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教法理面,在家人有在家人的生活,學習正法的在家居士會懂得維繫美滿幸福的在家生活,又可以兼顧正法的修行,並不會有衝突的地方,因為修行的動機就是遠離痛苦,追尋快樂幸福,沒有道理身邊親愛的人深陷痛苦,自己卻可以覺得安穩如常,這樣是一種駝鳥心態,不是什麼偉大的修行情懷。像你先生這樣的情況,就是學錯法義了,也走錯修行方向,這真的很無奈,說真的學錯法義比不學還糟糕。yeechunliu 寫:我 想 問 的 是 宗 教 信 仰 的 東 西 是 否 在 某 一 個 程 度 上 ﹐ 註 定 會 和 人 間 (用 別 的 宗 教 的 術 語 來 說 就 是 屬 世 的 )倫 理 ﹐ 發 生 衝 突 ﹖
請你不要這樣說,我能體會你的痛苦,我只能說世間上有極多人都誤解了佛陀的正法義,在我的眼中,任何苦痛都是很具體很真實的,不可能被淡化,會把別人的苦痛與哀傷看似淡化的人,就是他正承受更大的苦痛當中,他只好讓自己的心麻木,或寄情於某些怪異的情懷當中無視於世間的其他苦痛。yeechunliu 寫:當 道 德 的 問 題 可 以 被 放 在 一 個 無 窮 大 的 時 空 架 構 下 時 ﹐ 所 有 人 間 ”具 體 “的 問 題 和 痛 苦 ﹐ 好 像 都 可 以 被淡 化 了 ﹐ 一 切 都 雲 淡 風 輕 了 。
或許你先生就陷入這樣的情況,當一個男人,他要面對事業的外在的壓力,個人的生命意義的失落,更加上他面臨身體的老化與死亡,其實有時候他比女人更脆弱更痛苦呀,這種痛苦的折磨,對一個人來說有候比生理或感情上的問題更苦,苦的很深,苦的沒發覺,你是不是應該想一想,你的先生會走入這條路,是不是內心早有更深的痛苦?女性如你可以喜愛安穩於家庭家居的一切成就,看著孩子來延續你的生命意義,一個男人,在社會觀念與內心的男性主義的控制之下,或許難以共享這種安穩與幸福,因而走上另外一條看似偉大的道路,可是卻走錯了,基本上事情會發展到這樣,並不是沒有原因的,說真的因為男性更年危機而走入狂熱的錯誤信仰的人並不在少數呀。
這位朋友,我能感受你的痛苦,但請你不要責怪我們,這真的是一個誤會,你先生發生這樣的問題,並不是正法義的錯誤,如果你願意,或許我們能溝通一些觀念想法,或許你就能找到解決你自身問題的方法。yeechunliu 寫:婚 姻 只 是 一 種 世 俗 的 盟 約 ﹐ 當 它 被 要 求 要 拿 來 和 修 行 這 樣 高 遠 的 理 想 來 比 較 ﹐ 它 是 脆 弱 而 不 堪 一 擊的 。 (多 鄙 俗 啊 ﹗ )我 確 實 聽 說 過 ﹐ 曾 經 有 人﹐ 因 為 家 人 執 意 出 走 追 求 理 想 ﹐ 而 痛 苦 到 幾 近 精 神 分 裂 。 也 許 ﹐ 理 想 的 成 就 ﹐ 註 定 是 要 犧 牲 一 些 人﹐ 來 成 就 多 數 人 ﹖ 很 迷 惘啊 ..........
原 始 佛 教 的 經 典 裡能 解 答 這 些 疑 惑 嗎 ﹖
在存有的境界中,有許多的無奈與哀傷與痛苦,好比你說的婚姻與愛情或親情,再相愛幸福的人也終有別離之時,相聚的結局不就是生離或死別嗎?而你我都一樣心中有愛,就註定承受別離的苦痛不是嗎?你選擇不面對的態度,不面對該來的結局,但是你知道嗎?對某些人來說內心的敏感與正直會讓他無法逃避嗎?因此這是每個人面對問題的態度的不同,而不是誰重誰輕的高鄙問題。
並非每個勇敢面對問題,勇敢解決問題的人,就是無情無義,都是自傲自慢的,就是輕易漠視別人的苦痛與哀傷。只是這些人能正直的去面對與看到更深層次的問題核心,進而想要追求一個幫助自己也幫助所愛的人的解答方法,這或許需要別離舊有的生活,需要展現決心。就我所見所知每個人所面對的生與死都一樣的沉重與哀傷,只是處理的態度層次不同而已。因此我們展現決心,評估環境許可,而追尋離開諸般痛苦的答案,就是因為苦,所以才追求苦的解脫。
悉達多太子當初拋棄妻兒,或許看似無情絕義,但是我們要知道是什麼樣的情懷驅動著太子,勇敢去追尋痛苦的根本解答。如果有個人一味的責怪太子漠視他人的痛苦,同此時他也就自食了漠視他人的痛苦的指責。互相指責是沒有意義的,而是要了解與面對。佛陀成道之後也回到故鄉,度化佛陀所慈愛的親友們,他的妻子與兒子也因此獲得離苦的解脫,甚至擴及他的廣大親族都同蒙此利,甚至到現在的我們,都還受到佛陀的恩澤,所以請諒解我要替佛陀與正法義加以解釋,你所承受的痛苦,那不是佛陀造成的錯誤,也不是正法義造成的錯誤,如果你願意,你可以學習正確的法義,或許真能幫助你解決問題也說不定。