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輪回?
大乘唯識說有個“去后來先作主翁”的識。在人臨命終時,它飄飄蕩蕩投胎而去,擔起輪回轉世的重任。這個說法,前面法友們已有過探討:雖然易懂,卻違背緣起無我的教示,也並無實據佐證。carnation 寫:wsykm法友,你何不說說你理解的輪迴是怎樣子的?你理解的輪迴,是不是有『我』在其中?wsykm 寫:詢問全知的上帝在哪裡就=不虔誠?
疑惑是否有觀音菩薩就=不具慈悲心?
不明白佛性為何物就=頓根、沒悟性?
不懂、 探討輪回就=有身見、我見?
緣起法認為,生命是無常變易的,五蘊又是依緣而起的,所以,生命中沒有一個做主的、不變的本體,亦即最高一元。換句話說,生命僅僅只是一種現象,現象的集與滅完全取決於相關條件的有或無。可按照緣起法來理解輪回就覺得不像唯識觀點那樣容易。舉一例:色身死亡,身體各組織消散后,照講六根沒了,其餘的受想行識各蘊也該無從生起才是,那輪回又是怎樣發生的呢?余陰又是怎樣相續的呢?異處另一個受精卵細胞與此處這一個臨死的五蘊身,又是怎樣發生關係而成為其下一世的呢?
wsykm 寫:大乘唯識說有個“去后來先作主翁”的識。在人臨命終時,它飄飄蕩蕩投胎而去,擔起輪回轉世的重任。這個說法,前面法友們已有過探討:雖然易懂,卻違背緣起無我的教示,也並無實據佐證。carnation 寫: wsykm法友,你何不說說你理解的輪迴是怎樣子的?你理解的輪迴,是不是有『我』在其中?
緣起法認為,生命是無常變易的,五蘊又是依緣而起的,所以,生命中沒有一個做主的、不變的本體,亦即最高一元。換句話說,生命僅僅只是一種現象,現象的集與滅完全取決於相關條件的有或無。可按照緣起法來理解輪回就覺得不像唯識觀點那樣容易。舉一例:色身死亡,身體各組織消散后,照講六根沒了,其餘的受想行識各蘊也該無從生起才是,那輪回又是怎樣發生的呢?余陰又是怎樣相續的呢?異處另一個受精卵細胞與此處這一個臨死的五蘊身,又是怎樣發生關係而成為其下一世的呢?
雜阿含〔二九七〕《大空法經》,以及 雜阿含〔三三五〕《第一義空經》,
都是以因緣法,來解說生命流轉的背後,沒有主體,而破除我見的。
《第一義空經》說:「眼生時無有來處,滅時無有去處。如是,眼不實而生。
生已滅盡,有業報而無作者。此陰滅已,異陰相續,除俗數法。」
這是說,在六根面對六塵的身、心活動中,只有因緣條件的聚散,
而沒有什麼實在不變的主人存在著。
只有這個五蘊,延續到下個五蘊緣起流轉的「俗數法」,而沒有流轉的主體。
《大空法經》說:「彼見命即是身者,梵行者無有;或言命異身異者,梵行者亦無有。」
這是說,修行的人,不應該認為,五蘊即是生命的主體,也不應該認為,五蘊外尚有生命的主體。
樓主對緣起法的一個誤解還沒有糾正過來。注意,以出生爲緣而有死亡,色身死亡仍然是“生命現象的集”、不是“生命現象的滅”。色身死亡是色的壞沒,不是“色滅”、色的滅除。wsykm 寫:緣起法認為,生命是無常變易的,五蘊又是依緣而起的,所以,生命中沒有一個做主的、不變的本體,亦即最高一元。換句話說,生命僅僅只是一種現象,現象的集與滅完全取決於相關條件的有或無。可按照緣起法來理解輪回就覺得不像唯識觀點那樣容易。舉一例:色身死亡,身體各組織消散后,照講六根沒了,其餘的受想行識各蘊也該無從生起才是,那輪回又是怎樣發生的呢?余陰又是怎樣相續的呢?異處另一個受精卵細胞與此處這一個臨死的五蘊身,又是怎樣發生關係而成為其下一世的呢?
佛法中色滅是指前色受陰壞沒而新的色陰再度生起,亦即舍此身已,於陰相續。所以,色身死亡并不等於色滅,這一點法友厘得很清楚。potato 寫:樓主對緣起法的一個誤解還沒有糾正過來。注意,以出生爲緣而有死亡,色身死亡仍然是“生命現象的集”、不是“生命現象的滅”。色身死亡是色的壞沒,不是“色滅”、色的滅除。wsykm 寫:緣起法認為,生命是無常變易的,五蘊又是依緣而起的,所以,生命中沒有一個做主的、不變的本體,亦即最高一元。換句話說,生命僅僅只是一種現象,現象的集與滅完全取決於相關條件的有或無。可按照緣起法來理解輪回就覺得不像唯識觀點那樣容易。舉一例:色身死亡,身體各組織消散后,照講六根沒了,其餘的受想行識各蘊也該無從生起才是,那輪回又是怎樣發生的呢?余陰又是怎樣相續的呢?異處另一個受精卵細胞與此處這一個臨死的五蘊身,又是怎樣發生關係而成為其下一世的呢?
討論中我並未將兩者混淆,也並未認定身體死亡壞沒后,新的色陰絕不再生起。恰恰相反的是,我也同法友一樣,心中認為,欲貪未盡則新色陰還會相續,我只是提出問題:新的色陰及其它無色陰是如何相續的?
樓主提出的問題,涉及幾方面,一方面是問,原始經、律中有沒有對輪回投生的詳細解說?這有兩種可能:一、原始經、律中有對輪回投生的詳細解說,而我們還沒有廣讀經典,還沒有發現。
二、原始經、律中沒有對輪回投生的詳細解說;爲何沒有解說,俺讀《相應部》19. 1經(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508.htm)後,有一個猜想:theta法友提供的資料《生死和輪迴》(第1頁),其中說到投生的詳細過程,“如果中陰身對其未來生父生出了欲望,便會想與其交合,受生後將生為女性;如果中陰身對其未來生母有欲望,便會受生為男孩子。”“中陰身”有沒有,且不論;這個解說,與弗洛伊德的“戀母情結”(也稱“俄狄浦斯情結”)說相契合。如果讓類似的這些解說成爲“科普知識”而家喻戶曉,就會對世俗的倫理觀念造成沖擊。佛說法也是有所思擇的,俺的猜想是,也許因爲這一層關系,佛沒有解說輪回投生的詳細過程。
僅僅是一個猜想,只是作爲互相討論、互相啓發而已。
二、原始經、律中沒有對輪回投生的詳細解說;爲何沒有解說,俺讀《相應部》19. 1經(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508.htm)後,有一個猜想:theta法友提供的資料《生死和輪迴》(第1頁),其中說到投生的詳細過程,“如果中陰身對其未來生父生出了欲望,便會想與其交合,受生後將生為女性;如果中陰身對其未來生母有欲望,便會受生為男孩子。”“中陰身”有沒有,且不論;這個解說,與弗洛伊德的“戀母情結”(也稱“俄狄浦斯情結”)說相契合。如果讓類似的這些解說成爲“科普知識”而家喻戶曉,就會對世俗的倫理觀念造成沖擊。佛說法也是有所思擇的,俺的猜想是,也許因爲這一層關系,佛沒有解說輪回投生的詳細過程。
僅僅是一個猜想,只是作爲互相討論、互相啓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