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方法是對是錯,聼聼他的見地就知道了。
我說到現在葛印卡的問題了,你凴什麽說我不能看出他的問題呢?
我既然發現他的方法有問題,還去學什麽呢?你說的收穫是什麽?氣功上的感應?“可能”是一種賭博,我沒有必要把時間浪費在這種沒有經典依據的禪修上。
經典上明明說要觀過去未來的五蘊,你偏說不能觀,可見你和葛印卡一樣是邪見。
爾時。世尊告劫波曰。善哉。善哉。能問如來心善解脫。善哉。劫波。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劫波。當觀知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悉皆無常。正觀無常已。色愛即除。色愛除已。心善解脫。
內觀(3)
我想我是比較幸運的, 我今年才二十出頭, 剛開始學佛時已有幾位前輩告知大乘是後期的潛建物, 雖然他們顯密兩邊的法都學過, 但仍然堅持傳播釋迦牟尼的教法應依循巴利文三藏(在香港這種論調不常見), 也叫我去學原始的釋迦教法, 去學內觀是一位紅教的修行人介紹的。
緬甸明昆尊者與雷迪尊者的傳承都是主張不需先證初禪那而直接修四念住的乾觀者論調。 雖然這個一反傳統的修行系統當時曾被多位上座部法師批評,
但兩位提出者, 一位緬甸是首位三藏持者 (其驚人記憶力亦被載入健力士世界紀錄中), 一位是政府授予的首席大智者, 對經藏與論藏都有深入的理解, 絕不會隨便提出反傳統的修行方法的。而這個修行系統對於現今俗務繁多的在家人, 是非常適合的。
我對兩位尊者的修行方法與傳承都尊重, 現在只是在摸索雷迪尊者的傳承, 他花了很大努力將佛法深入淺出的教導在家人, 而他對當時的在家弟子烏鐵吉( 傳至現在的葛印卡) 期望很高。 葛印卡不是不依經典, 隨口說出學佛無需改變宗教信仰的。
至於明昆尊者, 馬哈希尊者那邊還未觸及。
緬甸明昆尊者與雷迪尊者的傳承都是主張不需先證初禪那而直接修四念住的乾觀者論調。 雖然這個一反傳統的修行系統當時曾被多位上座部法師批評,
但兩位提出者, 一位緬甸是首位三藏持者 (其驚人記憶力亦被載入健力士世界紀錄中), 一位是政府授予的首席大智者, 對經藏與論藏都有深入的理解, 絕不會隨便提出反傳統的修行方法的。而這個修行系統對於現今俗務繁多的在家人, 是非常適合的。
我對兩位尊者的修行方法與傳承都尊重, 現在只是在摸索雷迪尊者的傳承, 他花了很大努力將佛法深入淺出的教導在家人, 而他對當時的在家弟子烏鐵吉( 傳至現在的葛印卡) 期望很高。 葛印卡不是不依經典, 隨口說出學佛無需改變宗教信仰的。
至於明昆尊者, 馬哈希尊者那邊還未觸及。
我猜想, 差別應該不大, 至少兩者皆重視身體上的感受
可參考雷迪尊者的出家弟子, 莫因尊者的講解
http://sss2002.51.net/books/ddncfjds/ddncfjds014.htm
佛陀曾提到,在身体上观身。所以一个能从移动手的位置看出物理现象的分解的行者,也能够轻易地看到身体在坐着时全身的物理现象的分解,这是以身观身的正确思惟方法。闭上眼睛仔细想想整个肉体的组合或质能的组合,然后转动身体向右边、向左边,身体前弯、后仰。每一个动作与每一瞬间,你都可以看到旧的物理现象生起与消失,并移向新的位置。重复这些动作,直到你很清楚地感受到此点;禅修者也可以用观呼吸,发展出对所有现象生灭的内观。因观呼吸而观察身体现象的分解,就像观察手的移动,行者必须检查身体中间部分的身体现象,不必像练习呼吸时注意鼻孔空气的进出,而祇注意身体的中间部分,如此将察觉到身体这部位的起伏移动──吸气时升起而呼气时伏下。对呼气与吸气的物理现象均能注意观察,将了解无常是我们可以体会的。
透过对身体与身体感觉的检查,特别是在各种不同姿势下的检查,行者最能够瞭解真正的法。
可參考雷迪尊者的出家弟子, 莫因尊者的講解
http://sss2002.51.net/books/ddncfjds/ddncfjds014.htm
佛陀曾提到,在身体上观身。所以一个能从移动手的位置看出物理现象的分解的行者,也能够轻易地看到身体在坐着时全身的物理现象的分解,这是以身观身的正确思惟方法。闭上眼睛仔细想想整个肉体的组合或质能的组合,然后转动身体向右边、向左边,身体前弯、后仰。每一个动作与每一瞬间,你都可以看到旧的物理现象生起与消失,并移向新的位置。重复这些动作,直到你很清楚地感受到此点;禅修者也可以用观呼吸,发展出对所有现象生灭的内观。因观呼吸而观察身体现象的分解,就像观察手的移动,行者必须检查身体中间部分的身体现象,不必像练习呼吸时注意鼻孔空气的进出,而祇注意身体的中间部分,如此将察觉到身体这部位的起伏移动──吸气时升起而呼气时伏下。对呼气与吸气的物理现象均能注意观察,将了解无常是我们可以体会的。
