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羅漢與阿羅漢向
- zhoubo1967
- 文章: 36
- 註冊時間: 2006-10-12, 08:00
如題
本問題是善觀說:「世俗八正道是有學聖人所有,出世間八正道是無學聖人所有,它們都在四入流支之後出現。」善觀提出很多好的觀點(且本人認同),但上述問題善觀說法,本人不予認同。
以前曾見幾篇討論「世俗、聖出世間八正道」的文章,其中提到「四預流支」是「世、出世間」的轉折點。
本人有些想法,如下:
既說「世俗」八正道,即是未入聖流,雜阿含卷28第785經:「正見有二種。有正見是世俗。轉向善趣。有正見是聖.出世間。轉向苦邊。」很明顯講出,正見分世俗、聖出世間兩種。因此認同「世俗八正道是凡夫走向入流前應該走的路,出世間八正道是聖者走向苦盡前應該走的路」。以雜阿含第785經來說,有正見的凡夫所擁有的是世俗正見,在修四預流支階段也仍只是擁有世俗正見,一直到得初果才擁有聖出世間正見。
但善觀所說:「阿羅漢向是和阿羅漢最相應的前一個階段,所以是和無漏相應的,和無漏相應不等於已經無漏。阿羅漢向和阿羅漢的關係可以相當於初禪前的近行定和初禪的關係。」也是合理的,阿含經既分四雙八輩,阿羅漢向就不是阿那含果,而是阿那含果後,向阿羅漢前進的階段,且是接近阿羅漢了。比喻如考上大學剛成為大一新生是阿那含果,大四生即將畢業是阿羅漢向,大四畢業了或是繼續考上研究所是阿羅漢。
以前曾見幾篇討論「世俗、聖出世間八正道」的文章,其中提到「四預流支」是「世、出世間」的轉折點。
本人有些想法,如下:
既說「世俗」八正道,即是未入聖流,雜阿含卷28第785經:「正見有二種。有正見是世俗。轉向善趣。有正見是聖.出世間。轉向苦邊。」很明顯講出,正見分世俗、聖出世間兩種。因此認同「世俗八正道是凡夫走向入流前應該走的路,出世間八正道是聖者走向苦盡前應該走的路」。以雜阿含第785經來說,有正見的凡夫所擁有的是世俗正見,在修四預流支階段也仍只是擁有世俗正見,一直到得初果才擁有聖出世間正見。
但善觀所說:「阿羅漢向是和阿羅漢最相應的前一個階段,所以是和無漏相應的,和無漏相應不等於已經無漏。阿羅漢向和阿羅漢的關係可以相當於初禪前的近行定和初禪的關係。」也是合理的,阿含經既分四雙八輩,阿羅漢向就不是阿那含果,而是阿那含果後,向阿羅漢前進的階段,且是接近阿羅漢了。比喻如考上大學剛成為大一新生是阿那含果,大四生即將畢業是阿羅漢向,大四畢業了或是繼續考上研究所是阿羅漢。
答:希望諸位法友盡早從善觀邪見的影響中走出來。
“(七八五)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
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
者。何等為正見。謂正見有二種。有正見。是
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有正見。是聖.出世
間。無漏.無取。正盡苦。轉向苦邊。何等為正
見有漏.有取。向於善趣。若彼見有施.有說。
乃至知世間有阿羅漢。不受後有。是名世
間正見。世.俗。有漏.有取。向於善趣。何等為正
見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
謂聖弟子苦苦思惟。集.滅.道道思惟。無漏思
惟相應。於法選擇。分別推求。覺知黠慧。開
覺觀察。是名正見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
盡苦。轉向苦邊。”
經中明文指出:
問:何等為正見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
答:謂聖弟子苦苦思惟。集.滅.道道思惟。無漏思
惟相應。於法選擇。分別推求。覺知黠慧。開
覺觀察。是名正見是聖.出世間。
如果此處的聖弟子已經是無學位的阿羅漢了,何來“苦苦思惟。集.滅.道道思惟。”、何必“於法選擇。分別推求。”。並且,“無漏思惟相應”也不是說已經是“無漏”了,而是“無漏相應”。“轉向苦邊”也是說向于苦邊,而還沒有到“苦已盡了”。
此處的聖弟子就是指聖弟子 包含初果至四果
也就是說出世間正見可以離苦,無漏
所以諸大論師和英國佛教研究的學界才會一致認爲:
“世俗八正道”就是“凡夫”走向“入流”前應該走的路。
“聖八正道”就是“聖者”走向“苦盡”前應該走的路。
他們不是沒有讀過佛經,恰恰相反,現在我們所能讀到的佛經絕大部分是從他們流傳下來的。
世俗八正道 有漏有取 只能暫時轉生善道 不能離於惡道
得阿羅漢是因為已經自身印證實踐四聖諦滅苦 當然很輕鬆首先,你體會一下“苦苦思惟。集.滅.道道思惟”和“得阿羅漢果證已。復思惟何等法 ”中的意思是一樣的嗎?
