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批佛使的《生活中的緣起》

以原始佛法之中的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開設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頭像
moondust
文章: 45
註冊時間: 2007-07-31, 08:00

文章 moondust » 2007-08-01, 09:38

先引一段【生活中的緣起】:

造成緣起難以理解的問題在于語言,一般人所用的語言是日常用語,但緣起的意義
并不是日常用語的意思。如生的真正意義是自我的出生 ,那只是一种感覺而已,而不是指從母胎中出生。

  若談到從母胎出生,一個人生一次便結束了;但另一种出生(自我的出生)則是生了又生,甚至一天中有好多次出生,這即是由取、有─ ─存有「我」的感覺所引生的「生」,一旦有這种出生,就會執着從「母胎出生」的這個身体,因為會擔心害怕(身体)出生后(所要面臨) 的一切,這就是苦。

  一旦有這种出生,就會擴展到擔心害怕未來与老、病、死相關的一切。實際上,老、病、死還沒到來,我們就先受苦了,因為時常把它視 為「我」老、「我」病、「我」死,等到這些症狀果真出現時,那就倍加痛苦了。現在我們時常不自覺地害怕死、害怕老,因為我們以為老會 變成「我」。

  如果沒有「我」,一切老、病、死就不具任何意義了。因此,緣起的一次流轉,不論是獲得滿意、不滿意或不知滿不滿意的東西,只要執 着任何一种,就是苦。


從上面的引文可以看出,佛使比丘只想指出一般的日常用語的意思跟佛經內的真正
意思是不同的。
這在佛教中可常見到佛佗常借用當時現成的語句如涅盤一詞。
婆羅門教的涅盤跟佛教的涅盤,其境界就不同。

末學就覺得佛使比丘對十二因緣不通三世有他的見地。
除非你能指出其不足之處。

頭像
peacecila
文章: 1546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peacecila » 2007-08-01, 10:09

補充一下:

1、
不要聽信「片面之言」的最好的做法。就是將討論中提到的一些資料,自己花點時間在網路上搜尋看看。譬如,覺音尊者與佛使比丘都在個人的著作中提到「世間解」的解釋,最好就這兩個人的這部份解釋都自己搜尋出來看看。網路上辯論有時難免會有些「斷章取義」式的個人行為出現,看文章的人自己要謹慎一點。

2、除了「斷章取義」,另外一種常見的不當「花招」,則是「自行延伸」或「擴充」名詞的「定義」與「範圍」。舉個例子,譬如,有人解釋佛陀的名號之一:「世間解」,先引經說:「佛告赤馬。我今但以一尋之身。說於世界.世界集.世界滅.世界滅道跡。赤馬天子。何等為世間。謂五受陰。何等為世間。謂五受陰。……」佛陀已說對於「世間」的定義是指「五受陰」應該解釋到此就夠了,只要針對引文加以發揮就行了,但是釋義者在引文後又另加了一些「擴充」性的解釋:「世間還應該包括……。」這些「擴充性」的解釋幾乎可以說無視於「佛陀」對於「世間」的解釋。這種不當的「花招」不但現今的論壇常看到,就是在古代的著作中也是如此,讀者須自行留意。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7-08-01, 11:59

佛使把自己的意思說成是佛陀的意思,這就是誹謗佛陀。

因爲佛陀從來沒有說過“生的真正意義是自我的出生 ”。

在經典裏,佛陀明確解釋了生的意思:

云何為生。若彼彼眾生。彼彼身種類一生。超越和合出生。得陰.得界.得入處.得命根。是名為生。


佛使的解釋不是在胡説又是什麽?

佛使誹謗覺音的事實成立,因爲覺音尊者明確用了佛使所認爲的正確解釋解釋了世間解。

至於希拉所說的擴充解釋,其實根本就不是覺音尊者的解釋,而是統統來自于佛經上的。

因爲在佛經上,對一個詞的解釋並不只有一個。

看不懂佛經之人把佛陀的舉例説明當作了全部的解釋,我們來看經文:

佛告赤馬。我今但以一尋之身。說於世界.世界集.世界滅.世界滅道跡。

注意這裡的“今但”二字,它的意思是佛陀說我現在就用一個事例來向你解説四聖諦,這裡根本就不是說一尋之身可以涵蓋全部的四聖諦。

佛陀在其他地方提到的世間還有各種含義,比如:

1、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不與世間諍。世間與我諍。所以者何。比丘。若如法語者。不與世間諍。世間智者言有。我亦言有。

