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蘊」,有必要加入「取」字成「五取蘊」嗎?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yunshui
文章: 311
註冊時間: 2009-08-06, 08:00

文章 yunshui » 2010-07-23, 16:43

編輯文章時有一個Quote按鈕移動滑鼠至其上會出現其功能註解說明 ,可以自行稍微試用看看.
试一下,管用的,谢谢版主的说明。

頭像
runsun
文章: 155
註冊時間: 2010-06-03, 08:00

文章 runsun » 2010-07-23, 22:49

freshman 寫:很多人都知道,阿羅漢死後,不能說存在還是不存在.

但是他們還是堅持:阿羅漢死後,五蘊滅盡不起。或者說,滅盡十八界.

仔細想想,這和主張"阿羅漢死後,說存在還是不存在."有什莫區別呢?換湯不換藥而以.
區別非常大。

無餘涅槃沒有任何的五蘊,是五蘊的滅盡不起,這個是對涅槃應該建立的正確認識,是涉及到正見的重要部份(三法印中的涅槃寂靜)。我個人認為,如果不承認乃至否定涅槃是五蘊的滅盡不起,都會導致修行方向的嚴重問題,而難以滅除對五蘊的貪愛。(潛意識深處極為可能存在害怕失去五蘊)

涅槃是五蘊的滅盡不起,是法理的必然結論,在經典當中也有很多描述,在阿毗達摩當中更是清楚的說明。如果需要,我可以詳細列出。

其實從緣起法本身就可以知道,五蘊本身是因為無明和貪愛才產生的,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當無明和貪愛的緣不再存在,那麼依之而產生的五蘊也必將消失。也就是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

之所以說阿羅漢死後,不能說存在,也不能說不存在,這是因為涅槃本身儘管沒有五蘊,但是并不等於一切沒有,但也不等於是類似我們經驗當中的那種五蘊的存在。這一點和五蘊的滅盡不起沒有任何衝突,實際也是五蘊滅盡不起的表現。

頭像
runsun
文章: 155
註冊時間: 2010-06-03, 08:00

文章 runsun » 2010-07-23, 22:55

freshman 寫:和這類似的一種見解是:

阿羅漢生前有五蘊,死後沒有了五蘊.
但是經中的說法是:如來者,色已盡.甚深廣大,無量,無數.
這裏的如來,並不專指死後.........這個問題很值得省思阿.
這裡就是指如來色身滅后的無餘涅槃,否則是不成立的。
我們不能說佛陀明明有色身,但是卻色已盡,這難道不就是大乘的那套糊塗哲學嗎?

“甚深廣大,無量,無數”正是無余涅槃的一種恰當描述。

頭像
runsun
文章: 155
註冊時間: 2010-06-03, 08:00

文章 runsun » 2010-07-23, 23:06

凡夫貪愛執取是行蘊,聖者沒有貪愛執取也是行蘊。這里的行蘊本質是一樣的,即無常生滅。
所以沒有必要說凡夫的五蘊是五取蘊,聖者的五蘊是五蘊。
那麼這個觀察五蘊生滅的心在哪里,也是出不了五蘊的運轉,也是無常生滅的。
當然在後期佛教發展出了阿賴耶,如來藏,本心,本來面目等種種說法。
說五取蘊和五蘊的區別,主要是爲了區分是否有貪愛執取,而這正是凡夫和聖者的區別。經典說五取蘊是純大苦聚,而不說五蘊是純大苦聚是有道理的。我說的五蘊和五取蘊的本質區別就是指是否有貪愛,這並不是說不承認二者都是無常,苦和無我。

另外不同意法友說聖者滅苦既是滅五蘊的觀點。
我并沒有這個觀點
我的觀點是
1.阿羅漢滅除煩惱,還有五蘊,但是色身滅后五蘊必然滅盡不起。
2.阿羅漢的五蘊滅是必然性的,不是立刻性的,不是證阿羅漢立刻五蘊滅。
3.修行重點是認識無常苦無我,是滅除貪愛,不是要去滅五蘊。無明貪愛滅,五蘊必滅。
3.徹底的苦滅,一定包含五蘊的徹底滅盡,這個是解脫的終極結果。它同樣也是沒有貪嗔癡的。
4.只強調所謂的滅除對五蘊的貪愛執取,但是卻不敢承認涅槃是五蘊的滅盡不起,那麼這很可能意味著潛意識深處存在對五蘊的貪執,懼怕失去五蘊,如此則難以滅除對五蘊的貪愛,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

頭像
runsun
文章: 155
註冊時間: 2010-06-03, 08:00

文章 runsun » 2010-07-23, 23:19

Dogbert 寫: 五蘊跟心差別很大,把兩者混為一談就會造成很多人的誤會。
心,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五蘊當中的識蘊,阿毗達摩裏面的心即是這種定義。
另外一種,是受想行識四蘊的總稱,類似于我們平常所說的意識。
以上兩種都是無常苦無我的,絕對不是一個心的本體。
我已經說得很清楚了,阿羅漢此生煩惱滅盡,沒有下一世,我有說過阿羅漢死後是如何嗎?
你的意思看來是說阿羅漢死後五蘊是否滅盡不起是個不應該討論的無記的問題。
我完全不同意這個觀點。相反,我認為認識到阿羅漢死後是五蘊滅盡不起是必須要清楚的,是建立正見的重點內容之一。
如果不清楚這個,也很容易產生類似五蘊涅槃不二,以及法身長存那種錯誤思想。

佛陀不討論阿羅漢死後如何,是指無餘涅槃對凡夫來說完全是非經驗性的,是無法想像的。但是佛陀也同樣指明了涅槃的幾個特性,比如無生,無滅,永樂等等,也包括涅槃是名色即五蘊的滅盡。、

而且根據十二因緣法,是很容易推斷出涅槃一定是沒有五蘊的。

而且既然五蘊是苦,而解脫是徹底滅苦,又怎麼能有代表苦的五蘊呢?這個問題難倒還不清楚嗎?

