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一直去討論[兔子有沒有角],這樣是完全無法得到任何的益處,還不如去討論兔子的行為特色,或者是其他的有用的資訊,同樣的去討論阿羅漢身壞命終是如何,也是完全無法得到任何的益處倒不如去討論該如何走入八正道。~
不要企圖用這種看起來好像現實利益主義的晃子來迴避問題,如果你無法說出阿羅漢與一般人身壞命終的生命型態與去留有何不同,那麼又有誰知道你所謂的利益在那裡?
你所謂的八道途徑是通往何目標呢?如果人們無法知道它的利益,那誰要去討論與學習呢?
阿羅漢身壞命終入滅之後,去了那裏?
~提問【阿羅漢身壞命終的生命型態與去留】,這和 提問【佛陀 身壞命終 之後 的生命型態與去留】,是同一個意思;這樣的問題,有何特殊意義 ?!這樣的問題,真的與《探尋真理》有關嗎 ?!~
如果你的孩子問你他為什麼要認真讀書,你會告訴他嗎?難道你會告訴他去提問得到高學歷的工作遠景與《認真讀書》真的無關嗎?嗯?你會告訴他這些提問是無意義的嗎?你會告訴他與其問這個問題,不如乖乖的去唸書嗎?這就是你所謂的教法嗎?
~與其 探尋 佛陀(阿羅漢)身壞命終 之後 的《生命型態與去留》,倒不如去探尋、了解 佛陀(阿羅漢)身壞命終 之前 的《教法》!~
如果你不知道這個教法所成就的阿羅漢果與一般凡夫身壞命終有何不同,那麼你就說不知道就好,不必故作神祕抑或者故示高超的穿插些與主題無關的回應。
或許與其去探尋了解佛陀的教法,倒不如去全神貫注地覺察與傾神的聆聽每個來到的片刻。
~掌握當下,即是掌握「未來」;迷惑於未來,卻無益於當下!~
大疑之心不等同於未來心,所謂的未來心是指心識處於渴望慾求一個未來的應有面目的妄心習性之中,所產生的本來面目與應有面目的分裂才叫做未來心,當下就是在指這個沒有過去心也沒有未來心也沒有現在心的超越時間的心識狀態,不是表示一個人不會質疑問題,不會思惟就是掌握當下,請別誤把馮京當馬涼。
如果你的孩子問你他為什麼要認真讀書,你會告訴他嗎?難道你會告訴他去提問得到高學歷的工作遠景與《認真讀書》真的無關嗎?嗯?你會告訴他這些提問是無意義的嗎?你會告訴他與其問這個問題,不如乖乖的去唸書嗎?這就是你所謂的教法嗎?
~與其 探尋 佛陀(阿羅漢)身壞命終 之後 的《生命型態與去留》,倒不如去探尋、了解 佛陀(阿羅漢)身壞命終 之前 的《教法》!~
如果你不知道這個教法所成就的阿羅漢果與一般凡夫身壞命終有何不同,那麼你就說不知道就好,不必故作神祕抑或者故示高超的穿插些與主題無關的回應。
或許與其去探尋了解佛陀的教法,倒不如去全神貫注地覺察與傾神的聆聽每個來到的片刻。
~掌握當下,即是掌握「未來」;迷惑於未來,卻無益於當下!~
大疑之心不等同於未來心,所謂的未來心是指心識處於渴望慾求一個未來的應有面目的妄心習性之中,所產生的本來面目與應有面目的分裂才叫做未來心,當下就是在指這個沒有過去心也沒有未來心也沒有現在心的超越時間的心識狀態,不是表示一個人不會質疑問題,不會思惟就是掌握當下,請別誤把馮京當馬涼。
"如果你的孩子問你他為什麼要認真讀書,你會告訴他嗎?難道你會告訴他去提問得到高學歷的工作遠景與《認真讀書》真的無關嗎?嗯?你會告訴他這些提問是無意義的嗎?你會告訴他與其問這個問題,不如乖乖的去唸書嗎?這就是你所謂的教法嗎? "
如果你問為什麼要學佛法,那我就答你是為了滅苦
但你問死後會如何,就如孩子問你讀了書以後打工會不會升職加薪一樣
這比喻其實不太妥當,但卻突出了我的意思 :
1.把焦點放在死後是不妥的
