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樂無明而生明
那還有一個明呢?
糟糕!怎麼還會有第十三個呢?
緣起
- yangzaming1
- 文章: 116
- 註冊時間: 2007-05-18, 08:00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因緣法及緣生法。shanguan 寫:“阿羅漢不受後有”和“不受後有的阿羅漢”完全是兩個命題。
十二因緣只是指緣起緣滅中的“緣”是什麽。
怎麽能說十二因緣包含了緣起法緣滅法?
十二因緣名詞,緣起緣滅是動詞,怎麽能包含?
阿羅漢也具有十二因緣中的部分緣比如名色,但“不受後有”則不在十二因緣之内 。
我想和你說這個你不一定懂,但還是希望你能懂。
「云何為因緣法?謂此有故彼有,謂緣無明行,緣行識,……乃至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
「云何緣生法?謂無明、行……。若佛(67)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來自所覺知,成等正覺,為人演說,開示顯發,謂緣無明有行……乃至緣生有老死。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來自覺知,成等正覺,為人演說,開示顯發,謂緣生故,有老、病、死、憂、悲、惱苦。此等諸法,法住、法空(68)、法如、法爾,法不離如,法不異如,審諦真實、不顛倒,如是隨順緣起,是名緣生法。謂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處、觸、受、愛、取、有、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是名緣生法。
「云何緣起法法說?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謂緣無明行,……乃至純大苦聚集,是名緣起法法說
佛告比丘:「緣起法者,非我所作,亦非餘人作。然彼如來出世及未出世,法界常住,彼如來自覺此法,成等正覺,為諸眾生分別演說,開發顯示。所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謂緣無明行,……乃至純大苦聚集;無明滅故行滅,……乃至純大苦聚滅。」
佛陀解釋了因緣法,緣生法,緣起法,沒有說到緣滅法,但在最後這一段
的緣起法中有講到了緣無明行…到大苦聚集,無明滅…到大苦聚滅(難到
是包括在緣起法中而不是在因緣法中),這樣的講法,對嗎?
請指教
這裡的十二因緣法就是十二緣起法,其實就是十二种“因緣起法”的意思。
無明滅…到大苦聚滅不是用來解釋十二因緣起法的。只是相對因緣起法而說的。
因爲要滅除這十二因緣的因緣並不是這十二因緣。
因緣法並不只是十二因緣法。
(六六七)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力。何等為四。謂信力.精進力.念力.慧力。復次四力。信力.念力.定力.慧力。復次四力。覺力.精進力.無罪力.攝力
此諸經如上三力說。差別者。何等為覺力。於善.不善法如實知。有罪.無罪。習近.不習近。卑法.勝法。黑法.白法。有分別法.無分別法。緣起法.非緣起法如實知。是名覺力。何等為精進力。謂四正斷。如前廣說。何等為無罪力。謂無罪身.口.意。是名無罪力。何等為攝力。謂四攝事。惠施.愛語.行利.同利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無明滅…到大苦聚滅不是用來解釋十二因緣起法的。只是相對因緣起法而說的。
因爲要滅除這十二因緣的因緣並不是這十二因緣。
因緣法並不只是十二因緣法。
(六六七)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力。何等為四。謂信力.精進力.念力.慧力。復次四力。信力.念力.定力.慧力。復次四力。覺力.精進力.無罪力.攝力
此諸經如上三力說。差別者。何等為覺力。於善.不善法如實知。有罪.無罪。習近.不習近。卑法.勝法。黑法.白法。有分別法.無分別法。緣起法.非緣起法如實知。是名覺力。何等為精進力。謂四正斷。如前廣說。何等為無罪力。謂無罪身.口.意。是名無罪力。何等為攝力。謂四攝事。惠施.愛語.行利.同利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子曰:舉一隅而不以三隅返,吾不復也。shanguan 寫:這裡的十二因緣法就是十二緣起法,其實就是十二种“因緣起法”的意思。
無明滅…到大苦聚滅不是用來解釋十二因緣起法的。只是相對因緣起法而說的。
佛說緣起,當然包括緣滅。
