剎那定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cpen5
文章: 13
註冊時間: 2006-05-23, 08:00

剎那定

文章 cpen5 » 2009-07-03, 01:45

標題亂碼,重發。
我的師傅是般地達的弟子,我一直用馬哈西德幹觀-剎那定的方法修行。但近日看書,泰國阿姜派似乎強調必須有較深禪定才能修觀。我師傅說深層禪定不必要。我個人覺得幹觀效果還是很好的。
想聽聽大家經歷與意見。

頭像
peacecila
文章: 1546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Re: 剎那定

文章 peacecila » 2009-07-03, 08:06

cpen5 寫:標題亂碼,重發。
我的師傅是般地達的弟子,我一直用馬哈西德幹觀-剎那定的方法修行。但近日看書,泰國阿姜派似乎強調必須有較深禪定才能修觀。我師傅說深層禪定不必要。我個人覺得幹觀效果還是很好的。
想聽聽大家經歷與意見。
經文說,修行解脫要「止觀俱修」。個人的看法認為,也許是因為「修行方法的不同」導致對於「定」的觀點不同,但在實修上,假若定力真的有成,「入不入定」是一回事,但「定力」的效果是一樣無別的。這樣講好了,定力的作用是在於「專注純一」,假設你修觀有成的話,這「定力」會幫助你專注於「所觀之象」,否則就是「無定也無觀」。另外也可以參考「七覺支」相關的諸篇經文。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Re: 剎那定

文章 Dogbert » 2009-07-03, 17:28

cpen5 寫:標題亂碼,重發。
我的師傅是般地達的弟子,我一直用馬哈西德幹觀-剎那定的方法修行。但近日看書,泰國阿姜派似乎強調必須有較深禪定才能修觀。我師傅說深層禪定不必要。我個人覺得幹觀效果還是很好的。
想聽聽大家經歷與意見。
他們所謂的乾觀者(或純觀行者),不是沒有定力的意思,沒有定力也不用修觀了。個人的理解是這樣。

1.不修觀能斷煩惱嗎?不能。

2.那麼修觀時是在進入禪定的狀態下修嗎?不是。

3.那麼修觀不需要定力?也不是。

4.那麼修觀時的定,跟進入禪定的定,兩者形態一樣嗎?明顯不一樣。

5.那修觀時的定可不可以給它一個名稱?當然可以,「剎那定」這個名稱很合適。

5.那麼修觀前一定要有初禪以上的能力嗎?分析到此,答案就不是很明確了。


我個人認為,修觀時所需要的定力,是否一定要用修止的方式來培養,這是不一定的。當然啦,經典當然也有先修止再修觀的說法,這點我也不否認的。我只是認為,修觀一樣可以培養所需要的定力而已。

馬哈希禪修系統給人的印象雖然都是用修觀的方式來教導,但我也聽朋友跟我說,有個人在那裏用這個方式怎麼就是不能有進步。

結果禪師就換個方式,先教他修止禪,禪定功夫有了再教他修觀,結果就有快速的進展。

我覺得這個例子也可以給我們一點不一樣的思考方向。

頭像
theta
文章: 77
註冊時間: 2005-09-30, 08:00

文章 theta » 2009-07-05, 01:36

請看看
止與觀–大師們怎麼說!
http://blog.yam.com/innature/article/16351257

末學
就是以近似
阿姜達摩答羅(Achaan Dhammadaro)大師的方法
以刹那刹那定,隨著正念一點一滴的逐漸熄滅欲貪愛染。
透過六根的每一根所升起的感受去感覺。
日以繼夜努力每一刹那每一刹那都要保持正念,
而因此可以快速地發展正定及生出智慧來。


同時進行

佛使比丘(Achaan Buddhadasa)大師的方法
充分專注的心「就夠了」,這是任何人都能夠做到的。
而後以這專注的心去觀察無常、苦、無我,
直到瞭解空性(sunnata)及真如(tathata)。
由這些修習,就可以得到滅苦的結果。

頭像
leeyc2
文章: 548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leeyc2 » 2009-07-05, 19:40

想請教一下:

要怎樣才稱的上修觀呢?(而不是說開始修習正念喔)

ps 經上有[止.觀俱修]的名詞,為什麼不是說[定].觀俱修,這有沒有顯示出什麼意思在?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09-07-05, 23:24

在念處經裡,四念處有任何一項是沒有正念在其中的嗎?


