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欲望的集合,而【生存】本身即是最根本的欲望;
死亡,是恐懼的源頭,而【失去】本身即是最根本的恐懼。
涅槃境界是為不生不死,即是不貪求生存,也不在意死亡,
於是沒有了欲望與恐懼,然後永不落輪迴。
千百年來,哲學家們探討無數次【存在】的意義,
他們總無法圓滿其說,原來是因為他們的方向一開始就錯了,
他們以【存在具有意義】為基礎而立說,
然而原來【存在】本身,是不具任何意義的,
他只是單純的【有】而已。
立基於這個【有】的假象之上的一切意義,
讓人們誤以為【存在】是有意義的,
因為他們眼所見,是有意義的顏色,
他們耳所聽,是有意義的聲音,
然而於基礎的【存在】原本不具意義,
所以說,「立基於無意義之上的一切意義,它們也是無意義的。」
【有意義】,原來只是假象而已。
所以,原來【生命】是無意義的,
生命的一切都是假象,過了,就如夢幻泡影,
若要勉強找一個意義,
那麼我想,
生命的唯一意義,就只是因為,「它存在」而已。
不論它是由神所創造,或是由機會無意間產生的都一樣。
於是我想,也許,將這宇宙的一切歸零毀滅,也沒甚麼大不了的。
因為宇宙若是沒有了生命,它也沒必要存在了,
而生命的存在卻無令人信服的根本意義。
存在與生命,有何意義?
原本想驗證這種觀感是否為邪見,
但是有法友傳給我私人訊息表示認同,
那我就繼續以現代語言說明我這段日子淺薄的體認好了。
看了網路上許多對斷滅、生死的爭論篇文,
我發現有許多人對於「死」這個字其實是有不同的意義認知,
所以他們的爭論變的很奇怪,
就像一個用英文以個用中文,兩者根本在各自說著不同意義的語句,
卻好像在對話一般。
敝人智慧淺薄,所以單純取「內觀」與「驗證十二緣起」兩種方法做為中心的修行方式,
後來發現,原來於佛陀所言「生死」是一個詞,而非將「生」與「死」兩個意義合在一起,
所謂的「死」與「斷滅」不同的地方在於「死後即有生」,
也就是說它是「生死」而後「生死」,
並非「生」->「死」->「生」->「死」....,
儘管從整體的輪迴來看,於言語邏輯上改成「死生->死生...」或「生->死->生...」好像一樣,
可是於體認上卻是不同的,
若是將「生死」看做同一個東西,便可以理解而區分「斷滅」、「死」、「涅槃」之間的不同了。
諸德觀後莫笑,請給予指教。
但是有法友傳給我私人訊息表示認同,
那我就繼續以現代語言說明我這段日子淺薄的體認好了。
看了網路上許多對斷滅、生死的爭論篇文,
我發現有許多人對於「死」這個字其實是有不同的意義認知,
所以他們的爭論變的很奇怪,
就像一個用英文以個用中文,兩者根本在各自說著不同意義的語句,
卻好像在對話一般。
敝人智慧淺薄,所以單純取「內觀」與「驗證十二緣起」兩種方法做為中心的修行方式,
後來發現,原來於佛陀所言「生死」是一個詞,而非將「生」與「死」兩個意義合在一起,
所謂的「死」與「斷滅」不同的地方在於「死後即有生」,
也就是說它是「生死」而後「生死」,
並非「生」->「死」->「生」->「死」....,
儘管從整體的輪迴來看,於言語邏輯上改成「死生->死生...」或「生->死->生...」好像一樣,
可是於體認上卻是不同的,
若是將「生死」看做同一個東西,便可以理解而區分「斷滅」、「死」、「涅槃」之間的不同了。
諸德觀後莫笑,請給予指教。
(三六一)
......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有思量.有妄想。則有使攀緣識住。有攀緣識住故。入於名色。入名色故。則有往來。有往來故。則有生死。有生死故。則有未來世生.老
.病.死.憂.悲.惱苦。如是純大苦聚集。若不思量.無妄想。無使無攀緣識住。無攀緣識住故。不入名色。不入名色故。則無往來。無往來故。則無生死。無生死故
。於未來世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滅。如是純大苦聚滅
......
(三三)
......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色非是我。若色是我者。不應於色病.苦生。亦不應於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以色無我故。於色有病.有苦生。亦得於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比丘。於意云何。色為是常.為無常耶
比丘白佛。無常。世尊
比丘。若無常者。是苦不
比丘白佛。是苦。世尊
若無常.苦。是變易法。多聞聖弟子於中寧見有我.異我.相在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故。比丘。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
。如是觀察。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比丘。多聞聖弟子於此五受陰非我.非我所。如實觀察。如實觀察已。於諸世間都無所取。無所取故無所著。無所著故自覺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五蘊色(識).受(識).想(識).行(識)非我.非我所,
請特別注意“無所著故自覺涅槃”。
我等凡夫自覺有我就是“攀緣識住”執此五蘊身心為我,
末學斗膽將“涅槃”解釋為色身還在但是攀緣識已不住〔已經自證感受我生已盡,此後等同於不再有生生死死了。(既然是非我,那麼...怎麼會有一個非我的我在流轉生死呢!)〕
......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有思量.有妄想。則有使攀緣識住。有攀緣識住故。入於名色。入名色故。則有往來。有往來故。則有生死。有生死故。則有未來世生.老
.病.死.憂.悲.惱苦。如是純大苦聚集。若不思量.無妄想。無使無攀緣識住。無攀緣識住故。不入名色。不入名色故。則無往來。無往來故。則無生死。無生死故
。於未來世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滅。如是純大苦聚滅
......
