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shman寫到:
“我的理解是這樣:就八正道當中的正念來說,只要是處於回憶的時候,就不是正念。
當然,佛和阿羅漢的回憶,另當別論。”
心念處是四念處當中比較難修習的念處,現在讨論它很難一緻的。
回憶是想蘊的一種,觀照回憶而不随回憶流轉,很難做得到。當你做到只是純粹觀照回憶,而不随回憶的内容而生喜樂等心理變化,就是正念。當你觀照回憶時不小心落入其中,就已經失念。
佛和阿羅漢所作已办,不需要讨论了。
如何知道證初果?
參與討論除了貢獻個人心得,一方面也有發現自己知識錯誤或見解疏漏之處的作用。freshman 寫:這有什麼不好自圓其說的,阿羅漢梵行已立、所作已辦。
鑒於你的發言讓我失去了就這個問題討論的興趣,以後不再回復了。
有兩點相關想提醒,我也只能討論到那裏就說到那裏,這也是以前閱經的印象。
對修行的觀念如何,難道只有坐禪、經行才是修行嗎?只有精進地坐禪、經行才是精進不放逸的象徵嗎?那麼,內觀禪修算不算修行?生活中語默動靜具足正念算不算精進不放逸?內觀的經據來源出自南傳相應部與北傳雜阿含各相關經文,直到南傳的「大念處經」與北傳的「念處經」才有了具體而明確的整理。何不重新翻翻這些經文,看看自己對於修行的觀念有何變化與影響。
另外則是個人額外想提醒的一點,初果至三果有些是在家居士,因為未出家尚有家庭生活,再加上二果薄貪瞋、三果才斷欲貪的說法,以至於大部份的人對於初果的家庭生活都有一些錯誤看法。雖然是初果的在家居士,原本也有家室,但證果後,由於具足正念的緣故,雖有欲心生起,但不見得會有淫欲行。我看了不少經文,卻從沒有看到經文說過證得初果的在家居士會有「性行為」。中阿含還記載了一位證得初果的在家居士將所有大小老婆一起”資遣“的記載。「初果」的「身證」,尤其是初果聖者如何開發「八支聖道」,讓「八支聖道」融化並顯現於生活言行之中,就有如「四聖諦」的第二轉「應修道」(初果開展八正道)與第三轉「道已修」(阿羅漢圓滿八正道)。如果我們不瞭解這些內容,我們一定無法瞭解初果聖者的修行「深度」,既然連「初果」都不瞭解或看輕了初果,那我們對於佛陀與阿羅漢修行「深度」的瞭解上相信更是距離遙遠。
就如字面所言:「眠則知眠」---睡眠時知道正在睡眠。用另外一句話講,可能會比較容易理解:「醒夢一如」。透過禪修訓練就可以做到這樣的程度,但可以達到多深的程度,那就視個人的修行深入程度而定。upasaka 寫:上面提到了《念處經》,我對「眠則知眠」一直不了解,請問大家有什麼看法?
因為一般人對於現實生活經驗缺乏「充份」而「完整」的認識,一般人睡著了就直接陷入「昏迷」,所以就會將「眠則不知眠」視為「理所當然」。但佛陀或有些禪修士都知道,透過訓練就可以做到「眠則知眠」,時間久了、習慣了也會變成現實生活經驗的一部份,佛陀或有些禪修士因為已經習慣了「眠則知眠」的現實生活經驗,所以他們將「眠則知眠」視為「理所當然」,可能在做禪修「開示」時,有時候就會忘了「眠則知眠」這種事根本就不符合一般人的現實生活經驗。或是應該知道一般人不具這樣的經驗,可是他就先這樣教,如果學生有疑問,他就會做出解釋,並教導如何進行相關的訓練。
大念處是一整個完整的禪修體系教學,可以從其中選幾個譬如「全念住、安那般那念」搭配著在生活中一起練習看看,每天在睡前,就盡量保持清醒地入睡,可能過一陣子就會體驗到「眠則知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