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蘊」,有必要加入「取」字成「五取蘊」嗎?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yunshui
文章: 311
註冊時間: 2009-08-06, 08:00

文章 yunshui » 2010-07-27, 16:28

阿羅漢在證果色身滅前是"五蘊",在證果色身滅後是“涅槃”。
有無明貪愛的時候,表現爲五蘊,沒有無明貪愛的時候(包含色身滅),表現爲涅槃。

法友的邏輯說不通。你說阿羅漢在證果色身滅前是"五蘊",又解釋有無明貪愛的時候,表現爲五蘊。那麼阿羅漢在證果色身滅前是沒有解脫的,因爲還有無明貪愛。

頭像
runsun
文章: 155
註冊時間: 2010-06-03, 08:00

文章 runsun » 2010-07-27, 16:48

yunshui 寫:
阿羅漢在證果色身滅前是"五蘊",在證果色身滅後是“涅槃”。
有無明貪愛的時候,表現爲五蘊,沒有無明貪愛的時候(包含色身滅),表現爲涅槃。
法友的邏輯說不通。你說阿羅漢在證果色身滅前是"五蘊",又解釋有無明貪愛的時候,表現爲五蘊。那麼阿羅漢在證果色身滅前是沒有解脫的,因爲還有無明貪愛。
阿羅漢在證果後就已經解脫,而之後的五蘊色身,是上一世“有”支緣起的結果,當色身滅後,上一世的“有”支緣起不再發生作用,而此時無明已經滅除,有支不會再生起,於是必然無餘涅磐,五蘊也將徹底滅盡不起。

這個必須要仔細的理解,阿羅漢還有色身的狀況,是無明引起的,但是那是證果之前的上一世的“業有”,並非證果後的。

如果覺得不能理解,或者不願接受,我們可以暫時先拋下這段特殊過程,即證阿羅漢果後還有色身的極短時間。

這段時間,是已經滅了無明,滅了貪嗔癡煩惱,滅了心苦,但是之前的無明而產生的|“有”支還在發生作用,所以還會有五蘊生起,還會有身苦。

也請思考一下,為什麼佛陀證果原本是要立即般涅磐的,為什麼有些阿羅漢會以自殺的方式般涅磐。為什麼有經典說一個在家弟子如果證阿羅漢,如果不能出家,就會自己般涅磐。

頭像
yunshui
文章: 311
註冊時間: 2009-08-06, 08:00

文章 yunshui » 2010-07-27, 16:54

我非常非常奇怪學習原始佛法的人竟然不能接受涅槃是五蘊滅盡不起這樣的觀點。我一直認為這是大乘人才有的。

涅槃是五蘊滅盡不起。是一種對涅槃的推測,而推測的前提是有無蘊的存在。否則怎麼會要五蘊滅盡不起。那麼所謂的修行就是滅五蘊。(法友沒有直接這樣說,但文意的邏輯會有這樣的趨勢。)
難怪佛陀會說緣起甚深,就連阿難尊者在證阿羅漢前都不能明見。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10-07-27, 17:06

他要滅五蘊,蕭門的教導是十八界全都要滅 :lol:

頭像
runsun
文章: 155
註冊時間: 2010-06-03, 08:00

文章 runsun » 2010-07-27, 17:10

yunshui 寫:涅槃是五蘊滅盡不起。是一種對涅槃的推測,而推測的前提是有無蘊的存在。否則怎麼會要五蘊滅盡不起。那麼所謂的修行就是滅五蘊。(法友沒有直接這樣說,但文意的邏輯會有這樣的趨勢。)
難怪佛陀會說緣起甚深,就連阿難尊者在證阿羅漢前都不能明見。
1.緣起確實很深,我認為,否定或者不願承認涅槃是五蘊滅盡不起,等於根本沒有理解緣起法,也談不上有證果的可能。

2.涅槃是五蘊滅盡不起,確實是推論,但是它不是胡亂推論的,而是基於對緣起,以及無常,苦,無我的甚深理解和修證下才確定性推論出來的,是比量智,或者叫做推論智,這種智對解脫修行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不具備推論智的人,或者很缺乏的人,是很難解脫的。推論智對於慧解脫阿羅漢尤其重要,因為他們是沒有神通的,定力也并沒有俱解脫阿羅漢強大。

3.修行絕對不是滅五蘊,五蘊的滅只是解脫 的一個必然性結果。而絕對不是什麽方法,比如當生起一個念頭的時候,我們不能拼命把它壓下去,讓它不產生,這是不可能的,我們也更不可能通過自殺,消除自己的色身,而滅除色蘊。解脫是滅除導致五蘊產生的“緣”,這個緣,就是無明和貪愛,破除無明,需要認識法的無常,苦,無我,在此基礎上,熄滅貪愛。進而必然有涅槃,五蘊的徹底滅盡。

頭像
runsun
文章: 155
註冊時間: 2010-06-03, 08:00

文章 runsun » 2010-07-27, 17:16

Mahanama 寫:他要滅五蘊,蕭門的教導是十八界全都要滅 :lol:
我已經說過很多次了,修行並不是要滅五蘊,而是五蘊的滅是解脫的必然結果。

各位難道沒有學過十二因緣法?難道不知道五蘊是因為無明和貪愛才有的?如果沒有了無明和貪愛,色身滅了后,又怎麼可能還會有五蘊的生起?

