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摩訶薩欲永斷薩迦耶見戒禁取疑欲貪瞋恚當學般若波羅蜜多。菩薩摩訶薩欲永斷色貪無色貪無明慢掉舉當學般若波羅蜜多。
經裏已經把十纏結是什麽東西說的清清楚楚了,前面5個是5下,後面是5上
從對大乘的無限信仰到對南傳的無限崇拜
五上分結的資料,南北傳經論都有。北傳經典對於五上分結完整的論述比較少,五下分結說的比較多,北傳論書就比較完整。南傳不管經或是論都很完整,而且這些都是很簡單就能取得的資料。ganenshizun 寫:其实问题还是出在,五上分结的说法。如果不贴出来,就没有办法继续讨论,因为基于的讨论资料不同。如果大家都还有热情,我看看我是否可以把随佛法师的《相应菩提道次第》中关于五上分结的章节节选出来。
大家认真看了之后,可以再继续讨论。说白就是我们都很小心,都是在避免指出五上分结其实在原来共同的传颂里根本就没有。所以只能强调自己所引的经典而避开讨论到这个敏感的问题。在问难中一避再避,希望通过现有的经典引文可以把问题讨论清楚,看来好像真的不可能。这里都是居士大德搪塞不了呢~~
其實十結已經算是非常基本的佛學概念,資料也隨手可得,連這樣的資料都要人貼給你看,那問題是在你自己了。
另外提示一下,先不論五上分結如何,五下分結裡,初果斷了身見、戒禁取、疑。二果是斷三結,薄貪、嗔、癡。三果五下分結斷,但是你有沒有發現哪些沒斷?光是這點就很明顯的否定了前面有人說初果斷除無明的說法了。
- ganenshizun
- 文章: 28
- 註冊時間: 2008-10-18, 08:00
南北都有的就是对的吗?这样的思维还是不够严谨。
而且用南北传去分类归纳阿含经粗糙了一点。基本上对于部派分裂的细节并没有深入了解。若不是对这些背景很了解,有您现在的见解也很正常。所谓因缘法,没有一定的因缘条件,特定的关系状态自然不可能呈现。
请师兄对自己的看法也不要太过执着,这些看法也只是在您现在的知识背景,生活经历,修行程度,等等条件相互影响下产生的一种表面上比较稳定的状态。会变化的。
我们都是走地跌跌撞撞,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
请您对其他来论坛的法友稍稍友好一点,很多话,这样说,那样说都是可以表达清楚基本意思的。大家来论坛是来学习地,您有内涵,有很好的佛学基础正好可以高高兴兴地和大家分享,对吧。
而且用南北传去分类归纳阿含经粗糙了一点。基本上对于部派分裂的细节并没有深入了解。若不是对这些背景很了解,有您现在的见解也很正常。所谓因缘法,没有一定的因缘条件,特定的关系状态自然不可能呈现。
请师兄对自己的看法也不要太过执着,这些看法也只是在您现在的知识背景,生活经历,修行程度,等等条件相互影响下产生的一种表面上比较稳定的状态。会变化的。
我们都是走地跌跌撞撞,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
请您对其他来论坛的法友稍稍友好一点,很多话,这样说,那样说都是可以表达清楚基本意思的。大家来论坛是来学习地,您有内涵,有很好的佛学基础正好可以高高兴兴地和大家分享,对吧。
- ganenshizun
- 文章: 28
- 註冊時間: 2008-10-18, 08:00
這好像不是在說五上分結吧,這把整個繫縛生命的東東都講出來了,也沒講到無明要最後斷吧!rostov 寫:(二七0)Mahanama 寫:長阿含、增一阿含不是北傳的經典啦?事實上,雜阿含二七○經也提到了五上分結的內容,只是沒有用『五上分結』這個名詞
..............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無常想修習、多修習,能斷一切欲愛、色愛、無色愛、掉、慢、無明。譬如田夫,於夏末秋初,深耕其地,發荄、斷草。如是比丘無常想修習、多修習,能斷一切欲愛、色愛、無色愛、掉、慢、無明。 ..................
...........
...................
諸比丘!云何修無常想,修習、多修習,能斷一切欲愛、色愛、無色愛、掉、慢、無明?若比丘於室露地,若林樹間,善正思惟,觀察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如是思惟,斷一切欲愛、色愛、無色愛、掉、慢、無明。所以者何?無常想者,能建立無我想。聖弟子住無我想,心離我慢,順得涅槃」。
佛說是經已,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
六根追六境,生死由此轉
以戒為師,離欲樂苦
以戒為師,離欲樂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