頭像
lxd127
文章: 297
註冊時間: 2006-12-18, 08:00

文章 lxd127 » 2010-07-23, 23:21

五取蘊是指受到執取的五蘊。而不是有執取的五蘊。如:色取蘊並不能解釋為有執取的色蘊,而是受到執取的色蘊。
http://blog.sina.com.cn/u/1501252922
我的博客,歡迎指導。

頭像
runsun
文章: 155
註冊時間: 2010-06-03, 08:00

文章 runsun » 2010-07-23, 23:31

yunshui 寫: 聖者在色身死亡前,五蘊的本質和凡夫一樣。就如一杯清水和一杯濁水,一個能如實了知五蘊,一個不能如實了知五蘊。
这个问题我就不多说了,因为我们说的本质侧重点不一样。我侧重的是否有贪爱执取,而你侧重的是否都是无常苦无我。除了侧重点的不同,实际我们观点是一样的,即都认为凡夫有贪爱,圣者没有贪爱,都认为凡夫和圣者的五蕴都是无常苦无我的。
聖者在色身死亡後,五蘊已經不再有緣起的所依,此時讨論五蘊的存在、滅盡等是沒有必要的。
如果没有了缘起的所依,即没有了使五蕴存在的条件,五蕴又怎么可能不消失呢?所以五蕴的灭尽不起这个结论是非常显然的。
看法友的文意,是否在說聖者在色身死亡前,是沒有徹底解脫的,最終的解脫是五蘊滅盡不起的涅槃。

阿羅漢已經徹底解脫,因為
1.阿羅漢已經徹底滅除貪嗔癡,不再有煩惱
2.阿羅漢是必然性的無餘涅槃,必然性的五蘊滅盡不起。

阿羅漢存在身苦(因為還有五蘊存在),而色身滅后,身苦將消失,徹底苦滅。

頭像
runsun
文章: 155
註冊時間: 2010-06-03, 08:00

文章 runsun » 2010-07-23, 23:37

lxd127 寫:五取蘊是指受到執取的五蘊。而不是有執取的五蘊。如:色取蘊並不能解釋為有執取的色蘊,而是受到執取的色蘊。
五蘊當中有貪愛執取,不是說色蘊等也有貪愛執取。

“我受傷了”,不是一定指我頭受傷了,手受傷了,身體的每個部位都受傷了,只要身體當中的某個部位受傷,就可以說“我受傷了”。

我說凡夫的五蘊有貪愛執取,並不是說凡夫識蘊,甚至色蘊也有貪愛執取。

而色取蘊是從被執取的角度而談的。

頭像
runsun
文章: 155
註冊時間: 2010-06-03, 08:00

文章 runsun » 2010-07-23, 23:52

另外問一下,我帖子當中部份簡體字在繁體系統下面是否顯示為亂碼。

我有時候輸入法沒有切換,就打出簡體了,結果我的帖子變成了簡繁混雜。

在我這邊看,是看不到什麽亂碼的。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10-07-24, 00:02

freshman 寫:和這類似的一種見解是:

阿羅漢生前有五蘊,死後沒有了五蘊.

但是經中的說法是:如來者,色已盡.甚深廣大,無量,無數.

這裏的如來,並不專指死後.........這個問題很值得省思阿.
尊者摩訶迦葉語舍利弗言。若說如來後有生死者。是則為色。若說如來無後生死。是則為色。若說如來有後生死.無後生死。是則為色。若說如來非有後.非無後生死。是則為色。如來者。色已盡。心善解脫。言有後生死者。此則不然。無後生死.有後無後.非有後非無後生死。此亦不然。如來者。色已盡。心善解脫。甚深廣大。無量無數。寂滅涅盤

舍利弗。若說如來有後生死者。是則為受.為想.為行.為識.為動.為慮.為虛誑.為有為.為愛。乃至非有非無後有亦如是說。如來者。愛已盡。心善解脫。是故說後有者不然。後無.後有無.後非有非無者不然。如來者。愛已盡。心善解脫。甚深廣大。無量無數。寂滅涅盤。舍利弗。如是因.如是緣。故有問世尊。如來若有.若無.若有無.若非有非無後生死。不可記說


為什摸我認為這裏的如來不專指死後呢?理由簡單如下:

1)在“如來者。色已盡。心善解脫。甚深廣大。無量無數。寂滅涅盤”的後面,並列的是:“如來者。愛已盡。心善解脫。甚深廣大。無量無數。寂滅涅盤。”。

我們知道,愛已盡,當然不只是指得死後。

2)仔細看:“色已盡。心善解脫。言有後生死者。此則不然。”:

“色已盡”的後面,是“心善解脫”,如果把這裏的“色已盡”理解成是“死後”的“色已盡”,那末是否隱含了“色未盡時,心不善解脫”呢?

再有,

3)後面的是,“言有後生死者。此則不然。”。

好像在阿含當中,說道,如來死後,一般是說:生,還是不生。而說道“生死”兩個過程時,對應的是苦的熄滅,是在證阿羅漢果的當下的宣言:生死已盡。

主題已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