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宿命乎?神權乎?或是其他?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10-09-24, 16:16

多謝法友的推介,有辛讀到了水野先生的<原始佛教的證悟>,老實說,一讀之下,頗感失望.可以商榷的地方不少.

1)隨法行和隨信行不能算是證悟.初果才是.

2)不受後有,和生已盡.從原始佛典來說,十戶應該是指下一期生命的開始.

頭像
lxd127
文章: 297
註冊時間: 2006-12-18, 08:00

文章 lxd127 » 2010-09-24, 19:08

緣起支有12項,佛陀在提及無明、行、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死的時候,都沒有識的存在嗎?
我們能夠作這樣的試想嗎?
在無明生起的時候,那個有情沒有識的存在,只是木頭或石頭生起了無明嗎?
沒有識,能有各種身口意的造作嗎?
沒有識,只是名色單獨的存在嗎?
六處中的意處,不應當攝於識嗎?
無識,能有眼觸嗎?尸體的眼球與外界的顏色相對時,也算眼觸嗎?經典記載:緣眼色生眼識,三事合和觸。另外,意觸呢,沒有識,也能有意觸?
單獨的只有受、愛、執取,而沒有生起識,這是可以想象的事情嗎?只有貪愛,而無意識,也就是說,連貪愛的對象也沒有識知的時候,就能生起貪愛嗎?
絕大部分的有是與識俱行的,比如欲有,欲界的生命(就像我們人類的生存地)、無色有,無界界的生命。只有色有中的無想有情天是無識的生存地。
在結生的時候,沒有識,都不能算是結生,所以,提及生的時候,也有識有識有存在。
在死亡的那一剎那,這一期生命的最後心——死亡心生起並滅去了,所以,在提及死的時候,也有心識的存在。
http://blog.sina.com.cn/u/1501252922
我的博客,歡迎指導。

頭像
wsykm
文章: 141
註冊時間: 2010-04-18, 08:00

文章 wsykm » 2010-09-24, 22:24

wuu12345 寫::D 另外,wsykm法友說:無明是對生命真相無知,行則是因無知而發動的持續生命活動。在此,我一樣要問,此種行還不是以識為前導?以識為前導的行,再去緣識,一樣是多識的緣起法!上述一一所說,難道都是佛陀「緣起法」本意 ?若是,則「十二因緣法」於佛世的印度,早為其他教派所詰問!?亦不能成就其獨特之法理特質。諸位,三思!三思!「十二因緣法」,應該不是這樣解釋的!既然叫做「十二因緣法」,當然是一法緣一法,法法相緣下去,即:無明緣行緣識緣名色緣六入緣觸緣受緣『愛』緣『取』緣有緣生緣老病死憂悲惱苦。「
對於以上觀點,我請阿諾法友仔細考慮以下三點:
1:佛陀已經說過“我作是思惟时,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經中又交代“譬如三芦立于空地,展转相依而得竖立。若去其一,二亦不立;若去其二,一亦不立,展转相依而得竖立。识缘名色亦复如是,展转相依而得生长”。爲什麽今天的法友你置經文于不顧,而非要找出一個不含識的“行支”,亦即更高的一個獨立單元來產生、創造識呢?
2:如果以你這種思路理解緣起法,一個“因”生一個果,而“因”上面又有“因” …這樣純直線式地追查第一因,緣起12支怎麼夠?一萬二千支也不夠啊。退一萬步講,就算找到了第一因又怎樣,就能知苦滅苦了嗎?那還要佛法幹嗎?
3:至於怎麼會緣“行”而有“識”的問題,不妨這樣思考:請問阿諾法友你是阿羅漢嗎?如果不是,那你此刻、當下就有【無明】,對嗎?有無明就必有【行】,不管是身行、口行還是意行,是不是?那么當下有【無明】,且又正在【行】的“你”具有【識】嗎,肯定有!此刻有【識】且正在【行】的你會不會產生、導致下一刻的色受想行識出現呢,也就是產生一個下一時刻的“你”來呢,我想你不會懷疑的吧?

頭像
wuu12345
文章: 112
註冊時間: 2010-06-25, 08:00

文章 wuu12345 » 2010-09-25, 21:14

:D 禮讓前一論文不受中斷,於今才回覆,請見諒!
首先,先感謝諸位法友細心賜教。說實在的,各位現在的思惟,也是我以前走過的模式,當時的我,很興奮!如獲至寶!心想,世尊的『緣起法』,我好像懂了!但是,再過一段時日,仔細思惟,再三回味,慢慢地,感覺如此思考方式,是以果來解說因,是以後支來替換前支的思考方式,直覺地,這應該是世間的思索模式,我會,其他非佛教人士也會,大家應了解,因果業報的思想,在古印度是很盛行的,他們甚至解說的比我們更深入。因此,個人覺得,應更深入思索,重新來探討世尊的『緣起法』!眾所周知!『緣起法』是世尊在成佛前,於尼連禪河畔,尼拘律樹下的乾草堆上,思惟眾生所有眾苦,因何生起?世尊,於七日中,以智慧作如理思惟探索,這才一一探索出眾支依緣而起的『緣起法』!這當中,世尊,沒有以果來解說因的問題,也沒有以後支來替換前支的問題,一切都從空白開始。反觀我輩,.............不說了!

不錯!聖凡有別,佛阿羅漢的『明』,是親證之後,所生起的『明』,不是像我們一樣,是閱讀後所知的『明』。因此,兩者的『明』,其後續結果,當然截然不同!

先說凡夫的『明』(閱讀後所知):─繼續緣起,(無明)而生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純大苦聚!