(三三)
......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色非是我。若色是我者。不應於色病.苦生。亦不應於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以色無我故。於色有病.有苦生。亦得於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比丘。於意云何。色為是常.為無常耶
比丘白佛。無常。世尊
比丘。若無常者。是苦不
比丘白佛。是苦。世尊
若無常.苦。是變易法。多聞聖弟子於中寧見有我.異我.相在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故。比丘。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
。如是觀察。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比丘。多聞聖弟子於此五受陰非我.非我所。如實觀察。如實觀察已。於諸世間都無所取。無所取故無所著。無所著故自覺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五蘊色(識).受(識).想(識).行(識)非我.非我所,
請特別注意“無所著故自覺涅槃”。
我等凡夫自覺有我就是“攀緣識住”執此五蘊身心為我,
末學斗膽將“涅槃”解釋為色身還在但是攀緣識已不住〔已經自證感受我生已盡,此後等同於不再有生生死死了。(既然是非我,那麼...怎麼會有一個非我的我在流轉生死呢!)〕
- enlightened_j
- 文章: 10
- 註冊時間: 2008-02-21, 08:00
在接觸佛教之前這問題曾經困惑了我很久
當時我有一種不知道為了什麼而活的感覺
覺得工作及專業上的知識沒有意義
以前瘋狂迷上的汽車,股票,電動等等娛樂也覺得無聊
一整個人就覺得迷罔以及無依無靠
唯一讓我會想做的事是看書
因為我當時有一種想要找到答案的感覺
看著看著我讀到了 Kierkegaard 祈克果 的Fear and Trembling
從這本書中我漸漸的覺得生命的意義真的是自己付與自己的
也只有自己能決定說自己所作所為到底有沒有意義
雖然有可能會受到異樣眼光的對待
後來我也看了些關於快樂的書
像這一本
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id=33872
讓我能夠認同 Kierkegaard 的觀點
至於佛教這方面
我所知甚少也無法像板上的先學能拿經文來鼓勵你
我只能指出自己的例子(搞不好是錯誤的例子)來分享
自從開始看看經文以及內觀後
我的心比以前更能靜下來
更能面對自己心中的情緒
讓我知道生命是什以及我生命中追求的是什麼
我可以盡力的去放手一搏
可是卻在同時能夠保持著一顆柔轉的心而不過渡的堅持
當時我有一種不知道為了什麼而活的感覺
覺得工作及專業上的知識沒有意義
以前瘋狂迷上的汽車,股票,電動等等娛樂也覺得無聊
一整個人就覺得迷罔以及無依無靠
唯一讓我會想做的事是看書
因為我當時有一種想要找到答案的感覺
看著看著我讀到了 Kierkegaard 祈克果 的Fear and Trembling
從這本書中我漸漸的覺得生命的意義真的是自己付與自己的
也只有自己能決定說自己所作所為到底有沒有意義
雖然有可能會受到異樣眼光的對待
後來我也看了些關於快樂的書
像這一本
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id=33872
讓我能夠認同 Kierkegaard 的觀點
至於佛教這方面
我所知甚少也無法像板上的先學能拿經文來鼓勵你
我只能指出自己的例子(搞不好是錯誤的例子)來分享
自從開始看看經文以及內觀後
我的心比以前更能靜下來
更能面對自己心中的情緒
讓我知道生命是什以及我生命中追求的是什麼
我可以盡力的去放手一搏
可是卻在同時能夠保持著一顆柔轉的心而不過渡的堅持
我不是很明白你的意思,只能就我所理解的回答,如果回答的不是你的問題,可能要再重新溝通。那討論【討論不同的生命意義】目的是否只為觀照「無常」?
若是如此,依【無明緣行】的意義之上的一切行,一切人生意義,
其實我們都在【無明】的圈圈之內打轉而已,
這樣能夠讓佛法具有甚麼意義呢?
不同的生命意義跟觀照無常不一定有關係,人們在不同的個性及教育下,不同的時間及年紀裡,會產生不同的情緒及思考,就會對生命產生不同的定義。而結論可能是有些人會進入有所作為的精進或執著,有些人會進入無所作為的自在或頺廢。
而討論它的目的,應該是在尋找共識或解答,甚或只是單純在抒發自己的心得,跟觀照無常沒有關係。或者你要問的是:討論到最後的結論是否只能觀照無常?我想不會是,人們一向對討論後的答案都不會有唯一的共識。
我們在無明的圈圈中打轉,就是佛法所透露出來的法理,它本身就是佛法存在的意義,當然其他思想家也曾提出相同的說法。但佛法卻是非常積極尋求突破,真正的學佛者都必須具備熱誠跟精進,才能讓打結的可以鬆脫,讓打轉的可以停止。
Re: 存在與生命,有何意義?
佛陀教導弟子,正觀及正思惟五蘊..空..非我、非我所,是在說明生命的本質現象,明白真理,才能正確修行,但這並非否定生命的價值意義;雜阿含406 經-盲龜浮木經,即是說明人身難得,應當把握機會,依「四聖諦」法修行解脫;這就是佛陀教導弟子要珍惜生命,而修解脫道的行者,其生命意義即是,依「四聖諦」法修行解脫。佛陀對在家居士說齊家處世的人倫和樂之道,此經稱為「善生經」,記載於長阿含及中阿含經中,這就是佛陀教導我們,要善盡為人的責任與義務,這也是為人的生命價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