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蘊=六識?
- redredkiss
- 文章: 209
- 註冊時間: 2007-03-27, 08:00
我們看或許是很清楚,但這已經不像中文了。redredkiss 寫:末學用金山詞霸檢索 Sense-impression 這個詞得到的結果是:
“感覺印象”或者“感官印象”或許解釋的比較清楚。
最後由 Mahanama 於 2009-08-13, 10:45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Mahanama 寫: 五蘊的『色』和六塵的『色』會讓一些人難分難辨,但 Corporeality 和 Visible Objects 就清楚明白多了。『觸』也一樣,乍看之下,難免令人聯想起接觸、觸摸、碰觸...,這就是我說的字意干擾文意的情況,而英譯的 Sense-impression 就一語道破其真義,從而使人明白為何說三事和合而生觸
「緣眼及色眼識生。三事和合生觸」的觸可能是意觸 身觸 眼觸 耳觸 鼻觸 舌觸,六者其中之一peacecila 寫: Sense-impression ,這個中譯應該是「感觸」,假如確定是這個意思的話,那表示先前我也對這點有所誤會。我之前也以為「觸」是「接觸」的「觸」,如果是「感觸」的「觸」,那意思就差很多了。學習原始佛法,真的是每年都有新發現,年年都有新驚喜。
接觸、觸摸、碰觸的觸也可能是意觸 身觸 眼觸 耳觸 鼻觸 舌觸,六者之一
Sense-impression也可能是意觸 身觸 眼觸 耳觸 鼻觸 舌觸,六者之一
所以這三者沒什麼不一樣的,有何可驚訝或誤會之處?
「緣眼及色眼識生。三事和合生觸」:這句話是定義何謂「觸」?要有三個條件俱足:「緣眼及色眼識生」,但之前則是把「緣眼及色」兩者之間的「接觸」當作「觸」,外面有不少的說法看起來都是這個意思,長期閱讀下來才產生了主觀的誤會,現在是要釐清:「此觸非彼觸」,所以,經文也特意用「緣眼及色眼識生」的解釋方式,這樣閱讀清楚後,再去看「十二緣起」也是一樣,都是「識在前,觸在後」,兩篇經文就透露著相同的觀察與邏輯推理了。lkjh 寫: 「緣眼及色眼識生。三事和合生觸」的觸可能是意觸 身觸 眼觸 耳觸 鼻觸 舌觸,六者其中之一
接觸、觸摸、碰觸的觸也可能是意觸 身觸 眼觸 耳觸 鼻觸 舌觸,六者之一
Sense-impression也可能是意觸 身觸 眼觸 耳觸 鼻觸 舌觸,六者之一
所以這三者沒什麼不一樣的,有何可驚訝或誤會之處?
三0六經: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peacecila 寫:
「緣眼及色眼識生。三事和合生觸」:這句話是定義何謂「觸」?要有三個條件俱足:「緣眼及色眼識生」,但之前則是把「緣眼及色」兩者之間的「接觸」當作「觸」,外面有不少的說法看起來都是這個意思,長期閱讀下來才產生了主觀的誤會,現在是要釐清:「此觸非彼觸」,所以,經文也特意用「緣眼及色眼識生」的解釋方式,這樣閱讀清楚後,再去看「十二緣起」也是一樣,都是「識在前,觸在後」,兩篇經文就透露著相同的觀察與邏輯推理了。
三事和合(生)觸不一定有先後順序的意思,
第一,這裡的觸可能是經部的假觸說,等於你所說的「緣眼及色」兩者之間的「接觸」,假名而已
第二,生也可能是俱生,即同時,也即阿毗達摩論的主張,也即有部之說
第三,生也可能是緣生,緣生常可能是同時或說無時間性
緣起的含意大過於過時間一詞,不能拿時間來解釋緣起,若說「十二緣起」是「識在前,觸在後」,這前後是誰的前後?誰的時間?是我?是人?
既無主體客體之分則為同時或無時間性..或超時間性
越講越深,最後也只能以佛法研究佛法,以緣起論緣起了
經只一種,解釋很多種,所以說這種古來有諍的問題自己選擇一種說法就好
,不必說服別人。
你的意思是:這是經部的假設說法或推論。即是如此,同樣的我也想問:這種推論的價值與重要性在那?即是「論議」就該經得起討論。這種說法就像我之前一直反覆在問的疑問,實際上以人類的修行而言,如果沒有「識」的作用在前的話,你怎麼會知道剛才有「接觸」發生呢?這點也證明「佛陀」對於「觸」的原意並非如此,經部的「假觸說」不合經意是很明顯的事實。lkjh":
[第一,這裡的觸可能是經部的假觸說,等於你所說的「緣眼及色」兩者之間的「接觸」,假名而已 。
也有其他法友很慎重地舉出巴利英譯,說「觸」是「感觸」或「感官印象」,這樣的譯法正可以清楚解釋「緣眼及色眼識生。三事和合生觸」的意思,即清楚又明瞭,經意可以說得通,也符合現實的「感官經驗」產生的過程,連一般人都知道這過程是這樣也可以體驗,那麼,我不曉得這還有什麼好反對。
舉例,你認識到某個物體的「顏色」,這是「眼識」的作用,但你可能討厭這種「顏色」?也可能喜歡這種「顏色」?---這種對於「顏色」的「感受」每個人可能都不同,取決於每個人對於這種「顏色」的「感官印象」(感觸)不同所導致,這也就是「十二緣起」所說的「無明」緣「行」…「觸」-->「受」-->「愛」-->「取」-->「有」的過程,去觀察這個過程的變化,可以說是「原始佛法」修行可以到達解脫的最重要原則性修法。
最後由 peacecila 於 2009-08-13, 06:12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