2.討論這個並不會對現在的滅苦有幫助,佛從來沒對人說祂死後會如何,但弟子卻有成就
但是我卻想說說我"個人對死後的觀點"
其實死了就是死了,佛的死和凡人的死差別就在佛死了而人沒死
佛已經沒條件輪迴,死了就是死了
但人"死了"卻再生於其他地方,所以"沒死"
如果你問為什麼要學佛法,那我就答你是為了滅苦
但你問死後會如何,就如孩子問你讀了書以後打工會不會升職加薪一樣
這比喻其實不太妥當,但卻突出了我的意思 :
1.把焦點放在死後是不妥的
2.討論這個並不會對現在的滅苦有幫助,佛從來沒對人說祂死後會如何,但弟子卻有成就
但是我卻想說說我"個人對死後的觀點"
其實死了就是死了,佛的死和凡人的死差別就在佛死了而人沒死
佛已經沒條件輪迴,死了就是死了
但人"死了"卻再生於其他地方,所以"沒死"
~去提問阿羅漢身壞命終的生命型態與去留是一個真正想探尋真理的人都必然會關注的事情,不要自欺欺人。~
或許有些人會關注,但是可惜的是這種關注是一種錯誤的期待。
如果你確實看到無明與欲貪的禍患,那就會知道要去斷除無明與欲貪,進一步就是如何透過實際的方法(三十七道品)去斷除欲貪與無明,當完全斷除無明與貪愛之後就是證得阿羅漢,究竟一切苦邊。
不要錯誤的去認為:要去看到阿羅漢的滅後狀態如何如何,才會想要當個阿羅漢。因此會去想要知道阿羅漢身壞命終如何如何,就是對於正法義的知見上有所偏差導致,因為錯誤的知見偏差而來產生的錯誤期待,才會去期待有人可以解釋出阿羅漢滅後怎麼了。
我們該糾正的是這個錯誤的期待,因為這種錯誤期待是沒有益處的,更是修行上的障礙。
或許有些人會關注,但是可惜的是這種關注是一種錯誤的期待。
如果你確實看到無明與欲貪的禍患,那就會知道要去斷除無明與欲貪,進一步就是如何透過實際的方法(三十七道品)去斷除欲貪與無明,當完全斷除無明與貪愛之後就是證得阿羅漢,究竟一切苦邊。
不要錯誤的去認為:要去看到阿羅漢的滅後狀態如何如何,才會想要當個阿羅漢。因此會去想要知道阿羅漢身壞命終如何如何,就是對於正法義的知見上有所偏差導致,因為錯誤的知見偏差而來產生的錯誤期待,才會去期待有人可以解釋出阿羅漢滅後怎麼了。
我們該糾正的是這個錯誤的期待,因為這種錯誤期待是沒有益處的,更是修行上的障礙。
比丘勤修習,觀察此陰身
晝夜常專精,正智繫念住
有為行長息,永得清涼處
雜阿含二六五經
晝夜常專精,正智繫念住
有為行長息,永得清涼處
雜阿含二六五經
>>如果你不知道這個教法所成就的阿羅漢果與一般凡夫
>>身壞命終有何不同,那麼你就說不知道就好,
何必等到、執著於《身壞命終》之後 ?
在《身壞命終》之前,便已大大 不同囉!
>>或許與其去探尋了解佛陀的教法,倒不如去全神貫注
>>地覺察與傾神的聆聽每個來到的片刻。
如果你不 了解佛陀的教法,那麼你在這個名為《佛教》的論壇線上,所為何事 ?
>>全神貫注地覺察與傾神的聆聽每個來到的片刻。
說得沒錯!
只是這種說法,並不新鮮ㄝ,
因為在2500多年前,佛陀早就說過囉,
或許 你對 佛陀的《教法》,還很陌生ㄛ!
>>大疑之心不等同於未來心,
是嗎 ?
>>所謂的未來心是指心識處於渴望慾求一個未來的應有
>>面目的妄心習性之中,所產生的本來面目與應有面目
>>的分裂才叫做未來心,當下就是在指這個沒有過去心
>>也沒有未來心也沒有現在心的超越時間的心識狀態,
有《分裂》.便會有《疑》(or.大疑之心),有《疑》(or.大疑之心). 便會有《未來心》;
沒有《分裂》.便能《不疑》,能《不疑》.才能進入你所謂的【沒有過去心
也沒有未來心也沒有現在心的超越時間的心識狀態,】!
