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觀出入息的問題!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mirror3345
文章: 33
註冊時間: 2008-12-19, 08:00

關於觀出入息的問題!

文章 mirror3345 » 2009-01-04, 15:39

根據南傳佛教或者是原始佛教的安那般那念是以心里以數字形式來專注於呼吸上還是直接專注於呼吸而不需要數字上的協助? 

請答者如果引用經典來說明,請用巴利經的中譯,不過最好有中英對照。

頭像
DavidChiou
文章: 57
註冊時間: 2008-12-28, 08:00
聯繫:

文章 DavidChiou » 2009-01-04, 17:16

這個議題很簡單呀,您自己也可查看看。

舉例來說,這是我隨手翻到的『增支部』第六 己心品:

阿難!此處有比丘,往阿練若,往樹下,往空屋而結跏趺坐,正身而持,修
念於普前。如斯,正念而入息。正念而出息,長入息者,即了知:「我長入息」,長出息者,即了知:「我長出息」,短入息者,即了知:「我短入息」,短出息者,即了知:「我短出息」,學「我覺偏身而入息」,學「我覺偏身而出息」,學「我止身行而入息」,學「我止身行而出息」,學「我覺喜而入息」,學「我覺喜而出息」,學「我覺樂而入息」,學「我覺樂而出息」,學「我覺心行而入息」,學「我覺心行而出息」,學「我止心行而入息」,學「我止心行而出息」,學「我覺心而入息」,學「我覺心而出息」,學「我令心歡喜而入息」,學「我令心歡喜而出息」,學「我令心得定而[入息」,學「我令心得定而出息」],學「我令心解脫而[入息」,學「我令心解脫而出息」],學「我觀無常而[入息」,學「我觀無常而出息」],學「我觀離貪而[入息」],學「我觀離貪而出息」],學「我觀滅盡而[入息」,學「我觀滅盡而出息」,學「我觀定棄而入息」,學「我觀定棄而出息。」阿難!此名為入出息念。

跟北傳的記載一模一樣。還有很多,您自行搜尋即可比對出來了。南北傳皆相同。

我十幾年前也作過這個比對,當時的結論印象裏如下,僅供參考:
1. 四阿含中只講出入息,沒講數數字。
2. 數數字是為了在心較亂時候的練法,屬於一種方便,但只要攝完心了,就不須要數數字了,可觀呼吸。對於攝心的方法,南北傳都有發展出一些方法來,重點是在於心一攝,就可繼續觀注呼吸,而不須管這些方便法了(如筏喻者 -> 這是阿含經中就講的)。
3. 自己打坐試試看也知道,心較亂時數數字有幫助,但心定後自然要更上層樓,不須拘泥於數字,畢竟無覺無觀根本是不會有數字的。

順道一提,巴利藏的翻譯品質還有待改善(這點學界也是普遍的認為如此,可 Google 即知),且北傳四部阿含的轉手次數比南傳五尼柯耶可能還少(見「四阿含與五尼柯耶」討論串,如有其餘考據還請不吝提供指正),像我以前是不知道這些,所以才把南北的都 k 一 k,後來發現其實北傳的四阿含就已夠了,如果還沒研習完阿含經的人,倒不須要以為五尼柯耶才對。

參考看看。

頭像
DavidChiou
文章: 57
註冊時間: 2008-12-28, 08:00
聯繫:

文章 DavidChiou » 2009-01-04, 17:23

補充一下,佛使比丘的「觀呼吸」一書很不錯,值得參考。裏面也有南傳發展出來的一些方便。或許您已知道了。

以上提到的翻譯問題,也不能怪譯者。舉例而言,在場大家學英文,國中、高中、大學加起來,有個十年吧?大家都能把莎士比亞名著翻成信、雅、達的中文嗎?

而現在巴利藏以及巴利書籍的譯者,常常只學了巴利文三、五年就開始翻譯了,況且佛教經論的翻譯更是須要實際的修行(連阿難尊者在未證阿羅漢前都被擋在結集門外)才能把握法義的精準,難度的確是相當高的。

翻譯經典更是如此,莎翁是一百年前的人,其英文就已經有夠難搞了,何況佛經是三千年前的記載,要一個學巴利文沒幾年的人翻譯,能譯出主要的意義就已經很不錯了。

頭像
mirror3345
文章: 33
註冊時間: 2008-12-19, 08:00

回覆邱哥!

文章 mirror3345 » 2009-01-07, 17:38

「且北傳四部阿含的轉手次數比南傳五尼柯耶可能還少」?這里所指的是什麼意思?你所說的是否指南傳五尼柯耶的翻譯次數的轉手數目,例如像這樣的過程,從巴利經譯做英文或日文再譯做中文,是否指這個意思?

