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觀(2)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7-08-18, 09:35

邪念的害處不是說了麽:『違於法,不樂於法』,我沒有繼續加以闡述的必要。有些話對大學生說起來很容易,對小學生解釋起來就不容易,因爲校學生自身理解能力不夠故,我不想一直向小學生解釋大學的概念。

我可以説是個佛教原教旨主義者,什麽是對的,看經典就是。

可以討論對經典的理解,但不要在經典外在搞什麽創舉,如大乘一般。

頭像
yansong
文章: 113
註冊時間: 2005-12-16, 08:00

文章 yansong » 2007-08-18, 09:37

shanguan 寫:四念處的内容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但知道了就具有正念了麽?顯然不是。

甚至還有人還要創新新的念處内容,搞出什麽内觀禪、動中禪來,居然還會有一些人趨之若鶩,可見建立正見真的很難。
动中禅论四念住:

四念住是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以及法念住。这是将心安住于观察身体、感受、心意及念头。现在有四样东西,如何去练习呢?动中禅就是「四合一」的方法,透过觉知自己的动作,将觉性培养起来后,就以大的觉性将当下的身、受、心、法看得清清楚楚。以大的觉性,同时掌握四念住。因此,动中禅是一个「四合一」的方法,是一条修行的快捷方式。因此,为了看清我们的身心实相,为了照见我们的五蕴,为了达成四念住,就要时时刻刻培养我们的觉性。当我们觉性尚未培养起来之前,不要急着去观察感受及心念,因为弱的觉性会被感受等拉着跑,会卷入其中而不自觉。因此,正确的方式是,要先培养出持续不断的觉性。

缅甸孙伦大师论四念住:

事实上,四念住:身、受、心、法,并不是个别生起的。它们是一起生起的。当禅修者念住于接触的醒觉时,身、受、心、法四个念住都包含在内了。对其中之一保持念住时,同时也念住于其它三个念处了。就好像一杯饮料当中有水、柠檬、糖、盐四种成分。当中一种成分较重时,我们就称之为多水的、酸的、甜的、咸的等等。当感觉占优势时,我们就称之为受念住;当心占优势时,我们就称之为心念住等等。

缅甸唐卜陆西亚多尊者论四念住:

为迅速获得正定,佛陀教导身念处做为基本的禅修方法。因此,不断地审视观想身体的构成部分,是趣向解脱的理想禅修方法。  

如果能够全神贯注在身念处,就不必特别努力去练习另外三个念处,即受念处、心念处与法念处。身念处是主要的禅修方法,它能自动帮助你练习另外三种念处。事实上,当练习深化之后,自然会发现四念处并不是独立作用,它们必定同时生起。

shanguan 此人没有一点修行四念住的体验,只是带着邪见参加了一次Goenka老师的内观。由于他的邪见作怪,因此没有取得应有的体验。反而到处贬低内观。

修行四念住是有次第的,绝大多数方法都是从身念处下手。培养出大的觉性后,再在其他三个念处展开。

shanguan 在前面说他的修行方法是观“四圣谛”。读过“四念住”的人都知道,在大念住经中,四圣谛只是法念住的一个部分。 没有身念住作基础,法念住怎么修哪?

shanguan 的这种方法没有传承,除了佛陀,他也没有老师。他始终对他的方法遮遮掩掩,不肯说出详细的细节。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你的这个方法就是个三无产品(没有传承,没有老师,没有弟子)。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7-08-18, 09:45

那些自創的派別才是沒有傳承的。

因爲經典沒有記載過。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7-08-18, 10:00

shanguan 寫:那些自創的派別才是沒有傳承的。

因爲經典沒有記載過。
經典裡的東西,只要識字,一翻書就找到了,但你也說不出四念處究竟是咋回事,不是嗎? 別人問你如何學游泳,你要人家自己去看游泳指導手冊,又說外面的游泳教練都不懂游泳,這說明了什麼呢?:lol: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7-08-18, 10:06

一翻書就找到的還要我解釋麽?

爲什麽要問我如何學游泳呢?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7-08-18, 10:07

shanguan 寫:邪念的害處不是說了麽:『違於法,不樂於法』,我沒有繼續加以闡述的必要。有些話對大學生說起來很容易,對小學生解釋起來就不容易,因爲校學生自身理解能力不夠故,我不想一直向小學生解釋大學的概念。
這是跟直心法友學來的吧? :lol:
shanguan 寫:我可以説是個佛教原教旨主義者,什麽是對的,看經典就是。
好啊。南、北傳在修身念處的方法次第上有所不同,有勞你這位有獨覺根性的原教旨主義者告訴大家,它們哪一個是對的?要附理由喔。 :lol:
shanguan 寫:可以討論對經典的理解,但不要在經典外在搞什麽創舉,如大乘一般。
所以你現在也反對提婆達多提出五法的創舉喔? :lol: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7-08-18, 10:14

shanguan 寫:一翻書就找到的還要我解釋麽?

爲什麽要問我如何學游泳呢?
經典用的是文言文,敘述又十分簡略,而佛陀的旨意是用俗語傳述法義。你若一昧貼經文而不加解說,我又咋知你不是鸚鵡學舌唬弄人呢?學游泳是一個譬喻,你不會連這麼簡單的中文也看不明白吧? :lol: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7-08-18, 10:16

你的意思是兩個人不能有相同的觀點?

經典的不同很好解決,取其相同的地方就可以了。這也是解讀佛經的常用方法。

提婆達多是佛同時代的人,佛陀制定戒律也是逐步發展的,難道佛陀後來制定的戒律也是創舉?

所謂創舉,是指佛滅度后,經典結集定型后的情況。在佛陀還沒有般涅槃前,佛陀弟子提出的任何建議,都不能說那是創舉。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7-08-18, 10:23

經典最早用的是巴利文,就是當時的俗語,現在也有用現代文翻譯的經典,有什麽不好懂的?

只要有一定的語言能力都行,如果要求文盲來看,那再簡單也看不懂的。

即便用俗語說,就保證誰都能聼懂麽?

比如我發覺你就連俗語也不懂。

經文對我來說很好懂,如果你不具有這樣的能力,我和你就沒法討論。

比如直心前面提出的一些概念,我就能看懂。

我說過了,只要有人能看懂我的話,就不是我的過錯。如果你連經文都看不懂,還有什麽好討論的呢?

討論的前提是對經文的理解,而不是經文的文字。

頭像
Mahanama
文章: 2475
註冊時間: 2004-09-19, 08:00
聯繫:

文章 Mahanama » 2007-08-18, 10:39

shanguan 寫:你的意思是兩個人不能有相同的觀點?
我沒這麼說,你為何會這麼問?
shanguan 寫:經典的不同很好解決,取其相同的地方就可以了。這也是解讀佛經的常用方法。
念處經說的是實修方法,而不是教理,取同去異的讀經方法在此行不通。
shanguan 寫:提婆達多是佛同時代的人,佛陀制定戒律也是逐步發展的,難道佛陀後來制定的戒律也是創舉?

所謂創舉,是指佛滅度后,經典結集定型后的情況。在佛陀還沒有般涅槃前,佛陀弟子提出的任何建議,都不能說那是創舉。
所以說,提婆達多提出五法是OK,但現代佛弟子在禪修方法上提出一些變通卻不可。是嗎?

主題已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