>>身壞命終有何不同,那麼你就說不知道就好,
何必等到、執著於《身壞命終》之後 ?
在《身壞命終》之前,便已大大 不同囉!
>>或許與其去探尋了解佛陀的教法,倒不如去全神貫注
>>地覺察與傾神的聆聽每個來到的片刻。
如果你不 了解佛陀的教法,那麼你在這個名為《佛教》的論壇線上,所為何事 ?
>>全神貫注地覺察與傾神的聆聽每個來到的片刻。
說得沒錯!
只是這種說法,並不新鮮ㄝ,
因為在2500多年前,佛陀早就說過囉,
或許 你對 佛陀的《教法》,還很陌生ㄛ!
>>大疑之心不等同於未來心,
是嗎 ?
>>所謂的未來心是指心識處於渴望慾求一個未來的應有
>>面目的妄心習性之中,所產生的本來面目與應有面目
>>的分裂才叫做未來心,當下就是在指這個沒有過去心
>>也沒有未來心也沒有現在心的超越時間的心識狀態,
有《分裂》.便會有《疑》(or.大疑之心),有《疑》(or.大疑之心). 便會有《未來心》;
沒有《分裂》.便能《不疑》,能《不疑》.才能進入你所謂的【沒有過去心
也沒有未來心也沒有現在心的超越時間的心識狀態,】!
~阿羅漢身壞命終後,去了哪裏?這樣的問題,就是在問:無餘涅槃後的境界,是什麼狀態?~
首先阿羅漢(arihanta)成就的型態很多,在梵語來說,只要是一個已經克服了貪、嗔、痴這三個主要敵人的人,我們就可以把他稱為阿羅漢。因此究其本質來說,只要能越過第三個體以上的人,就是阿羅漢,而事實上在第三體後還有很多的境界,並不是每個阿羅漢在死後證入無餘涅槃第七體的境界,那必須你在世時就像佛陀一樣已經在第六體,才可能發生,最後的無餘涅槃是一種無體的境界,但那必須在肉身死後才能證入,肉身在世時,最多只能到達第六個體,而達到第五個體以上的人,我們稱為菩薩;第六體的人就是佛,因此我們常聽到佛也自稱為大阿羅漢,也就是因為他已經超越第三體很多了,而佛陀自然也可以稱為大菩薩沒有問題。
而所謂的無餘涅槃的證悟層面的確很難用語言來形容,但沒有人在問你這個層次的的悟境如何,因為說句老實話,凡人連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都搞不清楚了,你說還能聽得懂第七個層面的語言嗎?重點只是在問你身壞命終還有沒有生命型態或者更超越的生命型態,如此簡單而已。
因此你的說法並不正確,充其量還一樣只是在跟我瞎扯。
首先阿羅漢(arihanta)成就的型態很多,在梵語來說,只要是一個已經克服了貪、嗔、痴這三個主要敵人的人,我們就可以把他稱為阿羅漢。因此究其本質來說,只要能越過第三個體以上的人,就是阿羅漢,而事實上在第三體後還有很多的境界,並不是每個阿羅漢在死後證入無餘涅槃第七體的境界,那必須你在世時就像佛陀一樣已經在第六體,才可能發生,最後的無餘涅槃是一種無體的境界,但那必須在肉身死後才能證入,肉身在世時,最多只能到達第六個體,而達到第五個體以上的人,我們稱為菩薩;第六體的人就是佛,因此我們常聽到佛也自稱為大阿羅漢,也就是因為他已經超越第三體很多了,而佛陀自然也可以稱為大菩薩沒有問題。
而所謂的無餘涅槃的證悟層面的確很難用語言來形容,但沒有人在問你這個層次的的悟境如何,因為說句老實話,凡人連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都搞不清楚了,你說還能聽得懂第七個層面的語言嗎?重點只是在問你身壞命終還有沒有生命型態或者更超越的生命型態,如此簡單而已。
因此你的說法並不正確,充其量還一樣只是在跟我瞎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