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的的似相是概念是爲了區別遍作相而言的,所以沒有詳細説明。
因爲遍作相不是概念,我說似相是概念已經可以區分它們了。
但我沒有說凡是概念都是似相,我只說似相是一種概念而遍作相不是概念而已,這裡並沒有把似相等同於概念的意思,所以從我的話裏是得不出“凡夫都是似相成就的”這樣的結論的。
那麽你前面的問題,我其實已經間接的回答了,這裡我在直接的說一下:我們是如何感知風的?或者說風是如何被我們感知的?這個能引起我們感知到風的境界就是我們修風遍的遍作相。你可以想一想,你是怎麽知道有風的?
一般是看到飄動的旗幟或身體上感受到氣流的吹動,這些境界是我們感知到風。然後即便沒有風,我們也可以想象當時認知到風的景象,這就是取相,這種取相在禪支的緊密作用下成爲一種對於風的特殊的概念後,那就成爲似相了 。
我前面已經講過了,遍作相來自於五根所對的五境,取相以上是意根所對的法塵。凡是可以被我們五根所認識的現象都可以作爲遍作相,那麽我們五根可不可以認識到風呢?這個問題就作爲思考題吧:)
另外回答一下直心,在連環畫中,風的表示一般是畫幾片飛舞樹葉等等,總之可以問問畫家他們是怎麽用靜止的圖畫來表現出風來的,據我知道是可以的。
初禪
No. 617 思惟略要法 (卷1)
姚秦三藏羅什法師譯
---------------------------------------------------------
凡求初禪先習諸觀。
或行四無量。或觀不淨。或觀因緣。
或念佛三昧。或安那般那。
然後得入初禪則易。
若利根之人直求禪者。觀於五欲種種過患。
猶如火坑亦如廁舍。
念初禪地。如清涼池如高臺觀。
五蓋則除便得初禪。
如波利仙人初學禪時。道見死女[月*逢]脹爛臭。
諦心取相自觀其身如彼不異。靜處專思便得初禪。
佛在恒水邊坐禪。
有一寡聞比丘問佛。云何得道。
佛言。他物莫取。便解法空即得道跡。
有多聞比丘。自怪無所得而問於佛。
佛言。取恒水中小石。以君遲水淨洗。比丘如教。
佛問。恒水多君遲水多。答不可為喻也。
佛言。不以指洗雖多無用也。
行者當勤精進。用智定指洗除心垢。
若不如是不能離法也
---------------------------------------------------------
姚秦三藏羅什法師譯
---------------------------------------------------------
凡求初禪先習諸觀。
或行四無量。或觀不淨。或觀因緣。
或念佛三昧。或安那般那。
然後得入初禪則易。
若利根之人直求禪者。觀於五欲種種過患。
猶如火坑亦如廁舍。
念初禪地。如清涼池如高臺觀。
五蓋則除便得初禪。
如波利仙人初學禪時。道見死女[月*逢]脹爛臭。
諦心取相自觀其身如彼不異。靜處專思便得初禪。
佛在恒水邊坐禪。
有一寡聞比丘問佛。云何得道。
佛言。他物莫取。便解法空即得道跡。
有多聞比丘。自怪無所得而問於佛。
佛言。取恒水中小石。以君遲水淨洗。比丘如教。
佛問。恒水多君遲水多。答不可為喻也。
佛言。不以指洗雖多無用也。
行者當勤精進。用智定指洗除心垢。
若不如是不能離法也
---------------------------------------------------------
Re: 初禪
Dear friend,night 寫:No. 99 雜阿含經(三四七)
-------------------------------------------------------------------------
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具足初禪。
-------------------------------------------------------------------------
1.離欲: 遠離淫欲
2.離惡不善法:遠離嗔恨
3.有覺有觀: 有尋有伺
4.離生喜樂: 離開欲界之惡,而心喜身樂
註:
淫欲、嗔恨,能障礙禪定
一心繫念安般,即是有尋有伺
尋是覺察之意,伺是思念之意
1是入息,2是出息
13579是入息,24680是出息
從1數到10,再從1開始數起
初禪之相,即是離生喜樂
Q:以上所說是否正確?
請各位法友不吝指教,謝謝。
僅提供以下資料來源供參考:
1. 「入出息念經」──詳細說明入出息念(anapannasati)的禪修方法。
2. 「念住經」──說明四念處禪修方法
3. 「不斷經」──舍利弗尊者所說,描述從出禪到非想非非想,最後到想受滅定的過程。
4. 「定慧禪修法」──斯里蘭卡 毗瑪拉藍西法師著,收錄在大千出版社的「內觀法要」中。是對於「入出息念經」的詳細說明,同時也對於禪修的一些基本觀念做了澄清。
這些資料應該在網路上找得到。如果你真的需要而且找不到,
請留訊息給我。
希望這些資料對你有幫助。
祝福你 平靜安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