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批佛使的《生活中的緣起》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MOSHENGREN
文章: 99
註冊時間: 2006-06-24, 08:00

文章 MOSHENGREN » 2007-08-02, 10:15

照引文所述,佛使認為如果照日常用語解釋緣起就會產生誤解,
但事實上,照日常用語來解釋緣起絲毫不會有佛使說的那種誤解.
佛使論述的這段話裏,用了錯誤的論據證明一個荒謬的論題.
他使用的論據是:
如:佛陀覺悟之後 ,就必須在菩提樹下立刻圓寂。
因為當無明滅了,行也滅,識也滅,名色也滅了,他就會在那兒死去,由此可見緣起不是用日常用語來解說的 。
但事實上:根據三世緣起:無明滅了,就不會受后有了.這既符合事實,也符合經文.
提出所謂法的語言,這完全是一個相當荒謬的論題.
佛法根本不存在一套法的語言,如果承認有法的語言,那就需要有一套解釋法的語言的傳承者,這大概是相當于霛媒的一種從業者吧.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7-08-02, 11:52

沒有人會產生佛使所認爲的誤解,這是佛使自己的誤解。

如果緣起法是並列的關係,一榮俱榮、一衰俱衰的話,佛使的説法才能成立。

但是緣起法並不是如此的,因爲佛陀成佛后四十五年的名色並不是佛陀成佛時所滅的無明緣起的,而是佛陀未成佛前的無明緣起的,這個過去世的無明早已滅去了,但名色還在。就像父母死了,子女還可以存在一樣,雖然自愈是父母緣起的。

佛使因爲具有不承認三世緣起邪見,才會認爲用日常用語不能解釋緣起,而用三世緣起,就能很好解釋佛使的疑問。

注意,我沒有說佛使說佛陀要馬上死去,而是批判佛使所說的如果用日常用語解釋緣起的話佛陀就要馬上死去的錯誤觀點。

因爲用日常用語並不能得出佛陀就要馬上死去的結論來。

佛使的錯誤關鍵在於要否定日常用語解釋的緣起,才能建立他發明的“法的語言”。

頭像
yangzaming1
文章: 116
註冊時間: 2007-05-18, 08:00

文章 yangzaming1 » 2007-08-02, 17:50

shanguan 寫:沒有人會產生佛使所認爲的誤解,這是佛使自己的誤解。
佛使的錯誤關鍵在於要否定日常用語解釋的緣起,才能建立他發明的“法的語言”。
末學想請教一下,在阿含經中有明定十二支緣起是三世論的嗎?還是後來的論者自行解釋的,這一點我想知道,因還沒看完整部雜阿含所以不知是怎樣
但在雜325經中只有十二支的推演,但沒有明確的有通三世的述說,可否舉個實例來參考一下,感恩(不要是從論述中出來的)。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7-08-02, 18:08

在經中並沒有“三世緣起”,但也沒有“當下緣起”。

我們可以從對十二因緣的描述知道那是三世的。

因爲“生”是一生的開始,那麽生前的“有”必定是上一世的,這是很簡單的道理。

頭像
yangzaming1
文章: 116
註冊時間: 2007-05-18, 08:00

文章 yangzaming1 » 2007-08-02, 20:09

shanguan 寫:在經中並沒有“三世緣起”,但也沒有“當下緣起”。

我們可以從對十二因緣的描述知道那是三世的。

因爲“生”是一生的開始,那麽生前的“有”必定是上一世的,這是很簡單的道理。
這正是我所不解的地方,為什經中沒有很明確的說明是"三世緣起"還是"當下緣起",還是都不是,還是都是,難道真的是緣起甚深還是我們都太鑽牛角尖了?
個人認為現在除了佛陀之外,沒有人所說的緣起法能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

如佛使比丘所言的,你是從"色身"的"生"開始講起,到色身的"死",這是一
種講法(他所說的日常用語),而他所說的是從"心"的生起,到"心"的滅去,
他也有舉例來說明,所以他有他的論述,大家都可公評的,只要不犯口業
就好了。

每人都有每人一套的道理(主觀意識),但不執著,客觀的去了解別人的道理
有理就接受,無理的就不接受就好了,像杯子裝滿水了就再也容下別的溶液
了,所以思惟是包含了主觀和客觀,都不可徧頗那一邊,你說是嗎?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7-08-02, 20:18

关于生老死,是有经典定义的,是不容佛使乱解的:

雜阿含298經:

云何為生。若彼彼眾生。彼彼身種類一生。超越和合出生。得陰.得界.得入處.得命根。是名為生。

云何為老。若發白露頂。皮緩根熟。支弱背僂。垂頭呻吟。短氣前輸。柱杖而行。身體黧黑。四體班駁。闇鈍垂熟。造行艱難羸劣。是名為老。

云何為死。彼彼眾生。彼彼種類沒.遷移.身壞.壽盡.火離.命滅。捨陰時到。是名為死。此死及前說老。是名老死。

可見緣起絕對不是心的生老死,特別可以從對老的定義上看出來。

頭像
MOSHENGREN
文章: 99
註冊時間: 2006-06-24, 08:00

文章 MOSHENGREN » 2007-08-02, 20:48

若法、意識、意觸、意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不染;不染著故,不相雜、不愚闇、不顧念、不繫縛,損減五受陰,當來有愛、貪、喜,彼彼染著悉皆消滅,身不疲苦,心不疲苦,身不燒,心不燒,身不熾然,心不熾然,身覺樂,心覺樂;身心覺樂故,於未來世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悉皆消滅,如是純大苦聚陰滅。
杂二八三(三○五)

頭像
yangzaming1
文章: 116
註冊時間: 2007-05-18, 08:00

文章 yangzaming1 » 2007-08-02, 20:53

shanguan 寫:关于生老死,是有经典定义的,是不容佛使乱解的:

雜阿含298經:

云何為生。若彼彼眾生。彼彼身種類一生。超越和合出生。得陰.得界.得入處.得命根。是名為生。

云何為老。若發白露頂。皮緩根熟。支弱背僂。垂頭呻吟。短氣前輸。柱杖而行。身體黧黑。四體班駁。闇鈍垂熟。造行艱難羸劣。是名為老。

云何為死。彼彼眾生。彼彼種類沒.遷移.身壞.壽盡.火離.命滅。捨陰時到。是名為死。此死及前說老。是名老死。

可見緣起絕對不是心的生老死,特別可以從對老的定義上看出來。

沒錯,你對生老死的定義很清楚,沒有人可異論,但十二支最後一支,末學
記的沒錯的話,好像是"老、病、死、憂、悲、惱苦"所以應
不只是講"身",還有講到"心",這樣才完整

頭像
yansong
文章: 113
註冊時間: 2005-12-16, 08:00

文章 yansong » 2007-08-02, 21:04

笔者刚刚从泰国禅修回来,了解到佛使比丘是当代泰国第一高僧,深受泰国信众的爱戴.这样的尊者不是凡夫所能了解和批评的.

頭像
MOSHENGREN
文章: 99
註冊時間: 2006-06-24, 08:00

文章 MOSHENGREN » 2007-08-02, 21:15

哦,这样啊.俺刚从山里来,么都不懂!不要冒犯了高僧.千万要见谅啊.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