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四波羅夷,餘者是雜碎戒?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lxd127
文章: 297
註冊時間: 2006-12-18, 08:00

文章 lxd127 » 2008-02-18, 10:09

考慮到大家對簡體字閱讀存在一些困難,現在把前面的發言轉為繁體字。
戒律是佛陀在印度制定的,一些戒律是因為特殊的因緣制定的,一些是基於當地氣候條件制定的,一些是基於當地風俗習慣制定的,當佛法傳到完全不同的地域時,這就涉及舍戒的問題了,我想,佛陀所說的舍戒是在這個層次上考慮的。
如果是因為除罪很麻煩,為照顧那些不清淨的比丘,而廢除戒律是相當不妥的,這就相當於在說“佛陀當初就不該定這條戒律”。

另外,阿難尊者在參加五百結集時已證阿羅漢果,所以,我們不應當對他說的話產生懷疑,也就是說,佛陀確實在臨終時提過舍戒的問題。

有阿羅漢提議舍去阿四波羅夷以外的戒律,這可能是由於他對形勢的估計比較樂觀,認為舍去這些戒律于修行並無大礙。
但是,大迦葉尊者早在佛陀還在世時就已經發現形勢不容樂觀了,他曾問佛陀,為什麼以往制戒很少,而證果者多;而今制戒多,而證果者少。
在那次會議上,大多數阿羅漢對舍戒是相當謹慎的,最終通過了“不舍一戒”的決議。
正法的住世,也遵循無常的規律,早在佛陀健在時就已開始發生退沒了。所以,我也非常贊同對舍戒持謹慎態度。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8-02-24, 08:39

freshman 寫: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這裏的“戒”應該如何理解呢?

1)是自己的戒德呢?還是
2)是聖者所尊敬的戒律呢?還是
3)可以導致聖者最終成就解脫的戒律呢?

末學個人傾向於第二、三種理解。理由大致有:

1)“四不壞凈信”畢竟不是“六隨念”。我個人認為,這裏面的差錯是後人把倆者搞混了,而不是這倆個本來就是一個東西。

2)“四不壞凈信”應該是對於初果的一個外部成就的一種描述,結合到“佛、法、僧”這三者都不是講自己,所以“戒”也可能不是。

3)考慮到經典中“四不壞凈信”的“聖戒成就”和前三者很不一樣,有的經文連標點都不同。再加上戒律在“導致聖者最終成就解脫的”外部環境中所起的作用,我個人更傾向於第三種理解。 :)
從「聖戒成就」的內容來看,「戒」應該是包括了第一、二兩項,也就是聖者所尊敬的戒律暨自己的戒德。至於第三項,不能成立,因為戒律不能導致最終成就解脫。 :lol: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8-02-24, 18:08

末學認為:“念戒”不可以,“聖戒”可以。 :wink:

我們說:(聖)“八正道”可以導致聖者走向最終解脫。
這裏的(聖)“八正道”當中的“正語、正業、正命”就是“聖戒”的內容。

還有,“戒、定、慧”又稱“三無漏學”,也是說這三者是能導致學人最終解脫的意思。

我們還可以來品位一下,當阿羅漢說:
“生已盡、梵行已立”是什麽意思,是不是和“聖戒成就”有點呼應阿? :D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8-02-24, 19:19

生已盡、梵行已立都是指心解脫、慧解脫,不是什麼聖戒成就。事實上,阿羅漢偶而也會有行為失當的情況,例如禁止比丘與婦女同室宿的戒律是因阿那律尊者而制,禁止飲酒的戒律是因沙迦陀尊者而制。 :wink:

頭像
ysq2836
文章: 73
註冊時間: 2004-10-05, 08:00

文章 ysq2836 » 2008-02-24, 20:49

freshman 寫:末學認為:“念戒”不可以,“聖戒”可以。 :D
Mahanama 寫:
freshman 寫: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這裏的“戒”應該如何理解呢?
3)可以導致聖者最終成就解脫的戒律呢?

我個人更傾向於第三種理解。 :)
至於第三項,不能成立,因為戒律不能導致最終成就解脫。 :lol:
戒.定是世間共法.這早是共識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8-02-24, 22:37

ysq2836 寫:戒.定是世間共法.這早是共識
在這個問題上,我和你沒有共識。

“世俗八正道”是世間共法。“聖八正道”不是世間共法。:D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8-02-24, 22:54

freshman 寫:我們還可以來品位一下,當阿羅漢說:
“生已盡、梵行已立”是什麽意思,是不是和“聖戒成就”有點呼應阿? :D
“梵行已立”和“聖戒成就”有點呼應。並不是說他們相等。

我們在談的是“初果”聖者成就了四法--“佛、法、僧、戒”之“四不壞凈”。最後這“聖戒成就”並不是說,他已經就成就了。而是他對於“聖戒”(過梵行的生活可以成就最後的解脫)具有了堅固的信心。

當他最後證到了四果,才可以說“梵行已立”了。

至於說,阿羅漢也會犯戒,這在末學個人看來已經不是個有意義的問題了,因為這不影響到阿羅漢始終是個純梵行者。
:D

頭像
ysq2836
文章: 73
註冊時間: 2004-10-05, 08:00

文章 ysq2836 » 2008-02-24, 23:28

freshman 寫:
ysq2836 寫:戒.定是世間共法.這早是共識
在這個問題上,我和你沒有共識。
:D
没关系。那你和世尊应该是有共识的了

世尊告曰:戒律之法者世俗常數,三昧成就者亦是世俗常數,神足飛行者亦是常數,智慧成就者此是第一之義。

頭像
ysq2836
文章: 73
註冊時間: 2004-10-05, 08:00

文章 ysq2836 » 2008-02-24, 23:51

freshman 寫:最後這“聖戒成就”並不是說,他已經就成就了。而是他對於“聖戒”(過梵行的生活可以成就最後的解脫)具有了堅固的信心。[/color]
:D
導致最後解脫的是:智慧.

頭像
freshman
文章: 2208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freshman » 2008-02-25, 01:13

建議“四大皆空”法友在閱讀《增壹阿含經卷第三十八‘第四’》時,請參考閱讀雜阿含經(七八五)關於世俗八正道和聖八正道的經文。

在《增壹阿含經卷第三十八‘第四’》中,世尊認為提婆達兜雖然有(世俗)“戒律,三昧,神通”但是沒有“聖正見”--所以,
“以此方便。知提婆達兜不解
戒律之法。亦復不解智慧.三昧之行。”

也就是說他不解聖八正道:

“汝等比丘。莫如提婆達兜貪著利養。夫利養者。
墮人惡處。不至善趣。若著利養。便習邪
見。離於正見。
習於邪治。離於正治。習於邪
語。離於正語。習於邪業。離於正業。習於邪
命。離於正命。習邪方便。離正方便。習於
邪念。離於正念。習於邪定。離於正定。”

相關的討論還可以參考以前的貼子
modules.php?name=Forums&file=viewtopic& ... c&start=40

一個人擁有了“聖正見”後,聖八正道才會真正地展開。 :lol: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