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阿羅漢是在本行所作,本所思愿的五蘊之中,還是五蘊之外呢?或者等同于無常、苦、無我的某一蘊?wsykm 寫:“五受陰是本行所作,本所思愿,是無常,滅法”,“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無常者則是苦,苦者則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而法友的陳述“阿羅漢生前當然是五蘊,這有什麼問題嗎?請問,阿羅漢是在本行所作,本所思愿的五蘊之中,還是五蘊之外呢?或者等同于無常、苦、無我的某一蘊? 再者,如果阿羅漢生前是無蘊,而身壞命終之後,再不會有五蘊現象升起,豈不是阿羅漢“通過修行,把‘自己’修沒有了”?以上兩點,都是一個有正見的佛弟子所絕不能認同的! 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漏盡阿羅漢色無常,無常者則是苦,苦者寂靜、清涼、永沒,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說到底,還是一個 身見 問題呀。
阿羅漢既不在五蘊之中,也不在五蘊之外,更不等同於五蘊當中的任何一蘊。準確的是,色身沒有滅,也就是無余涅槃之前的阿羅漢,仍然是刹那生滅相續的五蘊的聚合。是無常,苦,無我的。
>再者,如果阿羅漢生前是無蘊,而身壞命終之後,再不會有五蘊現象升起,豈不是阿羅漢“通過修行,把‘自己’修沒有了”?
我認為你以上這個問題是建立在身見之上的。也和並不理解五蘊和涅槃的關係有關。
你認為,如果阿羅漢在無余涅槃之前是五蘊,可是無余涅槃之後卻沒有任何五蘊,這怎麼可能呢?這不就是自己完全沒有了?
呵呵,有這個吃驚其實也很正常,但是法就是如此,如果不理解這個,極為容易引起常見,即認為阿羅漢在無余涅槃前後存在某種共有的東西(大乘有類似本心的說法),以為只有這樣才不叫“自己”修沒有了,而這是典型的我見,典型的常見!
請法友務必仔細理解這個問題,如果需要,我可以就這個關鍵問題做出非常詳細的解釋。
>以上兩點,都是一個有正見的佛弟子所絕不能認同的! 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漏盡阿羅漢色無常,無常者則是苦,苦者寂靜、清涼、永沒,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說到底,還是一個 身見 問題呀。
這段的意思,說的正是涅槃是五蘊的滅盡,色永沒,受永沒、想永沒、行永沒、識永沒。不是單純的貪嗔癡永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