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法友,我研讀《雜阿含經》及南傳經典已有2年多,自己嘗試修習了四念處。我非常認同、也有所體證佛所教授的無常、苦、空、非我,受想行識異生異滅,所謂的“我”不過是一個幻象。對於無我不再恐懼。我也體會到了法喜和輕安,深信阿羅漢是世間最快樂的人。在體會到無我之後,我對佛的教授篤信不疑,無法再相信其他宗教。然而,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既然無我、也無眾生(唯有空陰聚 無是眾生者),何必修行?修行與否有什麼關係呢?
如果說為了現世安樂,但是不修行的人都說“人生苦短”,別人都嫌人生短呢,可見眾生並不自覺現世很苦,因此不修行也問題不大;
如果說為了後世安樂,但是這一世的五受陰與下一世的五受陰又有什麼關聯呢?只是一個繼起的因緣關係?我記得看過有人說,並沒有什麼東西從這一世的五蘊進入下一世的五蘊。這樣看來前後世之間實在沒有多大關聯。後世的眾生(五蘊)受苦與否,我這一世何必關心?如果僅僅是對我死後所繼起的一個眾生的慈悲,不要讓他受苦,但這一世的五蘊與下一世的五蘊並沒有特別的感情,這一點上不如父子之間還有感情維繫。世界上受苦的眾生恒河沙數,沒有必要特別關心這樣一個後世的眾生。
真心請教:各位法友對這個問題是怎麼考慮的?
真心請教:既然無我,何必修行?
察觉到意识快速地生灭! 意识是生灭法
再快也没有意识升起快! 意识如幻
生灭非我!
察觉到意识生灭得越来越快! 只有生与灭
在《攝阿毘達摩議論》裡,阿耨樓陀尊者並未依照《發趣論》原有的順序,逐條解說每一緣,而是將【緣法】與〔緣所生法〕歸納成六組:
(1)【名】作為〔名〕的緣。
(2)【名】作為〔名色〕的緣。
(3)【名】作為〔色〕的緣。
(4)【色】作為〔名〕的緣。
(5)【名色】作為〔名〕的緣。
(6)【名色】作為〔名色〕的緣。
前念是后念所缘。就像意识之间信息传递, 这种相续的错觉,认为我存在、思考。
持续修毗婆舍那禅(观禅),就会逐渐灭除 我见、欲望等十随眠等诸多烦恼。 因为我见根深蒂固,不是一下就可以灭除了,它时时刻刻每秒每天乃至每年,只要某个时刻,意识还认为有我见,那么我见就没有除净。还都欲望、颠恨等诸多烦恼也是如此。
还有潜伏的烦恼 ,现在可能没有察觉到,一旦因缘具足,就升起了烦恼。
有时现实生活好像烦恼戒除了,可是在梦中烦恼却又起了,这表明烦恼根本没有除尽,
参考资料:
从因所生之诸法,如来说明其因缘;诸法复从因缘灭,此即大沙门之法。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二十四缘
无间缘与相续缘:此二缘的意义相同,只是名称不一样而已;这是为了从稍微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缘。如之前所作的诠释,无间缘是属于缘法的名法导致属于缘生法的名法在它灭尽之后即刻生起,以便没有其他名法可以插入它们之间。相续缘是属于缘法的名法导致属于缘生法的名法在它灭尽之后依照心之定法即刻生起。此二缘可应用于在任何一个刹那里灭尽的心与心所,以及紧随它们之后生起的心与心所。刚灭尽的心与心所是缘法,随后即刻生起的心与心所是缘生法。然而阿罗汉的死亡心并不能作为无间缘或相续缘,因为在它之后并没有任何心生起。
无有缘与离去缘:此二缘是另一对性质相同而名称不同之缘。无有缘是名法之灭尽给予其他名法有机会随它之后生起。离去缘是名法之离去给予其他名法有机会随它之后生起。此二缘的缘法及缘生法与无间缘及相续缘里的相同。
重复缘:于此缘,属于缘法的名法导致与它同类但属于缘生法的名法在它灭尽之后更强更有效率地生起。就有如学生在重复地温习功课之下,变得对其功课更加熟悉;同样地,缘法在导致与它同类的缘生法相续地生起时,即对后者注入了更强劲之力。除了每一个心路过程里的最后一个速行之外,任何一个世间善、不善及唯作速行名法,只要它们能够作为下一个速行刹那里拥有同一种业力品质(善、不善或唯作)的名法之缘,它们即能作为此缘的缘法。后者是属于此缘里的缘生法。
再快也没有意识升起快! 意识如幻
生灭非我!
