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認為生死是苦,苦的根本原因是人有「無明」。無明是佛陀主張人生痛苦的根源。
既然人人有無明,無人不有,無明的本質到底為何?無明的起源何來?
佛陀對一切事物都講緣起法,這個緣那個,那個緣這個,緣來緣去。但無明究由什麽「因」,什麽「緣」緣起而有的呢?
「無明」的因緣是何呢?
Re: 「無明」的因緣是何呢?
問了也是白問arhat 寫:佛陀認為生死是苦,苦的根本原因是人有「無明」。無明是佛陀主張人生痛苦的根源。
既然人人有無明,無人不有,無明的本質到底為何?無明的起源何來?
佛陀對一切事物都講緣起法,這個緣那個,那個緣這個,緣來緣去。但無明究由什麽「因」,什麽「緣」緣起而有的呢?
很多人學佛
一開頭就問一大堆名詞性的東西
就連最基本的念處,都沒個頭緒(基本功)
什麼12緣起,四聖諦,涅槃,無明.........一大堆!!
頭腦裝了一大堆名詞,修個行,推三阻四理由一大堆。
重點來了!!~
佛教很多名詞性的東西,其實是真正進入實修時,
問題才會真正湧現,而且也都是在正念中正定中,如實見到答案的
例如:
一大堆人說苦,苦來苦去,到底苦是什麼,這在佛教裡是最基本了
,但也是最深的哲理,基本上,你如果真見到苦了,也差不多了。
我想要表達的是,你真正如法修行時,很多名詞性的東西,
你會如實的體驗到,這種體驗對你才有幫助,不然說真的
你知道無明,那又如何呢?而且這種知道,對你有幫助嗎?
就好比有人問一大堆四禪的境界如何如何,
你自已親身去體驗,保證比什麼說一大堆來的有用QQ!~
淺見!!
是摩訶拘絺罗尊者问道:「尊者舍利弗,何谓【无明】?」舍利弗尊者回答道「【无明】就是无知。对甚麼无知呢?对於【眼】无常这一事实未能如实了知,是谓无知;对於以【眼】为缘而生起的作用与现象(眼识、...)亦为无常之事实未能如实了知,是谓无知;同样的道理,对於【耳】、【鼻】、【舌】、【身】、【意】暨它们所生起的作用与现象(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概属无常未能如实了知,是谓无知。要之,尊者摩訶拘絺罗,对於六根暨其所生起之作用与现象无常、苦、非【我】的本质不理解、未亲身体证或对它们尚有爱染餘习未尽,都可说是【无明】。」
摩訶拘絺罗尊者接着问道:「尊者舍利弗,何谓【明】?」舍利弗尊者回答道:「所谓【明】,也就是知的意思?知道甚麼呢?对於六根暨其所生起之作用与现象无常、苦、非【我】的本质充分理解,也亲身体证,而且对它们无丝毫爱染餘习,是谓知,也就是【明】。」
经过这番共论,两位尊者充满法喜,各自回到自己的住处。
参考资料:汉译杂阿含第二五一经。
无明就是不知四谛。
佛说三转法轮经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婆罗痆斯仙人堕处施鹿林中。尔时世尊告五苾刍曰。汝等苾刍。此苦圣谛于所闻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觉。汝等苾刍。此苦集苦灭顺苦灭道圣谛之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觉。
汝等苾刍。此苦圣谛是所了法。如是应知。于所闻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觉。
汝等苾刍。此苦集圣谛是所了法。如是应断。于所闻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觉。
汝等苾刍。此苦灭圣谛是所了法。如是应证。于所闻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觉。汝等苾刍。此顺苦灭道圣谛是所了法。如是应修。于所闻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觉。
汝等苾刍。此苦圣谛是所了法。如是已知。于所闻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觉。
汝等苾刍。此苦集圣谛是所了法。如是已断。于所闻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觉。
汝等苾刍。此苦灭圣谛是所了法。如是已证。于所闻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觉。
汝等苾刍。此顺苦灭道圣谛是所了法。如是已修。于所闻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觉。
汝等苾刍。若我于此四圣谛法未了三转十二相者。眼智明觉皆不得生。我则不于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一切世间。舍离烦恼心得解脱。不能证得无上菩提。