各位難道不知道解脫是苦的徹底滅盡,各位也知道五蘊是苦,可是爲什麽卻不願意承認涅槃是五蘊的徹底滅盡。

各位不願意承認南傳的阿毗達摩,不認可上座部的尊者,難道對於經典當中的很多經文視而不見,而要強行添加自己喜歡的解釋?

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麽?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10-07-27, 17:28

runsun 寫:在大念處經裏面,有提到外觀的問題,不知您如何理解。

“如是,或于内身,观身而住;于外身,观身而住;又于内外身,观身而住。或于身,观生法而住;于身,观灭法而住;又于身,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忆念所成,皆会“有身”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亦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而住。诸比丘!比丘如是,于身观身而住。

註釋書大都解釋外觀是指觀察他人的身心名色,在大毗婆沙論,瑜伽師地論裏面,也將“外身”解釋為非有情色,即已經包括了山河大地。
runsun法友你好:你提供的這個譯本的《大念處經》我沒有讀到過。請問網上哪裏有下載?或者,能否把你的文件發一份到我的郵箱裏?郵箱地址:less_ismore@126.com。謝謝!

頭像
runsun
文章: 155
註冊時間: 2010-06-03, 08:00

文章 runsun » 2010-07-27, 17:31

wsykm 寫:請法友厘清“世間”一詞的含義。佛法中,世間並非指外在的宇宙太空,而是指每個眾生的五受陰、六人處、緣起法等一切生命現象:比丘!色無常、苦、變易法,是名世間世間法;如是受、想、行、識無常、苦、變易法,是名世間世間法。比丘!此世間世間法,我自知自覺,為人分別、演說、顯示,盲無目者不知不見。我于彼盲無目者不知不見者,其如之何! 你的文中,把世間改為世界就對了。
佛法所說的世間,是完全建立在自我身心基礎上的,這是佛陀偉大的智慧所在,我完全認可。但是,絕對不要僅僅把自己的肉身外加精神現象理解為世間,這等於否定了六塵。

佛法說的世間,即包括自我的身心現象,也包括自我所觀察感知到的外在世界。

注意,我們通常認為外在世界是客觀存在的,山河大地並不因為我們是否觀察它而存在,但是這種觀念實際恐怕是錯誤的,連量子力學目前主流的觀點都已經對它做出了強烈質疑甚至否定。

當我不去觀察山河大地的時候,這時候的山河大地并不“存在”,并不是屬於世間嗎。而當我去觀察它的時候,它一定是屬於世間的,是包括在六塵之中的。世界是一個觀察者參與的世界,而不是客觀獨立的。

佛陀說“識緣名色,名色緣識,猶如束蘆,輾轉相依,直至壽住",佛陀爲什麽會說因為識這個條件,而有了名和色呢?這裡的色,難道不包括你所觀察到的外塵?

哦,我知道我們的經驗告訴我們我家裡面的電視不可能因為我去觀察它才存在,而是一直在那裡,但是這真的是正確的嗎?是符合佛法的嗎?

我認為,搞清楚這些問題,也許你會更加佩服佛陀的偉大驚人智慧。

頭像
runsun
文章: 155
註冊時間: 2010-06-03, 08:00

文章 runsun » 2010-07-27, 17:41

runsun 寫:當我不去觀察山河大地的時候,這時候的山河大地并不“存在”,并不是屬於世間嗎。而當我去觀察它的時候,它一定是屬於世間的
修正:當我不去觀察山河大地的時候,這時候的山河大地并不“存在”,并不是屬於世間,沒有“嗎”字。

這個僅僅是我的個人認識觀點,依據的是佛法的緣起法以及量子力學裏面的部份觀點,僅供參考。

我認為,佛法說的世間,是一個觀察者建立的世界,包括自我的身心現象,也包括自我觀察到的外在現象。但不包括沒有被觀察到的現象。沒有被觀察到的是沒有意義的。

這裡的觀察者,并不是一個恒常本團,而也是無常苦無我的,是當下生生滅滅的識蘊,受蘊,想蘊,行蘊。

所謂的固定不變的觀察者,僅僅是高速生滅的五蘊不斷相續造成的一種錯覺。是修行需要去如實觀察認識的。

頭像
wsykm
文章: 141
註冊時間: 2010-04-18, 08:00

文章 wsykm » 2010-07-27, 18:03

runsun 寫:
wsykm 寫: 先不說義理上是否真正理解,但就這樣的表述就是極端錯誤的!
请教极端错误在何处。
“五受陰是本行所作,本所思愿,是無常,滅法”,“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無常者則是苦,苦者則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而法友的陳述“阿羅漢生前當然是五蘊,這有什麼問題嗎?請問,阿羅漢是在本行所作,本所思愿的五蘊之中,還是五蘊之外呢?或者等同于無常、苦、無我的某一蘊? 再者,如果阿羅漢生前是無蘊,而身壞命終之後,再不會有五蘊現象升起,豈不是阿羅漢“通過修行,把‘自己’修沒有了”?以上兩點,都是一個有正見的佛弟子所絕不能認同的! 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漏盡阿羅漢色無常,無常者則是苦,苦者寂靜、清涼、永沒,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說到底,還是一個 身見 問題呀。

主題已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