而,佛與阿羅漢的『明』(親證):─不生行─識安樂住,不攀緣名色─明觸─受不取─明觸想亦不取─明觸行亦不取,(明觸後的受、想、行,聖者不愛亦不取,當然就不有,不有何來生?)聖者不再緣起!於色不愛喜,僅支身而已,識安樂住,亦不再攀緣四識住;如此,聖者的色、受、想、行、識五者不再成蘊聚。了解了上述的道理,我們如何能說「聖者有五蘊」及「聖者的五蘊」之類的言論?聖者,於世間,只是任運自然,正念正智,以待時日而已!

另外,十二緣起法中的「行」,有說是「貪執愛染的行為活動」,有說是「身行、口行、意行」,有說是「福行、非福行、無所有行」,每個都是有經典依據。但是,下面這個解說,也是有經典依據,經中不是有云:「緣眼、色緣生眼識,緣耳、聲緣生耳識,緣鼻、香緣生鼻識,緣舌、味緣生舌識,緣身、所觸緣生身識,緣意、法緣生意識。」嗎?那麼,『行』的意義不就是「緣眼、色緣生」、「緣耳、聲緣生」、「 緣鼻、香緣生」、「緣舌、味緣生」、「緣身、所觸緣生」、「緣意、法緣生」等六種根塵緣起的舉動嗎?各位不仿想想!此中有識嗎?應該沒有吧!此行,純粹只是緣無明而生起的「緣根、塵」的舉動,有如此之行,識方能生,不是嗎?識生起後,再緣下去,就是名色、六入、觸.........。而,眾所周知,閱讀後所知的「無明」:即不知五蘊,不知四諦,不知緣起之意!當混沌的無明生起頃刻,人們會不自主地發動根與塵的依緣舉動,藉以產生識,以便後續對外界的認識活動之進行,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接著,再對「識」、「六內入」、「六外入」、「觸」等四因依緣所生之「受、想、行」和「色」與「識」,進行貪「愛」執「取」的行動,貪「愛」執「取」的後果,即形成未來存在(將來有)的誕生要件,有未來存在(將來有)的誕生要件為緣,你將再「生」,再「生」為緣,老病死憂悲惱苦,純大苦積聚!─以上這一序列的緣起,是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剎那!下一剎那間,你將再次緣起!時間不會讓你暫歇!你是身不由己!色、受、想、行、識五者,就是這樣,一次再一次執取和積聚成五蘊體,你甩不掉!也脫離不出!─這就是「眾生」!這裡要注意:將來「有」(存在),是指下一刻的存在(有),並非下一世的存在(有)!再「生」,也是指下一刻的「生」,並非來生!而老病死憂悲惱苦,也是一剎那再一剎那地積聚,成─(大苦聚)!不過,這裡有一件事,想請教大家:於「受」緣「愛」當中,我們是緣「苦受」而生「愛」呢?還是緣「樂受」而生「愛」呢?還是緣「不苦不樂受」而生「愛」呢?還是「三受」全緣而生「愛」呢?大家不仿慢慢地思惟!

記得有位法友曾經於此網站說過,好像是萊特賀爾法友,說:聖典中,同一字「行」,在不同的地方,代表不同意義!我深感贊同!
敝人才疏學淺,若有思慮不周處,請賜教!

頭像
wsykm
文章: 141
註冊時間: 2010-04-18, 08:00

文章 wsykm » 2010-09-25, 22:40

wuu12345 寫::D

另外,十二緣起法中的「行」,有說是「貪執愛染的行為活動」,有說是「身行、口行、意行」,有說是「福行、非福行、無所有行」,每個都是有經典依據。但是,下面這個解說,也是有經典依據,經中不是有云:「緣眼、色緣生眼識,緣耳、聲緣生耳識,緣鼻、香緣生鼻識,緣舌、味緣生舌識,緣身、所觸緣生身識,緣意、法緣生意識。」嗎?那麼,『行』的意義不就是「緣眼、色緣生」、「緣耳、聲緣生」、「 緣鼻、香緣生」、「緣舌、味緣生」、「緣身、所觸緣生」、「緣意、法緣生」等六種根塵緣起的舉動嗎?各位不仿想想!此中有識嗎?應該沒有吧
法友啊 ,都已經六根具足了,怎麼會沒有“識”呢?

頭像
wuu12345
文章: 112
註冊時間: 2010-06-25, 08:00

文章 wuu12345 » 2010-09-26, 11:00

:D 法友:就算是六根具足,眼沒有可緣之色,眼識一樣無法生起!耳沒有可緣之聲,耳識一樣無法生起!...............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10-09-26, 14:00

你找得出這種人嗎?一個就好了?

頭像
upasaka
文章: 547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upasaka » 2010-09-26, 17:52

peacecila 寫:當來有愛.貪.喜俱。彼彼染著。
印老的《會編》把此句重新標點,並把染改為樂(其實雜阿含其他經此句中的染都是樂),此句變為:
「當來有愛,貪喜俱,彼彼樂著。」

比對SN之後,其中「當來有」、「貪喜俱」、「彼彼樂著」都是在形容「愛」。此愛能導致再有,被貪喜伴隨,而且到處耽於享樂。
May All Beings Be Happy

頭像
wuu12345
文章: 112
註冊時間: 2010-06-25, 08:00

文章 wuu12345 » 2010-09-26, 19:41

:D 請問版主:你在問我嗎?就算是。一位六根沒有敗壞的人,若獨處於一個幽暗深邃的環境中,比如於地底工作的礦工,當他的探照設備故障時,處於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眼睛看不到任何東西,請問:他眼識生起了嗎?另外一個人,被置身於一處密閉的空間中,處於真空狀態下,如太空實驗室太空人,或高科技操作員,他們的耳朵聽不到一點聲音,請問:他們耳識生起了嗎?.........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10-09-26, 20:42

所以你找不到一個六根具足,但又不生起識的人嗎? :roll: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