汝等苾刍。由我于此四圣谛法解了三转十二相故。眼智明觉皆悉得生。乃于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一切世间。舍离烦恼心得解脱。便能证得无上菩提。
尔时世尊说是法时。具寿憍陈如及八万诸天。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佛告憍陈如。汝解此法不答言已解。世尊。汝解此法不。答言已解。善逝。由憍陈如解了法故。因此即名阿若憍陈如(阿若是解了义)。
是时地居药叉闻佛说已。出大音声。告人天曰。仁等当知。佛在婆罗痆斯仙人堕处施鹿林中。广说三转十二行相法轮。由此能于天人魔梵沙门婆罗门一切世间为大饶益。令同梵行者速至安隐涅槃之处。人天增盛阿苏罗减少。由彼药叉作如是告。虚空诸天四大王众皆悉闻知。如是展转于刹那顷尽六欲天。须臾之间乃至梵天普闻其响。梵众闻已复皆遍告广说如前。因名此经为三转法轮。时五苾刍及人天等。闻佛说已。欢喜奉行。
佛说三转法轮经
摩訶拘絺罗尊者接着问道:「尊者舍利弗,何谓【明】?」舍利弗尊者回答道:「所谓【明】,也就是知的意思?知道甚麼呢?对於六根暨其所生起之作用与现象无常、苦、非【我】的本质充分理解,也亲身体证,而且对它们无丝毫爱染餘习,是谓知,也就是【明】。」
经过这番共论,两位尊者充满法喜,各自回到自己的住处。
参考资料:汉译杂阿含第二五一经。
无明就是不知四谛。
佛说三转法轮经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婆罗痆斯仙人堕处施鹿林中。尔时世尊告五苾刍曰。汝等苾刍。此苦圣谛于所闻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觉。汝等苾刍。此苦集苦灭顺苦灭道圣谛之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觉。
汝等苾刍。此苦圣谛是所了法。如是应知。于所闻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觉。
汝等苾刍。此苦集圣谛是所了法。如是应断。于所闻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觉。
汝等苾刍。此苦灭圣谛是所了法。如是应证。于所闻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觉。汝等苾刍。此顺苦灭道圣谛是所了法。如是应修。于所闻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觉。
汝等苾刍。此苦圣谛是所了法。如是已知。于所闻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觉。
汝等苾刍。此苦集圣谛是所了法。如是已断。于所闻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觉。
汝等苾刍。此苦灭圣谛是所了法。如是已证。于所闻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觉。
汝等苾刍。此顺苦灭道圣谛是所了法。如是已修。于所闻法如理作意。能生眼智明觉。
汝等苾刍。若我于此四圣谛法未了三转十二相者。眼智明觉皆不得生。我则不于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一切世间。舍离烦恼心得解脱。不能证得无上菩提。
汝等苾刍。由我于此四圣谛法解了三转十二相故。眼智明觉皆悉得生。乃于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一切世间。舍离烦恼心得解脱。便能证得无上菩提。
尔时世尊说是法时。具寿憍陈如及八万诸天。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佛告憍陈如。汝解此法不答言已解。世尊。汝解此法不。答言已解。善逝。由憍陈如解了法故。因此即名阿若憍陈如(阿若是解了义)。
是时地居药叉闻佛说已。出大音声。告人天曰。仁等当知。佛在婆罗痆斯仙人堕处施鹿林中。广说三转十二行相法轮。由此能于天人魔梵沙门婆罗门一切世间为大饶益。令同梵行者速至安隐涅槃之处。人天增盛阿苏罗减少。由彼药叉作如是告。虚空诸天四大王众皆悉闻知。如是展转于刹那顷尽六欲天。须臾之间乃至梵天普闻其响。梵众闻已复皆遍告广说如前。因名此经为三转法轮。时五苾刍及人天等。闻佛说已。欢喜奉行。
佛说三转法轮经
Re: 「無明」的因緣是何呢?
boy650623網友,為了建立正知正見,是必須知道一些名詞(或說佛教術語),否則學習者無從思維。boy650623 寫: 問了也是白問
很多人學佛
一開頭就問一大堆名詞性的東西
就連最基本的念處,都沒個頭緒(基本功)
什麼12緣起,四聖諦,涅槃,無明.........一大堆!!