2、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馬祀等大會  造諸大難事
 如是等邪盛  大僊不稱嘆
 繫縛諸眾生  殺害微細蟲
 是非為正會  大僊不隨順
 若不害眾生  造作眾難者
 是等名正會  大僊隨稱嘆
 惠施修供養  為應法邪盛
 施者清淨心  梵行良福田
 如是大會者  是則羅漢會
 是會得大果  諸天皆歡喜
 自行恭敬請  自手而施與
 彼我悉清淨  是施得大果
 慧者如是施  信心應解脫
 無罪樂世間  智者往生彼 

3、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繫著。何所見我。令諸眾生作如是見.如是說。無施.無會.無說。無善趣.惡趣業報。無此世.他世。無母.無父.無眾生.無世間阿羅漢正到正趣。

4、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日月不出世間者。一切眾星亦不出於世間。晝夜.半月.一月.時節.歲數.克數.須臾。皆悉不現。世間常冥。無有明照。唯有長夜。純大闇苦現於世間。

以上的“世間”都是一旬之身的意思?佛陀自己無視於「佛陀」對於「世間」的解釋?

頭像
peacecila
文章: 1546
註冊時間: 2004-09-18, 08:00

文章 peacecila » 2007-08-01, 13:11

shanguan 寫:注意這裡的“今但”二字,它的意思是佛陀說我現在就用一個事例來向你解説四聖諦,這裡根本就不是說一尋之身可以涵蓋全部的四聖諦。

佛陀在其他地方提到的世間還有各種含義,比如:
善觀的意思就是說:「各種含義」的「世間」,不論是活的、死的,不論有無生命,也有「苦、集、滅、道」。那麼,善觀舉個例子解釋一下,超出這個「身心」以外的「無生命」四聖諦該怎麼解釋?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7-08-01, 13:27

我沒有說所有含義的世間都能應用到四聖諦上去,但是,世間絕對不僅僅是“一尋之身”,一尋有的翻譯是六尺,特指人身。

但是螞蟻也有一尋之身?天人也是一尋之身?

世間只有一尋顯然是特別的説法。

其他的世間,就是這個世界。和四聖諦沒有必然關係。

世尊告曰。伽彌尼。多聞聖弟子離殺斷殺。斷不與取.邪婬.妄言。至斷邪見。得正見。彼於晝日教田作耕稼。至暮放息。入室坐定。過夜曉時而作是念。我離殺斷殺。斷不與取.邪婬.妄言。至斷邪見。得正見。彼便自見。我斷十惡業道。念十善業道。彼自見斷十惡業道。念十善業道已。便生歡悅。生歡悅已。便生於喜。生於喜已。便止息身。止息身已。便身覺樂。身覺樂已。便得一心。伽彌尼。多聞聖弟子得一心已。則心與慈俱。徧滿一方成就游。如是。二三四方。四維上下。普週一切。心與慈俱。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徧滿一切世間成就游。

這裡的世間也只有一尋?

頭像
yangzaming1
文章: 116
註冊時間: 2007-05-18, 08:00

文章 yangzaming1 » 2007-08-01, 17:46

shanguan 寫:你說的包容是什麽意思?是接受麽?哪還有什麽佛教可言?

佛使根本就不是僧侶,他是個政治和尚,還搞什麽社會主義。

佛使的惡毒是用一個莫須有的罪名誹謗覺音尊者。

本來緣起通三世就不是通常所理解的前生後生來生,就是三個刹那也是三世,刹那緣起在清淨道論中是提到的,不過清淨道論也提到了三生緣起。

但佛使用誹謗覺音尊者只說三生緣起,故意不提覺音尊者提到的刹那緣起,並以此說覺音尊者是婆羅門外道,就是很惡劣的品行。

通過批評名人來擡高自己的身價,是小人物吸引大衆的常用手段,比較典型的還有蕭平實之類。

"包容"不是代表接受或不接受,而是不排斥也沒有主觀意識的思惟他人的意
見和想法,(自認)合法的接受,(自認)不合法的提出來討論,理性的,而非情緒性的以個人的喜好來評斷一個人(以上你說的二位個人沒有任何徧好,但著作,有看過)。
佛使比丘的"無我"和"生活中的緣起"剛好都有看過,我是認為佛使比丘是把
十二緣起用在當下,而不講三世緣起這個理論,好了解緣起和無我的關係,
像你上篇所講的一點,我是覺的有點誤解了佛使比丘的意思,十二緣起不是
只在講"身",也有在講"心",如對一件事的不了解也是無明的一種,當你明了就沒有行了也就沒有下面的十支了,所以不可解釋為無明滅等於身滅。
佛在噶拉瑪經中就有明示不要太相信大師所講的一切話或著作,要正思惟,真實踐体悟後在相信(依法不依人)
當別人起貪嗔在造業時,智者是不會隨風起舞的(末學的淺見,請指教)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7-08-01, 20:12

思惟都是主觀的。

佛使如果明明說如果按照日常用語就不能解釋緣起法,而且佛陀就要馬上死去。這樣的説法成立麽?

