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
PITI
- 文章: 74
- 註冊時間: 2008-05-17, 08:00
文章
由 PITI » 2008-07-13, 21:09
freshman 寫:更何況大家已經達成了共識:
anudhamma(法次)是一個完整的(名)詞,
如何能夠讀出程度不同的東東呢?
你引用的經典明明說的“次法”,怎麽到你那裏變成“法次”是一個完整的名詞了呢?292經裏有“法次”這個詞麽?你自己的引用的經文裏都沒有這個詞,還說達成什麽共識?
另外,你只是說這個詞是個完整的名詞,這和能不能讀出程度不同有什麽關係?你又是如何解讀這個詞的呢?
“法次法”中的“次”,到底是跟前一個法在一起讀,還是跟后一個法在一起讀,還是獨立的一個詞,這個你先自己搞搞清楚吧。
-
freshman
- 文章: 2208
-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由 freshman » 2008-07-13, 21:26
freshman 寫:更何況大家已經達成了共識:
anudhamma(法次)是一個完整的(名)詞,
如何能夠讀出程度不同的東東呢?
這是我匆忙之中回貼,拷貝錯了.我不懂巴利文.
意思還是那個意思:“法次法向”當中的"
法"是一個名詞,"次法"是另一個名詞.
這裏的"次法",有"程度不同的法"的意思嗎?
說你標新立異,意思並不差.
-
leeyc2
- 文章: 548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由 leeyc2 » 2008-07-13, 22:17
freshman 寫:更何況大家已經達成了共識:
anudhamma(法次)是一個完整的(名)詞,
如何能夠讀出程度不同的東東呢?
會不會也可能有其他的意思呢?如在SN12:25中 explai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hamma]雜阿含343經如法說...[隨順法]]就正是這個巴利字anudhamma
-
PITI
- 文章: 74
- 註冊時間: 2008-05-17, 08:00
文章
由 PITI » 2008-07-13, 22:18
次法也是個詞組,當然可以分開來一一解釋的。
你說我標新立異,那你怎麽解釋“次法”呢?有沒有標新立異?
我的解釋是“次第而生的法”,這些次第而生的法自然有程度上的不同,這有什麽問題呢?
-
PITI
- 文章: 74
- 註冊時間: 2008-05-17, 08:00
文章
由 PITI » 2008-07-13, 22:28
leeyc2 寫:freshman 寫:更何況大家已經達成了共識:
anudhamma(法次)是一個完整的(名)詞,
如何能夠讀出程度不同的東東呢?
會不會也可能有其他的意思呢?如在SN12:25中 explai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hamma]雜阿含343經如法說...[隨順法]]就正是這個巴利字anudhamma
次第而生的法,也就是隨順次第而生的法,兩者並沒有矛盾。
好啦,下面就用佛陀解釋來為我的説法作證吧,不要東猜西猜了。
(二七)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異比丘來詣佛所。頭面作禮。卻住一面。白佛言。如世尊說法次法向。云何法次法向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欲知法次法向耶
比丘白佛。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諦聽。善思。當為汝說。比丘。於色向厭.離欲.滅盡。是名法次法向。如是受.想.行.識。於識向厭.離欲.滅盡。是名法次法向時。彼比丘聞佛所說。踴躍歡喜。作禮而去
從這段經文來看,所謂法次法向,前一個法是指五蘊,後面的法是指“厭.離欲.滅盡”。
法次法向的意思是:對於五蘊(法)要依次按照“厭.離欲.滅盡”(法)的法方向而修。
我認爲這樣的解釋是很合理的。
-
PITI
- 文章: 74
- 註冊時間: 2008-05-17, 08:00
文章
由 PITI » 2008-07-13, 22:36
佛告比丘。諦聽。善思。當為汝說。比丘。於色向厭.離欲.滅盡。是名法次法向。如是受.想.行.識。於識向厭.離欲.滅盡。是名法次法向。
從這段經文來看,所謂法次法向,前一個法是指五蘊,後面的法是指“厭.離欲.滅盡”。
所以法次法向的意思是:對於五蘊(法)要依次按照“厭.離欲.滅盡”(法)的方向而修。
-
lkjh
- 文章: 649
- 註冊時間: 2005-06-24, 08:00
文章
由 lkjh » 2008-07-14, 09:57
potato 寫:呵呵,lkjh法友 錯解了楊郁文、陳重文兩位居士的解釋了。
http://arts.cuhk.edu.hk/~hkshp/scholar/WenJinKe/l08.htm:
張慈田先生最近出版的新著《善知識訪問記》(圓明出版社),在對楊郁文、陳重文兩位居士的專訪中,都拆解出「法次法」這個術語,解釋為「修道有一完整的次第,一個法接一個法,次序不能顛倒……一個足跡接一個足跡;臨近兩個足跡,就是『法次法』」,或「修行是必須一個法接著一個法的累積上去,而且相接的法與法之間,又有必然的連帶關係」。
楊、陳兩位居士是把“法次法”解釋為“一法接著一法”,不是把“法次法向”解釋為“一法接著一法”。若把“法次法向”解釋為“一法接著一法”,就不符合《雜》27 經的法義了;而把“法次法”解釋為“一法接著一法”,與《雜》27 經的“法次法向”釋名並沒有什麼矛盾。
不好意思喔,建山明法友,是你自己錯誤解釋了,我在前幾頁自己寫到
lkjh 寫:文章的主旨是--涅槃是法,聖道是次法,文中最後以滅盡向是法次法向的經文,作為法次法向並非簡單的[一法接著一法]的證明
這段文當然是指溫先生的的文章認為法次法向中的「法次法」並非簡單的[一法接著一法],這個也需要解釋嗎?
溫金柯先生的《法次法向(法隨法行)詮釋的再斟酌 》,文中認為法次法向拆解為「法次」或「法次法」都是不對的,那是他個人的看法,至於末學自己對於法次法向這一詞尚在學習中,並沒有固定的看法,謝謝。
-
freshman
- 文章: 2208
-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由 freshman » 2008-07-14, 13:22
PITI 寫:好啦,下面就用佛陀解釋來為我的説法作證吧,不要東猜西猜了。
.......
從這段經文來看,所謂法次法向,前一個法是指五蘊,後面的法是指“厭.離欲.滅盡”。
法次法向的意思是:對於五蘊(法)要依次按照“厭.離欲.滅盡”(法)的法方向而修。
我認爲這樣的解釋是很合理的。
當你讀到<三六四經>:若於老病死(等緣起支)生厭、離欲、滅盡向,是名法次法向。
你是不是又要說:前一個法是指十二緣起支,後面的法是指“厭.離欲.滅盡”。
-
PITI
- 文章: 74
- 註冊時間: 2008-05-17, 08:00
文章
由 PITI » 2008-07-14, 13:29
freshman 寫:
當你讀到<三六四經>:若於老病死(等緣起支)生厭、離欲、滅盡向,是名法次法向。
你是不是又要說:前一個法是指十二緣起支,後面的法是指“厭.離欲.滅盡”。
十二因緣的每一支都是五蘊的部分或全部,老病死苦略說就是五受陰苦,
用五受陰來代替十二因緣有什麽矛盾麽?
-
freshman
- 文章: 2208
-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由 freshman » 2008-07-14, 17:57
你還真敢
代替。你學佛這麽多年,各大論壇輾轉辯論,卻鮮有長勁。你不反省自己的問題就在這裏嗎?
你就說一說:老是五蘊的哪一蘊?病是五蘊的哪一蘊?無明又是五蘊的哪一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