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乘」貶斥「小乘」為焦芽敗種的問題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dzftlbqc
文章: 91
註冊時間: 2009-07-15, 08:00

文章 dzftlbqc » 2009-12-11, 14:32

內容刪除:

理由:邏輯混亂,發言品質過低。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09-12-11, 16:39

dzftlbqc 寫:批註2】菩薩摩訶薩:指首先自覺自利、其次覺他利人的眾生。例如佛的自利利他的聲聞弟子阿羅漢尊者們就都是菩薩摩訶薩,他們中間有的想成佛(如須菩提),有的不想成佛,但都是菩薩摩訶薩。如果菩薩摩訶薩認為自我、他人、眾生、從生到死的過程真實存在,就沒有覺悟心(即菩提心),就不是菩薩摩訶薩。
這些是你自以爲是的自言自語。Dogbert網友已向你提了一個有關的問題,但是你沒有回答:
Dogbert 寫:第一、佛時沒有所謂的菩薩道,阿羅漢聽聞佛陀說法後證阿羅漢,然後又向他人宣說佛法,這當然也跟菩薩道無關,反而提出菩薩道的人應該提出佛陀說的法,到底哪裡有菩薩道這回事。
dzftlbqc 寫:須菩提想成佛,那麼他必然要花費更多的腦力和精力用於證無上菩提,這就與多多助人解脫的原始佛教菩薩道產生矛盾,所以他才提出了這個問題。

把“應雲何住”翻譯為“安寧”的確不當,末學以為翻譯為“安止”比較恰當。須菩提並不是內心產生了煩惱,而是在如何分配腦力與精力於自利和利他的問題上產生了矛盾心理。阿羅漢已經是修成了正果的解脫者,但他們中間有的人還想擁有佛的智慧,比如須菩提。
這些是你玩弄想像的胡言亂語,不值一駁。你有時間玩弄這些想像,不如去寫小說。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09-12-11, 17:30

dzftlbqc 寫:
Dogbert 寫:第一、佛時沒有所謂的菩薩道,阿羅漢聽聞佛陀說法後證阿羅漢,然後又向他人宣說佛法,這當然也跟菩薩道無關,反而提出菩薩道的人應該提出佛陀說的法,到底哪裡有菩薩道這回事。
如果要咬文嚼字,就好像佛在雜阿含裏只提到“菩薩摩訶薩”、“自利他利”這樣的辭彙,從來沒有提到“菩薩道”三個字,那麼佛也從來沒有在雜阿含裏提到“解脫道”三個字。
哦原來你回答了Dogbert網友提的那個問題。《雜阿含》裏曾出現過兩次“菩薩摩訶薩”。一次在《雜阿含》第23卷的604“阿育王經”,但這是後來插補于《雜阿含》的一篇“僞阿含經”。一次在《雜阿含》1177經,但1177經沒有對應的南傳經文,而《雜阿含》的原梵本已失,所以1177經只可參考一下。假如根據在《雜阿含》1177經裏出現一次的“菩薩摩訶薩”,而把原始佛教改造成“原始佛教菩薩道”,你想玩就自個玩去吧。
dzftlbqc 寫:特別提醒已經下載了《金剛經》白話譯文正在學習的法友注意參閱末學在“怎樣才能在今生解脫生死”這個主題的發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你自知怎樣去實現不受後有(即不受業報),同時建議通過網上的佛教辭典搞清楚十二因緣(兩重三世因果說)和四聖諦(特別是八正道)的涵義,這也能幫助你自知怎樣去實現不受後有。大乘和南傳的東西要全部捨棄,但通過網上的佛教辭典查閱阿含經中的辭彙就會自動呈現北傳小乘三藏的內容,可以參考多種解釋。
dzftlbqc 寫: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末學說的是:佛陀是在般涅槃之前成了佛,佛的廣受尊重的大弟子們是在般涅槃之後成了佛。
哦你這樣就是說,你主張的“佛陀是在般涅槃之前成了佛,佛的廣受尊重的大弟子們是在般涅槃之後成了佛。”是唯一正確的。這些仍然是你在玩弄想像,對“般涅槃”的“圓融”想像。“能斷金剛般若波邏蜜經”說:“何以故?善現,無有少法名爲發趣菩薩乘者。”請問:“廣受尊重的大弟子們”在般涅槃之後,繼續增進智慧,然後成了佛,這些難道不就是“少法”嗎!你的主張恰與你極力推崇的“能斷金剛般若波邏蜜經”的說法互相矛盾,搞笑。 :P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09-12-11, 20:57

