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境與轉境如何取捨?
在下對於元神倒是沒有研究。
只是像isaca法友的情況,若沒有佛性這個詞作為依據,在修行上將變得無所適從。
這是在除去大部分禪坐靜思下所能除去的執著後,會遇到的問題。
修行者在這時將可以體會到,自己可以看見做任何事時自己的心境是否帶有染著。這是在極度寧靜下的心境中做其他事時,一定會有的情況。
在菩薩乘,所謂空無就是在說明菩薩在做任何事時,察覺自己產生出的任何細微執著的心境過程。因此在大般若經才會有什麼內空外空自性空,空空...的說法,就是說明做任何事時,把一些無法用言語說的細微執著分解。若沒有相當的心境去揣摩,通常容易掉進邏輯思考的戲論中。
阿含經的教導多是靜下來思考,並達到平靜無礙,可是在做其他事時,就沒多所著墨。正好菩薩乘銜接了後面的部份。
當然在我看來菩薩乘穿插許多非法的東西,譬如一大堆的咒,和不應該有的菩薩戒。
以上純屬個人看法,至於對錯請觀者自行評斷。
只是像isaca法友的情況,若沒有佛性這個詞作為依據,在修行上將變得無所適從。
這是在除去大部分禪坐靜思下所能除去的執著後,會遇到的問題。
修行者在這時將可以體會到,自己可以看見做任何事時自己的心境是否帶有染著。這是在極度寧靜下的心境中做其他事時,一定會有的情況。
在菩薩乘,所謂空無就是在說明菩薩在做任何事時,察覺自己產生出的任何細微執著的心境過程。因此在大般若經才會有什麼內空外空自性空,空空...的說法,就是說明做任何事時,把一些無法用言語說的細微執著分解。若沒有相當的心境去揣摩,通常容易掉進邏輯思考的戲論中。
阿含經的教導多是靜下來思考,並達到平靜無礙,可是在做其他事時,就沒多所著墨。正好菩薩乘銜接了後面的部份。
當然在我看來菩薩乘穿插許多非法的東西,譬如一大堆的咒,和不應該有的菩薩戒。
以上純屬個人看法,至於對錯請觀者自行評斷。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一十五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善男子。菩薩行戒波羅蜜。
T11n0310_p0648c14(04)?以十法為首。一者身業清淨。二者語業清淨。
T11n0310_p0648c15(04)?三者意業清淨。四者無怨害心。五者淨除惡趣。
T11n0310_p0648c16(02)?六者遠離八難。七者超諸聲聞辟支佛地。
T11n0310_p0648c17(03)?八者安住佛功德。九者滿諸希望。十者成就大願。
T11n0310_p0648c18(00)?是為十。
真正的菩薩戒真的只是一些原則。當初聲聞戒也是有緣起才制,沒有緣起就不用。而菩薩是可以在行住作臥觀察自己有沒有執著的,所以有戒律會顯得多餘。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善男子。菩薩行戒波羅蜜。
T11n0310_p0648c14(04)?以十法為首。一者身業清淨。二者語業清淨。
T11n0310_p0648c15(04)?三者意業清淨。四者無怨害心。五者淨除惡趣。
T11n0310_p0648c16(02)?六者遠離八難。七者超諸聲聞辟支佛地。
T11n0310_p0648c17(03)?八者安住佛功德。九者滿諸希望。十者成就大願。
T11n0310_p0648c18(00)?是為十。
真正的菩薩戒真的只是一些原則。當初聲聞戒也是有緣起才制,沒有緣起就不用。而菩薩是可以在行住作臥觀察自己有沒有執著的,所以有戒律會顯得多餘。
我平常也在各位的討論中獲益不少,心中也對板上的先進大得深感讚嘆,讓我許多觀念得以導正。
我實在不想挑起菩薩乘和聲聞乘經典間的爭執。也不主動談起菩薩乘。只是有人問我就答。現在實在是因為開題者的情況讓我不得不提供一下想法。
我從迎福寺時代,大概在四年前就在板上和一些這的法友有所討論。只是後來我想聲聞乘既然是一切的基礎,那寧願所有人都修聲聞乘,所以就不再多談菩薩乘,算算最近發言比較多,也是隔了一年以上沒發言了吧。
我花了不少時間在經典上,而推出了一些結論,自己受用不少。如果有人覺得也可以受用,就聽聽吧,反正我也不知道有沒有人會試試。純粹只是提供看法。
反正就是,有人問就答,有剛好的情況就說一下,平常就過我自己的。
我實在不想挑起菩薩乘和聲聞乘經典間的爭執。也不主動談起菩薩乘。只是有人問我就答。現在實在是因為開題者的情況讓我不得不提供一下想法。
我從迎福寺時代,大概在四年前就在板上和一些這的法友有所討論。只是後來我想聲聞乘既然是一切的基礎,那寧願所有人都修聲聞乘,所以就不再多談菩薩乘,算算最近發言比較多,也是隔了一年以上沒發言了吧。
我花了不少時間在經典上,而推出了一些結論,自己受用不少。如果有人覺得也可以受用,就聽聽吧,反正我也不知道有沒有人會試試。純粹只是提供看法。
反正就是,有人問就答,有剛好的情況就說一下,平常就過我自己的。
若要批判我,請用一些真實具體的道理批判,小弟樂意接受指教。
至於比不比的上那種極喜,等我中樂透就能比較了。
說真的,不論是菩薩乘或聲聞乘,如果能讓因為意外而痛苦的人,因為貧窮而痛苦的人,因為失去而痛苦的人,內心產生極大喜樂,而不會外求,譬如搶奪,或忌妒,又能產生智慧,很多事情能迎刃而解,這個社會就是和樂的。
科學指出大腦在極度快樂的腦波下,會變得比較靈敏,菩薩乘所謂的智慧,可能跟這有關。且有人說天才不過是創意很強的人,而創意就是靈感,是無法用邏輯推論,是從潛意識併出的,如果能讓心境極度平和,而生出那個以潛意識為主的意識,則在處理任何事都能不離正道,又可能處理得更好。
喜樂沒什麼不好,能解除很多痛苦,尤其是無執著產生的喜樂。
至於比不比的上那種極喜,等我中樂透就能比較了。
說真的,不論是菩薩乘或聲聞乘,如果能讓因為意外而痛苦的人,因為貧窮而痛苦的人,因為失去而痛苦的人,內心產生極大喜樂,而不會外求,譬如搶奪,或忌妒,又能產生智慧,很多事情能迎刃而解,這個社會就是和樂的。
科學指出大腦在極度快樂的腦波下,會變得比較靈敏,菩薩乘所謂的智慧,可能跟這有關。且有人說天才不過是創意很強的人,而創意就是靈感,是無法用邏輯推論,是從潛意識併出的,如果能讓心境極度平和,而生出那個以潛意識為主的意識,則在處理任何事都能不離正道,又可能處理得更好。
喜樂沒什麼不好,能解除很多痛苦,尤其是無執著產生的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