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行蘊、業和業報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lxd127
文章: 297
註冊時間: 2006-12-18, 08:00

關於行蘊、業和業報

文章 lxd127 » 2007-08-28, 18:31

請教大家,佛陀說行蘊,就是六思身,即“眼觸生思,乃至意觸生思”,而且,“行”就是“業”;有“業”就有“業報”。

那麼,如果有人向遠處的一隻動物開槍,那只動物應聲倒地,可是那人走近一看,發現只是一個動物模型而已。

請問,這人是否會因此承擔殺生的業報呢?也就是說,結果和與行為相應的思,是哪個決定業報的呢?

頭像
frodo
文章: 48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Re: 關於行蘊、業和業報

文章 frodo » 2007-08-29, 12:48

抱歉!這或可稱「無記」題。這有太多答案!;因見地不同而有著不同的觀點,這可劃分兩個問題,但末學想嘗試回答淺說,
一說 不犯!雖犯意;又有行動;只是無殺 業的結果,以果為主。
另有一說因有犯意,又有行動其不問結果如何。皆犯。以意因為主。
其過程又許多「不定業」。影嚮到結果。故請比喻是否更明確,如因何開槍是自救或逞欲而造業行,
二問
語意未明:試請問此是否有業報?還是想問行為與結果的關聯性;「六思身」出於何典?原始教典中末學未尋獲,是否出大乘教典?抱歉!語意分圍越明確,越能討論出結果。先謝謝賜教!,

頭像
frodo
文章: 48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文章 frodo » 2007-08-29, 12:58

「眼觸生思,乃至意觸生思」,有點斷章取義之嫌;因六根需緣「受」方能生「識」‧而不是直接生思。

頭像
建山明
文章: 1082
註冊時間: 2005-04-15, 08:00

文章 建山明 » 2007-08-29, 16:11

frodo 寫:「六思身」出於何典?原始教典中末學未尋獲,
出於【雜阿含】41 經。

頭像
frodo
文章: 48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文章 frodo » 2007-08-29, 17:51

抱歉!末學麤陋!南北傳乃至藏傳阿含教典中;仍找不出「六思身」這名詞與定義;還是請先生指出雜阿含四十一經中那一章節有闡述:謝謝

頭像
lxd127
文章: 297
註冊時間: 2006-12-18, 08:00

文章 lxd127 » 2007-08-29, 18:19

雲何行受陰?謂六思身。何等為六?謂眼觸生思,乃至意觸生思,是名行受陰。
--北传《杂阿含经》阴相应六十一经

頭像
lxd127
文章: 297
註冊時間: 2006-12-18, 08:00

文章 lxd127 » 2007-08-29, 19:28

如是緣眼、色生眼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
--北傳《雜阿含經》六入處相應二七三經
這裏,佛陀說“俱生”實際是指同時生起的意思。

頭像
frodo
文章: 48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文章 frodo » 2007-08-30, 00:02

lxd127 寫:如是緣眼、色生眼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
--北傳《雜阿含經》六入處相應二七三經
這裏,佛陀說“俱生”實際是指同時生起的意思。
末學依高麗大藏、南傳集結三藏、及藏傳德格板三藏;及請益佛教教團上座三藏法師,「六思身」未曾聽聞:或許漢字簡化之別,若取大正新修大藏雜阿含經二七三經中;佛陀未提「俱生」一詞,此詞義是指超越一切造作概念與認知的覺悟本質,又「俱生」一詞普見藏傳領域。非依字面解釋生義,此以原始教典闡述論壇;刊此論點不適當且又離題。本想依題開論;但也許都還尚未準備依原始教典闡述討論,若能依南傳所集結三藏為討論範疇,想必能加惠有心了解佛教教義人士。暫時別過,有緣再依教對論。
雜阿含經二七三經: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02/0099_011.htm

頭像
leeyc2
文章: 548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leeyc2 » 2007-08-30, 00:08

lxd127 寫:如是緣眼、色生眼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
--北傳《雜阿含經》六入處相應二七三經
這裏,佛陀說“俱生”實際是指同時生起的意思。
近幾天聽人講經到[想]蘊,覺得蠻深的,也正在看這類的經,列出來供參考

A雜阿含214經(節錄):
..色若眼、識,無常,有為,心緣生;此三法和合觸,觸已受,受已思,思已想..(A')SN35:93[菩提尊者]Contacted,bhikkhus,one feels,contacted one intends, contacted one perceives.

B中部115經 蜜丸經(中部18經):
..諸賢。緣眼及色。生眼識。三事共會。便有更觸。緣更觸便有所覺。若所覺便想。若所想便思。若所思便念。若所念便分別。..

C增壹阿含經七日品第四十之一 (卷35)10經
(一○)若眼見色而起識想。三事相因便有更樂。以有更樂便有痛。以有痛便有所覺。以有覺便有想。以有想便稱量之。起若干種想著之念

頭像
leeyc2
文章: 548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文章 leeyc2 » 2007-08-30, 00:17

SORRY,漏掉了B'

B'[中部18經]譚尼沙羅尊者英譯Dependent on eye & forms, eye-consciousness arises. The meeting of the three is contact. With contact as a requisite condition, there is feeling. What one feels, one perceives (labels in the mind). What one perceives, one thinks about. What one thinks about, one complicates( 菩提尊者譯:one mentally proliferates)
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tipitaka ... .than.html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