dzftlbqc 寫:【批註2】菩薩摩訶薩:指首先自覺自利、其次覺他利人的眾生。例如佛的自利利他的聲聞弟子阿羅漢尊者們就都是菩薩摩訶薩,他們中間有的想成佛(如須菩提),有的不想成佛,但都是菩薩摩訶薩。如果菩薩摩訶薩認為自我、他人、眾生、從生到死的過程真實存在,就沒有覺悟心(即菩提心),就不是菩薩摩訶薩。
能斷金剛般若波邏蜜經”說:“何以故?善現,無有少法名爲發趣菩薩乘者。”把“能斷金剛經”的這幾句話與【批註2】聯系起來,就會構成對八正道的誹謗:

“佛的自利利他的聲聞弟子阿邏漢尊者們就都是菩薩摩訶薩”,那麽哪些人是“發趣菩薩乘者”呢?應該是“未證到阿羅漢的所有佛弟子,包括初果至三果聖者”,他們怎樣才能證到阿羅漢呢?仍然是修八正道。但是“能斷金剛經”說“無有少法名爲發趣菩薩乘者”,這樣就把“未證到阿羅漢的所有佛弟子,包括初果至三果聖者”要修的八正道完全否定了!

所以,如希拉版主奉勸的那樣,我也奉勸來此論壇的某些網友,多解決“阿羅漢問題”,少空談“菩薩主義”。當你真實的智慧增長時,你的慈悲心也自然跟著增長的,哪裏用得著另立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菩薩、菩薩摩訶薩”的渾名呢! :lol: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09-12-12, 09:55

potato 寫:哦原來你回答了Dogbert網友提的那個問題。《雜阿含》裏曾出現過兩次“菩薩摩訶薩”。一次在《雜阿含》第23卷的604“阿育王經”,但這是後來插補于《雜阿含》的一篇“僞阿含經”。一次在《雜阿含》1177經,但1177經沒有對應的南傳經文,而《雜阿含》的原梵本已失,所以1177經只可參考一下。

哦你這樣就是說,你主張的“佛陀是在般涅槃之前成了佛,佛的廣受尊重的大弟子們是在般涅槃之後成了佛。”是唯一正確的。這些仍然是你在玩弄想像,對“般涅槃”的“圓融”想像。
看起來,dzftlbqc網友一定要讓佛教貼上“菩薩摩訶薩”的品牌,這樣的“佛教”品質才足夠高,他才願意學。你把阿羅漢歸類于“菩薩摩訶薩”,你爲什麽沒有想到,初果至三果聖者已得不退轉的自利,他們還要在人天界、天界繼續受生修行,你仔細想一想,他們的修行難道“除了吃飯就穿衣、除了穿衣就吃飯”這麽簡單嗎?他們當然也會幫助、利益到別人!一個有慈善心的凡夫都懂得幫助別人,何況是具有不退轉智慧的聖者!

四果聖者的涵義在原始經典裏記載著,你不願意“谛聽、善思”,而拿著一個“菩薩摩訶薩”的套子,往這裏套套、往那裏套套,除了貪玩浪費時間浪費精力,有啥意思呢。看起來,dzftlbqc網友一定要讓每個想成佛的都能夠成佛,這樣的“佛教”他才願意學。佛的涵義也在原始經典裏記載著,你不願意“谛聽”,那就只有玩弄玄乎暈乎的想像了。 :?

