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只有深定或神通之人才知道實情吧
印順法師亦說難以分別先後,經部認為無觸心所,有部認為有且與識同時
佛法概論 第八章 佛法的心理觀
論到觸,習見的經句,如『雜含』(卷一三‧三0六經)說:「眼、色緣,生眼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這即是根、境二和生識,根、境、 識三和合觸的明證。根、境和合生識,即由於根、境相對而引起覺了的識。此識 起時,依根緣境而成三事的和合;和合的識,即名為觸──感覺而成為認識。此 觸,經部師解說為即是識,即觸境時的識,如『雜含』(卷一三‧三0七經)說:「眼色二種緣,生於心心法。識觸及俱生,受想等有因」。有部以識及觸為二,又是同時相應的;所以觸從三和生,又為令三和合的心所。 [P115]
與根境相對的識,本沒有二者,但由於根取境的引動內心,心反應緣境而成為認識,此從外而內,從內而外的認識過程,似乎有內在心與緣境心的二者。如作意與心,識與觸,即是如此。此認識過程,本為極迅速而難於分別先後的,也不能強作內外的劃分,不過為了說明方便而如此說。否則,易於誤會內心為離根境而恆在。
識蘊=六識?
- redredkiss
- 文章: 209
- 註冊時間: 2007-03-27, 08:00
你認為眼識應該知道眼觸嗎?我可沒見希拉法友這樣說過,所以你的提問沒有任何的意義,更何況你有些曲解呢?希拉法友最後說的更明白,他否認了你的或者他人說的誰先後或者同時的問題,回歸到了佛陀的中道。你的解釋類似龍樹的中觀,希拉法友的意思是不管先後還是同時升起,這本就是白牛與黑牛駕車,不過是無明愛結所縛。經文中有明確的說明,希拉法友已經明確的提示你了!cks123 寫:"假如沒有眼識,你又怎麼知道剛才有眼觸發生呢?"peacecila 寫: 我只問一個簡單的直線問題:「假如沒有眼識,你又怎麼知道剛才有眼觸發生呢?」顯然這二者無論如何,必定有先後之別,只是看怎麼定義其先後。假如兩者真有先後之別而你卻說它們同時發生,豈不是證明你的實修有問題嗎?
經文應該是立基於實修的觀察才如此論說,否則大可以直接說觸在前,識在後或如法友說的同時發生,可是經文卻不這麼論說,那到底是要相信法友的實修還是相信佛陀的實修?---其實不難理解也不難選擇。
眼識是觉知色境,怎能知道眼觸呢?
另"緣眼及色,眼識生,三事和合生觸",不是巳说明同時發生于......当下!
- redredkiss
- 文章: 209
- 註冊時間: 2007-03-27, 08:00
在這裡我更想問問法友您,實修的時候,或者說您禪修的時候,是先滅觸?還是先滅眼識?或者是先關閉六根?佛陀說:我以一切諸行漸次止息故,說諸所有受悉皆是苦。這裡先滅的是觸?還是先滅的行呢?緣眼見色生眼識,你的意思是佛陀應該先滅觸,再滅諸行?你連觸是不是行都無法區分,還說什麽實修呢?cks123 寫:当你实修時,你就会明白.peacecila 寫: 你確定嗎?假如都發生在同一當下,佛陀又何必分別論說其前後因緣呢?
如無觸,又何來眼識呢?
在六入觸處,它们是同時發生的.
十二因缘的解说,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是一条直線或圆圈.
如佛陀告知阿難尊者,十二因缘是深奥的!
不管是觸也好,眼識也好,從緣起的五蘊來說,一切都是無明為前提,是無明欲貪導致一切的繫縛煩惱,你把先後或者同時講解的再明白,又有什麽用處呢?你打算不要眼識了,還是不要五蘊外的世間了?你的說法最終不過又是未來新的論書而已。
感恩法友转贴这篇文章!lkjh 寫:或許只有深定或神通之人才知道實情吧
印順法師亦說難以分別先後,經部認為無觸心所,有部認為有且與識同時
佛法概論 第八章 佛法的心理觀
論到觸,習見的經句,如『雜含』(卷一三‧三0六經)說:「眼、色緣,生眼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這即是根、境二和生識,根、境、 識三和合觸的明證。根、境和合生識,即由於根、境相對而引起覺了的識。此識 起時,依根緣境而成三事的和合;和合的識,即名為觸──感覺而成為認識。此 觸,經部師解說為即是識,即觸境時的識,如『雜含』(卷一三‧三0七經)說:「眼色二種緣,生於心心法。識觸及俱生,受想等有因」。有部以識及觸為二,又是同時相應的;所以觸從三和生,又為令三和合的心所。 [P115]
與根境相對的識,本沒有二者,但由於根取境的引動內心,心反應緣境而成為認識,此從外而內,從內而外的認識過程,似乎有內在心與緣境心的二者。如作意與心,識與觸,即是如此。此認識過程,本為極迅速而難於分別先後的,也不能強作內外的劃分,不過為了說明方便而如此說。否則,易於誤會內心為離根境而恆在。
让我又上了一堂课!
法喜!
如果有人拿黄铜來问我黄金的钝度,你说我该如何问答呢?redredkiss 寫:在這裡我更想問問法友您,實修的時候,或者說您禪修的時候,是先滅觸?還是先滅眼識?或者是先關閉六根?佛陀說:我以一切諸行漸次止息故,說諸所有受悉皆是苦。這裡先滅的是觸?還是先滅的行呢?緣眼見色生眼識,你的意思是佛陀應該先滅觸,再滅諸行?你連觸是不是行都無法區分,還說什麽實修呢?cks123 寫: 当你实修時,你就会明白.
如無觸,又何來眼識呢?
在六入觸處,它们是同時發生的.
十二因缘的解说,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是一条直線或圆圈.
如佛陀告知阿難尊者,十二因缘是深奥的!
不管是觸也好,眼識也好,從緣起的五蘊來說,一切都是無明為前提,是無明欲貪導致一切的繫縛煩惱,你把先後或者同時講解的再明白,又有什麽用處呢?你打算不要眼識了,還是不要五蘊外的世間了?你的說法最終不過又是未來新的論書而已。
要分享的已做了,那就随各自的因缘吧!
十二因缘真的是深奥的法義呀!但不可不知!
坦白說,我不明白引文的後段文字與前段文字有什麼關聯。lkjh 寫:或許只有深定或神通之人才知道實情吧
印順法師亦說難以分別先後,經部認為無觸心所,有部認為有且與識同時
佛法概論 第八章 佛法的心理觀
論到觸,習見的經句,如『雜含』(卷一三‧三0六經)說:「眼、色緣,生眼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這即是根、境二和生識,根、境、 識三和合觸的明證。根、境和合生識,即由於根、境相對而引起覺了的識。此識 起時,依根緣境而成三事的和合;和合的識,即名為觸──感覺而成為認識。此 觸,經部師解說為即是識,即觸境時的識,如『雜含』(卷一三‧三0七經)說:「眼色二種緣,生於心心法。識觸及俱生,受想等有因」。有部以識及觸為二,又是同時相應的;所以觸從三和生,又為令三和合的心所。 [P115]
與根境相對的識,本沒有二者,但由於根取境的引動內心,心反應緣境而成為認識,此從外而內,從內而外的認識過程,似乎有內在心與緣境心的二者。如作意與心,識與觸,即是如此。此認識過程,本為極迅速而難於分別先後的,也不能強作內外的劃分,不過為了說明方便而如此說。否則,易於誤會內心為離根境而恆在。
May All Beings Be Hap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