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入處觀察心得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emilyku
文章: 90
註冊時間: 2008-08-04, 08:00

文章 emilyku » 2008-12-23, 12:52

rostov 寫:因緣生起現象,本來就包括了流變,不會只是單一時點的。
同意!

頭像
lxd127
文章: 297
註冊時間: 2006-12-18, 08:00

文章 lxd127 » 2008-12-23, 12:53

Mahanama 寫:
freshman 寫:緣起、因緣法、俗數法是壹是異?
『俗數法』一詞有無可能像長阿含第二十一經的漢譯經名(梵動經)一樣,也是一個錯誤的翻譯? :wink:
我查過這一經文對應的巴利經文,沒有對應的此經。如果一定要查,恐怕只能去找對應的梵文或藏文版了。
而且,目前我看到的幾個白話文翻譯版本,沒有比較合理的譯文。
我看到的是這三個版本:悟慈長老的譯本、大陸的佛法論壇上浪子無心版主的譯本、還有emilyku法友的譯文。
此經把欲數法說成是緣起法,這幾乎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一件事情。而且經文中有以勝義法分析六處時,要把緣起法除開,似乎在暗示,緣起法不能應用於勝義諦,但這明顯與緣起法相背,緣起十二支幾乎全部都是勝義諦,如“識”、“名色”等等。
http://blog.sina.com.cn/u/1501252922
我的博客,歡迎指導。

頭像
emilyku
文章: 90
註冊時間: 2008-08-04, 08:00

文章 emilyku » 2008-12-23, 14:04

[quote="freshman佛所說的緣起是來解釋因果定律的嗎?
是要我們看壹件事情〈緣生法〉要從孤立的事實的認知,擴展到去嘗試發現它們的因果與關聯〈因緣法〉嗎?

法友妳還沒有想過緣起是霎那緣起還是三世緣起的吧?

這個壇子裏的水很深呢。妳要先爬壹爬文阿。[/quote]

modules.php?name=Forums&file=viewtopic& ... highlight=
發表於: 星期五 十一月 07, 2008 1:54 am
文章主題: 生死輪迴的集起與滅盡 - 十二因緣法的真實義

--------------------------------------------------------------------------------

http://www.arahant-usa.org/Chinese/index.html

在禅林法音目录下的聆听法音, 然后点击

生死輪迴的集起與滅盡 - 十二因緣法的真實義

頭像
emilyku
文章: 90
註冊時間: 2008-08-04, 08:00

文章 emilyku » 2008-12-23, 14:23

請參考:十二因緣之真實義
釋迦佛陀的生、死觀
http://www.arahant-usa.org/Chinese/index.html

10/16 2008說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宗教研究所
Bhikkhu Vūpasama隨佛比丘著

對於「生命之發生及存續現況」的認知面向,必然導至人類在追尋生存的極大性與跨越死亡的極限上,本文所要談論的是佛教的啟蒙者,並為後世稱為覺者的悉達多,對於生與死的觀點,以及遠離人生痛苦的方法和終極目的。此一論題的核心,也就是「佛陀對生命之發生與存續現況的認知」,是首要探討的內容。
佛陀對於生死的觀點,並不如同世俗人或一般的宗教信仰,當面對現實的生命中,何以有生及死的問題時,即臆想生之前、死之後與現實生命之外的存在,並從臆想中尋得合理與心安的解答。依於現前如實觀察的智見, 佛陀提出身心活動為因緣中的現起,也就所謂的「緣生法」,所以必定是無常、敗壞、非我我所的現起,此一認識否定了現前為「真實存在」的想法,而成為佛教獨到的思想與觀點。從「此有故彼有」的正覺,如實知見「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的解脫,明白生、老死或說五蘊,既是「因緣生之法」──生法,也是「因緣滅而滅之法」──滅法,正知「當生之因緣已滅,則滅盡不起」──滅。依此正慧於食行厭、離貪、滅、捨,解脫。