頭腦裝了一大堆名詞,修個行,推三阻四理由一大堆。
重點來了!!~
佛教很多名詞性的東西,其實是真正進入實修時,
問題才會真正湧現,而且也都是在正念中正定中,如實見到答案的
例如:
一大堆人說苦,苦來苦去,到底苦是什麼,這在佛教裡是最基本了
,但也是最深的哲理,基本上,你如果真見到苦了,也差不多了。
我想要表達的是,你真正如法修行時,很多名詞性的東西,
你會如實的體驗到,這種體驗對你才有幫助,不然說真的
你知道無明,那又如何呢?而且這種知道,對你有幫助嗎?
就好比有人問一大堆四禪的境界如何如何,
你自已親身去體驗,保證比什麼說一大堆來的有用QQ!~
淺見!!
四聖諦、五蘊、十二因緣都是原始經典記載釋迦佛親口所說,不能不知它們的確切意思,而且一定要「真的」知道,最好求明師開導,避免人云亦云,自己不瞭解,亂解釋一通。「先知法住,後知涅盤」
有正見、才有正思維...乃至正念,最後才能無錯誤的修習正定,有止有觀,於四聖諦無疑,破無明,得入流果(須陀洹)
Re: 「無明」的因緣是何呢?
swwei 寫:boy650623網友,為了建立正知正見,是必須知道一些名詞(或說佛教術語),否則學習者無從思維。boy650623 寫: 問了也是白問
很多人學佛
一開頭就問一大堆名詞性的東西
就連最基本的念處,都沒個頭緒(基本功)
什麼12緣起,四聖諦,涅槃,無明.........一大堆!!
頭腦裝了一大堆名詞,修個行,推三阻四理由一大堆。
重點來了!!~
佛教很多名詞性的東西,其實是真正進入實修時,
問題才會真正湧現,而且也都是在正念中正定中,如實見到答案的
例如:
一大堆人說苦,苦來苦去,到底苦是什麼,這在佛教裡是最基本了
,但也是最深的哲理,基本上,你如果真見到苦了,也差不多了。
我想要表達的是,你真正如法修行時,很多名詞性的東西,
你會如實的體驗到,這種體驗對你才有幫助,不然說真的
你知道無明,那又如何呢?而且這種知道,對你有幫助嗎?
就好比有人問一大堆四禪的境界如何如何,
你自已親身去體驗,保證比什麼說一大堆來的有用QQ!~
淺見!!
四聖諦、五蘊、十二因緣都是原始經典記載釋迦佛親口所說,不能不知它們的確切意思,而且一定要「真的」知道,最好求明師開導,避免人云亦云,自己不瞭解,亂解釋一通。「先知法住,後知涅盤」
有正見、才有正思維...乃至正念,最後才能無錯誤的修習正定,有止有觀,於四聖諦無疑,破無明,得入流果(須陀洹)
嗯!!收到
受教了qq!!~
還是各位法友,比較有耐心@@!!
我想表達的是,很多名詞,真正實修之後,才有可能真實的了解,
在此之前,確實只要知道意思就好。
因為沒有真的體驗過,問了也是很攏統模糊的,並不受用!!~
無明呀!!
這是一個多深的問題,在此之前,他如實體驗受取有觸愛渴望等等了嗎.......
