗎?那不就是苦嗎?
雜阿含第一經中說:
《當觀色、受、想、行、識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如是觀色、受、想、行、識苦,.............》
這裡不是說到要人觀色、受、想、行、識苦嗎?
如此,五蘊本身就是苦,不是很明顯了嗎?那,有需要於五蘊後再加個「苦」字嗎?
雜阿含73經把「五蘊」指是「重擔」!雜阿含75經說明佛與阿羅漢都是於「色、受、想、行、識」,厭、離貪、滅、不起、解脫。佛與阿羅漢是已「離苦」者,究竟「苦邊」者,離的難道不是離「五蘊」?究竟的、脫離的難道不是「五蘊」?
如果把「苦聖諦」只說成「五蘊苦」,那可能會造成誤解說:《阿羅漢滅掉的、離的,只是五蘊的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遇怨憎者苦、與所愛者別離苦、所求不得苦),五蘊沒有滅掉哦!五蘊還存在哦!》
人,只要有「生」,就有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如是純大苦聚!緣何有「生」,緣「有」而有「生」,「有」分「欲有」、「色有」、「無色有」,而「色有」、「無色有」就是指「色、受、想、行、識」的「有」(存在),說到這裡,難道還不足以證明「色、受、想、行、識」是「苦的根源」?
更何況,『苦滅聖諦』是在指「滅掉當來有的愛、貪、喜」,就是指「滅掉對下一剎那存在的愛、貪、喜」而言。「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病、死、憂、悲、惱苦」滅,如是如是純大苦聚滅。
「愛」滅就不再「執取」,不再「執取」何來「有」?沒有「有」,何來「色、受、想、行、識」?沒有「色、受、想、行、識」,何來「苦」?不是嗎?
上述說法,如果有不對,請大哥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