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大德,麻煩進來看看
- JackieChan
- 文章: 53
- 註冊時間: 2010-02-28, 08:00
- JackieChan
- 文章: 53
- 註冊時間: 2010-02-28, 08:00
現在,我以釣魚的比喻為例,作一個解釋:
1、只有釣魚勾 =色一向是苦;
2、只有魚餌 =色一向是樂;
3、不只有釣魚勾=色非一向是苦;
4、不只有魚餌 =色非一向是樂。
咬上了這勾必將殞命=色是苦。
咬上了這帶餌的魚勾必將殞命=從總體、根本的層面來討論色;
不只有釣魚勾、不只有魚餌 =從具體、細節的層面來討論色。
1、只有釣魚勾 =色一向是苦;
2、只有魚餌 =色一向是樂;
3、不只有釣魚勾=色非一向是苦;
4、不只有魚餌 =色非一向是樂。
咬上了這勾必將殞命=色是苦。
咬上了這帶餌的魚勾必將殞命=從總體、根本的層面來討論色;
不只有釣魚勾、不只有魚餌 =從具體、細節的層面來討論色。
http://blog.sina.com.cn/u/1501252922
我的博客,歡迎指導。
我的博客,歡迎指導。
- JackieChan
- 文章: 53
- 註冊時間: 2010-02-28, 08:00
(八七)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色是苦,若色非是苦者,不應於色有病、有苦生,亦不欲令如是,亦不令不如是。以色是苦,以色是苦故,於色病生,亦得於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比丘,色為常、無常耶?”
比丘白佛:“無常,世尊。”
“比丘,無常者是苦不?”
比丘白佛:“是苦,世尊。”
“比丘,若無常、苦,是變易法。多聞聖弟子寧於中見我、異我、相在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故比丘,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實觀察。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多聞聖弟子於色得解脫,於受、想、行、識得解脫,我說彼解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純大苦聚。”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色是苦,若色非是苦者,不應於色有病、有苦生,亦不欲令如是,亦不令不如是。以色是苦,以色是苦故,於色病生,亦得於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比丘,色為常、無常耶?”
比丘白佛:“無常,世尊。”
“比丘,無常者是苦不?”
比丘白佛:“是苦,世尊。”
“比丘,若無常、苦,是變易法。多聞聖弟子寧於中見我、異我、相在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故比丘,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實觀察。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多聞聖弟子於色得解脫,於受、想、行、識得解脫,我說彼解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純大苦聚。”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下面是我對81經所作的比喻:
經文:若色一向是苦、非樂、非隨樂、非樂長養、離樂者,衆生不應因此而生樂著。
比喻:如果只有釣魚勾,魚兒們不應該去咬勾。
經文:以色非一向是苦、非樂、隨樂、樂所長養、不離樂,是故衆生于色染著,染著故系,系故有惱。
比喻:正因為並非只有釣魚勾,魚兒們才會去咬勾。
經文:若色一向是樂、非苦、非隨苦、非憂苦長養、離苦者,衆生不應因色而生厭離。
比喻:如果只有魚餌,魚兒們不應該感到恐懼、害怕。
經文:以色非一向樂、是苦、隨苦、憂苦長養、不離苦,是故衆生厭離于色,厭故不樂,不樂故解脫。
比喻:正因為並非只有魚餌,魚兒們才感到恐懼、害怕,因為感到恐懼、害怕,所以不貪吃魚餌,正因為不貪吃,魚兒們獲得了安穩、快樂。
經文:若色一向是苦、非樂、非隨樂、非樂長養、離樂者,衆生不應因此而生樂著。
比喻:如果只有釣魚勾,魚兒們不應該去咬勾。
經文:以色非一向是苦、非樂、隨樂、樂所長養、不離樂,是故衆生于色染著,染著故系,系故有惱。
比喻:正因為並非只有釣魚勾,魚兒們才會去咬勾。
經文:若色一向是樂、非苦、非隨苦、非憂苦長養、離苦者,衆生不應因色而生厭離。
比喻:如果只有魚餌,魚兒們不應該感到恐懼、害怕。
經文:以色非一向樂、是苦、隨苦、憂苦長養、不離苦,是故衆生厭離于色,厭故不樂,不樂故解脫。
比喻:正因為並非只有魚餌,魚兒們才感到恐懼、害怕,因為感到恐懼、害怕,所以不貪吃魚餌,正因為不貪吃,魚兒們獲得了安穩、快樂。
http://blog.sina.com.cn/u/1501252922
我的博客,歡迎指導。
我的博客,歡迎指導。
你確定阿毗達摩是將「集、滅、味、患、離」的「味」解釋成「甘味」嗎?lxd127 寫:
聖典裏講,五蘊也是有甘味的,而不只是過患、患難,並要求弟子們如實了知五蘊、五蘊的集起、滅沒、甘味、患難、出離。
既然法友比較熟於「阿毗達摩」,就麻煩網友將阿毗達摩對「味」此字的釋義貼出來,讓大家參考看看阿毗達摩對「味」的解釋與你說的「甘味」有否差異?
