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知識的標準為何?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7-08-24, 23:24

經中明明說要獨一靜處,到你那裏卻成了錯誤的見解。那還有什麽可討論的?

難道你認爲可以在妓女的身上修四念處麽?

用現代科學來評判佛法,本身就是錯誤的方法,佛雖然是人,但不是一般的人,至少佛陀的神通就不是一般人具有的。

佛言。汝若信者。何故三來觸嬈我為。汝親從佛聞。親從佛受。諸有能修四神足。多修習行。常念不忘。在意所欲。可得不死一劫有餘。佛四神足已多習行。專念不忘。在意所欲。可止不死一劫有餘。

可見能做到不死一劫的,可不是佛陀一個。

劫的本意是長時的意思,時間本來就是個相對的概念,成語中的度日如年就是一個例子。

所以所謂的一劫,本意就是一個很長的時間而已。

如果你認爲無色界天人可以活一劫,那爲什麽佛陀就不能活一劫?

頭像
fs92004
文章: 277
註冊時間: 2006-08-18, 08:00

文章 fs92004 » 2007-08-25, 02:53

Mahanama 寫:未證初果就意謂著其人不具正見、未斷戒禁取見,不放逸只能是無益的苦行。
具正見,正思維,正念,乃至於正定.沒有精進.就難產生念住現前.
沒有念住現前.要斷身見很難
佛陀在世時,是怎麼說法讓聞法者立即即證初果或阿羅漢果.
這是優秀的覺他能力.能迅速的解開聽法者執著妄想.但是聽法
者過去應該也具備一定的宿習(在心意的開發上)
在某部傳記裡,有兩位比丘原本打算到外地去.被上座拒絕他倆的請求
要他倆留下來繼續觀察業處.後來這兩位比丘都證初果.
( 資料我需找找)

頭像
fs92004
文章: 277
註冊時間: 2006-08-18, 08:00

文章 fs92004 » 2007-08-25, 03:32

shanguan 寫:經中明明說要獨一靜處,到你那裏卻成了錯誤的見解。那還有什麽可討論的?
難道你認爲可以在妓女的身上修四念處麽?
經文是對的.可是到了你那轉一圈出來,就變成錯誤的見解認知.
這不是經文的問題.是讀經者見解的問題.

在家居士幾乎是修不了不放逸的。
你說的這段話若是相等於在家居士幾乎都在妓女的身上修四念處麽?
那確實是不必討論的. :lol:

練習念住正思維法義時就是確實的不放逸.
獨一靜處與放逸或不放逸有甚麼直接關聯.我看不出來.
很多練氣的人吐納時也是獨一靜處.這相等於佛法中的
" 不放逸"一詞嗎.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7-08-25, 07:49

經文是對的,到你那裏就錯了。

你和摩訶男犯了同樣的錯誤,把我比較激烈的比喻當作了事實,而不看我的比喻所顯露的你的邏輯的荒唐。

如果沒有獨一靜處的環境,要修不放逸那是不可能的。

不然,爲什麽要出家?都在家好了。

我從來沒有說獨一靜處等於不放逸,難道你連經文也看不懂?

獨一靜處是修不放逸的條件,不是說獨一靜處了就一定是修不放逸,但沒有獨一靜處就不能修好不放逸。

如果單單說獨一靜處,你還可以胡亂解釋,但經文連地點都詳細指出了,白紙黑字的,還有什麽好狡辯的?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7-08-25, 08:03

shanguan 寫:用現代科學來評判佛法,本身就是錯誤的方法,佛雖然是人,但不是一般的人,至少佛陀的神通就不是一般人具有的。
佛陀既然是人,用現代生物學、醫學判斷他的壽限怎麼會是錯誤的方法?其實,原始聖典中用神話表達特定寓意的例子很多,例如說佛陀從母親的右脅出生。我們都知道女人生產的過程,知道小孩是從哪裡生出來的,當然就不會相信經典中的神話。再進一步探究,得知原來那是來自印度種姓制度的神話,意思是佛陀出身剎利種姓(貴族)。於可疑之處質疑,努力發現真相,這才是追尋真理的態度。將可疑之事擱置,其實是自欺的行為。這種現象在佛教徒中很普遍,原因很可能是『於法不壞淨』的信仰。既然經典記載著佛法,質疑經典形同質疑法,害怕四不壞淨因此破功。 :lol:
shanguan 寫:佛言。汝若信者。何故三來觸嬈我為。汝親從佛聞。親從佛受。諸有能修四神足。多修習行。常念不忘。在意所欲。可得不死一劫有餘。佛四神足已多習行。專念不忘。在意所欲。可止不死一劫有餘。