不成立!

所以佛使是錯誤的。

自己錯誤不要緊,還要以自己的錯誤來誹謗覺因尊者,這就是人品問題了。

頭像
moondust
文章: 45
註冊時間: 2007-07-31, 08:00

文章 moondust » 2007-08-02, 04:31

再引一段【生活中的緣起】:

緣起一定沒有貫通三世,為什么呢?理由很多:

  第一個理由有關日常用語和法的語言。緣起必然不是日常用語,前面已談過了。

如果緣起是日常用語,那事情將會是這樣:佛陀覺悟之後 ,就必須在菩提樹下立刻圓寂。
因為當無明滅了,行也滅,識也滅,名色也滅了,他就會在那儿死去,由此可見緣起不是用日常用語來解說的 。

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但是佛陀在當時卻還沒有入滅,仍繼續多活了四十五年的時間來教導我們,這表示緣起不是用 日常用語來解說的。

即使是緣起的流轉也一樣,無明生則行生,行生則識生,識生則名色生,它也不是日常用語的名色生,因為佛陀宣說,當 受生起,而形成歡樂,相續地就引生愛、取、有、生。

人的生不是指肉体的生,人的死不是指肉体的死,人依舊是如此,只是他的心中有生、 有滅 ' 有「我」的生、有「我」的滅。

  所以,在此所指的名色意味著法的語言中的名色,至于日常用語的名色,即是我們所擁有的這個身心的組合,可說生下來就一直存在,繁 瑣的阿毘達磨則說,我們的名色在每一剎那都有數不盡的生。

但是佛陀的語意,真正法的語言卻說每一次的生都來自于無明主宰六根去接触外 境,直到止息為止。

如果以日常用語來說,緣起的一次運行,就有兩次的生,這是無法理解的,于是只得解釋成三生三世,這樣就變成了常見 ,這就是用日常用語和法的語言解釋緣起的不同之處。


讓我們看看善觀兄的批判:

佛使如果明明說如果按照日常用語就不能解釋緣起法,而且佛陀就要馬上死去。這
樣的說法成立麼?

不成立!

所以佛使是錯誤的。

這樣的批判,對法義的釐清毫無幫助,看了引文就知道佛使比丘的原意跟善觀兄的批判,完全是兩回事。


自己錯誤不要緊,還要以自己的錯誤來誹謗覺因尊者,這就是人品問題

斷章取義的批判,加上情緒化的攻擊。

頭像
shanguan
文章: 2716
註冊時間: 2004-09-25, 08:00
來自: Shanghai
聯繫:

文章 shanguan » 2007-08-02, 07:55

你引用的我已經引用和批判過了。

你還認爲“如果緣起是日常用語,那事情將會是這樣:佛陀覺悟之後 ,就必須在菩提樹下立刻圓寂。 ”麽?

“因為當無明滅了,行也滅,識也滅,名色也滅了,他就會在那儿死去,由此可見緣起不是用日常用語來解說的 。 ”

我舉例批駁了這個論證,那就是,現在的無明滅了,並不等於過去無明所緣起的名色也滅了。就如父母和子女的關係一樣。

你就從這裡反駁我吧,那就是:

現在的無明滅了,由過去無明所緣起的名色也就要滅麽?,所以
佛陀覺悟之後 ,就必須在菩提樹下立刻圓寂麽?

如果反駁不了,那佛使就是在胡説八道。

頭像
moondust
文章: 45
註冊時間: 2007-07-31, 08:00

文章 moondust » 2007-08-02, 09:42

照引文所述,佛使比丘認為如果照日常用語就會產生誤解,

如::佛陀覺悟之後 ,就必須在菩提樹下立刻圓寂。
因為當無明滅了,行也滅,識也滅,名色也滅了,他就會在那兒死去,由此可見緣起不是用日常用語來解說的 。

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但是佛陀在當時卻還沒有入滅,仍繼續多活了四十五年的時間來教導我們,
這表示緣起不是用 日常用語來解說的.

佛使比丘一而再,再而三的強調,緣起不是用 日常用語來解說的。他並沒有主張:佛陀覺悟之後 ,就必須在菩提樹下立刻圓寂。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