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
freshman
- 文章: 2208
-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由 freshman » 2008-01-06, 06:27
lxd127 寫:现在学习原始佛法的有两种人,一种是只相信经、律的原始佛法修行者,他们怀疑阿毗达摩的权威性;还有一种人相信南传巴利三藏,对阿毗达摩的权威性是有信心的,相信其大部分(仅除《论事》一部以外)是佛陀所说。
我是后一种人,因为南传佛教普遍认为阿毗达摩是佛陀说的。
按照你的劃分,末學是前一種人。
我認為三藏當中,“經”最重要。經當中,我以漢譯“四阿含”為主,英譯“巴利藏”輔助參考。
“四阿含”當中“雜阿含”是修學的核心。但是其它阿含的真實性和權威性和“雜阿含”是一樣的,沒有上下之分,只是就修學的系統性來說,不及“雜阿含”。
英譯“巴利藏”是很好的參考資料,因為本人不懂巴利文,只好看英文。但是我是不會認真看菩提比丘的翻譯的版本的,他受“清靜道論”的影響太深,這已經影響了他對於佛經的翻譯。
至於論藏,末學還沒有時間讀。其實大乘裏很多法師的作品還是不錯的。個人一點淺見,供大家參考。
-
lxd127
- 文章: 297
- 註冊時間: 2006-12-18, 08:00
文章
由 lxd127 » 2008-01-06, 11:11
不知解悟法友对《清净道论》作何评价呢?
在南传佛教界对这部著作还是相当推崇的。
-
freshman
- 文章: 2208
- 註冊時間: 2006-01-08, 08:00
文章
由 freshman » 2008-01-06, 16:54
如果你看過我以前的貼子,就不難看出我對於《清凈道論》的看法。總結來說:
1)“十二緣起”方面,佛使比丘比他解說地要好。
2)“止觀”方面,Thanissaro Bhikkhu比他解說地要好。
其它的,就先不說了,因為找不到合適的證據。有的只是我個人的猜想。:oops:
-
nian20
- 文章: 5
- 註冊時間: 2007-10-18, 08:00
文章
由 nian20 » 2008-01-06, 21:51
potato 寫:nian20 寫:还有个问题是,一定要观察到五蕴的生灭(无常)才会产生智慧吗?
平时的直观会得到什么益处?
“觀察到五蘊的生滅(無常)”,
這就是智慧。觀察不到,是迷惑;觀察到,即是智慧。
平時直觀的益處,簡單地說,是能夠隨時隨地對身心狀態保持覺知、調伏。按法次法向來說,修習四念處的益處,是能夠
修得七覺分滿足。
请问哪里有七觉分的经典解析?我查看了杂阿含选篇,没有看到很具体的修习增长七觉支的方法。而其它找到的一些解说七觉支的文章说的都不太一样。谢谢回答!
-
建山明
- 文章: 1082
-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由 建山明 » 2008-01-07, 17:20
nian20 寫:请问哪里有七觉分的经典解析?我查看了杂阿含选篇,没有看到很具体的修习增长七觉支的方法。而其它找到的一些解说七觉支的文章说的都不太一样。谢谢回答!
【雜阿含】281、713、810 經對七覺分有完整的解說。其實,這些簡單的解說就是具體的方法。你說的「很具體的修習增長七覺支的方法」,小經裡其實也說了--「很具體的方法」就概括在「方便修習」四個字裡。就【雜阿含】來說,我的回答就是這樣;(不好意思,我沒有讀過其它三部阿含。)
-
peacecila
- 文章: 1546
-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由 peacecila » 2008-02-27, 23:28
如何令未生恶令不生,如何令未生善令生?
依個人狀況調整,但是,大部份的學習階段中,如能多找一些高僧大德的開示來看,光只是閱讀這些高僧大德的開示,都會有「四正勤」的效果出現,所以「四預流支」以「親近善士」為起點,的確有其道理。如能找到合適的高僧開示,令人有「矛塞頓開、心生喜悅」的感悟,不妨就反反覆覆地閱讀就行了。
生活中照樣思考事情,但常常以五戒去「審視」,行事不違戒法,心境安適,安住於「無惡」的心境,時間一長,「中阿含經」所描述的連鎖效應就會出現:「因持戒便得不悔。因不悔便得歡悅。因歡悅便得喜。……」這種經驗一多,自然就會懂得怎麼在人生中作出正確的選擇。
其它應該還有很多種實踐「四正勤」的方式,經典中講了很多。大部份的教法在實踐上都有「環環相扣」的連鎖關係。
佛法在生活中有很多的應用層面,正確的話,自然就會順應「四正勤」,那時會比較瞭解「四正勤」是怎麼回事,「四正勤」不是很辛苦地做什麼而是正確地做了正確的行為。瞭解惡的苦悶壓抑,瞭解善的輕安舒適,會比較容易知道何者該做,何者不該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