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
upasaka
- 文章: 547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由 upasaka » 2008-07-09, 12:05
leeyc2 寫:
1.菩提尊者.譚尼沙羅尊者都譯成:practic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hamma
後一位尊者演講時也說過pratice the Dhamma in line with the Dhamma(兩個 Dhamma?)!
引文後句的句型比前句完整。第一個Dhamma是可實踐的,而且它符順第二個Dhamma。接下來的問題是:第一個Dhamma及第二個Dhamma是什麼?論書已經有幾乎一致的解釋,而且已經有法友引述了。值得深思的是,這樣的解釋合乎四預流支的階段嗎?
leeyc2 寫:
[dhammanudhamma-patipatti]懂巴利文的法友能不能稍微說明一下,謝謝!
造成分歧解釋的原因,在於對巴利文複合詞的斷句不同所致。這個詞漢譯以「法次法向」「法隨法行」為主,拙見認為後者的譯詞比前者好,因為它至少不會讓人望文生義而解釋為法的次第、法的方向。
May All Beings Be Happy
-
Dogbert
- 文章: 2782
-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由 Dogbert » 2008-07-09, 12:55
我一兩年前請教過巴利文老師,他的解釋是把「法隨法行」倒過來看變成「行法隨法」,就是這個複合詞的原意。巴利文的複合詞或是句子前後順序不重要,有稍微學過的應該都知道。
第一個部分是「行法」,行什麼「法」呢?隨法(隨順法)就是形容第一個部分行法中的「法」,完整的翻譯就是「行隨順法的法」。
-
peacecila
- 文章: 1546
-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由 peacecila » 2008-07-09, 13:36
四預流支的最後一支,其意義是:「為了趨向涅槃而行八正道法」,因為這已經是最後一支了,所以修行的目標必須明確,修法也是明確的。如果只是泛泛解釋:「法的次第與方向」(法次法向),看起來很漂亮,其實等於說了「白文」。
「法」指「涅槃」,「次法」或「隨法」,除了「八正道」也可以是「三十七道品」中的「其它道品」,但可以「八正道」統攝「三十七道品」。
從四預流支的順序來看,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內正思維,最後「為了趨向涅槃(苦滅)而行八正道法」。
-
freshman
- 文章: 2208
-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由 freshman » 2008-07-09, 20:10
upasaka 寫:'........值得深思的是,這樣的解釋合乎四預流支的階段嗎?
這其實是一個好問題。
如果能結合“隨信行”和“隨法行”來考慮的話,應該會有好心得。
-
lkjh
- 文章: 649
- 註冊時間: 2005-06-24, 08:00
文章
由 lkjh » 2008-07-10, 07:44
文章的主旨其實是說次法是道諦,而不只是八正道,然拙見以為八正道的範圍也是無所不及的,意義上等同道諦。〔雜123〕云何有身滅道跡。謂八正道。
-
peacecila
- 文章: 1546
-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由 peacecila » 2008-07-10, 13:13
有些經文寫道:「行法次法向」,但將字序還原,其實是:「向法,行次法」---「向於涅槃而行八正道」。
四預流支最後一支的重要性在於,經過了這最後一支的實修之後,後面就是「入流」(入於法流、入於八正道之流)---「證得初果」。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必須討論「法次法向」的真正意義。
「法次法向」的含義,還可以參考「雜阿含第一經」來看,也有法友貼出相關的修法篇意,譬如,「於五蘊、緣起十二支向滅、離欲」…等。還有一經說:「比丘心與無常想俱 修念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都在討論同一個修法的問題。
