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雜阿含經經文:初果聖者只要證得初禪就至少是不還果!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carnation
文章: 79
註冊時間: 2005-07-14, 08:00
來自: 天涯海角
聯繫:

Re: 依據雜阿含經經文:初果聖者只要證得初禪就至少是不還果!

文章 carnation » 2010-12-12, 09:56

初果+初禪 並不等於三果。
一者,由初果次第到二果,三果,四果,這是不能夠跳級的。
再者,原開題者對以下經文的理解有明顯的斷章取義之處。
三六九經說『俱三結斷。。。初禪具足住。不見彼聖弟子有一法不斷。能令還生此世者。此則聖弟子得法眼之大義。是故。比丘於此四聖諦未無間等者。當勤方便。起增上欲。精進修學』
這樣的意思應是,得初果者,三結斷,若具有初禪的定力,『精進修學』,則可證三果。

白話一點來說,三結斷者,五下分結尚有兩結未斷。
具足初禪的定力,若能精勤方便,則可使兩結轉薄。這是二果的修證。
若再繼續努力,五下分結可斷,這是三果的證量。
xukonghua 寫: 《雜阿含經》(三九六)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波羅奈國仙人住處鹿野苑中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日出。周行空中。壞諸闇冥。光明顯照。如是。聖弟子所有集法。一切滅已。離諸塵垢。得法眼生。與無間等。俱三結斷。所謂身見.戒取.疑。此三結盡。名須陀洹。不墮惡趣法。必定正覺。趣七有天人往生。作苦邊。彼聖弟子中間雖起憂苦。聽彼聖弟子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初禪具足住。不見彼聖弟子有一法不斷。能令還生此世者。此則聖弟子得法眼之大義。是故。比丘於此四聖諦未無間等者。當勤方便。起增上欲。精進修學


佛說是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此經經文之大義:須陀洹只要證得初禪具足住,即不還此世,也就是說至少是三果聖者!

不知論壇的諸位賢友有沒有注意到《雜阿含經》的這篇經文?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10-12-12, 12:45

xukonghua 寫:願與賢友依于經意交流,共同進步!

2、124經沒有賢友講的修習慈、悲、喜、舍俱行心,賢友誤把125經當做124經了!
1、末學引用的您的回覆中深紅色的“正念觀察,而證得三果”在經文中並沒有這樣講!
3、請教賢友一個問題:一位已聽聞教導的佛弟子是尚未證得圣果的凡夫,這位凡夫具足初禪而住,他嗜於此(此是指初禪)、希於此(此是指初禪),又由此得滿足,多住於此,死後生梵眾天,這位尚未證得勝果的凡夫在梵眾天壽盡以後,會不會再生於三惡道?
謝謝法友指出:俺誤把125經的內容也當作是124經的內容了。你只提到123經、124經,那麽我們接下來不討論125經的內容。

再來看《增支部》四集123經,說“離欲,離不善法,有尋、有伺,由離而生喜樂,具足初靜慮而住”,接着說“彼嗜于此,希于此,又由此得滿足,住于此,信解于此,多住于此,不退下”。具足初禅而住,而佛弟子具足禅定是爲了什麽?是爲了“信解于此”,依初禅成就而“信解”,“信解”內入處、外入處、六觸等是無常而變易、變異(見《相應部》25. 諸經)。請問 xukonghua法友:你認爲“信解”是什麽意思?

既然還是凡夫,在梵眾天壽盡則不能夠般涅槃,也就是要繼續“長夜輪回”,你說他“會不會再生于三惡道”呢?當然會,就像123經說的那樣。

頭像
xukonghua
文章: 44
註冊時間: 2010-12-09, 08:00
來自: 山東省

文章 xukonghua » 2010-12-12, 15:42

真誠感謝諸位賢友的回覆,得以讓末學更加深入的思考這個問題,實是受益匪淺!末學為法而來,看到諸位賢友的回覆,實是不虛此行!

末學會一一回覆諸位賢友提出的問題,也希望諸位賢友能解答末學提出的疑問,以便討論得以深入進行!不為個人得失勝負,只求如實知見!