等他如實經驗過了,真正的無明就會,出現了,他就會真正的,
體驗無明是什麼了,這個無明就不是想象的了,
也才了解無明是,如何生起還有如何滅去無明。
光用腦子想是沒有動力的,要產生修行的動力,不如多體會"苦"
了解苦,看見什原因是造成苦,自然而然,就會了解,苦的形成,
和無明有莫大的關係了。
无明以漏为因,漏以无明为因。就好像是《芦喻经》当中提到的,两根芦苇需要互相支持才能够立起来,同样的,无明和漏互相为因。
在中部的正见经有解释
“善哉!尊者!”彼等比丘信受尊者舍利弗之所说,随喜之,后更问曰:“尊者!圣弟子具正见……其见正直,对于法绝对持净信,[为]达此正法,更有其他法门否?”[舍利弗曰:]“然!有。诸贤!若圣弟子知漏、知漏之集、知漏之灭、知达漏灭之道者,如是之圣弟子具正见、其见正直、对于法绝对持净信,则达此正法。
诸贤!如何是漏?如何是漏之集?如何是漏之灭?如何是达漏灭之道?诸贤!此等有三漏:欲漏、有漏、无明漏也。因无明之集,而有漏之集;因无明之灭,而有漏之灭。其八支圣道者,是达漏灭之道,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诸贤!圣弟子如是知漏、如是知漏之集、如是知漏之灭、如是知达漏灭之道,彼普舍贪随眠、除嗔随眠、除去‘予有’见之慢随眠,舍无明,令明起,于现法为苦灭。如是之圣弟子具正见、其见正直、对于法绝对持净信,则达此正法者也。”
在中部的正见经有解释
“善哉!尊者!”彼等比丘信受尊者舍利弗之所说,随喜之,后更问曰:“尊者!圣弟子具正见……其见正直,对于法绝对持净信,[为]达此正法,更有其他法门否?”[舍利弗曰:]“然!有。诸贤!若圣弟子知漏、知漏之集、知漏之灭、知达漏灭之道者,如是之圣弟子具正见、其见正直、对于法绝对持净信,则达此正法。
诸贤!如何是漏?如何是漏之集?如何是漏之灭?如何是达漏灭之道?诸贤!此等有三漏:欲漏、有漏、无明漏也。因无明之集,而有漏之集;因无明之灭,而有漏之灭。其八支圣道者,是达漏灭之道,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诸贤!圣弟子如是知漏、如是知漏之集、如是知漏之灭、如是知达漏灭之道,彼普舍贪随眠、除嗔随眠、除去‘予有’见之慢随眠,舍无明,令明起,于现法为苦灭。如是之圣弟子具正见、其见正直、对于法绝对持净信,则达此正法者也。”
假如我們認為「無明」只是無始劫來的『原罪』包袱,那還怎麼修行呢?不是修行無望了嗎?末學個人體會:佛法要能在日常生活中「有用」才會有『增上欲』的動力。
根據菩提比丘的說法:十二因緣法說明「無明」是苦的根本因,為什麼四聖諦的教法卻提出「渴愛」是苦因?此一說法有其務實的目的,使教法更具有說服力,更能「直接現見」,讓我們能在日常經驗上體會。(菩提比丘講於2008/09/27紐約佛教上座部法師宣法)
而由雜阿含251、334經得知:http://www.wisdomvoice.org/agama/SA/SA0334.htm
http://www.wisdomvoice.org/agama/SA/SA0251.htm
『無明』的原因是『不正思惟』,『不正思惟』的原因是於六觸入觸不正思惟。所以可知『無明』一直都是現在進行式,在六根緣六境生六識時,我們沒有正見知此(六根緣六境生六識)是緣生法,在每次根、境、識具足觸的當下不知這只是條件關連的一種呈現變動狀態,卻計著是「我」並且產生貪愛,這就是無明。
佛使比丘也曾說過:
佛陀也曾教一條捷徑。佛陀說當我們不再執取六根(ayatana)以及與六根相關的任何事物為「自我」,那麼八正道將會在當下同時生起,這是最重要的、基礎的法則。
首先,我們必須記住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的每一根都包含五個方面。例如眼根,第一是眼根本身;第二是色塵,它與眼根相接;第三是眼識(vinnana),能知道色塵與眼根相接;第四是觸(phassa),它是由眼識、眼根、色塵三者和合而生;第五是受(vedana),它是由接觸而生起的樂受或苦受,就是這五個方面。眼根有這五個方面,耳根也有五個方面,鼻根也有五個,舌、身、意根都是如此。