另外貼個特別的經文來研究一下。
--------------------------------------------------------
中阿含(210)經

................復問曰。賢聖。云何定。云何定相。云何定力。云何定功。云何修定耶。

法樂比丘尼答曰。若善心得一者。是謂定也。四念處。是謂定相也。四正斷。是謂定力也。四如意足。是謂定功也。若習此諸善法服。數數專修精勤者。是謂定修也。...........
------------------------------------------------------

這段經文有兩個特別的地方。

一、毗舍佉問法樂比丘尼什麼是定,法樂比丘尼的回答竟然不是四禪,而是回答「善心得一者。是謂定也」。

這篇經文不是沒有提到四禪,就在上文,法樂比丘尼就有說過初禪有五支,但是回答什麼是定時,卻不是說四禪。

「善心得一者。是謂定也」的標準明顯不限於初禪到四禪,修觀時穩固的剎那定是不是也算是「善心得一」呢?

二、毗舍佉問法樂比丘尼如何修才能得定,法樂比丘尼的回答是「若習此諸善法服。數數專修精勤者。是謂定修也」。

而此諸善法是「善心得一。四念處。四正斷。四如意足」,也明顯不同於我們所知道以四禪定為目的之禪修方式,多了一個四念處在其中。

頭像
sunrise
文章: 130
註冊時間: 2005-02-22, 08:00

文章 sunrise » 2009-07-06, 00:01

修觀是觀察,例如看一本書,觀看每一頁每一行的意思是什麼,在心中清楚明白,這是修觀。
修止是停留,例如看一本書,手一直握著書,眼睛看著書,身體不離開書,將心停留在書上,也就是將注意力停留在書本上。

觀是動的,止是靜的,這兩種力道達到平衡時,就說是有覺有觀,即注意力與所觀察的對象持續不分散時合一時,就達到所謂初禪的定。

乾觀者應是指以觀入門的行者,這就像我們叫小孩去看書一樣,心在那裡起初不是重點,但就是一次又一次的讀,反覆的看每一頁每一行,看久了,心(注意力)就慢慢回到書上,如此漸漸的就開始能靜慮了,當小孩開始說這是什麼,或奇怪怎麼是這樣時,止也就跟著達到了。

這種以觀入門的方法,是社會普遍通用的方法。

以止入門,就好像把小孩關起來不讓他出去,時間久了,心沉澱了,就想到書還沒看,就自己拿起書桌上的書看起來了。

以上是個人的知見,供參考。

頭像
cpen5
文章: 13
註冊時間: 2006-05-23, 08:00

文章 cpen5 » 2009-07-06, 03:21

leeyc2 寫:想請教一下:

要怎樣才稱的上修觀呢?(而不是說開始修習正念喔)

ps 經上有[止.觀俱修]的名詞,為什麼不是說[定].觀俱修,這有沒有顯示出什麼意思在?
舉個例子,當你久坐時,腿會很痛,修觀可密切觀察痛的感覺,例如像火燒或針紮等等;修定只是不斷把心拉回所緣,例如呼吸,不分散目標。我根據般地達的書的理解和例子。

頭像
metta
文章: 249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etta » 2009-07-06, 12:16

止與觀在南傳佛教是以所緣境來分別的,就是止是以概念法為所緣,觀是以究竟真實法為所緣。

在南傳增支部的有篇經文說佛弟子有四種路徑,有先止後觀,有先觀後止,有止觀交替,第四種方法讀起來就不是很清楚。

馬哈希禪法應該屬於純內觀,因為無論是觀腹部起落還是還是經行,或者是觀念頭等六根門生起的其它的法,原則上都是觀究竟真實法,只是開始還會借助稱名(這是屬於概念法)。但是馬哈希設計的訓練方法本身能幫助禪修的人很快提升定力,嚴格按照馬哈希禪法用功的人就能體會到這一點。

最近都讀一本關於Dipa Ma的書,書中說這位女居士修馬哈希禪法證得三果後就受禪定和神通訓練,證得了八種定和五種神通。看了之後我覺得這真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佛教大德,令人景仰。我想這應該算作先觀後止的例子。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9-07-06, 12:47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