也請諸位賢友在討論時嚴格依法依律,不要涉及其他,比如末學個人的修行情況!本著“不重久學,不輕初學”的依法不依人的態度平等融洽的交流!與論壇諸君共勉之!

末學斷無明 合十

頭像
xukonghua
文章: 44
註冊時間: 2010-12-09, 08:00
來自: 山東省

文章 xukonghua » 2010-12-12, 16:04

freshman 寫:我再提個經文來為我的觀點做支持:

【中阿含經】第205經 五下分結經

阿難。猶如山水。甚深極廣。長流駛疾。多有所漂。其中無船。亦無橋梁。或有人來彼岸。有事則便求度。彼求度時而作是念。今此山水甚深極廣。長流駛疾。多有所漂。其中無船。亦無橋梁而可度者。我於彼岸有事欲度。當以何方便令我安隱至彼岸耶。復作是念。我今寧可於此岸邊收聚草木。縛作椑筏。乘之而度。彼便岸邊收聚草木。縛作椑筏。乘之而度。安隱至彼。如是。阿難。若有比丘攀緣厭離。依於厭離。住於厭離。止息身惡故。心入離.定故。離欲.離惡不善之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得初禪成就遊。彼依此處。觀覺興衰。彼依此處。觀覺興衰已。住彼必得漏盡。設住彼不得漏盡者。必當升進得止息處

雲何升進得止息處。彼覺.觀已息。內靖.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得第二禪成就遊。彼依此處。觀覺興衰。彼依此處。觀覺興衰已。住彼必得漏盡。設住彼不得漏盡者。必當升進得止息處。雲何升進得止息處。彼離於喜欲。舍無求遊。正念正智而身覺樂。謂聖所說.聖所舍.念.樂住.室。得第三禪成就遊。彼依此處。觀覺興衰。彼依此處。觀覺興衰已。住彼必得漏盡。設住彼不得漏盡者。必當升進得止息處。雲何升進得止息處。彼樂滅.苦滅。喜.憂本已滅。不苦不樂.舍.念.清凈。得第四禪成就遊。彼依此處。觀覺興衰。彼依此處。觀覺興衰已。住彼必得漏盡。

仔細看,會發現兩點有意思的東西:

1)禪定(四禪等)是個工具----我於彼岸有事欲度。當以何方便令我安隱至彼岸耶。復作是念。我今寧可於此岸邊收聚草木。縛作椑筏。乘之而度。----得初禪成就遊。彼依此處。觀覺興衰。彼依此處。觀覺興衰已。住彼必得漏盡。

2)有的人,只是初禪,並不能成功。-------設住彼不得漏盡者。必當升進得止息處----還要升進。
末學認真拜讀賢友出示的經文,單單依據賢友出示的經文,確實足以證明賢友經文下面的兩個觀點!

末學爲了謹慎與力求準確,又研讀了與五下分結經相對應的南傳中部經的經文,竟然在最關鍵的地方存在明顯不同之處,末學貼出請賢友參考!

《南傳中部經》64經 摩羅迦大經

 然而,阿難!爲舍斷五下分結有何等道,何等道迹耶?阿難!在此,比丘由離依,由舍諸不善法,出止息一切身之粗惡,而離諸欲,離諸不善法,有尋、有伺、由離生喜樂,成就初禅而住之。若然,其時彼有屬色、受、想、行、識事物,随觀彼等諸法如無常、如苦、如疾、如癌、如箭、如痛、如病、如敵、如壞、如空、如無我。彼由其等諸法而心解脫之。彼心由其等諸法解脫,則心集中于甘露界:“此爲寂靜也,此爲殊妙也,即一切行之息,一切依之定,渴愛之滅、離欲、滅盡、涅槃也。”彼住此處成就諸漏盡。又若雖不能成就漏盡,以彼法愛,以彼法喜,由五下分結之滅盡成爲化生者,從彼界成爲般涅槃者,不還來者。阿難!此道,此道迹實爲舍斷五下分結也。”

《中阿含經》的經文既然標題是“五下分結經”,內容卻
是如何滅盡無上分結即漏盡,而對於“設住彼不得漏盡”是否會滅盡五下分結卻隻字不提,這是很明顯的矛盾之處!
相比之下,《南傳中部經》是更加準確的!

