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佛法的修行者依照四阿含(中國),但其中派別之見、謬論之見、迷信之見甚至大乘之見滲入頗多。那大家是如何從中取舍的呢?
我是贊成印順導師的看法:“經法方面,也有原始結集的部分,那就是「九分教」中的「修多羅」,『相應部』──『雜阿含經』的根本部分。”----自《聖典的集成》
主要就是「五陰」,「六入處」,「雜因」,「道品」,至於雜阿含的其他部分與及其他三部阿含我是當成參考或是“論”來看。
原因可以用邏輯學來考量。
一是時間考量:雜阿含的集成時間是原始佛教研究者公認最早的經典,無論是語言結構還是母本溯源都可證明。
二是內容考量:雜阿含中「五陰」,「六入處」,「雜因」,「道品」已 經包含了四聖諦的全部內容,同時與相應部核心部分對應
三是語言考量,雜阿含中「五陰」,「六入處」,「雜因」,「道品」神話或描述佛陀事跡的記敘文式的內容不多,往往就是單刀直入的四聖諦的表述,讓後人信服。其實看看雜阿含中的許多神話記載如天人相應類或記敘文式如須深盜經,都是為了說明某個道理而加入了後人的表述。所以我們當看到天人一次又一次的下凡僅僅是為了表達對佛法的崇敬,而須深盜經在雜、巴、摩三本中的背景內容記載不盡相同時也不必奇怪了。
至於其他三部阿含,『瑜伽論』的說法是可信的:即彼相應教,復以余相處中而說,是故說名中阿笈摩。即彼相應教,更以余相廣長而說,是故說名長阿笈摩。更以一二三等漸增分數道理而說,是故說名增一阿笈摩。
即三部阿含以雜阿含為母本,這點可以從三部阿含的內容可看出,雖然同是“如是我聞”,但其實是對雜阿含相關內容的進一步論述,而且後期部派之見、菩薩本生、大乘之見已經初見雛形。
當然,並非雜阿含的其他部分或三阿含不可信,相反很多都可作為參考,如《大念處經》就是「道品」的有益補充。
至於大乘其他經典,如果說《金剛經》《心經》等早期經典還有法味的話,<<法華>>等則作為流變的參考,而後期的<<地藏經>>等可以說已經到了荒誕的地步.
不知道法友們又是如何看呢?
大家如何看經典?
Re: 平等對待一切佛經
同意!nigel 寫:一切佛經,不管是標榜大乘、小乘,還是原始佛教,只要符合四聖諦的,都可視為釋迦牟尼傳授的正法律,因該平等對待。
《金剛經》和《心經》的核心思想不違背四聖諦,也不違背阿含經。
但後面的經典多少已經改變了法味,而且還貶低原始佛法和阿羅漢,更重要的是令正法似是而非,後人難以辨別,所以還是直接學<雜阿含>相應修多羅為佳.
Re: 平等對待一切佛經
“《金剛經》和《心經》的核心思想不違背四聖諦,也不違背阿含經。”是一个立论,缺乏证明。谁能证明这个论点?要证明这个论点,你必须首先明了四聖諦和阿含經。又有谁彻悟四聖諦了?没有,因为彻悟四聖諦的前提是已经证得涅磐(灭諦),成阿罗汉了。nigel 寫:一切佛經,不管是標榜大乘、小乘,還是原始佛教,只要符合四聖諦的,都可視為釋迦牟尼傳授的正法律,因該平等對待。
《金剛經》和《心經》的核心思想不違背四聖諦,也不違背阿含經。
- enlightened_j
- 文章: 10
- 註冊時間: 2008-02-21, 08:00
Re: 平等對待一切佛經
可以舉些例子來聽聽嗎?a38515 寫:nigel 寫: 但後面的經典多少已經改變了法味,而且還貶低原始佛法和阿羅漢,更重要的是令正法似是而非,後人難以辨別,所以還是直接學<雜阿含>相應修多羅為佳.
我看經的方法通常是先看一些文章
在看文章內提到的經文
曾經嘗試從相應部第一篇開始看
不過成效不佳
因為沒有感覺也沒讀懂
先回應某些經典"控制"人的問題,其實就是內容述及"恐嚇":你得這樣做那樣做,會得到多大的福報,在場的某某過去世就是這樣做。你不得這樣做那樣做,不然就有多恐怖的地獄等著你,或者長的多可怕,過的多痛苦。
但敘述過程中卻沒敎你觀察求證和最基本四聖諦八正道的審視。一般心智薄弱者,就會受其影響,不假思索的照辦,也要求別人照辦,這就是"控制力"。
再分享自己看阿含的經歷,的確一開始從原文第一篇開始看下去,有點摸不懂,而且有許多名相不解其意,但我就一篇接著一篇看下去,後來慢慢熟析其敘述方法,而且發現,許多名相其實當時也有人不懂,會去問佛陀或長老們,亦或共相討論,從這之中就會發現最好的佛學辭典竟然是阿含經。
越看能越熟析內容,加上努力求證經文所述,會發現佛陀和聖弟子們的平實和偉大。是真正像"人"的解脫者。
但敘述過程中卻沒敎你觀察求證和最基本四聖諦八正道的審視。一般心智薄弱者,就會受其影響,不假思索的照辦,也要求別人照辦,這就是"控制力"。
再分享自己看阿含的經歷,的確一開始從原文第一篇開始看下去,有點摸不懂,而且有許多名相不解其意,但我就一篇接著一篇看下去,後來慢慢熟析其敘述方法,而且發現,許多名相其實當時也有人不懂,會去問佛陀或長老們,亦或共相討論,從這之中就會發現最好的佛學辭典竟然是阿含經。
越看能越熟析內容,加上努力求證經文所述,會發現佛陀和聖弟子們的平實和偉大。是真正像"人"的解脫者。
六根追六境,生死由此轉
以戒為師,離欲樂苦
以戒為師,離欲樂苦
擇其善者而從之
有人只相信雜阿含經五陰等4頌為原始佛典,有人相信南傳經律論皆為佛說。本人認為,南傳接近原始佛陀說法,須重視。有人說「大乘密乘佛法,從古到今,感應事蹟比比皆是;念佛往生者,數不勝數」,但其卻是以「修」而成就,並非「大乘的說法」全部正確,尤其大乘某些經典譭謗羅漢、阿含經(指為不了義)更是錯誤。又佛教「嚴守戒律」,不倡導「苦行」,被某些大乘經典破壞了。大乘經典並非全錯,有些有錯。需注意,因此明法比丘所說「原始佛教與後期佛教的差别」需記在心。因為目前佛經皆部派流傳資料,佛經論成立先後順序,越先的越接近佛說,越後的加入外道論點越多,故應先從雜阿含開始讀,只讀經論而不了解佛教史、部派論點差異(北傳:異部宗輪論,南傳:論事),難以抉擇正確觀點,就難以修行(聞思不正,如何能修),最好多知道不同論點資料、討論以決疑,擇其善者而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