頭像
rush
文章: 24
註冊時間: 2009-11-22, 08:00

《雜阿含經》第23卷的604經

文章 rush » 2009-12-13, 01:46

為何說《雜阿含經》第23卷的604經為偽經,《增一阿含經》卷26(三)經就不是偽經(文義的確有點怪),可否請建山明指點迷津?很難想像阿含中有如此多偽經

頭像
IanTsai
文章: 355
註冊時間: 2006-09-12, 08:00
來自: 高雄市

Re: 《雜阿含經》第23卷的604經

文章 IanTsai » 2009-12-13, 14:19

rush 寫:為何說《雜阿含經》第23卷的604經為偽經,《增一阿含經》卷26(三)經就不是偽經(文義的確有點怪),可否請建山明指點迷津?很難想像阿含中有如此多偽經
那你可以推敲大乘經典有多少嗎? :mrgreen:

頭像
peacecila
文章: 1546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Re: 《雜阿含經》第23卷的604經

文章 peacecila » 2009-12-13, 14:52

rush 寫:為何說《雜阿含經》第23卷的604經為偽經,《增一阿含經》卷26(三)經就不是偽經(文義的確有點怪),可否請建山明指點迷津?很難想像阿含中有如此多偽經
你應該讀一下雜阿含604經,那是講「阿育王」的故事,阿育王是佛陀百年後的人,文體、經文長度與雜阿含經俱不合。當然,真的迷信的人也會辯說佛陀在預講百年後的事蹟,但雜阿含裏的佛陀若預言未來主要以智慧推論的方式,像個人閱經看到的預言就講:「非法非律的像法出現惑亂正法」。以律制來說,604經裏阿育王的佈施方式也違律制:「我復以三十萬兩金供養眾僧。…除我庫藏之物。餘一切物。閻浮提夫人.婇女.諸臣.眷屬。及我拘那羅子。皆悉布施賢聖眾僧。」總之,偽造這部經文的人只想要收到金錢供養,這部偽造的經文會出現,可能還牽涉到當時僧團內部鬥爭,因為非法非律的像法僧人對金錢非常貪戀,也只有當時的帝皇有辦法捐出這麼多金錢,以像法迷惑當時的有權者是像法僧人「挖錢」速度最快最具效益的捷徑之一。

至於「增壹阿含」卷26第三經:「佛世尊皆出人間」,這經:「是故。比丘。於此命終當生天上。」這句突然冒出來的確是有些疑問,可與南傳經文對照看看。我推測原文應該是「是故。比丘。於此命終當生善趣。」。第三經的內容是講天人五衰相現,其他天人會勸說叫他往生人間,若遇佛陀出世就可以跟著佛陀出家修行,因為佛陀只會在人間出現,所以,天人死後若出生於人間遇佛出家成為比丘修行,比丘命終當生「善趣」。那麼比丘命終後的「善趣」是什麼?(比丘們接著問),佛陀答:「世尊告曰。涅槃者。即是比丘善趣。汝今。比丘。當求方便。得至涅槃。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這樣經意就前後相合了,佛陀教的法,整個原始佛法,除了最終的解脫--阿羅漢般涅槃,其它全部都是升天法,命終後最好的去處就是「天界」,初、二、三果的聖者---亦即七往者、一往者與最後受生者---在人間命終後的受生處都是天界。其他沒有證果的人,不論是修行佈施、持戒修善、得禪定者也都是往生天界,最後盡皆導向「涅槃」。三十三天的壽命也夠長,長得足夠遇到人間的佛陀出世,若記得生前所學的佛法也可以繼續在三十三天持續生前的佛法修行,遇到人間的佛陀出世剛巧趕得上在天上命終就出生於人間隨佛出家修行,不然就是從天上到人間供養佛陀聽聞佛法也是經文常見的現象,至於,天界誘惑多那則是個人問題,人間誘惑也很多,遇到佛陀出世也不見得願意跟佛陀出家學法的人也比比皆是,一般的狀況:一生拖過一生,常在惡道出生,輪迴生死受苦不休則是常見的現象。這也就是為什麼佛陀所教授的法都是導向天界與最終的涅槃,所謂「初、中、後皆善」的主因。