一、緒論
從現實世間的層面來說,人類的理性與情感的內容,主要是圍繞著「生存的問題」而發展,而身心活動的主要推動力也是出自於「生存的需求」。依此而言,人類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生存」,而最大的阻礙則是「死亡」,所以生與死的課題,一直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主軸。由於生與死的發生者,即是生命的本身,所以生與死的課題,也就是生命本身的議題了。
因此,如何看待「生命的發生與存在的實際現況」,必然在根本上影響著「一切相關於生與死的思想與行為」。對於生命的觀點,不僅呈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也間接的影響著社會形態的建構,這應當是基於人們會尋求與發展能夠相合於「生存需求與體現自我」的生活環境。若就現實的人類社會而言,這是文明的重要基礎,或者可以說是文明的源頭。
換句話說,對於「生命之發生及存續現況」的認知面向,必然導至人類在追尋生存的極大性與跨越死亡的極限上,形成與認知相合的實踐方式與終極目的。對於有著不同生命見解的人而言,雖都相信自己所採行的方式,必然可以達到所需要的結果,但真正重要與實際的所在,是「雖然人們所信受的終極目的,不見得是真實,也不一定可以實現,但透過個自所採行的方式,即呈現出現實的人生歷程」。若就現實而言,人們所謂的「生命」,實則就是生命的「歷程」,依於眾多的生命歷程所交織而成的,也就是人類社會與文明的歷程。
生與死的課題,應當不僅是現實上的生存問題而已,也關連著人類社會與文明的發展面向與形態,但就個人而言,在現實的人生歷程中,最重要與實際的事情,應當是如何免除「生與死所關連的痛苦」。此一課題的核心,應當在於「對生命之發生與存續現況的認知」,基於此一認知上的差異,則發展出不同的解決痛苦之辦法與目的,而真正落實於人們身上的,是當人們將方法付諸實踐的同時,即發生於生活歷程中的影響,而在生活的歷程中即形塑與表現出「理性、情感及行為的素質」,或者稱之為「生命的層次」。不同的生命層次,對於生命所必需共同面對的生、老、病、死,即有著不同認知、對應與身心承受度,而跨越「關涉於生、死之痛苦」的能力也有所不同。
依此而觀,世界上的宗教眾多,雖然這些宗教對於生命所提出的認知與信仰,不見得就是事實,但這些宗教卻透過種種相關於生及死的教說,提供了人們處理「相關於生、死的煩惱及痛苦」的辦法,以及「身心素質」的教育,並且落實於人生的歷程當中,而這就是宗教對社會的最大貢獻。
本文所要談論的是佛教的啟蒙者,並為後世稱為覺者的悉達多,對於生與死的觀點,以及遠離人生痛苦的方法和終極目的,並從而認識佛教的信從者──須陀洹,以及典範者──佛陀、阿羅漢,在於現實的生活歷程中,所呈現的「理性、情感及行為的素質」。此一論題的核心,也就是「佛陀對生命之發生與存續現況的認知」,是首要探討的內容。
由於佛教的歷史久遠,發展的教派眾多,流傳的教說中古義與新說雜陳,而後世新出的教說或學派主張,實不足以代表佛陀的思想,所以本文是以目前佛教聖典中,傳承最為古老的南傳『相應部』與漢傳『雜阿含』,作為論說的根據。

二、略說論述之根據
本文依南傳『相應部』及北傳『雜阿含』中.......

三、佛陀思想的核心
3-1.十二因緣之真實義...............
3-2.因緣法之下的認識論..........

四、闡述因緣性的現起
4-1.佛陀的因緣法如何建立.......
4-2.佛陀的因緣法建立何等認識論.....
4-3.從因緣觀中建立的人生觀......
4-4.依因緣觀而發生的改變.....


文章很長,有興趣的法友請自行由上述網站中觀看全文。

頭像
emilyku
文章: 90
註冊時間: 2008-08-04, 08:00

文章 emilyku » 2008-12-23, 14:39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8-12-23, 17:05

妳上面的連接,我本來是沒有興趣去看的。因為妳壹再地回避問題,我只能從它那裏去找答案了。

在妳所給出的隨佛比丘著的答案中說:

4,輪回之際:緣識食,有未來世六根生。
5,生之始,六根色生。


C,十二因緣是三種“陳述現前與連貫未來”之教說的統合。

佛所說的,十二因緣法,分為三種陳述,每壹種都是從壹生之初開始談起,而且每壹種都包含此生與來世。

引自, http://www.arahant-usa.org/Chinese/Dhar ... hinese.pdf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8-12-23, 17:14

妳的理解我已經清楚了。我不願意再在這個方面浪費時間了。如果妳有興趣的話,請用本論壇的搜索功能,找出十二因緣相關的帖子來看,和它有關的話,我要說的都講完了。

頭像
upasaka
文章: 547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upasaka » 2008-12-23, 18:35

leeyc2 寫:[有業報而無作者]又是什麼意思?
作是指後文的滅及相續,為了讓文字更具可讀性,此段「有業報而無作者,此陰滅已,異陰相續,除俗數法。」經文重新斷句及增字如下:

「有業、有報。除俗數法外,無一滅此陰者,也無一相續異陰者。」

此經有濃厚的有部色彩。
May All Beings Be Happy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8-12-23, 18:41

lxd127 寫:
Mahanama 寫: 『俗數法』一詞有無可能像長阿含第二十一經的漢譯經名(梵動經)一樣,也是一個錯誤的翻譯? :wink:
我查過這一經文對應的巴利經文,沒有對應的此經。如果一定要查,恐怕只能去找對應的梵文或藏文版了。
而且,目前我看到的幾個白話文翻譯版本,沒有比較合理的譯文。
我看到的是這三個版本:悟慈長老的譯本、大陸的佛法論壇上浪子無心版主的譯本、還有emilyku法友的譯文。
此經把欲數法說成是緣起法,這幾乎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一件事情。而且經文中有以勝義法分析六處時,要把緣起法除開,似乎在暗示,緣起法不能應用於勝義諦,但這明顯與緣起法相背,緣起十二支幾乎全部都是勝義諦,如“識”、“名色”等等。
高鄂所續的《紅樓夢》,怎莫看,你都會覺得味道不對。
:lol: :lol: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8-12-23, 19:38

upasaka 寫:
leeyc2 寫:[有業報而無作者]又是什麼意思?
作是指後文的滅及相續,為了讓文字更具可讀性,此段「有業報而無作者,此陰滅已,異陰相續,除俗數法。」經文重新斷句及增字如下:

「有業、有報。除俗數法外,無一滅此陰者,也無一相續異陰者。」
It sounds good.

不知道前輩參考的是什莫本子?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