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中明明說要獨一靜處,到你那裏卻成了錯誤的見解。那還有什麽可討論的?
難道你認爲可以在妓女的身上修四念處麽?
用現代科學來評判佛法,本身就是錯誤的方法,佛雖然是人,但不是一般的人,至少佛陀的神通就不是一般人具有的。
佛言。汝若信者。何故三來觸嬈我為。汝親從佛聞。親從佛受。諸有能修四神足。多修習行。常念不忘。在意所欲。可得不死一劫有餘。佛四神足已多習行。專念不忘。在意所欲。可止不死一劫有餘。
可見能做到不死一劫的,可不是佛陀一個。
劫的本意是長時的意思,時間本來就是個相對的概念,成語中的度日如年就是一個例子。
所以所謂的一劫,本意就是一個很長的時間而已。
如果你認爲無色界天人可以活一劫,那爲什麽佛陀就不能活一劫?
善知識的標準為何?
佛陀既然是人,用現代生物學、醫學判斷他的壽限怎麼會是錯誤的方法?其實,原始聖典中用神話表達特定寓意的例子很多,例如說佛陀從母親的右脅出生。我們都知道女人生產的過程,知道小孩是從哪裡生出來的,當然就不會相信經典中的神話。再進一步探究,得知原來那是來自印度種姓制度的神話,意思是佛陀出身剎利種姓(貴族)。於可疑之處質疑,努力發現真相,這才是追尋真理的態度。將可疑之事擱置,其實是自欺的行為。這種現象在佛教徒中很普遍,原因很可能是『於法不壞淨』的信仰。既然經典記載著佛法,質疑經典形同質疑法,害怕四不壞淨因此破功。shanguan 寫:用現代科學來評判佛法,本身就是錯誤的方法,佛雖然是人,但不是一般的人,至少佛陀的神通就不是一般人具有的。
你說能做到不死一劫的,可不是佛陀一個;事實卻是佛陀時代的人沒有一個活到今天。這段經文中的關鍵處是「四神足」,是禪定之學。佛陀知道自己大限不遠了。他要後世弟子不可輕忽禪定的修習,以保佛法興旺。見法即見佛。法興旺於世間,就形同佛陀住世。shanguan 寫:佛言。汝若信者。何故三來觸嬈我為。汝親從佛聞。親從佛受。諸有能修四神足。多修習行。常念不忘。在意所欲。可得不死一劫有餘。佛四神足已多習行。專念不忘。在意所欲。可止不死一劫有餘。
可見能做到不死一劫的,可不是佛陀一個。
這種時間相對論是禪宗的論調,在原始佛教裡行不通。前面已經提過經典所載相關的譬喻,一劫是比幾千萬年還長得多的時間。shanguan 寫:劫的本意是長時的意思,時間本來就是個相對的概念,成語中的度日如年就是一個例子。
所以所謂的一劫,本意就是一個很長的時間而已。
佛陀是人,而不是無色界天人shanguan 寫:如果你認爲無色界天人可以活一劫,那爲什麽佛陀就不能活一劫?
用荒謬的比喻.基本上就是錯誤的.shanguan 寫:經文是對的,到你那裏就錯了。
你和摩訶男犯了同樣的錯誤,把我比較激烈的比喻當作了事實,而不看我的比喻所顯露的你的邏輯的荒唐。
出家== 具有獨一靜處的環境 == 這個人能精勤思維法shanguan 寫: 如果沒有獨一靜處的環境,要修不放逸那是不可能的。
不然,爲什麽要出家?都在家好了。
我從來沒有說獨一靜處等於不放逸,難道你連經文也看不懂?
獨一靜處是修不放逸的條件,不是說獨一靜處了就一定是修不放逸,但沒有獨一靜處就不能修好不放逸。
在家== 沒有獨一靜處的環境 == 這個人不能精勤思維法
你的意思是這樣吧.
等被安排到了空露地,山巖窟宅 開始煩惱怎麼沒有電視看,冷氣吹,不能shanguan 寫: 此經文再次證明在家居士幾乎是修不了不放逸的。
因爲修不放逸,必須要獨一靜處,也就是“當於樹下。或空露地.山巖窟宅。敷草為座。善思正念。修不放逸”。
上網,沒有舒適的床 .豐盛的食物.晚上山區怎麼這麼冰冷.蚊蟲這麼多.
沒有電燈.伸手不見五指..可能嚇得屁滾尿流.落荒而逃.
在家舒適的環境做不好念住,以為出了家就做的好念住.
只是把問題從一個環境帶到另一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