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近來內觀的修行越來越有進展,
譬如待在一個苦悶的工作氛圍下時,
我可以由內心轉境,讓它變成喜境,就有一點點微微的興奮感的狀態,
可是我又覺得這樣貪著境界不太好,
所以就想要以直接"離境"的方式,不附著於任何境界之上,
結果功力不足,反而一直被原本的心境困住,
所以我應該怎麼取捨呢?
請諸位大德指點一二。
離境與轉境如何取捨?
Re: 離境與轉境如何取捨?
做事情就專心做就好,搞那麼多問題做什麼呢?isaca 寫:小弟近來內觀的修行越來越有進展,
譬如待在一個苦悶的工作氛圍下時,
我可以由內心轉境,讓它變成喜境,就有一點點微微的興奮感的狀態,
可是我又覺得這樣貪著境界不太好,
所以就想要以直接"離境"的方式,不附著於任何境界之上,
結果功力不足,反而一直被原本的心境困住,
所以我應該怎麼取捨呢?
請諸位大德指點一二。
在下對於那種無執著產生的喜境,是放任的。覺得那是修行帶來的好處,讓我們更快樂。
曾經一直很快樂,快樂到一直往上升的感覺,突然豁然開朗就看到一片天空,一個太陽,太陽超亮,可是可以直視,一點都不刺眼,而且很舒服。
現在我可以隨時看到那片天空。只是沒有第一次看到那般驚艷與清楚。且我會一直重覆檢視這個看到的東西,是不是我自己太渴望能修到什麼利害的境界,自己想出來的。
結果不是,純粹是心中毫無想像任何東西,只是非常平靜安樂,所看到的。
因為聽過大乘某部經,就是一直教人觀想什麼寶樹,什麼彌陀像,什麼鳳凰之類的,我想如果真的看到了,那就是很嚴重的自我想像的幻覺當做真實了,跟安靜平和扯不上邊。
現在只要我覺得俗務多到光靜下心還擺脫不了,都會去那邊清涼個幾分鐘。
不過我倒是沒看到任何神像之類的。
曾經一直很快樂,快樂到一直往上升的感覺,突然豁然開朗就看到一片天空,一個太陽,太陽超亮,可是可以直視,一點都不刺眼,而且很舒服。
現在我可以隨時看到那片天空。只是沒有第一次看到那般驚艷與清楚。且我會一直重覆檢視這個看到的東西,是不是我自己太渴望能修到什麼利害的境界,自己想出來的。
結果不是,純粹是心中毫無想像任何東西,只是非常平靜安樂,所看到的。
因為聽過大乘某部經,就是一直教人觀想什麼寶樹,什麼彌陀像,什麼鳳凰之類的,我想如果真的看到了,那就是很嚴重的自我想像的幻覺當做真實了,跟安靜平和扯不上邊。
現在只要我覺得俗務多到光靜下心還擺脫不了,都會去那邊清涼個幾分鐘。
不過我倒是沒看到任何神像之類的。
雖然這裡多屬於阿含經的討論區域,但我還是在此表達一下個人意見。
金剛經裡頭有所謂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我想isaca法友可能是到了該這麼做的地方了,免得生出來的{心},自己又去排斥,結果走入偏空。
個人認為菩薩乘是聲聞乘的延續,雖然菩薩乘經典裡頭埋藏許多似法非法,但在我看來某些東西真的是聲聞乘的更近一步。
只要照著聲聞乘的精隨與原則,再去分辨菩薩乘裡更近一步的地方,相信可以一直進步下去。
菩薩是能在行住坐臥隨時察覺自心的執著而行事的,就算現在打字也一樣。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心},指的就是佛性,那是之前沒有,後來才有的東西,所以沒有{佛性是輪迴主體}的疑慮。
如果法友有興趣,可以開始接觸只討論空義的菩薩乘經典,譬如金剛經。不過龍樹所寫的中觀論,在下看來不過是邏輯推導,一點都不能契應內心的修行過程。
僅供法友參考。
金剛經裡頭有所謂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我想isaca法友可能是到了該這麼做的地方了,免得生出來的{心},自己又去排斥,結果走入偏空。
個人認為菩薩乘是聲聞乘的延續,雖然菩薩乘經典裡頭埋藏許多似法非法,但在我看來某些東西真的是聲聞乘的更近一步。
只要照著聲聞乘的精隨與原則,再去分辨菩薩乘裡更近一步的地方,相信可以一直進步下去。
菩薩是能在行住坐臥隨時察覺自心的執著而行事的,就算現在打字也一樣。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心},指的就是佛性,那是之前沒有,後來才有的東西,所以沒有{佛性是輪迴主體}的疑慮。
如果法友有興趣,可以開始接觸只討論空義的菩薩乘經典,譬如金剛經。不過龍樹所寫的中觀論,在下看來不過是邏輯推導,一點都不能契應內心的修行過程。
僅供法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