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根就是大腦的神經系統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serendipity
文章: 303
註冊時間: 2011-02-13, 08:00

文章 serendipity » 2012-07-08, 00:02

goofy 寫:「六根」中「意根」為主導,「六識」中「意識」為最上!
《中阿含經卷第七 (30)》
內眼處及色。眼識知外色。是屬色陰。
內意處及法。意識知外色法。是屬色陰。


佛經有說[內意處]是色陰。也就是[四大造]

所以[意根 - 內意處]是無生物。不可能為 主導

頭像
goofy
文章: 102
註冊時間: 2012-04-01, 08:00

文章 goofy » 2012-07-08, 08:24

serendipity 寫:
goofy 寫:「六根」中「意根」為主導,「六識」中「意識」為最上!
《中阿含經卷第七 (30)》
內眼處及色。眼識知外色。是屬色陰。
內意處及法。意識知外色法。是屬色陰。


佛經有說[內意處]是色陰。也就是[四大造]

所以[意根 - 內意處]是無生物。不可能為 主導
雜阿含322經:.............佛告比丘:「意內入處者,若心、意、識『非色』,不可見,無對,是名意內入處。」...........「佛告比丘:法外入處者,『十一入所不攝』,不可見,無對,是名法外入處。」........................

.............................................................................................................

請教,此做何解?(『十一入所不攝』:「十一入」指: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所觸等。)


............................................................................................................


雜阿含213及214經:....................緣眼、色,眼識生,三事和合,緣觸觸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如是耳、鼻、舌、身,意、法緣,生意識,三事和合觸……」廣說如上。........................(213經)

..................世尊告諸比丘:「有二因緣生識。何等為二?謂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如是廣說.........(214經)

.............................................................................................................

請教:─『緣眼、色,眼識生,三事和合,緣觸觸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此段中,有提到『意緣法,意識生』嗎?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12-07-08, 12:28

serendipity 寫:……

應該只有你一個人會把經文讀成那種讓人匪夷所思的意思吧!

「是屬色陰」4個字已經說明,前面講的部份屬於色陰。
也就是說,「內意處及法。意識知外色法」這部份屬於色陰

接著,

如果有覺,便是「覺陰 (受)」
如果有想,便是「想陰」
如果有思,便是「思陰(行)」
如果有識,便是「識陰」

……

真是天才解經家!!

依照你的意思,就變成佛經只是想傳達「六塵屬色陰」

但事實並非如此

佛經把「內眼處,內意處」都寫在裡面,
這表示佛經還想傳達[六根]也都屬於色陰

六根和六塵,全是色陰。這是經文清楚寫出來的
你的解讀,完全斷章取義的結果
給你看更清楚的經文吧。MN. 28經:“學友們!因為自身內的眼不被破壞,且外部的色來到其領域,以及有對應的注意,這样,有對應的識的部分出現。凡像這样存在的色攝入于色取蘊中;凡像這样存在的受攝入于受取蘊中;……。

學友們!因為自身內的意不被破壞,且外部的法來到其領域,以及有對應的注意,這样,有對應的識的部分出現。凡像這样存在的色攝入于色取蘊中;凡像這样存在的受攝入于受取蘊中;……”
http://agama.buddhason.org/MA/MA030.htm

你看,是說“凡像這样存在的色攝入于色取蘊中”,而不是說“自身內的意攝入于色取蘊中(內意處是屬色陰)”。

頭像
serendipity
文章: 303
註冊時間: 2011-02-13, 08:00

文章 serendipity » 2012-07-08, 17:31

goofy 寫:
serendipity 寫:
goofy 寫:「六根」中「意根」為主導,「六識」中「意識」為最上!
《中阿含經卷第七 (30)》
內眼處及色。眼識知外色。是屬色陰。
內意處及法。意識知外色法。是屬色陰。


佛經有說[內意處]是色陰。也就是[四大造]

所以[意根 - 內意處]是無生物。不可能為 主導
雜阿含322經:.............佛告比丘:「意內入處者,若心、意、識『非色』,不可見,無對,是名意內入處。」...........
《中阿含經卷第二 (193)》虛空非色不可見無對。

不要看到『非色』,就說它是[法]。這是大錯特錯
『非色』只是指 無顏色可見。如同虛空一般無顏色,不可見

『意內入處者,若心意識非色不可見無對,是名意內入處』
這句話意思是指:意內入處,如同心意識無顏色不可見無對。

「佛告比丘:法外入處者,『十一入所不攝』,不可見,無對,是名法外入處。」
.............................................................................................................

