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對大乘的無限信仰到對南傳的無限崇拜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rostov
文章: 349
註冊時間: 2005-01-10, 08:00

文章 rostov » 2009-01-23, 09:32

還是說,,"眼見色"的時刻都可以"正觀如實知"的能力,是在有明見之後所需精進訓練的功課呢?? :roll:
六根追六境,生死由此轉
以戒為師,離欲樂苦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9-01-23, 09:50

前面已經有法友指出北傳阿含經也有五上分結的相關經文,不知何故,就是有人視而不見,硬說它不是南北部派共說 :lol:

頭像
rostov
文章: 349
註冊時間: 2005-01-10, 08:00

文章 rostov » 2009-01-23, 09:57

長阿含和雜阿含,是不同時間不同部派集結出來的吧,還是是一起集結出來的??
版主應該也知道,同為阿含,內部多多少少都有灌水吧。
六根追六境,生死由此轉
以戒為師,離欲樂苦

頭像
rostov
文章: 349
註冊時間: 2005-01-10, 08:00

文章 rostov » 2009-01-23, 10:02

若以七事修多羅部份來討論,是否更能精準還原呢?

在重問:
無明是否為敘述對四聖諦不如實知的代稱?

還有,見四聖諦算不算是破無明,是明? 經典的交代S22.126蘊相應126經、雜阿含257經,已經指出明、無明的區別。

如果破無明就是阿羅漢,那照上述經說,就是說見四聖諦時,瞬間就圓滿四聖諦成阿羅漢了??

可是佛陀有說,諸行漸次寂滅,是漸次無間等,非頓無間等(雜阿含435經)。
那四聖諦三轉十二行如何說呢?
不是說先見四諦,再修四諦,最後證四諦嗎?
六根追六境,生死由此轉
以戒為師,離欲樂苦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9-01-23, 10:50

rostov 寫:長阿含和雜阿含,是不同時間不同部派集結出來的吧,還是是一起集結出來的??
版主應該也知道,同為阿含,內部多多少少都有灌水吧。
那就要由你先把自己提出的『南北部派』一詞定義清楚,才好討論下去。 :lol:

頭像
lkjh
文章: 649
註冊時間: 2005-06-24, 08:00

文章 lkjh » 2009-01-23, 10:53

嘿嘿,我看都是無記,因為斷三結就夠了。

頭像
Dogbert
文章: 2782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Dogbert » 2009-01-23, 11:50

同樣是無明一詞,在不同經文,所強調的重點也會略有不同,不要看到無明就只會用一個解釋通到底。十結裡的無明特指細微的隨眠煩惱,那不是初果可以斷的。

頭像
leeyc2
文章: 548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leeyc2 » 2009-01-23, 11:54

雜阿含749經(A)SN45:1(B)可參考:

A.若起明為前相,生諸善法時,慚、愧隨生;慚愧生已,能生正見

B1(譚尼沙羅尊者的翻譯)
Clear knowing is the leader in the attainment of skillful qualities, followed by conscience & concern. In a knowledgeable person, immersed in clear knowing, right view arises.

B2(菩提尊者的翻譯)
Bhikkhus,true knowledge is the forerunner in the entry upon wholesome states,with a sense of shame and fear of wrongdoing following along.For a wise person who has arrived at true knowledge,right view springs up.

其中的true knowledge .Clear knowing,就是指[明]vijja,而雜阿含203無明離欲而明生,(得正智) ignorance is abandoned and clear knowing arises其中的明也是同一個字,或許可提供理解所謂明或無明的方向

頭像
redredkiss
文章: 209
註冊時間: 2007-03-27, 08:00

文章 redredkiss » 2009-01-23, 17:27

rostov 寫:若以七事修多羅部份來討論,是否更能精準還原呢?

在重問:
無明是否為敘述對四聖諦不如實知的代稱?

還有,見四聖諦算不算是破無明,是明? 經典的交代S22.126蘊相應126經、雜阿含257經,已經指出明、無明的區別。

如果破無明就是阿羅漢,那照上述經說,就是說見四聖諦時,瞬間就圓滿四聖諦成阿羅漢了??

可是佛陀有說,諸行漸次寂滅,是漸次無間等,非頓無間等(雜阿含435經)。
那四聖諦三轉十二行如何說呢?
不是說先見四諦,再修四諦,最後證四諦嗎?

關於無明,經文有諸多的說明的地方,不單單說不知四聖諦是無明,前面經文也貼出來了,不知道法友怎么視而不見咧。呵呵。

雜阿含298經
谓缘无明行者。彼云何无明。若不知前际.不知后际.不知前后际。不知于内.不知于外.不知内外。不知业.不知报.不知业报。不知佛.不知法.不知僧。不知苦.不知集.不知灭.不知道。不知因.不知因所起法。不知善不善.有罪无罪.习不习。若劣.若胜.染污.清净。分别缘起。皆悉不知。于六触入处。不如实觉知。于彼彼不知.不见.无无间等.痴闇.无明.大冥。是名无明

頭像
emilyku
文章: 90
註冊時間: 2008-08-04, 08:00

文章 emilyku » 2009-01-23, 17:53

『無明』雖然在雜阿含257經舉出10種不同角度,
但是其實這10種面向都不超出四聖諦、緣起法的範圍。
(而緣起與還滅又是在講集諦與滅諦)
是故可說不知四聖諦即是無明。

雜阿含257經:
…彼云何無明?
1.若不知前際.不知後際.不知前後際。
2.不知於內.不知於外.不知內外。
3.不知業.不知報.不知業報。
4.不知佛.不知法.不知僧。
5.不知苦.不知集.不知滅.不知道。
6.不知因.不知因所起法。
7.不知善不善.有罪無罪.習不習。
8.若劣.若勝.染污.清淨。
9.分別緣起。皆悉不知。
10.於六觸入處。不如實覺知。
於彼彼不知.不見.無無間等.癡闇.無明.大冥。是名無明。…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