其中每一個都會導致我們失念,而執取它們為「自我」。因為我們能看到、能感覺,就會執取透過眼根而見、而知的「識」,驟然論斷它必定是「自我」,同樣地,我們執著眼識為「我」,執著眼觸為「我」,執著苦、樂受為「我」。當優美的旋律飄進耳根,我們就執著對這旋律的知覺──耳識為「我」;當美味送到舌根,我們可能就把對味道的知覺──舌識執著為「我」。
六根中的每一根都有五個方面,一共有三十個方面,其中的任何一個都可能執著為「我」,僅僅一天中,很容易就會產生無數次的「我」,我們一執著它,痛苦就產生了。這是錯誤的,也讓自己沉淪在苦聚中,而無法走上修行的道路。
無論如何,佛陀說認清一切不是「自我」而不執著,當下八正道就在我們心中,在那一刻就存在著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不執持六根當下就能生起八正道,這是佛陀認為的捷徑。
http://www.gaya.org.tw/publisher/fain/bds/bds13.htm
節錄自:佛使比丘《一問一智慧》
根據菩提比丘的說法:十二因緣法說明「無明」是苦的根本因,為什麼四聖諦的教法卻提出「渴愛」是苦因?此一說法有其務實的目的,使教法更具有說服力,更能「直接現見」,讓我們能在日常經驗上體會。(菩提比丘講於2008/09/27紐約佛教上座部法師宣法)
而由雜阿含251、334經得知:http://www.wisdomvoice.org/agama/SA/SA0334.htm
http://www.wisdomvoice.org/agama/SA/SA0251.htm
『無明』的原因是『不正思惟』,『不正思惟』的原因是於六觸入觸不正思惟。所以可知『無明』一直都是現在進行式,在六根緣六境生六識時,我們沒有正見知此(六根緣六境生六識)是緣生法,在每次根、境、識具足觸的當下不知這只是條件關連的一種呈現變動狀態,卻計著是「我」並且產生貪愛,這就是無明。
佛使比丘也曾說過:
佛陀也曾教一條捷徑。佛陀說當我們不再執取六根(ayatana)以及與六根相關的任何事物為「自我」,那麼八正道將會在當下同時生起,這是最重要的、基礎的法則。
首先,我們必須記住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的每一根都包含五個方面。例如眼根,第一是眼根本身;第二是色塵,它與眼根相接;第三是眼識(vinnana),能知道色塵與眼根相接;第四是觸(phassa),它是由眼識、眼根、色塵三者和合而生;第五是受(vedana),它是由接觸而生起的樂受或苦受,就是這五個方面。眼根有這五個方面,耳根也有五個方面,鼻根也有五個,舌、身、意根都是如此。
其中每一個都會導致我們失念,而執取它們為「自我」。因為我們能看到、能感覺,就會執取透過眼根而見、而知的「識」,驟然論斷它必定是「自我」,同樣地,我們執著眼識為「我」,執著眼觸為「我」,執著苦、樂受為「我」。當優美的旋律飄進耳根,我們就執著對這旋律的知覺──耳識為「我」;當美味送到舌根,我們可能就把對味道的知覺──舌識執著為「我」。
六根中的每一根都有五個方面,一共有三十個方面,其中的任何一個都可能執著為「我」,僅僅一天中,很容易就會產生無數次的「我」,我們一執著它,痛苦就產生了。這是錯誤的,也讓自己沉淪在苦聚中,而無法走上修行的道路。
無論如何,佛陀說認清一切不是「自我」而不執著,當下八正道就在我們心中,在那一刻就存在著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不執持六根當下就能生起八正道,這是佛陀認為的捷徑。
http://www.gaya.org.tw/publisher/fain/bds/bds13.htm
節錄自:佛使比丘《一問一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