請教,此做何解?(『十一入所不攝』:「十一入」指: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所觸等。)
因為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都是四大造
四大造者,不能知,不能思,不能識。他們只能[觸]
所以才說『法』者『十一入所不攝』

真正能識能知[法]者,是[意行]或名[意根]
這個[意根]並不是12因緣中第五支[六入]眼耳鼻舌身 的[意]根
這個[意根]是12因緣中第二支[行]身行口行意行 的[意行]


《別譯雜阿含經 卷五一 (7)》
王白佛言:「此三行中何者最重?身行耶?口行耶?意行?」
佛告王曰:「此三行中意行最重,口行、身行蓋不足言。」
王白佛言:「復何因緣故,說念意最為第一?」
佛告王曰:「夫人所行,先意念,然後口發,口已發,便身行殺、盜、婬,舌根不定,亦無端緒,正使彼人命終,身根、舌根在。大王!彼人何以故身、口不有所設耶?」
王白佛言:「彼人以無意根故,致斯變耳。」
佛告王曰:「當以此方便,知意根最為重,餘二者輕。」

頭像
serendipity
文章: 303
註冊時間: 2011-02-13, 08:00

文章 serendipity » 2012-07-08, 17:58

goofy 寫:雜阿含213及214經:....................緣眼、色,眼識生,三事和合,緣觸觸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如是耳、鼻、舌、身,意、法緣,生意識,三事和合觸……」廣說如上。........................(213經)

..................世尊告諸比丘:「有二因緣生識。何等為二?謂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如是廣說.........(214經)
.............................................................................................................

請教:─『緣眼、色,眼識生,三事和合,緣觸觸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此段中,有提到『意緣法,意識生』嗎?
不明白你想表達什麼

只要經文有講,就是有那回事。
你不能因為(213)沒講,就不相信(214)講的

[根緣塵,生識]這是12因緣法則之一。
應該沒什麼好懷疑的


《雜阿含經卷第九 (248)》
有意識不。答曰有。
尊者阿難復問。為緣生意識不。答曰如是。
尊者阿難。復問若意緣法生意識。彼因彼緣。為常為無常。答曰無常。
尊者阿難。復問若因若緣。生意識。彼因彼緣。無常變易。

頭像
serendipity
文章: 303
註冊時間: 2011-02-13, 08:00

文章 serendipity » 2012-07-08, 18:19

potato 寫:給你看更清楚的經文吧。MN. 28經:“學友們!因為自身內的不被破壞,且外部的色來到其領域,以及有對應的注意,這样,有對應的識的部分出現。凡像這样存在的色攝入于色取蘊中;凡像這样存在的受攝入于受取蘊中;……。

學友們!因為自身內的不被破壞,且外部的法來到其領域,以及有對應的注意,這样,有對應的識的部分出現。凡像這样存在的色攝入于色取蘊中;凡像這样存在的受攝入于受取蘊中;……”
http://agama.buddhason.org/MA/MA030.htm

你看,是說“凡像這样存在的色攝入于色取蘊中”,而不是說“自身內的意攝入于色取蘊中(內意處是屬色陰)”。
請你自己看清楚內文。不要亂套亂解釋

『因為自身內的不被破壞」
「因為自身內的不被破壞」

『意』和『眼』才是用來對應『內意處』和「內眼處」

頭像
goofy
文章: 102
註冊時間: 2012-04-01, 08:00

文章 goofy » 2012-07-08, 21:03

●針對此段:《請教:─『緣眼、色,眼識生,三事和合觸,緣觸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此段中,有提到『意緣法,意識生』嗎?》 sorry!沒表達清楚,請見諒!