得阿羅漢果證已,思惟四聖諦是爲了“見法樂住故”,所以很是輕松。沒有得阿羅漢的人,思惟四聖諦是“為得未得故。證未證故。”所以要“苦苦思惟。集.滅.道道思惟”。
其次,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都是被你自己的固執己見給耽擱了:
“八正道”屬于“四聖諦”中的“道諦”。道的意思很清楚,就是路。走在路上,就是說還沒有到終點。到了終點,還要路嗎?所做已辦,可以休息了,剩下的只是享受了,見法樂住了。
當然不必再努力的去思維苦
因為阿羅漢已經實證滅苦
至於道諦 無學修成的時候時時刻刻處於觀照滅苦的狀態
因為已經時時刻刻驗證四聖諦 也就是說已經完成驗證
自然已經完全走在道路上
而非不要路 而是時時刻刻走在路上
再換一個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假如真的如你所說:
“世俗八正道是有學聖人所有,出世間八正道是無學聖人所有,它們都在四入流支之後出現。”
那麽,按照(七八五)經記述: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
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
者。何等為正見。謂正見有二種。有正見。是
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有正見。是聖.出世
間。無漏.無取。正盡苦。轉向苦邊。何等為正
見有漏.有取。向於善趣。若彼見有施.有說。
乃至知世間有阿羅漢。不受後有。是名世
間正見。世.俗。有漏.有取。向於善趣。”
這樣一來,有學聖人(包括三果聖人)只能“轉向善趣。呆在世、俗”永遠“有漏.有取”了。
你不覺得很荒唐嗎?
只要有出世間正見 就可以盡苦
而有世間正見 則可以轉生善道
再者,你的觀點引出的矛盾不止一處。
但是朝向無學
直到全部是無學才可能圓證出世間八正道
初果與二果當然世間之心就更強 不過像初果就已經知道無漏無取的正見
所以會朝無漏邁進
有學聖人一定會夾雜著世間與出世間所以才叫有學我再給你指出個明顯的。
再次假設你的觀點是對的:
1)世俗八正道是有學聖人所有,出世間八正道是無學聖人所有,它們都在四入流支之後出現。
2)三果死前,因爲只有世俗八正道,不得苦盡,要等到死後往生色界天,後就進入阿羅漢向的階段,此階段所修的就是聖八正道。 才得苦盡。
那麽初果、二果如何?他們現生只有世俗八正道,不得苦盡。莫非他們都要等到三果後,去死,再死後往生色界天,後就進入阿羅漢向的階段,此階段所修的就是聖八正道。 才得苦盡。。。。。
你還要我再寫嗎?
但是朝向無學
直到全部是無學才可能圓證出世間八正道
初果與二果當然世間之心就更強 不過像初果就已經知道無漏無取的正見
所以會朝無漏邁進
[quote="shanguan"]呵呵,你認爲苦苦思惟是“很辛苦地思惟”的意思?
我勸你還是把語文學學好吧,“苦苦思惟。集.滅.道道思惟”,苦苦思惟是說對於苦如實知苦,後面是集集四惟、滅滅思惟乃至道道思惟都是這樣的意思。
什麽是苦苦思惟?思惟“此五受陰法為病.為癰.為刺.為殺.無常.苦.空.非我。”就是苦苦思惟。
若道諦還在道上,那麽作爲終點的滅諦怎麽跑到道路前面去了?只有你對四聖諦的無知才會閙出這樣的笑話。
看了這個網站的討論二天,看見一個有趣的事,大家在討論一些無常啦無我呀断這個滅那個證這果修那果的,結果是好像知道很多佛法的人對別人的評論最有我最不知道用正語。非要挖苦別人不可嗎?阿流汗們?
我勸你還是把語文學學好吧,“苦苦思惟。集.滅.道道思惟”,苦苦思惟是說對於苦如實知苦,後面是集集四惟、滅滅思惟乃至道道思惟都是這樣的意思。
什麽是苦苦思惟?思惟“此五受陰法為病.為癰.為刺.為殺.無常.苦.空.非我。”就是苦苦思惟。
若道諦還在道上,那麽作爲終點的滅諦怎麽跑到道路前面去了?只有你對四聖諦的無知才會閙出這樣的笑話。
看了這個網站的討論二天,看見一個有趣的事,大家在討論一些無常啦無我呀断這個滅那個證這果修那果的,結果是好像知道很多佛法的人對別人的評論最有我最不知道用正語。非要挖苦別人不可嗎?阿流汗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