頭像
DavidChiou
文章: 57
註冊時間: 2008-12-28, 08:00
聯繫:

文章 DavidChiou » 2009-01-07, 19:35

Hi mirror334 您好,
mirror3345 寫:「且北傳四部阿含的轉手次數比南傳五尼柯耶可能還少」?這里所指的是什麼意思?你所說的是否指南傳五尼柯耶的翻譯次數的轉手數目,例如像這樣的過程,從巴利經譯做英文或日文再譯做中文,是否指這個意思?
應該還沒有包含近代英譯、日譯、中譯的次數。可參考「四阿含與五尼柯耶」該篇主題。之前從不同論文看過這個說法,也還在持續確認當中,如果有不同的資訊,也請不吝提供。

就我讀到的資料,許多巴利經論是覺音在五世紀時由僧伽羅文翻譯為巴利文。早期一些人誤以為僧伽羅文是巴利文,後來藉由實際發現的僧伽羅文遺跡,發現兩者差蠻多的,不能混為一談。其餘的細節可參考目前已搜集到的一些考據,以及『錫蘭簡明史』。

還請大家多分享相關資訊囉。

頭像
mirror3345
文章: 33
註冊時間: 2008-12-19, 08:00

不要把問題弄得那麼複雜!回覆給邱先生的

文章 mirror3345 » 2009-01-08, 22:10

巴利經典的權威性有目共睹的。你所謂的「轉手」那麼多次,其實你想講出究竟在這樣的「轉手」當中能不能夠完整地把佛陀所講的教法內容里的意思無誤的翻譯出來。

你看那些文章只會令你一支半解,或者可能對巴利經產生不別要的懷疑。其實,巴利經是最接近佛陀的教法,其實証據是巴利語經典能法照佛滅二百年阿育王在各處所刻的石碑里的經文。

頭像
DavidChiou
文章: 57
註冊時間: 2008-12-28, 08:00
聯繫:

Re: 不要把問題弄得那麼複雜!回覆給邱先生的

文章 DavidChiou » 2009-01-08, 22:15

mirror3345 寫:巴利經典的權威性有目共睹的。你所謂的「轉手」那麼多次,其實你想講出究竟在這樣的「轉手」當中能不能夠完整地把佛陀所講的教法內容里的意思無誤的翻譯出來。

你看那些文章只會令你一支半解,或者可能對巴利經產生不別要的懷疑。其實,巴利經是最接近佛陀的教法,其實証據是巴利語經典能法照佛滅二百年阿育王在各處所刻的石碑里的經文。
謝謝您的指教。「權威」與否當然不是我能置喙的,個人只能就別人客觀的證據加以轉述,並且希望能有更客觀確實的資訊囉。

順道一提,巴利語與巴利文是不同的。不過大多人也就混為一談了... 8)

頭像
rostov
文章: 349
註冊時間: 2005-01-10, 08:00

Re: 不要把問題弄得那麼複雜!回覆給邱先生的

文章 rostov » 2009-01-09, 08:44

mirror3345 寫:巴利經典的權威性有目共睹的。你所謂的「轉手」那麼多次,其實你想講出究竟在這樣的「轉手」當中能不能夠完整地把佛陀所講的教法內容里的意思無誤的翻譯出來。

你看那些文章只會令你一支半解,或者可能對巴利經產生不別要的懷疑。其實,巴利經是最接近佛陀的教法,其實証據是巴利語經典能法照佛滅二百年阿育王在各處所刻的石碑里的經文。
阿育王時期已經是部派分裂時期,南方分別說部和大眾部已經有種種不同見解出現了,或多或少都受了本生故事的影響,而這兩派人數眾多,阿育王是傾向這兩派的,大眾部"大天""尊者"還是阿育王的重要宗教人物!(王子摩哂陀的十戒師!)
六根追六境,生死由此轉
以戒為師,離欲樂苦

頭像
mirror3345
文章: 33
註冊時間: 2008-12-19, 08:00

關於巴利文

文章 mirror3345 » 2009-01-09, 12:23

許多巴利經論是覺音在五世紀時由僧伽羅文翻譯為巴利文。不過,早在西元前一世紀,當時斯里蘭卡的統治者召集了僧眾在大寺勘定佛教三藏,用斯里蘭卡通行的語文音譯巴利語書寫,這是最早的巴利語經典。

佛陀是用摩羯陀語來為大眾說法的,而現存的摩羯陀語之一種是巴利語。但如果丘先生你要硬給巴利語用文字來寫出,那其實你可以用很多形式來譯出來,例如,羅馬式巴利文,泰式的,就如中文字可以用拼音譯出一樣。

頭像
mirror3345
文章: 33
註冊時間: 2008-12-19, 08:00

有更好的比喻!

文章 mirror3345 » 2009-01-09, 12:29

應該用廣東話來作比喻,它可以用中文字譯出,也可以用拼音來譯出。其實沒有所謂固定的「廣東話」!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