可見能做到不死一劫的,可不是佛陀一個。
你說能做到不死一劫的,可不是佛陀一個;事實卻是佛陀時代的人沒有一個活到今天。這段經文中的關鍵處是「四神足」,是禪定之學。佛陀知道自己大限不遠了。他要後世弟子不可輕忽禪定的修習,以保佛法興旺。見法即見佛。法興旺於世間,就形同佛陀住世。
:lol:
shanguan 寫:劫的本意是長時的意思,時間本來就是個相對的概念,成語中的度日如年就是一個例子。

所以所謂的一劫,本意就是一個很長的時間而已。
這種時間相對論是禪宗的論調,在原始佛教裡行不通。前面已經提過經典所載相關的譬喻,一劫是比幾千萬年還長得多的時間。
shanguan 寫:如果你認爲無色界天人可以活一劫,那爲什麽佛陀就不能活一劫?
佛陀是人,而不是無色界天人 :lol:

頭像
frodo
文章: 48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文章 frodo » 2007-08-25, 09:28

shanguan說有可見能做到不死一劫的,可不是佛陀一個。

劫的本意是長時的意思,時間本來就是個相對的概念,成語中的度日如年就是一個例子。

所以所謂的一劫,本意就是一個很長的時間而已。

如果你認爲無色界天人可以活一劫,那爲什麽佛陀就不能活一劫



請問無色界天?原始佛教經典有這名稱嗎?你不是自認有「獨覺根力」?是看北傳經典;那就是依然聲聞的定義,還是你的「初向」能觀天界無色界天人,佛住世一劫,是指三寶顯明流傳後世,若不然請舉例有那有尊佛至今還活著,請明確回答,持經詰答,請不要以半解世智,妄釋經義。佛説非佛説;我們都在觀看思辨。請回答:你從何處得知天界無色界天人?,有那尊佛至今還活生生的活著?

頭像
fs92004
文章: 277
註冊時間: 2006-08-18, 08:00

文章 fs92004 » 2007-08-25, 09:46

shanguan 寫:經文是對的,到你那裏就錯了。
你和摩訶男犯了同樣的錯誤,把我比較激烈的比喻當作了事實,而不看我的比喻所顯露的你的邏輯的荒唐。
用荒謬的比喻.基本上就是錯誤的.
shanguan 寫: 如果沒有獨一靜處的環境,要修不放逸那是不可能的。
不然,爲什麽要出家?都在家好了。
我從來沒有說獨一靜處等於不放逸,難道你連經文也看不懂?
獨一靜處是修不放逸的條件,不是說獨一靜處了就一定是修不放逸,但沒有獨一靜處就不能修好不放逸。
出家== 具有獨一靜處的環境 == 這個人能精勤思維法
在家== 沒有獨一靜處的環境 == 這個人不能精勤思維法
你的意思是這樣吧.
shanguan 寫: 此經文再次證明在家居士幾乎是修不了不放逸的。
因爲修不放逸,必須要獨一靜處,也就是“當於樹下。或空露地.山巖窟宅。敷草為座。善思正念。修不放逸”。
等被安排到了空露地,山巖窟宅 開始煩惱怎麼沒有電視看,冷氣吹,不能
上網,沒有舒適的床 .豐盛的食物.晚上山區怎麼這麼冰冷.蚊蟲這麼多.
沒有電燈.伸手不見五指..可能嚇得屁滾尿流.落荒而逃.
在家舒適的環境做不好念住,以為出了家就做的好念住.
只是把問題從一個環境帶到另一個環境.

頭像
fs92004
文章: 277
註冊時間: 2006-08-18, 08:00

文章 fs92004 » 2007-08-25, 10:09

要在無佛的時空,完全不接觸依靠過去佛遺留的訊息或接觸佛出家弟子.
獨自發掘出三法印. 這難度非常非常高.
我絲毫看不出他具備了獨覺根力.......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7-08-25, 11:49

fs92004 寫: 具正見,正思維,正念,乃至於正定.沒有精進.就難產生念住現前. 沒有念住現前.要斷身見很難
佛告鬱低迦:汝當先淨其戒,直其見,具足三業,然後修四念處(雜阿含六二四經)。這段經文的意思是說:先擁有正知見,持戒清淨,然後修四念處。這才能趣向解脫。 :lol:

頭像
frodo
文章: 48
註冊時間: 2004-09-20, 08:00

文章 frodo » 2007-08-25, 14:17

Mahanama 寫:
fs92004 寫: 具正見,正思維,正念,乃至於正定.沒有精進.就難產生念住現前. 沒有念住現前.要斷身見很難
佛告鬱低迦:汝當先淨其戒,直其見,具足三業,然後修四念處(雜阿含六二四經)。這段經文的意思是說:先擁有正知見,持戒清淨,然後修四念處。這才能趣向解脫。 :lol:
摩大德道安
我想補充這段經文原義:
原義是先持守清淨戒行,而後建立正確的知見,具足了正行、正語、正意三業;具備以上次第與然後才以觀修四念處;﹝以了悟輪迴諸因、諸緣、諸果,進而達到滅輪迴諸苦。﹞這一段是末學自加。
不知十方有何指教。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