南北傳經典對照研讀確實是必須和必要的,對於我們如實把握經意會起到莫大的幫助!也請賢友三思!

頭像
xukonghua
文章: 44
註冊時間: 2010-12-09, 08:00
來自: 山東省

Re: 依據雜阿含經經文:初果聖者只要證得初禪就至少是不還果!

文章 xukonghua » 2010-12-12, 16:29

Dogbert 寫:
xukonghua 寫:愿與賢友依法交流!

在阿含經中,不還果其實指的就是不復還生此世!不復還生此世即是三果聖者的代名詞!

請賢友看這方面的經證:
“得阿那含。生般涅槃。不復還生此世。”
“斷此五下分結。得生般涅槃。阿那含不復還生此世。”
“善生優婆塞.善生優婆夷五下分結盡。得阿那含。生於天上而般涅槃。不復還生此世”
“復有五百優婆塞於此那梨迦聚落命終。皆五下分結盡。得阿那含。於彼天上般涅槃。不復還生此世。”
“斷此五下分結已。得生般涅槃阿那含。不復還生此世。是名善男子捷疾具足。”
“此五下分結斷。於彼受生。得般涅槃阿那含。不復還生此世。”
——《雜阿含經》
經典說到三果阿那含,判斷的標準是斷五下分結。當這個條件沒有寫出來,到底是不是阿那含無法確定,這就是一個大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不見彼聖弟子有一法不斷」這個一法是指哪些法?是五蓋?五下分結?

第三個問題是,在雜阿含1121經,有說到:

...以是因緣。得百千萬歲一向喜樂心樂。多住禪定。成就二果。或斯陀含果.阿那含果。以彼士夫先得須陀洹故。...

這裡是說,初果「多住禪定」可以成就斯陀含果或阿那含果。這代表初果證得初禪不代表證那含果,而是要「多住禪定」後,才能證斯陀含果或阿那含果,這跟初果證初禪=阿那含的說法明顯就有出入。而且南傳增支部的相應經文,說法又跟1121經不同。

我認為雜阿含396經、雜阿含1121經都是比較特別的經,說法都不同於其他經文,把這種特別不同的經文拿來當作一個標準,這樣的認定法我是抱持保留的態度。
末學回覆賢友第二個問題與第三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

這一法是指哪一法,因該從“能令還生此世”來思考!也就是說:只要是能令還生此世的法都斷除了,否則必然還會還生此世!

《南傳增支部》中也有一經與此經文基本相同,不過也有一些不能吻合之處,請賢友參考!
“諸比丘!正如是,當圣弟子生起遠離塵垢之法眼時,諸比丘!與見具生之己身見、疑、戒禁取之三結即斷。又,從貪、嗔之二法脫出。彼離欲,惡不善法,有尋、有伺具足,離所生喜樂之初靜慮而諸。諸比丘!此時圣弟子或有死事,彼無可能有被此結所系而再來此世之圣弟子。”——《南傳增支部》三集 92經

此經的矛盾之處在於:初果聖者既然“從貪、嗔之二法脫出(假設“脫出”是指斷除)”,就已經是三果了!為何還要多此一舉,加上初靜慮具足住,才在最後記說三果呢?“彼無可能有被此結所系而再來此世之圣弟子“=三果!

第三個問題:

賢友出示的1121經文,末學看過一次,因為與其他的南北傳佛經存在明顯的矛盾之處,所以末學也是持保留態度!

至於,《雜阿含經》396經,因為末學從南北傳經典中找到了一些相關的經文,目前還沒有發現明顯的矛盾之處!所以才斗膽提出來,與論壇諸賢友交流討論,以求如實知見!

如果經過深入討論,此經確實與其他南北傳經典存在矛盾之處,末學也會對此經持保留態度!以便以自己的實際修行加以求證!

頭像
xukonghua
文章: 44
註冊時間: 2010-12-09, 08:00
來自: 山東省

Re: 依據雜阿含經經文:初果聖者只要證得初禪就至少是不還果!

文章 xukonghua » 2010-12-12, 16:31

Dogbert 寫:
xukonghua 寫:愿與賢友依法交流!