此段經文是針對法友前面所提到的:─[受想行識]都由[意識]一個在主導─而來。

雜阿含213經如是說:─緣眼、色,眼識生;再來是─眼、色,眼識三者起作用生「眼觸」;接著是─緣「眼觸」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如是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說。
───這表示《緣「眼觸」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時,「意」尚未緣「法」,「意識」尚未生起!何來「意識」主導「受」、「想」、「行」、「識」?》



●至於:─「色」與「非色」的諍點,原來法友把「色」解為→「色彩」;「非色」解為→「沒有色彩」。抱歉!個人,孤陋寡聞!今日得聞斯意,茅塞頓開!


一直,認為:佛法中所提到的「色」是「物質」,在五蘊中,「色蘊」是指構成個人形體的物質,「四非色蘊」(即四無色蘊)是指四種不是物質的受、想、行、識等四蘊;在六外入處中,「色」是指眼睛所見的境像;至於法友所提的:《中阿含經卷第二 (193)》虛空非色不可見無對。─個人是把它解為:《虛空,不是物質組成的,無法看見........》,因為,「虛空」相對的是「實地」,「實地」是物質所組成的,所以,「虛空」當然是非物質的。另外,十二緣起法中的「愛」支:是指欲愛、色愛、無色(非色)愛 ;而「有」支:是指欲有、色有、無色(非色)有......................................


如果照法友的解釋:《中阿含經卷第二 (193)》虛空非色不可見無對。把「非色」解為「沒有色彩」;那麼,「四非色蘊」(即四無色蘊),就可能解成─「四種沒有色彩的蘊」;十二緣起法中的「愛」支中的無色(非色)愛,就可能解成─「沒有色彩的愛」;而「有」支中的無色(非色)有,就可能解成─「沒有色彩的有」;相同地,「四無色(非色)定」,就可能解成─「四種沒有色彩的定」.............................


OH MY GOLD !


另外,法友所提:─《『意』和『眼』才是用來對應『內意處』和「內眼處」》,看完之後,只能大眼瞪小眼,個人學淺,只能乾瞪眼!謝謝賜教!

頭像
serendipity
文章: 303
註冊時間: 2011-02-13, 08:00

文章 serendipity » 2012-07-08, 21:44

goofy 寫: ●至於:─「色」與「非色」的諍點,原來法友把「色」解為→「色彩」;「非色」解為→「沒有色彩」。抱歉!個人,孤陋寡聞!今日得聞斯意,茅塞頓開!
《中阿含經卷第二 (193)》虛空非色不可見無對。

對於這個問題,我有貼經文為證

『非色』並不是只用來形容「心法」。也可用來形容[色法]

所以你不能看到[非色],就說它是[心法]

如果照你這樣用,難不成[虛空]也是法?

頭像
serendipity
文章: 303
註冊時間: 2011-02-13, 08:00

文章 serendipity » 2012-07-08, 21:48

《中阿含經卷第二 (193)》虛空非色不可見無對。

『非色不可見』意思就是『無色不可見』

『虛空』就是 無色不可見

頭像
serendipity
文章: 303
註冊時間: 2011-02-13, 08:00

文章 serendipity » 2012-07-08, 22:02

goofy 寫:另外,法友所提:─《『意』和『眼』才是用來對應『內意處』和「內眼處」》,看完之後,只能大眼瞪小眼,個人學淺,只能乾瞪眼!謝謝賜教!
《中阿含經卷第七 (30)》
內眼處不壞者.......
內意處不壞者.........

《MN. 28經》
因為自身內的眼不被破壞.......
因為自身內的意不被破壞.......
------------------------------------------------------------------

上面就是兩者的文字對照。任何人都看得出來:
[內眼處]對照[身內的眼]。[內意處]對照[身內的意]


如果你不同意,你何不說看看《MN. 28經》這兩句話
因為自身內的眼不被破壞.......
因為自身內的意不被破壞.......

應該與《中阿含經卷第七 (30)》的哪兩句話對照?

我會洗耳恭聽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