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蘊=六識?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sunrise
文章: 130
註冊時間: 2005-02-22, 08:00

文章 sunrise » 2009-08-17, 09:23

peacecila 寫:
upasaka 寫: 眼觸是介於被動的眼識與主動的受想思之間的心裡轉接點(註:英文的contact有轉接義,它不是單純的機械性相遇),所謂守護根門就是在守護這個。《雜282經》說:「眼、色緣生眼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彼聖弟子如是如實知,此則寂滅,此則勝妙,所謂俱捨。」此處的可意、不可意、可意不可意就是指樂觸、苦觸、不苦不樂觸。行人做功夫就在這裡做。
實證方面,若能看到「觸生、觸滅」,我推測那最少是「二果」了,功夫能做到這種地步,那必定在二果「薄貪瞋」的過程中逐漸邁向三果「滅貪瞋」。
基本上這是錯誤的知見,緣眼色,眼識生,三事合和觸,是說明身心產生了作用,這種作用稱為觸,就們開關、燈管、電,當把開關按向另一邊讓電通過,燈管燈亮,開關、燈管、電合和產生了作用,這就做觸,中間沒有上沒有下。
六入觸觸,第二個觸可以說是苦觸、樂觸、不苦不樂觸,觸是無法改變的,條件是什麼就是什麼,我們不能修觸,但能防護觸境,例如:避免看色情雜誌、光碟等,則心就可以減少欲望的干擾;避免與女人同居,則可避免女色的問題。
觸緣受,觸產生作用的東西就是受,猶如燈管發亮。受有兩種,謂身受與心受,身受一樣也是改不了,但心受却可以自主,修行就是從這裡下手,例如:無論好壞,都要平等對待,於好無貪,於惡無瞋。順向世間法,則是順向貪瞋,修行人則是反世間法修不動行。
以上供參考。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09-08-17, 09:54

lkjh 寫:說是我個人看法也是對,你當作是筆誤也可以,我前面已經說過我並非說那是某派的看法了。
下面的話不是你說的嗎?還是你說的那個神秘的「派」其實就是你個人?
lkjh 寫:可能性是零或一百與我無關,我只是舉出有此一派而已

頭像
peacecila
文章: 1546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peacecila » 2009-08-17, 13:21

sunrise 寫:
peacecila 寫: 實證方面,若能看到「觸生、觸滅」,我推測那最少是「二果」了,功夫能做到這種地步,那必定在二果「薄貪瞋」的過程中逐漸邁向三果「滅貪瞋」。
基本上這是錯誤的知見,緣眼色,眼識生,三事合和觸,是說明身心產生了作用,這種作用稱為觸,就們開關、燈管、電,當把開關按向另一邊讓電通過,燈管燈亮,開關、燈管、電合和產生了作用,這就做觸,中間沒有上沒有下。
六入觸觸,第二個觸可以說是苦觸、樂觸、不苦不樂觸,觸是無法改變的,條件是什麼就是什麼,我們不能修觸,但能防護觸境,例如:避免看色情雜誌、光碟等,則心就可以減少欲望的干擾;避免與女人同居,則可避免女色的問題。
觸緣受,觸產生作用的東西就是受,猶如燈管發亮。受有兩種,謂身受與心受,身受一樣也是改不了,但心受却可以自主,修行就是從這裡下手,例如:無論好壞,都要平等對待,於好無貪,於惡無瞋。順向世間法,則是順向貪瞋,修行人則是反世間法修不動行。
以上供參考。
除了基本的「防護法」,比較積極性的做法,還是必須看清楚其「五蘊生滅」,「生滅法」是敲開內觀修行的第一道門徑,也是開始邁向寂滅貪瞋痴的道路,請參考以下經文:

雜阿含(六八)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常當修習方便禪思。內寂其心。如實觀察。云何如實觀察。如實知此色.此色集.此色滅。此受.想.行.識。此識集.此識滅

云何色集。受.想.行.識集。緣眼及色眼識生。三事和合生觸。緣觸生受。緣受生愛。乃至純大苦聚生。是名色集。如是。緣耳.鼻.舌.身.意。緣意及法生意識。三事和合生觸。緣觸生受。緣受生愛。如是乃至純大苦聚生。是名色集。受.想.行.識集