透过对身体与身体感觉的检查,特别是在各种不同姿势下的检查,行者最能够瞭解真正的法。
各位法友,大家好。
今天在資訊的找尋,無意間讓我看到你們的對話討論,
使我加入會員,想與大家分享看完有關「內觀主題」8成以上的對話的心境與看法。也請大家指教。
我覺得你們的對話非常有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讓我看到了各自的立場與見解,我發現我的心並沒有所謂的認同與不認同,只有微笑與平靜,而內觀的好壞優缺,當然是見人見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佛陀的教法傳到至今二千五百多年,人世間成佛的也只有世尊一人而已,當然他把佛法分享出來,讓人們可以知道如何成佛,我很感恩及所有的人,而佛陀的境界,我沒有到達,所以我也不可能評論,但我覺得不論從什麼方式去學習佛法,其實都離不開三法印、四諦、八正道及十二因緣的緣起法則,而佛陀成佛,為什麼要轉法輪,那必定有緣起,相對的內觀禪也有它的緣起,從緣起的角度出發,苦、空、無常、無我自然會慢慢發現,因緣而生、因緣而滅。未成佛以前,沒有一個人是完全無過犯的,重點是任何的法門(方法)都是為了要開發人們對實相(真理、法則)的覺知,最後到覺悟。
我是一個初學者,我也很感恩在得遇佛法之後的一路走來,雖然時間不長,但遇到的平常的(好壞或不好不壞)事及不可思議的事,對我來說是信心、是學習、是發現、是驗證…,我也更明白修行(修正自我)是一輩子的事,也是生生世世直到成佛(覺悟)解脫那天為止。
這是我目前的體會,與大家分享,祝福各位在無上道(佛法的道路)永不退轉直至成正等覺(三藐三菩提)。
隨喜大家的功德!!感恩。
今天在資訊的找尋,無意間讓我看到你們的對話討論,
使我加入會員,想與大家分享看完有關「內觀主題」8成以上的對話的心境與看法。也請大家指教。
我覺得你們的對話非常有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讓我看到了各自的立場與見解,我發現我的心並沒有所謂的認同與不認同,只有微笑與平靜,而內觀的好壞優缺,當然是見人見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佛陀的教法傳到至今二千五百多年,人世間成佛的也只有世尊一人而已,當然他把佛法分享出來,讓人們可以知道如何成佛,我很感恩及所有的人,而佛陀的境界,我沒有到達,所以我也不可能評論,但我覺得不論從什麼方式去學習佛法,其實都離不開三法印、四諦、八正道及十二因緣的緣起法則,而佛陀成佛,為什麼要轉法輪,那必定有緣起,相對的內觀禪也有它的緣起,從緣起的角度出發,苦、空、無常、無我自然會慢慢發現,因緣而生、因緣而滅。未成佛以前,沒有一個人是完全無過犯的,重點是任何的法門(方法)都是為了要開發人們對實相(真理、法則)的覺知,最後到覺悟。
我是一個初學者,我也很感恩在得遇佛法之後的一路走來,雖然時間不長,但遇到的平常的(好壞或不好不壞)事及不可思議的事,對我來說是信心、是學習、是發現、是驗證…,我也更明白修行(修正自我)是一輩子的事,也是生生世世直到成佛(覺悟)解脫那天為止。
這是我目前的體會,與大家分享,祝福各位在無上道(佛法的道路)永不退轉直至成正等覺(三藐三菩提)。
隨喜大家的功德!!感恩。
「比丘們,任何人如果修習四念處,只要七年,便可望得到兩種果証之一:當生証得阿羅漢,或者,如果還有一些餘蘊,就會証得阿那含(不還者)。姑且不說七年—任何人如果修習四念處,只要六年‥‥五年‥‥四年‥‥三年‥‥二年‥‥一年就可望得到兩種果証之一‥‥;姑且不談一年—任何人如果修習四念處,只要七個月‥‥,六個月‥‥,五個月‥‥,四個月‥‥,三個月‥‥,二個月‥‥,一個月‥‥,半個月就可望得到兩種果証之一‥‥;姑且不談半個月—任何人如果修習四念處,只要一週,便可望得到兩種果証之一:當生証得阿羅漢,或者,如果還有一些餘蘊,就會証得阿那」含(不還者)。」
由此段經文內的時間記載,後學有疑惑,為什麼大成就者稀?
1)內觀的傳承是不是已經斷了?
2)還是行者個別的修持出了問題?
由此段經文內的時間記載,後學有疑惑,為什麼大成就者稀?
1)內觀的傳承是不是已經斷了?
2)還是行者個別的修持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