在阿含經中,不還果其實指的就是不復還生此世!不復還生此世即是三果聖者的代名詞!

請賢友看這方面的經證:
“得阿那含。生般涅槃。不復還生此世。”
“斷此五下分結。得生般涅槃。阿那含不復還生此世。”
“善生優婆塞.善生優婆夷五下分結盡。得阿那含。生於天上而般涅槃。不復還生此世”
“復有五百優婆塞於此那梨迦聚落命終。皆五下分結盡。得阿那含。於彼天上般涅槃。不復還生此世。”
“斷此五下分結已。得生般涅槃阿那含。不復還生此世。是名善男子捷疾具足。”
“此五下分結斷。於彼受生。得般涅槃阿那含。不復還生此世。”
——《雜阿含經》
經典說到三果阿那含,判斷的標準是斷五下分結。當這個條件沒有寫出來,到底是不是阿那含無法確定,這就是一個大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不見彼聖弟子有一法不斷」這個一法是指哪些法?是五蓋?五下分結?

第三個問題是,在雜阿含1121經,有說到:

...以是因緣。得百千萬歲一向喜樂心樂。多住禪定。成就二果。或斯陀含果.阿那含果。以彼士夫先得須陀洹故。...

這裡是說,初果「多住禪定」可以成就斯陀含果或阿那含果。這代表初果證得初禪不代表證那含果,而是要「多住禪定」後,才能證斯陀含果或阿那含果,這跟初果證初禪=阿那含的說法明顯就有出入。而且南傳增支部的相應經文,說法又跟1121經不同。

我認為雜阿含396經、雜阿含1121經都是比較特別的經,說法都不同於其他經文,把這種特別不同的經文拿來當作一個標準,這樣的認定法我是抱持保留的態度。
末學回覆賢友第二個問題與第三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

這一法是指哪一法,因該從“能令還生此世”來思考!也就是說:只要是能令還生此世的法都斷除了,否則必然還會還生此世!

《南傳增支部》中也有一經與此經文基本相同,不過也有一些不能吻合之處,請賢友參考!
“諸比丘!正如是,當圣弟子生起遠離塵垢之法眼時,諸比丘!與見具生之己身見、疑、戒禁取之三結即斷。又,從貪、嗔之二法脫出。彼離欲,惡不善法,有尋、有伺具足,離所生喜樂之初靜慮而諸。諸比丘!此時圣弟子或有死事,彼無可能有被此結所系而再來此世之圣弟子。”——《南傳增支部》三集 92經

此經的矛盾之處在於:初果聖者既然“從貪、嗔之二法脫出(假設“脫出”是指斷除)”,就已經是三果了!為何還要多此一舉,加上初靜慮具足住,才在最後記說三果呢?“彼無可能有被此結所系而再來此世之圣弟子“=三果!

第三個問題:

賢友出示的1121經文,末學看過一次,因為與其他的南北傳佛經存在明顯的矛盾之處,所以末學也是持保留態度!

至於,《雜阿含經》396經,因為末學從南北傳經典中找到了一些相關的經文,目前還沒有發現明顯的矛盾之處!所以才斗膽提出來,與論壇諸賢友交流討論,以求如實知見!

如果經過深入討論,此經確實與其他南北傳經典存在矛盾之處,末學也會對此經持保留態度!以便以自己的實際修行加以求證!

頭像
xukonghua
文章: 44
註冊時間: 2010-12-09, 08:00
來自: 山東省

文章 xukonghua » 2010-12-12, 16:54

Mahanama 寫:我的看法是雜阿含三九六經的內容可能有省略或脫漏之處,經文中的『初禪』應該是屬於正定的一種,因此並不是說初果+初禪=三果。
末學也是為求如實知見才來到貴論壇!因為貴論壇有很多深入学习研究佛陀圣典的賢友!彼此深入交流,或許能弄清真相、廓清迷云!

如今的南北傳原始經典都是佛教分裂以後部派時期流傳下來的,不可避免的會存在一些脫漏甚至錯誤之處!但是不能因此,就在沒有任何依據的情況下予以推測!