我先來貼經文的解釋,雜阿含42經:
「
云何色如實知。諸所有色.一切四大及四大造色。是名為色。如是色如實知。云何色集如實知。愛喜是名色集。如是色集如實知。云何色滅如實知。愛喜滅是名色滅。如是色滅如實知。云何色滅道跡如實知。謂八聖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名色滅道跡。如是色滅道跡如實知。云何色味如實知。謂色因緣生喜樂。是名色味。如是色味如實知。云何色患如實知。若色無常.苦.變易法。是名色患。如是色患如實知。云何色離如實知。謂於色調伏欲貪.斷欲貪.越欲貪。是名色離。如是色離如實知。
」
雜阿含四七六:
「
佛告比丘。有三受。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觸集是受集。觸滅是受滅。若於受愛樂.讚歎.染著.堅住。是名受集道跡。若於受不愛樂.讚歎.染著.堅住。是名受滅道跡。若受因緣生樂喜。是名受味。若受無常變易法。是名受患。若於受斷欲貪.越欲貪。是名受離。
」
雜阿含五八:
「
更有所問。云何色味。云何色患。云何色離。云何受.想.行.識味。云何識患。云何識離
佛告比丘。緣色生喜樂。是名色味。若色無常.苦.變易法。是名色患。若於色調伏欲貪.斷欲貪.越欲貪。是名色離。若緣受.想.行.識生喜樂。是名識味。受.想.行.識。無常.苦.變易法。是名識患。於受.想.行.識。調伏欲貪.斷欲貪.越欲貪。是名識離。
」
雜阿含四七八:
「
佛告諸比丘。諦聽。善思。當為汝說。佛告比丘。有三受。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觸集是受集.觸滅是受滅。若於受愛樂.讚歎.染著.堅住。是名受集道跡。若於受不愛樂.讚歎.染著.堅住。是名受滅道跡。若受因緣生樂喜。是名受味。若受無常變易。是名受患。若於受斷欲貪.越欲貪。是名受離。
」
雜阿含13經:
「 (一三)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眾生於色不味者。則不染於色。以眾生於色味故。則有染著。如是眾生於受.想.行.識不味者。彼眾生則不染於識。以眾生味受.想.行.識故。彼眾生染著於識
諸比丘。若色於眾生不為患者。彼諸眾生不應厭色。以色為眾生患故。彼諸眾生則厭於色。如是受.想.行.識不為患者。彼諸眾生不應厭識。以受.想.行.識為眾生患故。彼諸眾生則厭於識
諸比丘。若色於眾生無出離者。彼諸眾生不應出離於色。以色於眾生有出離故。彼諸眾生出離於色。如是受.想.行.識於眾生無出離者。彼諸眾生不應出離於識。以受.想.行.識於眾生有出離故。彼諸眾生出離於識
諸比丘。若我於此五受陰不如實知味是味.患是患.離是離者。我於諸天.若魔.若梵.沙門.婆羅門.天.人眾中。不脫.不出.不離。永住顛倒。亦不能自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諸比丘。我以如實知此五受陰味是味.患是患.離是離故。我於諸天.若魔.若梵.沙門.婆羅門.天.人眾中。自證得脫.得出.得離.得解脫結縛。永不住顛倒。亦能自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註:此13經可當做81經的補註,也顯示佛陀明確的論點。
雜阿含69經:
「云何有身集滅道。多聞聖弟子如實知色.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如實知故。於色不樂.不歎.不著.不住。不樂.不歎.不著.不住故。彼色愛樂滅。愛樂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病.死.憂.悲.苦惱。純大苦聚滅。如色.受.想.行.識亦如是。是名有身滅道跡。有身滅道跡。則是苦滅道跡。是故說有身滅道跡。」
雜阿含470經:
「譬如士夫身被雙毒箭。極生苦痛。愚癡無聞凡夫亦復如是。增長二受。身受.心受。極生苦痛。所以者何。以彼愚癡無聞凡夫不了知故。於諸五欲生樂受觸。受五欲樂。受五欲樂故。為貪使所使。苦受觸故。則生瞋恚。生瞋恚故。為恚使所使。於此二受。若集.若滅.若味.若患.若離不如實知。不如實知故。生不苦不樂受。為癡使所使。為樂受所繫終不離。苦受所繫終不離。不苦不樂受所繫終不離。云何繫。謂為貪.恚.癡所繫。為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所繫。」
雜阿含二八四經: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於所取法隨生味著.顧念.縛心。其心驅馳。追逐名色。名色緣六入處。六入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譬大樹根幹.枝條.柯葉.華果。下根深固。壅以糞土。溉灌以水。彼樹堅固。永世不朽。如是。比丘。於所取法隨生味著.顧念.心縛。其心驅馳。追逐名色。名色緣六入處。六入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
建議你查一下對應的尼柯耶,裏面是譯作“甘味”的。所以,我一直建議各位至少要結合尼柯耶來理解阿含。我正在公司上班,暫不方便查閱經典。
http://blog.sina.com.cn/u/1501252922
我的博客,歡迎指導。
我的博客,歡迎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