頭像
peacecila
文章: 1546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peacecila » 2009-12-13, 15:05

一般人受大乘經誤導都想要在人間出生繼續「行菩薩道」以至成佛。但恰恰相反的是,原始佛法的佛陀教導若在人間修行沒有獲得最終的解脫,最好的去處是天界,天人的壽命夠長,天界的修行環境好可以持續在天界修習所學得的佛法,若遇到人間的佛陀出世也可以到人間學法。出生在人間若沒有遇到佛陀出世或正法流傳的時期,那墮落惡道的機率則相對增加,能遇上這一期的正法尚存,還能聽得懂,轉迷為正,我一直覺得自己十分幸運。

在此也引用雜阿含五九四經與各位法友共勉:
「……有曠野長者疾病命終。生無熱天。生彼天已。即作是念。我今不應久於此住不見世尊。作是念已。如力士屈申臂頃。從無熱天沒。現於佛前

時。彼天子天身委地。不能自立。猶如酥油委地。不能自立。如是。彼天子天身細軟。不自持立

爾時。世尊告彼天子。汝當變化作此麤身。而立於地

時。彼天子即自化形。作此麤身。而立於地。於是。天子前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世尊告手天子。汝手天子。本於此間為人身時。所受經法。今故憶念不悉忘耶

手天子白佛言。世尊。本所受持。今悉不忘。本人間時。有所聞法。不盡得者。今亦憶念。如世尊善說。世尊說言。若人安樂處。能憶持法。非為苦處。此說真實。如世尊在閻浮提。種種雜類。四眾圍遶。而為說法。彼諸四眾聞佛所說。皆悉奉行。我亦如是。於無熱天上。為諸天人大會說法。彼諸天眾悉受修學

佛告手天子。汝於此人間時。於幾法無厭足故。而得生彼無熱天中

手天子白佛。世尊。我於三法無厭足故。身壞命終。生無熱天。何等三法。我於見佛無厭故。身壞命終生無熱天。我於佛法無厭足故。生無熱天。供養眾僧無厭足故。身壞命終。生無熱天。……」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09-12-13, 18:13

peacecila 寫:至於「增壹阿含」卷26第三經:「佛世尊皆出人間」,這經:「是故。比丘。於此命終當生天上。」這句突然冒出來的確是有些疑問,可與南傳經文對照看看。我推測原文應該是「是故。比丘。於此命終當生善趣。」。第三經的內容是講天人五衰相現,其他天人會勸說叫他往生人間,若遇佛陀出世就可以跟著佛陀出家修行,因為佛陀只會在人間出現,所以,天人死後若出生於人間遇佛出家成為比丘修行,比丘命終當生「善趣」。那麼比丘命終後的「善趣」是什麼?(比丘們接著問),佛陀答:「世尊告曰。涅槃者。即是比丘善趣。汝今。比丘。當求方便。得至涅槃。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這樣經意就前後相合了,
《增壹阿含》第26卷 3經,沒有對應的南傳經文。參見《四阿含與上座部巴利經藏(Nikaya)對照表》(http://bbs.guoxue.com/viewthread.php?ti ... a=page%3D1)。

佛法是用來修習的,可以有適當的討論,而不是用來爭辯的。一個論題的提出,引起的是長篇大論的爭辯,那就意味著論題本身的不妥當。前面跟著灌了許多水,俺想起來感到臉紅。 :oops:

主題已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