單單依據396經經文之大義:確實講的是初果聖者,證得初禪具足住,就能斷除“能令還生此世”的一切法即五下分結!因為, 貪欲這一法不斷,嗔恚這一法不斷,一定還會還生此世!

再從八正道這一方面講,初果聖者證得的初禪屬於八正道的正定,正定當然是能正盡苦,斷除煩惱的!

頭像
xukonghua
文章: 44
註冊時間: 2010-12-09, 08:00
來自: 山東省

Re: 依據雜阿含經經文:初果聖者只要證得初禪就至少是不還果!

文章 xukonghua » 2010-12-12, 17:11

carnation 寫:初果+初禪 並不等於三果。
一者,由初果次第到二果,三果,四果,這是不能夠跳級的。
再者,原開題者對以下經文的理解有明顯的斷章取義之處。
三六九經說『俱三結斷。。。初禪具足住。不見彼聖弟子有一法不斷。能令還生此世者。此則聖弟子得法眼之大義。是故。比丘於此四聖諦未無間等者。當勤方便。起增上欲。精進修學』
這樣的意思應是,得初果者,三結斷,若具有初禪的定力,『精進修學』,則可證三果。

白話一點來說,三結斷者,五下分結尚有兩結未斷。
具足初禪的定力,若能精勤方便,則可使兩結轉薄。這是二果的修證。
若再繼續努力,五下分結可斷,這是三果的證量。
xukonghua 寫: 《雜阿含經》(三九六)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波羅奈國仙人住處鹿野苑中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日出。周行空中。壞諸闇冥。光明顯照。如是。聖弟子所有集法。一切滅已。離諸塵垢。得法眼生。與無間等。俱三結斷。所謂身見.戒取.疑。此三結盡。名須陀洹。不墮惡趣法。必定正覺。趣七有天人往生。作苦邊。彼聖弟子中間雖起憂苦。聽彼聖弟子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初禪具足住。不見彼聖弟子有一法不斷。能令還生此世者。此則聖弟子得法眼之大義。是故。比丘於此四聖諦未無間等者。當勤方便。起增上欲。精進修學


佛說是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此經經文之大義:須陀洹只要證得初禪具足住,即不還此世,也就是說至少是三果聖者!

不知論壇的諸位賢友有沒有注意到《雜阿含經》的這篇經文?
回覆賢友:

一、賢友的“由初果次第到二果,三果,四果,這是不能夠跳級的”見解,還請賢友出示佛經依據!

二、396經文中的“當勤方便。起增上欲。精進修學”是指:于四聖諦未無間等者。當勤方便。起增上欲。精進修學!

依據經文,并非如賢友所說“具有初禪的定力,【精進修學】,則可證三果”啊?

依據經文,更沒有“具足初禪的定力,若能精勤方便,則可使兩結轉薄。這是二果的修證。 若再繼續努力,五下分結可斷,這是三果的證量。 ”啊?

還請賢友依法交流討論,儘量不要無依據的自我發揮!

頭像
carnation
文章: 79
註冊時間: 2005-07-14, 08:00
來自: 天涯海角
聯繫:

Re: 依據雜阿含經經文:初果聖者只要證得初禪就至少是不還果!

文章 carnation » 2010-12-12, 17:42

xukonghua 寫:
回覆賢友:

一、賢友的“由初果次第到二果,三果,四果,這是不能夠跳級的”見解,還請賢友出示佛經依據!

二、396經文中的“當勤方便。起增上欲。精進修學”是指:于四聖諦未無間等者。當勤方便。起增上欲。精進修學!

依據經文,并非如賢友所說“具有初禪的定力,【精進修學】,則可證三果”啊?

依據經文,更沒有“具足初禪的定力,若能精勤方便,則可使兩結轉薄。這是二果的修證。 若再繼續努力,五下分結可斷,這是三果的證量。 ”啊?

還請賢友依法交流討論,儘量不要無依據的自我發揮!

忘記哪一篇,但有經文如下: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有沙門法及沙門果。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何等為沙門法?謂八聖道,正見乃至正定。
  何等為沙門果?謂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
  何等為須陀洹果?謂三結斷。
  何等為斯陀含果?謂三結斷,貪、恚、癡薄。
  何等為阿那含果?謂五下分結盡。
  何等為阿羅漢果?謂貪、恚、癡永盡,一切煩惱永盡。」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佛說四沙門果,乃根據法次法向施設。
若你以為四沙門果可以『跳級』,也請舉出你的例證,經文?