云何色滅。受.想.行.識滅。緣眼乃至色眼識生。三事和合生觸。觸滅則受滅。乃至純大苦聚滅。如是耳.鼻.舌.身.意。緣意及法意識生。三事和合生觸。觸滅則受滅。愛滅。乃至純大苦聚滅。是名色滅。受.想.行.識滅

是故。比丘。常當修習方便禪思。內寂其心


一旦看清五蘊的生滅變化,自然就不會去執取五蘊,否則就一直反反覆覆的執取五蘊,造下各種貪瞋痴的行為,直到毀滅性的行為終於爆發,所以經文常常最後都強調:「…純大苦聚。」

用「三事和合」當索引去查雜阿含經文,會查到一些很有啟發性的資料。

頭像
lkjh
文章: 649
註冊時間: 2005-06-24, 08:00

文章 lkjh » 2009-08-17, 20:07

lkjh 寫: 三事和合(生)觸不一定有先後順序的意思,
第一,這裡的觸可能是經部的假觸說,等於你所說的「緣眼及色」兩者之間的「接觸」,假名而已
我修正一下筆誤,現在是重新說了喔

等於你所說的「緣眼及色」兩者之間的「接觸」,這句話是多餘的,且造成誤解,麻煩版主幫我刪除,在第七頁,謝謝

若未能刪除,請當作沒有這句話,謝謝

頭像
peacecila
文章: 1546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peacecila » 2009-08-17, 21:59

lkjh 寫:
lkjh 寫: 三事和合(生)觸不一定有先後順序的意思,
第一,這裡的觸可能是經部的假觸說,等於你所說的「緣眼及色」兩者之間的「接觸」,假名而已
我修正一下筆誤,現在是重新說了喔

等於你所說的「緣眼及色」兩者之間的「接觸」,這句話是多餘的,且造成誤解,麻煩版主幫我刪除,在第七頁,謝謝

若未能刪除,請當作沒有這句話,謝謝
法友,你自己已經做了很好的處理了。

學習原始佛法者慢慢會自己懂得如何「循因滅苦」。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09-08-28, 16:06

yggdrasils 寫:識蘊=六識?

眼根 + 色塵 + 識陰 -----> 眼觸 -----> 生起眼識(看到影像的知覺)
耳根 + 聲塵 + 識陰 -----> 耳觸 -----> 生起耳識(聽到聲音的知覺)
鼻根 + 香塵 + 識陰 -----> 鼻觸 -----> 生起鼻識(聞到氣味的知覺)
舌根 + 味塵 + 識陰 -----> 舌觸 -----> 生起舌識(嚐到味道的知覺)
身根 + 觸塵 + 識陰 -----> 身觸 -----> 生起身識(觸到身體的知覺)
意根 + 法塵 + 識陰 -----> 意觸 -----> 生起意識(知道心理活動的知覺)

在看心.意.識的貼子中,有法友提到根塵識的關係如上圖,末學有個疑問,識蘊(陰)不同於六識嗎?不同的話,差異在哪裡,而若相同的話,以上的關係圖是否理解錯誤了,變成下圖。

眼根+色塵+眼識 -----> 眼觸 -\
耳根+聲塵+耳識 -----> 耳觸 \
鼻根+香塵+鼻識 -----> 鼻觸 ----法塵
舌根+味塵+舌識 -----> 舌觸 /
身根+觸塵+身識 -----> 身觸 -/
觸是由根,塵,識和合而成

法塵------>應該都是對上述五種觸所留下的印象

或者是對

manaayatana (意根) + dhammayatana (法塵) + vinnana (意識)
和合而成的觸所留下的印象
《雜阿含》41經:“云何識如實知?謂六識身——眼識身。耳、鼻、舌、身、意識身。是名爲識身。如是識身如實知。”

眼、耳、鼻、舌、身、意識,概括地稱爲識蘊。譬如初三年級有六個班,初三1班、2班、3班、4班、5班、6班,概括地稱爲初三年級。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