經過「觀五蘊無常」的過程,斷了三結,才真正證得了初果,這時才具有初果的果德---「四不壞淨」。
瞭解這樣的連續過程與最後的結果,就會知道為什麼一直無法同意「修四不壞淨可證初果」的說法。除了,因果顛倒之外,也是因為並無這樣就能證得初果的修法,雖然,雜阿含的某些篇章看起來好像是有這個意思,但事實上是不可能的事,也因此才有法友推測說:「這是流派傳承中『四不壞淨』與『四隨念』的經文摻雜在一起才造成的問題」。
個人總覺得不要再浪費時間在於「修四不壞淨可證初果」這種問題上了,修不修行是一回事,但知見的錯誤純粹就是浪費時間。
南傳從無這種「修四不壞淨可證初果」的論調,贊成「修四不壞淨可證初果」的人們可以說,因為他們少了很多的經文---話說,大乘的大藏經實在也夠多了,但事實上,是因為南傳對於「法次法向」的觀念一向比較穩固的緣故。其實,只要觀念正確,那些有問題的經文就不可能會出現,就像南傳經中無咒語一樣。又因為南傳沒有「優婆塞五戒相經」的緣故,南傳在家弟子持戒方面也不像北傳在家弟子有一些無謂的困難與麻煩。
生於北傳大乘弘法區,可說是幸,也是不幸。不幸的是,很難見得正法,幸運的是:「真的找到正法時,有多一些兩種傳承互相比較與釐清的機會。」
-
PITI
- 文章: 74
- 註冊時間: 2008-05-17, 08:00
文章
由 PITI » 2008-07-11, 13:53
阿含經裏從來沒有說過“修四不壞淨”的話,四不壞淨在阿含經裏是作爲果証而不是因來説的。我也沒見過誰有“修四不壞淨”的觀點。所以不知道是誰具有“修四不壞淨”的觀點呢?沒有的話,就沒有必要建立假想敵了。
阿含經裏也沒有這樣的意思,有人誤會的,是那個修四隨念獲得四不壞淨的經文。即便如此,也沒有說“修四不壞淨”啊。最多只能說四隨念和四不壞淨之間沒有因果關係。這個問題的產生,是誤把四隨念當作四不壞淨的緣故,其實兩者是有很大差別的。在經文中,四不壞淨都是果証,不存在修的問題。
-
建山明
- 文章: 1082
-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由 建山明 » 2008-07-13, 12:39
首先,麻煩版主把我“發表於: 星期日 七月 06, 2008 3:29 pm”的舊帖刪掉,謝謝。
rostov 寫:哇!開眼界了。
所以是,向-法次法,嚕。
隨喜,如能更正確理解法次法向,對初果就更進一步了。
是“法次法”而“向”。以下我將繼續作出解釋。
freshman 寫:看一下老貼子吧,應該對于這個問題的理解有些幫助。
modules.php?name=Forums&file=viewtopic&t=957&start=0
‘法次法向’又譯爲‘法隨法行’。有部最早期的阿毗達磨《法蘊足論》卷二中對‘法隨法行’的說明:‘法隨法行者,謂涅槃名“法”,八支聖道名“隨法”,佛弟子于此中行,名“法隨法行”。……’
問:何故涅槃獨名爲“法”、八支聖道名“隨法”耶?
答:于諸法中,涅槃勝故,生老病死,不能侵故,獨得“法”名。八支聖道,次彼、順彼,如王大臣,故名“隨法”。故契經說:“一切法中,涅槃最勝;有爲法中,聖道最勝。”(《大毗婆沙論》卷一八一(大正二七.九一○下))
解悟法友 提供的論書解釋,也為《法次法向(法隨法行)詮釋的再斟酌》一文“依經論解決疑問”所引用。
-
建山明
- 文章: 1082
-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由 建山明 » 2008-07-13, 13:16
rostov 寫:解悟前輩所述:《法蘊足論》:‘法隨法行者,謂涅槃名“法”,八支聖道名“隨法”,佛弟子于此中行,名“法隨法行”。’
現在能更明白,法、次法,的意思了。往"法"前進,有為法中,尋"次法"而行。
這種理解,來自有部論書的解釋。有部論書的解釋,雖於語法、語義都可以說得通,但卻没有原始經典的依據。
http://arts.cuhk.edu.hk/~hkshp/scholar/WenJinKe/l08.htm:
《婆沙》卷一八一說:「如契經說『法隨法行』,雖作是說,而不分別云何『法』、云何『隨法』、云何『法隨法行』?」由此可見,雖然「法次法向(法隨法行)」這個術語常出現於契經中,但郤從來不曾給予解析式的說明,難怪會引生一些疑惑和誤解。--
這樣說,其實是不確的。其實,《雜阿含》對“法次法”是曾給予了
解析式的說明的,以下我將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