二,
是你錯解經文,斷章取義,不是我自己發揮。
經文是這樣寫的『此三結盡。名須陀洹。。。是故。比丘於此四聖諦未無間等者。當勤方便。起增上欲。精進修學 』
是故,白話來講就是因此的意思。是因為什麼呢?因為證得初果。因為初禪具足住。
因為這些,所以於四聖諦未無間等,才當勤方便。起增上欲。精進修學。

經文不宜切開來看。這樣容易犯斷章取義,過度主觀的毛病。

頭像
xukonghua
文章: 44
註冊時間: 2010-12-09, 08:00
來自: 山東省

文章 xukonghua » 2010-12-12, 18:10

potato 寫:
xukonghua 寫:願與賢友依于經意交流,共同進步!

2、124經沒有賢友講的修習慈、悲、喜、舍俱行心,賢友誤把125經當做124經了!
1、末學引用的您的回覆中深紅色的“正念觀察,而證得三果”在經文中並沒有這樣講!
3、請教賢友一個問題:一位已聽聞教導的佛弟子是尚未證得圣果的凡夫,這位凡夫具足初禪而住,他嗜於此(此是指初禪)、希於此(此是指初禪),又由此得滿足,多住於此,死後生梵眾天,這位尚未證得勝果的凡夫在梵眾天壽盡以後,會不會再生於三惡道?
謝謝法友指出:俺誤把125經的內容也當作是124經的內容了。你只提到123經、124經,那麽我們接下來不討論125經的內容。

再來看《增支部》四集123經,說“離欲,離不善法,有尋、有伺,由離而生喜樂,具足初靜慮而住”,接着說“彼嗜于此,希于此,又由此得滿足,住于此,信解于此,多住于此,不退下”。具足初禅而住,而佛弟子具足禅定是爲了什麽?是爲了“信解于此”,依初禅成就而“信解”,“信解”內入處、外入處、六觸等是無常而變易、變異(見《相應部》25. 諸經)。請問 xukonghua法友:你認爲“信解”是什麽意思?

既然還是凡夫,在梵眾天壽盡則不能夠般涅槃,也就是要繼續“長夜輪回”,你說他“會不會再生于三惡道”呢?當然會,就像123經說的那樣。
願與賢友認真討論123經與124經,只求如實知見!

先回答賢友的問題:

“信解於此”是何意?

“末學認真拜讀了《相應部》25諸經! 經文中“諸比丘!若信、信解如是此等諸法者,此名爲随信行者,入正性決定”的“此等諸法”確實是指內、外六入處!

不同的是:123經中講的“彼嗜于此,希于此,又由此得滿足,住于此,信解于此,多住于此”的“此”很明顯是指初禪,而非內外六入處!

賢友注意:此“次”非彼“此”也!

因此,信解是何意已经无关紧要,“信解于此”的“此”是指什么,才是关键所在!请賢友严格依于经文思维,经文中没有的,我们还是不要自我发挥!末學所言不妥之處,請賢友諒解與指正!

經過賢友的質疑,末學又再次研讀了123經、124經!並提出了幾個問題請賢友解答,以便我們共同思維法義,以求如實知見!

123經中的問題:

1、具聞圣弟子會是凡夫嗎?無聞異生包括佛弟子中未證圣果的凡夫嗎?

2、以具足初靜慮為例:一位初果聖者或者二果聖者具足初靜慮而住,死後會生於梵眾天並與其處般涅槃嗎?

124經中的問題:

以具足初靜慮為例:

1、一位凡夫具足初靜慮而住,“彼于色、受、想、行、識,所有法皆認爲是無常、是苦、是病、是癰、是箭、是痛、是惱、是敵、是壞、是空、是無我,等隨觀見”,彼身壞死後是否與凈居天般涅槃?

2、一位初果或二果聖者具足初靜慮而住,隨觀五蘊無常、苦、空、無我,證得的圣果是幾果或者是否死後于凈居天般涅槃?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