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一個問題,業到底是什麼?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lnwang
文章: 63
註冊時間: 2005-12-30, 08:00

文章 lnwang » 2010-09-07, 17:21

你就继续按照自己的意思研究吧,恕不奉陪。

頭像
lxd127
文章: 297
註冊時間: 2006-12-18, 08:00

文章 lxd127 » 2010-09-08, 22:23

小榕樹的這個理解是正確的。
我說為業的即是思。
這句經文是從英文本譯為中文的,metta賢友已經提供了與它對應的英譯本。那個英譯本能消除這個誤會,不能將“為”字與“說”字分割理解,即理解成了:為業,于是,变成“造作业”。而應當這樣理解:說為。它對應的英譯單詞是call,也可以译成“称为”。
http://blog.sina.com.cn/u/1501252922
我的博客,歡迎指導。

頭像
metta
文章: 249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etta » 2010-09-09, 00:09

有關討論在這裡,有興趣可以看看http://mahasi.5d6d.com/viewthread.php?t ... ra=&page=1

頭像
just24
文章: 40
註冊時間: 2007-08-27, 08:00

文章 just24 » 2010-09-09, 17:39

lnwang 寫:『直譯巴利文kamma 是「作為」,但在佛教裡則專指「意願的作為」。在究竟界的角度來看,業是指善或不善思心所(cetan&),因為思是負責造業的心所。佛陀說「諸比丘,我說為業的即是思,因為由於它的意願,人們才會通過身、口、意造業。」(《增支部》A.6:63/iii,415)除了佛陀與阿羅漢的思之外,一切(速行心的)思都有業。佛陀與阿羅漢不再造業。』
这一段正好说明了,概要和经典的说法是相冲突的。比如经典说业是思。而论在提到除了佛陀與阿羅漢的思之外,一切(速行心的)思都有業。如果思已经是业了,自然不会说业有业,这是错误的说法。如果是思带有业,那么还可能出现在思是储存业的。这也是不对的。
所以现在不知道什么才是业。
可能应该按照增支部说的业的种种不要讨论。
暂时存疑吧。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10-09-11, 18:07

just24 寫:
lnwang 寫:『直譯巴利文kamma 是「作為」,但在佛教裡則專指「意願的作為」。在究竟界的角度來看,業是指善或不善思心所(cetan&),因為思是負責造業的心所。佛陀說「諸比丘,我說為業的即是思,因為由於它的意願,人們才會通過身、口、意造業。」(《增支部》A.6:63/iii,415)除了佛陀與阿羅漢的思之外,一切(速行心的)思都有業。佛陀與阿羅漢不再造業。』
这一段正好说明了,概要和经典的说法是相冲突的。比如经典说业是思。而论在提到除了佛陀與阿羅漢的思之外,一切(速行心的)思都有業。如果思已经是业了,自然不会说业有业,这是错误的说法。如果是思带有业,那么还可能出现在思是储存业的。这也是不对的。
所以现在不知道什么才是业。
可能应该按照增支部说的业的种种不要讨论。
暂时存疑吧。
可以請法友列出增支部當中的相關經文嗎?

頭像
just24
文章: 40
註冊時間: 2007-08-27, 08:00

文章 just24 » 2010-09-12, 17:09

请问是需要对于业的解释?还是对于业的种种不要讨论的经文?
诸比丘!我说思业,思已而以身、语、意造业。
一二 又,诸比丘!何为业之缘起耶?
诸比丘!触是业之缘起。
增支部第六集第六品,第九经。
对照巴利版,元亨寺并没有按照巴利文记载的来翻译。

诸比丘!诸佛之佛境界,是不思议,无须思惟;思惟此者,得狂乱、苦痛。诸
比丘!修定者之定境界,是不思议,无须思惟;思惟此者,得狂乱、苦痛。诸比丘!
业异熟是不思议,无须思惟;思惟此者得狂乱、苦痛。诸比丘!世界之思惟是不思
议,无须思议;思惟此者得狂乱、苦痛。
诸比丘!此等四种之不思议,无须思惟;思惟此者,得狂乱、苦痛。”
增支部4.77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10-09-12, 17:36

多謝法友提供。我的原意是想看乙看“對於業的種種不要討論的經文”。

不過,從你所提供的經文來看,應該是說,對於“業異熟”是不思議,無須思惟。這還是有些不同的。

頭像
just24
文章: 40
註冊時間: 2007-08-27, 08:00

文章 just24 » 2010-09-13, 06:55

freshman 寫:多謝法友提供。我的原意是想看乙看“對於業的種種不要討論的經文”。

不過,從你所提供的經文來看,應該是說,對於“業異熟”是不思議,無須思惟。這還是有些不同的。
我查了一下巴利文
Kammavipāko, bhikkhave, acinteyyo, na cintetabbo
业的异熟,比丘们,是不能思维的,不需要,思维。
这段元亨寺的翻译比英译的好,英译翻译出来是业的种种。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10-10-13, 07:39

just24 寫:kamma指的是行为、造作。因此可以认为造作是业?
對于行爲、“業”,俺這樣來理解:一般地,我們把行爲叫作“行爲”。當我們從因果的角度來談論行爲時,過去的行爲引起了現在的有所關連的行爲,現在的行爲將會引起未來的有所關連的行爲,這時候我們把行爲叫作“業”。也就是,當我們談論“行爲”時,我們說的是某時候的某個行爲;而當我們談論“業”時,既是說某時候的某個行爲,同時也意味着說,這個行爲是由過去的某個行爲有所關連而引起的,或這個行爲將會引起未來的某個有所關連的行爲。

當我們從因果的角度來談論行爲時,這時候我們把行爲叫作“業”。這是俺的理解,與法友們討論。 :)

頭像
BBCALL
文章: 288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BBCALL » 2010-11-02, 21:44

potato 寫:
對于行爲、“業”,俺這樣來理解:一般地,我們把行爲叫作“行爲”。當我們從因果的角度來談論行爲時,過去的行爲引起了現在的有所關連的行爲,現在的行爲將會引起未來的有所關連的行爲,這時候我們把行爲叫作“業”。也就是,當我們談論“行爲”時,我們說的是某時候的某個行爲;而當我們談論“業”時,既是說某時候的某個行爲,同時也意味着說,這個行爲是由過去的某個行爲有所關連而引起的,或這個行爲將會引起未來的某個有所關連的行爲。

當我們從因果的角度來談論行爲時,這時候我們把行爲叫作“業”。這是俺的理解,與法友們討論。 :)
這樣的理解,末學非常贊同。kamma〈業〉是名詞,巴利文的原意是「做」、「行為」、「工作」,意味深長的坊間用語還有「建築者」或是「紡織者」的用法,但從巴利文的語法上來講,幾乎有整個逐漸失去原來意義,而特別顯的十分曖昧且籠統。

kamma〈業〉這個字,未經任何添加改造的原來含義是指「專門的感
官機能活動」或是「普通的活動」,是用來表示某些機能所展現出具
體力的行為活動,而有「做」、「行為」、「工作」的意義。如此,
kamma 在作為各宗教的主要思想結構中,便以此為基礎而引述至更廣
與更多。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