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婆羅門就是如此產生疑問的,他問世尊:
「世尊您到底是論述什麼?說什麼?」
世尊答:
「我論述因,說的是原因。」【大、大、大、非常大的重點】
婆羅門問:
「論述什麼因?說的原因是什麼?」
世尊答:
「我說的是,有因及緣起,其兩者和合後才聚集了世間一切煩惱;有因及緣起,其兩者和合後世間一切的煩惱才聚合生起,當因及緣起熄滅,那麼便能熄滅世間一切煩惱;當因及緣起熄滅,那麼世間一切的煩惱便不再聚合生起」
婆羅門問:
「什麼叫做有因及緣起,其兩者和合後才聚集了世間一切煩惱?什麼叫做有因及緣起,其兩者和合後世間一切的煩惱才聚合生起?」
世尊答:
「愚癡而沒有聽聞真理的凡夫,不知道一切物質的聚集、熄滅、味道、禍害及遠離物質的貪欲道理,由於不知道,而渴愛一切有為法的假象,以為攀緣這個假象就會有快樂,因此,對一切有為法的假象來讚美,如此一來,就深植於心中,並沈溺及執著於一切有為法的假象中,那麼,也就會對世間因緣所生起的一切,錯認為實有。」
這段的談話,第一個大重點就是:「我論因說因」,再說一次,論因說因,世人以為佛學是論因論果的,實則是大錯特錯,正確的說,佛學是重因而論因,由論因說因告知眾生,世間的真理->「緣起」,而「緣起」,就是更大的重點,這正是佛學與所有外道的最大不同處呀。
應當深深的體會這一段經文,切勿再以為佛法的重點是善惡因果報應,而是論因說因,熄苦滅苦。
頌曰:
佛非論因果,僅論因說因,佛斥宿命說,僅論緣起塵。
--------------------------------------------------------------------------------
經典原文:
《雜阿含經》(卷2) (五三):
沙門瞿曇。何論何說。
佛告婆羅門。我論因.說因
又白佛言。云何論因。云何說因
佛告婆羅門。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
婆羅門白佛言。世尊。云何為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
佛告婆羅門。愚癡無聞凡夫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不如實知。不如實知故。愛樂於色。讚歎於色。染著心住。彼於色愛樂故取。取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