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本人是一名初機新人,僅昄依了數個月,幾乎甚麼也不懂,現有問題如下:
1.其實甚麼才是原始佛教呢,是否即是南傳(小乘)佛教?
2.我曾經參加葛因卡的內觀課程,當中的開示,其實是否源於原始佛教呢?
3.原始佛教是否完全否定誦經,持咒,念聖號等的作用呢?
4.迴向的概念又是否屬於原始佛教的部份呢?
謝謝!
初機問題
Re: 初機問題
個人是年過五十的「老參」,接觸佛教三十餘年,也是最近才「皈依」四聖諦,正式服膺釋迦牟尼的智慧與教法。所謂「皈依」應是因「理」而生「信」。不該是因「信」而來尋「理」。Pascal 寫:大家好,本人是一名初機新人,僅昄依了數個月,幾乎甚麼也不懂,現有問題如下:
1.其實甚麼才是原始佛教呢,是否即是南傳(小乘)佛教?
2.我曾經參加葛因卡的內觀課程,當中的開示,其實是否源於原始佛教呢?
3.原始佛教是否完全否定誦經,持咒,念聖號等的作用呢?
4.迴向的概念又是否屬於原始佛教的部份呢?
謝謝!
原始佛法要依據北傳雜阿含,南傳相應部共通部分整理才得以恢復大部分相貌。南傳佛教裡面也有參雜一些不是佛陀的原始教法,葛印卡的內觀課程是否是完全的原始佛教,可能要持保留態度。不過,我不敢說葛印卡的不是,只是建議你要多方參訪主張原始佛法的善知識,看看葛印卡有無漏掉,或者說得不完整之處。
四聖諦、五蘊、十二因緣的正法裡,完全沒有誦經,持咒,念聖號的主張。至於「迴向」應該說是一種自利利他的慈心,表示自己雖然已修正法邁向解脫生死,但並沒有忘記眾生之苦。
最近北投內覺禪林印行烏帕沙瑪法師(隨佛法師)依據北傳雜阿含,南傳相應部共通部分整理編著成「相應菩提道次第」,已出第一版,你可自行向內覺禪林請書(這是非賣品),並視自己經濟能力助印,幫助原始佛法正說駐世。
是分別說部的。
其實,大家大可不必過於拘泥於此,把自己弄得像考古學家。
目前,南傳佛教有完整的傳承,仍有嚴守戒律的僧團,他們仍在如法修行,而說一切有部等其他部派均已經消失。我們修行所必須的善知識,也只能在南傳僧團裡尋覓了。
南傳經典:長部、中部、相應部、增支部、小部。
其實,大家大可不必過於拘泥於此,把自己弄得像考古學家。
目前,南傳佛教有完整的傳承,仍有嚴守戒律的僧團,他們仍在如法修行,而說一切有部等其他部派均已經消失。我們修行所必須的善知識,也只能在南傳僧團裡尋覓了。
南傳經典:長部、中部、相應部、增支部、小部。
http://blog.sina.com.cn/u/1501252922
我的博客,歡迎指導。
我的博客,歡迎指導。
清淨心網友,lxd127 寫:是分別說部的。
其實,大家大可不必過於拘泥於此,把自己弄得像考古學家。
目前,南傳佛教有完整的傳承,仍有嚴守戒律的僧團,他們仍在如法修行,而說一切有部等其他部派均已經消失。我們修行所必須的善知識,也只能在南傳僧團裡尋覓了。
南傳經典:長部、中部、相應部、增支部、小部。
學習原始佛法,歷史與文獻的考證非常重要。
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法,一定前後一致,所謂「法同一味」
佛陀的思維與邏輯是絕對嚴密的(佛弟子沒人敢懷疑吧?),但後世的文字敘述卻不見得能夠達到相同效果。這也就是為何主張要同時比對南北傳的原始佛典,澄清語意,務必真的理解佛陀思想本意。
無「正見」,即無「正思惟」,當然最後就會沒有「正等正覺」
例如 無比重要的十二因緣的解釋應該只有一種,但是現存佛教文獻的解釋,卻是各說各話,有些北傳的教派連解釋都省了,甚至提都不提。
難怪叫做像法、末法。
佛陀時代,證果的佛子非常多,往往只是與佛陀對話幾句,就得法眼淨,立刻知道如何自修自證,不是他們比較聰明,而是他們真正知道理解佛陀的意思。2500年後的我們就沒有這種福氣,要飲佛法之水,就必須仔細分辨何者是真的泉源,何者是歲月摻入的雜質。
佛法甚深,惟智能入,方得受用。歷史考證是絕對重要,也唯有藉由現代的大善知識的佛法歷史研究,才能讓原始佛法復出世間。
自佛世時至佛滅後百餘年間的佛教,稱為「原始佛教」,或者,也有人認為佛世時才算是「
原始佛教」,無論如何,這個時期的佛陀教法,偏離佛說原意的問題較少,大致上如有偏差
或誤解之時,可以獲得世尊的糾正與指導。
根據南北傳佛教史,在佛滅後第一年的雨季,於王舍城開起「第一次結集」(savgiti),
其所彙集的「法」(Dhamma)與「律」(Vinaya),是佛教的原始型態。其中,彙集所完成
的法,稱之為原始佛教的聖典,北傳叫「阿含」〈Agama〉,南傳稱尼柯耶〈Nikaya〉。
在歷史的洪流中,偏離佛說原意的問題越來越多,但卻得不到世尊的糾正與指導,因此,由
最早出現的論〈可算是見解分歧的開始〉,到辯論而分派,由分派的不合,在由分派後為了
確立自身〈亦加上孔雀王朝轉輪王思想的政治統治〉而產生造經運動,加上各地思想或學說
的滲入,終於造成今日佛教的情形。
以上是簡單的介紹,相信在瞭解佛教史後,應當能夠擇法、如法。介紹兩本在學術界非常有
名的佛教史。
1. 印度佛教史 (日)平川彰
2. 印度佛教史 (英)渥德爾
原始佛教」,無論如何,這個時期的佛陀教法,偏離佛說原意的問題較少,大致上如有偏差
或誤解之時,可以獲得世尊的糾正與指導。
根據南北傳佛教史,在佛滅後第一年的雨季,於王舍城開起「第一次結集」(savgiti),
其所彙集的「法」(Dhamma)與「律」(Vinaya),是佛教的原始型態。其中,彙集所完成
的法,稱之為原始佛教的聖典,北傳叫「阿含」〈Agama〉,南傳稱尼柯耶〈Nikaya〉。
在歷史的洪流中,偏離佛說原意的問題越來越多,但卻得不到世尊的糾正與指導,因此,由
最早出現的論〈可算是見解分歧的開始〉,到辯論而分派,由分派的不合,在由分派後為了
確立自身〈亦加上孔雀王朝轉輪王思想的政治統治〉而產生造經運動,加上各地思想或學說
的滲入,終於造成今日佛教的情形。
以上是簡單的介紹,相信在瞭解佛教史後,應當能夠擇法、如法。介紹兩本在學術界非常有
名的佛教史。
1. 印度佛教史 (日)平川彰
2. 印度佛教史 (英)渥德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