293 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異比丘:「我已度疑,離於猶豫,拔邪見刺,不復退轉。心無所著故,何處有我?為彼比丘說法,為彼比丘說賢聖出世空相應緣起隨順法。所謂有是故是事有,是事有故是事起,所謂緣無明行,緣行識,緣識名色,緣名色六入處,緣六入處觸,緣觸受,緣受愛,緣愛取,緣取有,緣有生,緣生老死、憂悲惱苦,如是純大苦聚集。乃至如是純大苦聚滅。
如是說法,而彼比丘猶有疑惑、猶豫。先不得得想,不獲獲想,不證證想;今聞法已,心生憂苦、悔恨、朦沒、障礙。所以者何?此甚深處,所謂緣起;倍復甚深難見,所謂一切取離、愛盡、無欲、寂滅、涅槃。
如此二法,謂有為、無為。有為者,若生、若住、若異、若滅;無為者,不生、不住、不異、不滅:是名比丘諸行苦、寂滅涅槃:因集故苦集,因滅故苦滅,斷諸逕路,滅於相續,相續滅,是名苦邊。
比丘!彼何所滅?謂有餘苦。彼若滅、止、清涼、息、沒,所謂一切取滅、愛盡、無欲、寂滅、涅槃」。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300經
佛告婆羅門:「自作自覺,則墮常見;他作他覺,則墮斷見。義說、法說,離此二邊,處於中道而說法,所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緣無明行乃至純大苦聚集。 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純大苦聚滅」。
301經
佛告跚陀迦旃延:「世間有二種依,若有、若無,為取所觸;取所觸故,或依有,或依無。若無此取者,心境繫著、使,不取、不住,不計我,苦生而生,苦滅而滅;於彼不疑、不惑,不由於他而自知,是名正見,是名如來所施設正見。所以者何?
世間集,如實正知見,若世間無者不有;世間滅,如實正知見,若世間有者無有。是名離於二邊,說於中道,所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謂緣無明行,乃至純大苦聚集。無明滅故行滅,乃至純大苦聚滅」。
緣起並不包括緣滅。因爲要滅是十二因緣,並不是靠的是十二因緣。因爲要滅無明,靠的是智慧,智慧並不在十二因緣内,不然,十二因緣永遠都滅不了。
佛陀在說了緣起法後馬上說緣滅法,並不是說緣滅法就是緣起法。比如四聖諦,苦集是緣起法,滅道是緣滅法,你能說道就是集麽?
佛陀説法,常先說集的過患,再來説道,這是完整的説法,但這個不能理解為道就是集。
因爲在經典中,直接解釋緣起法的經文,就沒有明顯沒有提到緣滅法,爲什麽把這個直接解釋緣起法的經文視而不見,卻搞一些間接説明緣起法的經文文萊混淆視聽呢?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緣起法法說.義說。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云何緣起法法說。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謂緣無明行。乃至純大苦聚集。是名緣起法法說
佛陀在說了緣起法後馬上說緣滅法,並不是說緣滅法就是緣起法。比如四聖諦,苦集是緣起法,滅道是緣滅法,你能說道就是集麽?
佛陀説法,常先說集的過患,再來説道,這是完整的説法,但這個不能理解為道就是集。
因爲在經典中,直接解釋緣起法的經文,就沒有明顯沒有提到緣滅法,爲什麽把這個直接解釋緣起法的經文視而不見,卻搞一些間接説明緣起法的經文文萊混淆視聽呢?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緣起法法說.義說。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云何緣起法法說。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謂緣無明行。乃至純大苦聚集。是名緣起法法說
- yangzaming1
- 文章: 116
- 註冊時間: 2007-05-18, 08:00
"緣起並不包括緣滅", 當然了二者本來就不一樣了(一生一滅),但可說shanguan 寫:緣起並不包括緣滅。
因爲要滅是十二因緣,並不是靠的是十二因緣。
因爲要滅無明,靠的是智慧,智慧並不在十二因緣内,不然,十二因緣永遠都滅不了。
佛陀在說了緣起法後馬上說緣滅法,並不是說緣滅法就是緣起法。
明之前我講的十二因緣包含了緣起和緣滅的說法應是對的啊!
你用名詞和動詞來比喻是沒錯但你誤會我的意思,
十二因緣=緣起=緣滅 當然不是這樣啦
十二因緣=(緣起+緣滅) 我是這樣的意思
在舉一個例 人(名詞)=(可動+可靜),但不是人=可動=可靜
末學想知道的是"緣滅法"一詞是佛陀有定義,還是後來的人根據此滅故彼滅shanguan 寫: 因爲在經典中,直接解釋緣起法的經文,就沒有明顯沒有提到緣滅法,爲什麽把這個直接解釋緣起法的經文視而不見,卻搞一些間接説明緣起法的經文文萊混淆視聽呢?
創造了一個名詞。
緣滅法一詞在這篇文中是善觀法友先提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