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
just24
- 文章: 40
- 註冊時間: 2007-08-27, 08:00
文章
由 just24 » 2009-01-22, 20:11
‘若居士证取阿罗汉果,彼仅有两趣,更无其余:或当日即出家,或即刻证涅槃。(是二者)不出当日。’尊者龙军,若当日他不得阿阇梨或和尚,或衣钵,是否该阿罗汉亦自行出家,或让当日空过?或馀有神通阿罗汉到来让其出家,或其会证涅槃?”
“大王,阿罗汉不可自行出家,自行出家则犯偷盗。彼也不可让当日空过。无论有无馀阿罗汉到来,当日彼即证涅槃。”
“尊者龙军,有所得而失生命则舍弃阿罗汉的寂静。”
“大王,居士的特相不相等,不相等的特相是因该特相的衰弱。于是居士之证取阿罗汉果者要在当日出家或证涅槃。大王,此非该阿罗汉果的过咎,而乃居士特相之过咎,因此特相的衰弱故。大王譬如食物护持一切有情寿算及生命,若肠胃弱,消化力差遂丧失生命,因不能消化故。大王,此非食物过咎,而乃肠胃过咎,因热力微弱故。大王,因特相的不相等,不相等的特相乃该特相的衰弱。于是居士之证取阿罗汉果者要在当日出家或证涅槃。大王,此非该阿罗汉果的过咎,而乃居士特相之过咎,因此特相的衰弱故亦复如是。大王,又如粗重岩石置一叶细草上,因脆弱草遂折断,倾伏。大王居士之证取阿罗汉果者,因其(微弱)特下个不能维持阿罗汉果,他于当天日即出家或证涅槃亦复如是。大王,又如一无力、无能、出身低贱、少有福德之人,于初得一伟大国土之际即遭毁灭,沦亡及退堕,彼不能维持其威势。大王,居士之证取阿罗汉果者因其(微弱)特相不能维持阿罗汉果,彼于当日即出家,或证涅槃亦复如是。”
-
Mahanama
- 文章: 2475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
聯繫:
文章
由 Mahanama » 2009-01-22, 20:33
just24 寫:为什么我回复了两次都被删除了?
有什么违规的 内容么?
用弥兰王经回复是违规的么/?管理员出来给解释一下。
這裡是論壇。請儘量用自己說的話參與討論。引用經文或他人著作,務必註明出處。
-
arhat
- 文章: 46
- 註冊時間: 2008-11-06, 08:00
文章
由 arhat » 2009-01-22, 20:33
什麽才算出家?
有戒律就算?那最初的比丘都不算出家了,因爲剛開始根本沒有戒律。
出去乞食就算?那佛世的時候,也有在家婆羅門行乞食,經典有記載。
彌蘭陀王經也不是阿含部正典,屬於次經或者外典,在我這裡沒用。
只有破戒的人才需要戒律,請你把這點搞清楚。
羅漢是不需要什么戒律的。
-
just24
- 文章: 40
- 註冊時間: 2007-08-27, 08:00
文章
由 just24 » 2009-01-22, 21:58
并不是只有破戒的人需要戒律的,在中部的传车经,提到了七个清净,首先就是戒清净,那个不是说破戒才需要戒律的。要搞清楚戒律的作用。
持戒 →→ 律仪行 →→ 不后悔 →→ 愉悦 →→ 欢喜 →→轻安 →→ 快乐 →→ 定 →→ 如实知见 →→ 舍离 →→离欲 →→ 解脱 →→ 解脱知见 →→ 涅槃。
清净道论导读当中给的是这个过程。律藏当中我没有找。
戒律的作用是为了很好的修行止观。
其他的在经典当中就没有介绍过为什么在家人最多只能证得三果了,我只在弥兰王问经当中看到过。
-
redredkiss
- 文章: 209
- 註冊時間: 2007-03-27, 08:00
文章
由 redredkiss » 2009-01-22, 22:10
arhat 寫:什麽才算出家?
有戒律就算?那最初的比丘都不算出家了,因爲剛開始根本沒有戒律。
出去乞食就算?那佛世的時候,也有在家婆羅門行乞食,經典有記載。
彌蘭陀王經也不是阿含部正典,屬於次經或者外典,在我這裡沒用。
只有破戒的人才需要戒律,請你把這點搞清楚。
羅漢是不需要什么戒律的。
佛陀的弟子好像不都是阿羅漢吧,還有不少的凡夫僧。
-
arhat
- 文章: 46
- 註冊時間: 2008-11-06, 08:00
文章
由 arhat » 2009-01-22, 23:34
5比丘是不是修成羅漢身呢?這個大家應該沒有什么疑問
最初的出家人,佛陀並沒有制定什么戒律
而只是歸依佛陀和正法而已。佛陀對一個要出家的人,說“善來,比丘”那個人就出家了。
而不是說,“歸依佛法僧”,只是弟子認為有必要,和一些因緣來組織了佛教和戒律。
制戒的因緣也很簡單,后來入教的人多了雑了,犯戒的人也多,所以佛就因時因地因人的制定了一些瑣碎的戒律進行僧伽規範
一個人如果都修成羅漢身了還會犯戒嗎?這個應該是很簡單的問題吧。
-
arhat
- 文章: 46
- 註冊時間: 2008-11-06, 08:00
文章
由 arhat » 2009-01-22, 23:48
just24 寫:并不是只有破戒的人需要戒律的,在中部的传车经,提到了七个清净,首先就是戒清净,那个不是说破戒才需要戒律的。要搞清楚戒律的作用。
持戒 →→ 律仪行 →→ 不后悔 →→ 愉悦 →→ 欢喜 →→轻安 →→ 快乐 →→ 定 →→ 如实知见 →→ 舍离 →→离欲 →→ 解脱 →→ 解脱知见 →→ 涅槃。
清净道论导读当中给的是这个过程。律藏当中我没有找。
戒律的作用是为了很好的修行止观。
其他的在经典当中就没有介绍过为什么在家人最多只能证得三果了,我只在弥兰王问经当中看到过。
算了,既然你執著于佛世定制的戒律為圭臬,那我也就無話可言了。
這裡既然追求原始佛教,我覺得你的思想還不夠原始。
其實你這個解釋也不太能說的通,因最初根本就沒有制定戒律,你想怎么圓融你這個理論呢?
-
dingshu2007
- 文章: 1
- 註冊時間: 2009-02-02, 08:00
文章
由 dingshu2007 » 2009-02-02, 00:40
各位大德:
您們并沒有論及出家眾與在家眾的一項主要戒。
就是淫戒。
出家眾絕對禁止任何性行為。
在家眾是容許有正淫的,例如夫妻。
不知是不是就是這種欲,令至不可証四果呢?
淫欲是色界貪。
-
theta
- 文章: 77
- 註冊時間: 2005-09-30, 08:00
文章
由 theta » 2009-02-04, 01:58
dingshu2007 寫:各位大德:
您們并沒有論及出家眾與在家眾的一項主要戒。
就是淫戒。
出家眾絕對禁止任何性行為。
在家眾是容許有正淫的,例如夫妻。
不知是不是就是這種欲,令至不可証四果呢?
淫欲是色界貪。
淫欲應該是欲界貪吧?(色界無男女無淫欲無淫念)
如果修行者尚有淫欲則連「阿那含(不來果或稱三果)」都無法證得,
何況是四果的阿羅漢更是不可能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