察觉到意识生灭得越来越快! 只有生与灭
在《攝阿毘達摩議論》裡,阿耨樓陀尊者並未依照《發趣論》原有的順序,逐條解說每一緣,而是將【緣法】與〔緣所生法〕歸納成六組:
(1)【名】作為〔名〕的緣。
(2)【名】作為〔名色〕的緣。
(3)【名】作為〔色〕的緣。
(4)【色】作為〔名〕的緣。
(5)【名色】作為〔名〕的緣。
(6)【名色】作為〔名色〕的緣。
前念是后念所缘。就像意识之间信息传递, 这种相续的错觉,认为我存在、思考。
持续修毗婆舍那禅(观禅),就会逐渐灭除 我见、欲望等十随眠等诸多烦恼。 因为我见根深蒂固,不是一下就可以灭除了,它时时刻刻每秒每天乃至每年,只要某个时刻,意识还认为有我见,那么我见就没有除净。还都欲望、颠恨等诸多烦恼也是如此。
还有潜伏的烦恼 ,现在可能没有察觉到,一旦因缘具足,就升起了烦恼。
有时现实生活好像烦恼戒除了,可是在梦中烦恼却又起了,这表明烦恼根本没有除尽,
参考资料:
从因所生之诸法,如来说明其因缘;诸法复从因缘灭,此即大沙门之法。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二十四缘
无间缘与相续缘:此二缘的意义相同,只是名称不一样而已;这是为了从稍微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缘。如之前所作的诠释,无间缘是属于缘法的名法导致属于缘生法的名法在它灭尽之后即刻生起,以便没有其他名法可以插入它们之间。相续缘是属于缘法的名法导致属于缘生法的名法在它灭尽之后依照心之定法即刻生起。此二缘可应用于在任何一个刹那里灭尽的心与心所,以及紧随它们之后生起的心与心所。刚灭尽的心与心所是缘法,随后即刻生起的心与心所是缘生法。然而阿罗汉的死亡心并不能作为无间缘或相续缘,因为在它之后并没有任何心生起。
无有缘与离去缘:此二缘是另一对性质相同而名称不同之缘。无有缘是名法之灭尽给予其他名法有机会随它之后生起。离去缘是名法之离去给予其他名法有机会随它之后生起。此二缘的缘法及缘生法与无间缘及相续缘里的相同。
重复缘:于此缘,属于缘法的名法导致与它同类但属于缘生法的名法在它灭尽之后更强更有效率地生起。就有如学生在重复地温习功课之下,变得对其功课更加熟悉;同样地,缘法在导致与它同类的缘生法相续地生起时,即对后者注入了更强劲之力。除了每一个心路过程里的最后一个速行之外,任何一个世间善、不善及唯作速行名法,只要它们能够作为下一个速行刹那里拥有同一种业力品质(善、不善或唯作)的名法之缘,它们即能作为此缘的缘法。后者是属于此缘里的缘生法。
無我,但是有苦。
修行的目的是為了滅苦。
你可能會說,既然無我,那是誰在受苦,如果沒有一個“自我”在受苦,又為什麼要滅苦?
苦就是這樣生起,沒有究竟意義上的“受苦者”,然而,苦卻又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所以,我們應當致力於修行、滅苦。
修行的目的是為了滅苦。
你可能會說,既然無我,那是誰在受苦,如果沒有一個“自我”在受苦,又為什麼要滅苦?
苦就是這樣生起,沒有究竟意義上的“受苦者”,然而,苦卻又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所以,我們應當致力於修行、滅苦。
http://blog.sina.com.cn/u/1501252922
我的博客,歡迎指導。
我的博客,歡迎指導。
Re: 真心請教:既然無我,何必修行?
你把無我無眾生當成斷滅論,也就是否定一切(緣起)現象了,所以可見您對無我的解釋都還不是很熟,「體會到無我」這句話說得可能是太早了。祝您早日成就。dqyin 寫:各位法友,我研讀《雜阿含經》及南傳經典已有2年多,自己嘗試修習了四念處。我非常認同、也有所體證佛所教授的無常、苦、空、非我,受想行識異生異滅,所謂的“我”不過是一個幻象。對於無我不再恐懼。我也體會到了法喜和輕安,深信阿羅漢是世間最快樂的人。在體會到無我之後,我對佛的教授篤信不疑,無法再相信其他宗教。然而,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既然無我、也無眾生(唯有空陰聚 無是眾生者),何必修行?修行與否有什麼關係呢?
“無衆生”就是說衆生是不存在的,這是一種邊見、非正見。佛陀並未說過衆生是不存在的,參見《相應部 / 羅陀相應 / 2 衆生》:具壽羅陀白世尊言:“衆生,說衆生者,如何之說爲衆生耶?”“羅陀!于色有欲、貪、喜、愛,染著于此,纏綿于此,故說爲衆生。于受……。于想……。于行……。于識有欲、貪、喜、愛,染著于此,纏綿于此,故說爲衆生。”dqyin 寫:各位法友,我研讀《雜阿含經》及南傳經典已有2年多,自己嘗試修習了四念處。我非常認同、也有所體證佛所教授的無常、苦、空、非我,受想行識異生異滅,所謂的“我”不過是一個幻象。對於無我不再恐懼。我也體會到了法喜和輕安,深信阿羅漢是世間最快樂的人。在體會到無我之後,我對佛的教授篤信不疑,無法再相信其他宗教。然而,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既然無我、也無眾生(唯有空陰聚 無是眾生者),何必修行?修行與否有什麼關係呢?
“無衆生”即衆生無,“衆生”是主詞,“無”是謂詞。但是不能參照“無衆生”的意思來類同地理解“無我”;“無我”應該是一個謂詞,其主詞是“五蘊”,完整地說是“五蘊無我”。把“無我(相)”“無衆生(相)”並列在一起說,是像法的邏輯混亂的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